烽火贼帅-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绍很郁闷,提升至副军职,可以说是他至少已经是在近十年之内的顶点,想要成为正军衔,只要在立下泼天的战功,但正军职可就难了,在叶绍看来只剩下两种途径。
一个萝卜一个坑,第一个途径就是现在的六军军长有人卸甲或者阵亡出现空缺,比如第一军的老军长乌凤委身炎王之后便逐步淡出军伍,最后直接卸任将军长之位传给了她的心腹计首凤,不管计首凤的能力如何,至少人家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朝中有人好做官,他一个新兵不到一年,凭借自身能力混成副军,已经算的上是奇迹了,可伴随着的也是根基不稳,这一点没办法改变,只能熬资历。
可不要忘了,六支主力野战军,连他在内可有十二位副军,每一个都是资历老的一塌糊涂,就算是有军长卸任,论到他的可能性几乎也为零,所以这第一个途径几乎是死路,压根就不可能通的了。
第二个途径就是打下禹州之后,少帅征兵扩军然后组建新军,新军自然会诞生新的军职,可对于中低层的将领来说,新军可以让他们往上爬的空间很大,但军职越高,尤其是他这种副军,能成为新军军长的空间依旧很小,说到底还是论资排辈。
现在的十二位副军,他叶绍的资历最浅,不要说和卢经、韩淳、高觉这些原本夏州军中的四大将比,就是差一些的如张名世、孟观阳等人都未必能比得过,所以到了他这个地步,这两条途径基本上来讲是走不通的。
当然,除了这两条硬途还有两条软途,第一条软途是熬,慢慢熬资历,熬到资历足够的时候,他就成了卢经这样的老字辈,要往上升,肯定会优先考虑他,当然这个过程很漫长,叶绍算过,起码要等到炎王军扩编到十二军开外才有机会
第二条就是战功!只是身为军级将领,他们的战功来源主要是靠自己所在军战兵的杀敌总数,然后按照这个总数分配到各级将领和战兵的身上,位置越高获取战功的基数就越高,但是军级将领想要亲自上战场,抡起大刀去砍人获取战功可能性实在微乎其微。
比如赤江北岸之战,叶绍身为师级将领可以亲自上阵杀敌,甚至还可以在第四军没有全数退出战场之前一直死战不退,但军级则不行,如果是军长,那么在独领一军在外的时候,你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甚至你抡个赤膊冲进敌阵都没人管你,而副军只要军长同意,照样可以杀个酣畅淋漓。
但军中有主帅在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主帅没有下令让军级将领下场,你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袍泽厮杀,赤江北岸第八天,卢经等副军级能够上阵厮杀,是因为周正已经决定总攻,所以才得到了下场酣战的机会,否则天知道会不会有机会拿起战刀亲手砍下几个敌兵的头颅。
叶绍知道,炎王军看起来兵强马壮,但真正的悍将实际上没有多少,真正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真要算起来还是原本夏州军当中随基王降了炎王的三大将,六军军主军职虽高,但不论是格局还是武勇都还不足以和三大将相提并论,但是没办法,三大将终归是降将,就算是安抚也不可能一上来就统带一军,但无疑是最有机会独掌一军的人选。
悍将的不足,就直接导致少帅不愿意让军级将领亲自上阵,否则哪怕折损一个,对于炎王军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这也是叶绍最为郁闷的地方。
什么是将军?
将军难道不该冲锋在前,以一挡百,为麾下将士杀出一条血路吗?将军不就是该一将功成万骨枯吗?将军最好的归宿难道不就是马革裹尸还吗!
叶绍觉得是,但他知道自己不是少帅,少帅的眼光与考量,叶绍自知都不是自己所能踹度的,所以,他只想着禹城之战的时候,自己什么时候能上阵搏杀,什么时候能如少帅那样单刀杀上济城城头一刀阵斩济城守将崔聚那样,攻上禹城然后所向披靡,亲手割下夏逊的人头!
只要能做到,这就是难以想象的战功,甚至可以说他叶绍就是平定禹州的第一功臣,有这份大功摆在前面,足以弥补资历上的不足,如此一来,若少帅组建新军,那么军长人选,他叶绍就是第一梯队将会被重点考虑的人选。
然而
叶绍成为副军之后便被委以‘重任’,根据斥候回报,禹王在兵退之后,尚且留下数千兵马,用意不言而喻,就是为了切断炎王军粮道,让禹城脚下的炎王大军因断粮而不攻自乱,另外,据听说梁王萧山似乎也派了一支偏师朝龙河进发,目标似乎也是为了粮道
所以炎王军粮道护送的兵力就显得很是不足,故而他叶绍就成了护翼粮道安全的重将,基本和禹城之战无缘了
第三百一十二章粮道之战(1)()
对于一个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心心念念都想要光宗耀祖的悍将来说,还有什么比不让他在主战场杀敌更郁闷的事吗?
没有
固然护卫粮道稳定也是大功一件,若是在护卫粮道的过程中还能剿灭大量敌军,那么这更是一件不弱于主战场厮杀的大功,但关键问题是
敌军呢?在哪!
叶绍帅一万兵马在赤江至龙河一线徘徊了整整半个月,禹州军的斥候倒是干掉了几个,至于想要袭击大军粮道的禹州军主力连根毛都没捞到,从军以来,叶绍就没觉得什么时候有自己现在这样独当一面还如此憋屈过
山谷内的炎王军不管是布防的还是休整的,埋锅造饭的都是一丝不苟,井井有条,然而这和叶绍本人没多大关系,他现在就是个甩手掌柜,自有下级将领乃至军参谋去打理这一切,而他每日就是待在山头,望着一望无际的平原发呆,然后等待各路斥候将消息第一时间传过来。
然而今日眼看着太阳就要落山,却依旧如往常一样没有丝毫消息,看来终归又要失望一次了,叶绍叹了口气,转身便要回帐,泡个脚去去乏,明天继续来此当望夫石。
然而就在叶绍刚转身走了还没多少步,便猛然回头,随着风声他似乎隐隐约约听到了马蹄声,定睛远眺,只见远处纵马驰来三人,正是派出去探查军情的斥候!
斥候回报不代表一定发现了什么,但对于现在已经快憋疯了的叶绍来说,无疑就是希望,连忙疾步去帅帐,等到军中参谋庄尹、马辰二人赶到帅帐,三名斥候已经纵马入营。
“报!”三名斥候为首的那人,人在马上便已开口大呼:“紧急军情!”
叶绍听的真切,哪里还能坐的住,呼的一下从帅椅上站起,几步走到帐门口,掀开帐门便走了出去。
马辰、庄尹互相看了看,苦笑了一声,他二人原本乃是夏州军基王治下兵部的人,算是李乐天的直属属官,炎王军组建以后,成立参谋本部,参谋本部是直接为主帅出谋划策,制定大战略的机构,参谋总长相当于正军!
除此之外便是各军参谋部,各军参谋部参谋长正常都跟随军长身边,若是一军单独在外征战,那么参谋长的工作就是详细制定战役策略,职位相当于正师,而他们这些参谋员则相当于正旅或者副师!
叶绍刚刚入伍仅仅只是一个小兵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这个级别,然而一年不到,这个曾经甚至没被他们看在眼里的小兵,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往上攀升,一晃眼的功夫就和他们参谋长平起平坐,等到赤江北岸之战结束,更是被少帅简拔成了副军
报信的斥候眼看离帅帐还有不到三十步,顿时一勒缰绳,翻身下马冲到帅帐前,刚要呼喝便看见主帅掀帐而出,顿时单膝跪地,喝道:“报大帅,紧急军情!”
“快说!”
斥候不敢怠慢连忙道:“两万打着平州旗号的大军已经渡过龙河,如今在龙河以南二十五里处的祈县西侧扎营”
叶绍大笑数声转身入了营帐,快步走到地图跟前,目光直接落在祈县上面。
“祈县”庄尹喃喃说道:“祈县乃是我军粮队必经之路,平州军不去驰援禹城而是渡过龙河,驻兵祁县西侧,目的已然不言而喻,就是打算截断我军粮道而来,少帅曾言梁王有可能会派兵斩断我军粮道,现在果然一语中的!”
“老子管他是梁王还是禹王!”叶绍放声大笑,少帅让他来是找寻禹州三千伏兵的下落,最后一举歼灭,免除粮道后顾之忧的,但真要论起来,护送粮道的炎王军同样不会低于三千,禹州藏兵未必能讨到便宜,这赤江到龙河一线七百里,三千人真要藏,你还真未必能找的到他,等到禹州伏兵对护粮军发起攻击的消息传到他这里,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至于少帅说的平州军很有可能会介入粮道之战,而这才是让他带一万兵马在这七百里粮道防备的主要原因,但终归是猜测,至少叶绍对于平州军会出现在龙河一线的指望从来没有超过三成
现在看来,少帅当真是料事如神啊!平州军不但来了,而且来了两万!岂能不让他痛痛快快杀上一场!
作为一名后世人,周正对于情报和信息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当世的任何一名统帅,一道或许在外人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情报,没准抽丝剥茧之下,就能发现很多东西,而这些甚至能够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败!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所以炎王军的斥候系统非常庞大,几乎将敌军的斥候力量完全隔绝在外,增灶移兵,瞒天过海之法之所以能无声无息的让禹王没有半点察觉,斥候的作用绝对不容低估,要知道,九万炎王军分出去三分之一,不是三千更不是三百,要想在禹王的眼皮子底下办到何其之难,即便是在夜间进行也绝不容易,若非炎王军的斥候完全控制了禹城周边数十里区域,想要做到这一点几乎没有半点可能!
对于平州的动静,周正更是极其关注,平州两万人马离开平城朝禹州进发,这种情报本来算不得什么大事,因为梁王会出兵助战乃是炎王军上上下下的共识,要是不出兵才叫怪事,但出兵两万?
梁王怎么可能增援的兵马只有两万,先锋军不是没有可能,但这是助战有什么道理派遣两万先锋,三千先锋探路都已经顶到天了,所以周正第一时间就觉得不对,随即在和李乐天商议之后,果断猜测这两万平州军的目标不是禹城助战,而是断粮道!
随即周正便立即下令叶绍率一万兵马半夜启程渡过龙河护卫粮道,若平州这两万兵马果真渡河,那就尽全力歼灭,若不是有一万兵马护翼粮道安全也更能让他安心。
最终的结果果然不出周正所料,萧山的第一目标就是想要断炎王军粮道,以乱军心!
第三百一十三章粮道之战(2)()
“最新一批的粮草现在到了何处?”叶绍从地图上收回目光,立即问道。
马辰和庄尹也是无奈,叶副军得到的军令就是保护赤江北岸至禹城的粮道安全,粮食输送转运理所应当了如指掌,可这家伙倒好,每日每夜的都盼望着敌军出现,对粮草倒是毫不关心,委实有些本末倒置之嫌。
不过将主既然问了,好在二人极其关注,马辰拱手苦笑道:“最新的消息,台城的军粮已经离开台城两天,如今差不多也该到赤江南岸,如果不出意外,明日会运过赤江朝龙河渡口进发。”
叶绍的目光再次转回到地图上,少许后说道:“赤江离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