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之日-第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面对牛驼寨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工事,105榴弹炮再次哑火,半穿甲战斗部只能留下一个小坑,一个小时的火力急袭之后,东山四大要塞主要工事全部完好无损,接替指挥的金大顺在主峰观察所看到浑身白点的钢筋水泥堡垒,头皮直发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还是没有敢投入步兵。
面对依次排开的东山四要塞,如果在主峰出发,一字平推,那么正中了人家的奸计,攻击部队将在交叉火力打击下伤亡惨重。金大顺很勇,但不是莽夫,他命令采取南北向攻击的方式,这样一来,中央堡垒群的火力难以发挥,攻击部队只需要用榴弹炮压制正面射孔就可以了。
经过三天调整,人民军再次发起攻击。
攻击部队首先用榴弹炮轰击所有能看得见的射击孔,然后用迫击炮发射大量烟雾弹,同时步兵携带攻坚器材向山上突击。
金大顺知道阎锡山迫击炮众多,所以早就联系好空军在上空待命。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山麓的时候,排着整齐三角攻击队形的人民军步兵,波浪一般扑向北面牛驼寨主阵地,远远看去简直就是蚂蚁搬山,各个战斗组互相掩护向那个不断喷吐火舌的水泥怪兽扑去,看上去零零散散,实际上每个小组都装备了冲锋枪,只要突进去就是一个火力点。
忽然,山麓上零散的出现了炮弹爆炸的火光,冲击波瞬间将一片士兵推倒,仿佛水中投入的石块一样,砸出一个空洞,但周围的水很快就会填补他。
一发
两发
炮弹越落越多,金大顺的心情糟到了极点,明明已经用烟雾弹遮蔽了视野,对面怎么可能打得这么准?疑惑未消,晋绥军的伏地堡纷纷开火,第一线的人民军全部卧倒,60炮手已经在发射红色烟雾弹,标示机枪火力点的位置。这种侧射的暗堡位置隐蔽,只要开火都会造成人民军多人伤亡,而为了规避火力,躲在掩体后面的人民军很快就会遭到迫击炮轰击,山麓一时间血肉横飞。人民军攻击部队在爆破了外围铁丝网后,终于无力再战,不得不投放烟雾弹后撤。
金大顺愤怒了,一口气喷了几个问题,空军为什么压不住对面炮兵,炮兵为什么打不掉暗堡,烟雾弹为什么好像一点用也没有!
各方意见迅速被收纳到指挥所,金大顺这才发现,阎锡山将150mm重型迫击炮放到各个核心工事中,用于火力支援,这种火炮在掩体中发射特征不明显,很难发现。而侦查中没有发现的暗堡实际上是经过严密伪装的子堡,晋绥军在各山头都有观察哨,指挥炮兵射击,打得非常准。人民军虽然用炸药打通了进攻路线,但突破口数量还是不够,无法容纳大部队突击,在这个地方动作稍微迟缓一定会遭到150迫击炮的重大杀伤,而人数如果不足,攻进去也会被打出来。人民军动用师属突击营,打得失去战斗力也没能攻入牛驼寨核心堡垒。
这个时候人民军还不知道,这个核心堡垒的顶部是直接用钢板盖成的,上面加了一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人民军几次轰炸都没能炸穿。
金大顺看着沙盘,表情十分凝重,核心堡垒几乎无懈可击,绵密火网覆盖各个角落,他用量角器一度一度的寻找死角,又一次一次的叹气。
他倒是看见了在一旁不断推荐东北军150榴弹炮的张学良,不过现在全军上下都知道东北军的德行,谁也不敢用他们。张学良觉得很不服气,他是一个很新潮很有新思想的人物,当年打涿郡的时候就知道用飞机坦克加毒气弹,如今身为领导却被完全无视,让他非常不爽。不爽归不爽,他那些想法若是要东北军去实现,是很不现实的。张少帅再一次走起上层路线,直接给名谦去电报,要求派人过来。
要谁呢?
罗三炮。
张学良的这个主意让总参谋部着实吃了一惊,人家少帅虽说是嘛都干不成的富二代,可脑子是没得说的,好高骛远也是高远啊,说不定还真把天鹅吃了呢。
张学良是这么想的,牛驼寨主堡垒工事虽然坚固,兵力却不是很多(多了也摆不下),只要人民军冲进去,事情就好办了(废话)。怎么冲?地上是不行的,从天上。主堡这么大一块,从天上飘下来,应该也是可以落到上面的,这样一来直接从上面钻进工事扫荡,里应外合,一个夜袭必定拿下。
总参谋部想了想,好像有可能,但这种特战小队必然只有几个人,要消灭一个加强连,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这个时候罗三炮站了出来,告诉大家,没问题!
经过东北的几次消耗,龙牙有经验的队员损失很大,挑来挑去,总算凑出了七名队员,这七名队员将乘坐he70前往战区,在炮兵掩护下悄无声息的在要塞顶部降落,发起突然袭击。为了配合他们行动,张学良专门给张路一份电报,要一样东西,他相信东北军有,劳动党也一定有。
苯氯乙酮,简称,东北军在内战中用飞机进行空投。这种东西我们在乌克兰街头可以经常见到,没错,就是催泪弹。东北军丢了大本营以后,这些东西都送给了日本人,现造显然不可能,但他认为劳动党的技术这么发达,这种简单的非致命武器应该有一定存量,张学良这一手正是看准了晋绥军没有防毒面具!
问题是,劳动党还真没有造这个东西,龙牙突击队确实装备了催泪弹,但那是用辣椒素做的,基本上是手工生产。但现在急着大规模使用,办法却也不是没有,工业化生产来不及,但手工制作却不是很难。
配方就是:硝酸钾aa芥末粉aa辣椒粉aa胡椒粉aa糖aa碱面。硝酸钾到处都有,芥末、辣椒、胡椒都是常见的食品,而糖和碱面是人民军常用的物资。人民军紧急动员,将周围村庄所有的辣椒和香辛料都收集了过来。战士们将炮弹的装药挖出来,填入各种辛辣料,然后在回填,这样一来土制催泪弹就制作完成了。
那一夜,月黑风高
这种一点风都没有的天气是空降兵的最爱,罗三炮像以前一样,穿着战斗服,将蒙面头罩拉下来,最后一个从机舱里跳出。几朵灰色的降落伞在夜空中几乎没有什么能见度,为了能携带冲锋枪跳下,他们使用了比较大的慢速降落伞,落地时的冲击力果然小了不少。除了战斗服和必备武器,这一次他们在腰间缠了12颗催泪弹。队员们迅速甩开降落伞,向闪着微微红光的地点集合,为了防止晋绥军发现他们,人民军炮兵刚刚进行过一次骚扰性炮击,这样就不会有敌人轻易外出发现要塞顶上已经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罗三炮戴上防毒面具,给队员们使了个手势,七个人鱼贯而行,向工事顶部的碉楼走去。牛驼寨要塞依山而建,底下是一个大空洞,工事的入口在山顶,整个山峰都是射击口。罗三炮并不想从入口走,那里肯定有不止一挺机枪,最好的入口其实是晋绥军安放150mm迫击炮的地方,不仅空间很大,而且经常要运送弹药,所以道路一定是直通关键部位的。
罗三炮悄悄的接近这个大洞,却隐约的听到什么声音,好像是一个女人的歌声,不过,唱的什么完全没听懂。
“意大利歌剧,牧人王。”一个年轻队员说道。
“小子懂得不少啊。”罗三炮皱了皱眉头,他不喜欢别人挑战自己的权威,但现在这些小伙子越来越喜欢这么干,特别在文化上。“能听得起洋玩意儿的一定是司令,等一下先发信号,然后再丢烟雾弹,果断杀进去!”
刚才插话的队友毫不犹豫的掏出信号枪,三发红色信号弹升空,这是开始炮击的信号。其他队友取下催泪弹,随意投掷,一时间浓烟四起,在狭窄的工事中,烟雾无处消散,还在工事核心部躲避炮击的晋绥军根本没想到这种地方会被人渗透进来,对突然出现的呛人烟雾更是毫无准备,被这种辛辣的气体呛得眼睛都睁不开,眼泪、鼻涕不停的流出来。
罗三炮趁势向唱歌的地方杀去,晋绥军的主要兵力都在外围工事,核心碉堡里战斗兵员很少,又突遭催泪瓦斯袭击,一片混乱中指挥官根本来不及反抗就被抓住了,队员们中心开花,把指挥中心一通乱扫,搅成了一锅粥。事情还没结束,看到信号弹的人民军炮兵火力急袭10分钟,把所有催泪瓦斯弹都打了出去,这些东西可算是绿色环保产品,无毒无公害,恰好当时没有什么风,瓦斯沉积不散,从各个射口涌进工事,晋绥军群龙无首又被熏得涕泪直流,纷纷跑出工事,向赶上来的人民军投降。
打了一个多星期都没能拿下的牛驼寨核心阵地,在催泪瓦斯的帮助下一夜之间全部易手。这次战斗的最直接后果就是人民军上下对105榴弹炮彻底失望,要求研发重量接近,威力更大的120级榴弹炮,应对未来可能的对日冲突。
东山要塞群争夺战的结局,标志着太原战役走向尾声,阎锡山已是瓮中之鳖,劝降的广播和书信雪片一样乱飞。阎锡山在这个时候仍然保持了一个山西王的气节,他向众人展出500瓶氰化钾,表示人在城在,如果城破,自己与五百亲随一同殉国!
皎洁的月光下,太原城外已经是一片晋音,解放战士用山西话劝降,随处可闻,阎锡山四面楚歌。
虽然一言不发,但阎的妻子徐竹青已经意识到,终点将近。
在月下,徐亲手准备了饭菜,将两瓶精致的氰化钾放在一边。
阎锡山的眼里,妻子打扮的雍荣华贵,满脸笑容,竟无半分惧意。不由问道:“夫人,今日这是”
徐竹青给阎锡山倒上一杯酒,道:“枪声已到城墙,你也不用瞒我。夫君深明大义,以身殉国,妾身无以为报,愿随君去。”
阎锡山的手在裤腿上抓了一下,说道:“军国大事是男人的事,与夫人无关。赤匪也说了,祸不及家人,无论我是否投降,都不会伤害家小。”
徐竹青坦然说道:“孩子有兰森妹子照顾,君死殉国,我死殉夫,天经地义。”
徐言罢将氰化钾倒入酒杯,笑着说:“来,我们吃完这桌菜,再喝交杯酒。”
阎锡山冷汗直冒,哪里动的下筷子。
徐竹青看着庭院落花,笑容洋溢脸上。“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能在最绚烂的时候消逝,也不亏世上走一遭。”
阎锡山汗如雨下,终于还是忍不住了,他拿起酒杯,送到嘴边。头顶上的汗水滴落其中,涟漪泛起,一股杏仁的味道飘然而出。他用力的将两只酒杯一起丢出去,把手仔细的擦干净,全然不顾妻子惊诧的目光。
“夫人,药太苦!罢了!”
当夜,太原城破,阎亲随等四十六人服毒。
阎锡山,降。
时人感叹,阎狠话说尽,到头来气节竟不如一女子!
第203章 虎口脱险()
太原战役的最直接结局,就是把韩复榘给打服了,阎锡山被丢进郑州功德林监狱反省的那一天,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宣布归顺中央,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日本人非常生气,但生气也没办法,谁让自己的走狗都不争气呢。本来,辻政信跑到归绥,鼓动蒙古德王跟傅作义动手,结果这个五行缺德的蠢货被傅作义干掉了一万多人,蒙古人一时间闻傅色变,不敢再反,让支那派遣军失去了制造摩擦的口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