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457部分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457部分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恍!闭晕藜伤档馈�

    “看来这些夷人也不都是铁板一块,敢问大人,既然香料利润丰厚,为什么这不列颠人,他们不做香料生意呢?”商敬石有些不解地问道。

    “商将军有所不知,在遥远的西方,有块大陆唤做欧罗巴大陆,那里有五六十个小国,佛郎机人,红毛人,不列颠人都是其中之一,他们并非同一国家,平时也经常明争暗斗,

    这其中佛郎机人和红毛人来得早,所以占据了南洋盛产香料的地方,不列颠人来得晚,没能在香料上分一杯羹,不过他们最奸诈,他们如今正在印度全力发展,从潜力上看,却是不列颠人潜力最强。”赵无忌徐徐说道。

    一旁的归庄三下两下吃完了饭,便把碗往桌子上一放,他突然想起了一事,于是便向赵无忌问道:“师父,谈判的第一日,那唤做乔的夷人女子曾对师父说什么爱老虎油,徒儿愚钝,不解其意,敢问师父,这‘爱老虎油’是什么意思?”

    赵无忌听了,顿时便满头冷汗,徐怡听到归庄提起乔的名字,眼前立即便闪过一个露着胳膊和大腿的夷人女子身影,于是便冷冷地哼了一声,一股无形的杀气从桌子下面向着赵无忌蔓延了过去。

    赵无忌端起碗,装着喝粥的样子,心中却在紧张思索,他马上便有了计较,于是便放下碗,含笑看着归庄说道:“爱老虎油,是他们夷人的语言,意思就是,嗯,就是我很佩服你的意思。”

    归庄脸上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状,“原来如此,师父提出的钱庄方案确实非常好,红毛人和佛郎机人都对这个方案赞不绝口呢,都说这个方案对无论对买方,还是卖方都是十分公平,李掌柜和莫土司也都在夸这个方案好。”

    赵无忌含笑点了点头,心中暗道一声侥幸,他满意地感觉到身旁的杀气已经慢慢消失散去,眼看碗里的粥已经喝完,于是便站起身来,前去添粥。

    赵无忌刚端了粥回来,便看到李定国带着一脸的疲惫之色,眼圈黑黑的,从外面走了进来。

    “师父,昨晚徒儿带人在飞马岭连夜赶工,终于把那片土地都平整了出来,今日建筑工匠便可以进场干活,建设工坊了。”李定国望着赵无忌说道。

    “哦,宁宇,辛苦你了,还没吃早饭吧,来来来一起吃。”赵无忌招呼着李定国。

    “哇,三万多亩地,这才几天时间,都给弄完了?宁宇你真是太厉害了,宁宇,爱老虎油!”归庄一脸钦佩之色地对着李定国伸出了大拇指。

    “噗”的一声,赵无忌嘴里的粥饭蓦地喷了出来。

第七百一十九章人人有衣穿() 
若无其事地迎着众人讶异的目光,赵无忌放下碗,拿了毛巾擦了擦脸,扭头对夏允彝说道:“此番在棉布的关税上对洋商让步,势必要损害本地布商和织户的利益,他们一定会对此心生不满,

    夏先生稍后替本官给金梭布行的孙掌柜带个话,就说有关棉布之事,本官会另有安排,让他们推举一些代表,待到协议谈判结束后,前来寻找本官,本官会为他们指引一条明路。”夏允彝点了点头,答应了下来。

    具体的谈判自有夏允彝带着归庄等人去谈,不需赵无忌亲自参与,吃完饭后,赵无忌便带着商敬石等人前去飞马岭,查看那里的建设进度。

    半个时辰之后,众人便来到了飞马岭,果然如李定国所言,大片的土地都已平整完成,草原上的杂草和野树早已消失不见,举目望去,到处都是黑黝黝的的平坦土地。

    顾炎武正带着工匠们在那边忙碌着,听闻赵无忌来到,便急忙迎了过来。

    赵无忌摸着下巴,盯着面前的这一片土地,随口问道:“宁人,现在就可以开始建设工坊了吧?”

    顾炎武嗯了一声,“水泥,铁器,纺织,玻璃四大工坊,以及大人的伯爵府,孰先孰后,还请大人示下。”

    “伯爵府肯定是最后,嗯,先把水泥工坊建设出来,有了水泥,才方便盖更多的房子和建筑,随后再把纺织工坊建起来吧,然后是铁器,最后是玻璃,至于伯爵府先不急,把地方先预留出来就行,对了,纺织工坊将来规模会很大,给他们多留一些地方,嗯,给他们留一千亩吧。”赵无忌吩咐说道。

    “一千亩?!”顾炎武顿时便吃了一惊,他颇有些迷惑地问道:“大人,这几个工坊里面,规模最大的铁器工坊也不过一百多亩,大人给纺织工坊留一千亩地,是不是多了点?”

    “不多不多,”赵无忌摇了摇头,“一千亩不但不多,本官还嫌小呢。”

    “宁人,”赵无忌用闪闪发亮的眼眸望着顾炎武,“本官打算在这里,建设一座目前大明最大的纺织工坊,专门生产棉布,将来这里的棉布,要供应到大明的每一个府县,甚至要贩卖到海外,宁人你想,纺织工坊要生产出这么多的棉布,得需要多少工人?你还觉得一千亩的土地大么?”

    “原来大人竟然有如此雄心,属下佩服不已。”顾炎武先是夸赞了一下赵无忌的雄心,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要说起棉布,似是江南一带的棉布品质最优,也最受欢迎,而印度布则价格低廉,很受中低层的民众欢迎,想要竞争过他们,殊为不易。”

    “宁人,那日本官让老郑带人研制出来的机器,你忘记了么?有那种高速纺织机与织布机在手,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既便宜,质量又好的棉布,

    假以时日,将来占据市场,风靡世界的,定是我钦州布!”赵无忌信心十足地说道。

    顾炎武啊了一声,这才想起了前几日赵无忌指示老郑研制出的两台纺织机器,“属下惭愧,若不是大人提起,属下险些忘记了此事,不过,属下以为,这贩卖布匹的利润,似乎远远不如丝绸之利丰厚,更不如玻璃,香水两者,却不知为何大人要在这上面,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和人力。”

    “宁人,所谓衣食住行,穿衣是老百姓的头等大事,本官建设纺织工坊,赚钱倒是次要,本官打算薄利多销,尽快地生产出又多又好的布匹,让更多的大明百姓,都穿上暖和的衣衫。”

    在后世,赵无忌穿越的时候,物质文明已经很丰富了,棉布也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物,老百姓家中的衣柜中,经常是塞满了衣服,有时还要定期地清理一些旧的过时的衣衫,把它们扔掉。

    但是再往前六七十年,华夏国刚刚建国的时候,衣服和布匹可是非常紧俏的物资,在当时的窘迫条件下,甚至有人将从倭国进口的肥料袋子,经过巧手裁剪,做成裤子,这叫做‘尿素裤’。

    当时华夏国化学工业底子薄,肥料不够用,而肥料又是一种农田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所以华夏国不得不从倭国进口了大量的肥料。

    而倭国的肥料袋是用化纤尼龙做的,质量很好,非常结实,很受老百姓的青睐,有门路的人,弄到两条肥料袋,把它拆了,再用深色染料染出来,就变成了一块最初始的‘棉布’,用这个当材料,便可以由家中的巧手主妇做出一条裤子出来。

    用肥料袋做出的裤子,因为原本是尿素袋,所以裤子上面都有图案和文字,大概在裤兜的位置,前面印着‘倭国’,后面印着‘尿素’,所以当时被称为尿素袋,因为裤子的材料既结实,又柔软,所以在当时很受欢迎,是一种比较时髦的裤子。

    这一段轶事如今回想起来,让人觉得既心酸,又荒唐,然而华夏人民就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勤劳能干的双手,慢慢地把华夏国建设的越来越富强,待到赵无忌穿越的时候,华夏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有数的先进发达国家之一了。

    在如今的大明,布料依旧是一种相对比较贵重的物资,普通的人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给家中的男人做一身衣衫,而穿不起衣服的百姓也是大有人在,为数不少。

    赵无忌与莫土司闲聊的时候,曾无意听莫土司说过,在钦州,很多贫困的山民,家中只有一套破破烂烂的衣服,就是这样的破烂衣服,家中也才只有一套。

    一家人平时就用草叶什么的遮住身上,待到不得不进城,或是什么重要的日子,才会把衣服交给某一个人,让他穿出去接人待物,去办事,这种情况非常常见,便是在城里,也有很多穷人家中好几个人,却也只有一套衣服,一套被褥。

    赵无忌当时听了,心中非常感慨。

    手工业能创造出的物资,毕竟只是有限,远远不能普及到每一个人身上。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用机器代替了人力,从而生产出了数量极大丰富的各种产品,满足了百姓们的生活需要,使得百姓们的生活品质大大提高。

    赵无忌既然研制出了先进的纺织机,他便打算以此为开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用尽可能低的价格,去满足大明百姓在穿着上的需求,提高大明百姓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白居易曾有首诗《卖炭翁》,里面有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生动地写出了卖炭翁既怕天冷冻坏自己,又担心天不冷,自己炭火卖不出价的矛盾心理。

    而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生产出大量的棉布,把布匹的价格大大地降低下去,让每一个人都买得起布,穿的起暖和的衣服,充满尊严地活着,不更必担心天冷会被冻死,这就是赵无忌建立纺织工坊时的理想。

    想起以后大明百姓人人都有漂亮衣服穿的场景,赵无忌的心情不禁也有些激动起来,他对着面前的大片空地豪迈地一挥手,“本官的目标,便是用这里生产的布匹,来做成衣衫,穿在每一个大明百姓的身上!让大明百姓人人有衣穿!”

    顾炎武和商敬石听了,心情都是十分的激动,商敬石拱手说道:“大人此举,利国利民,善莫大焉,属下有一事不明,敢问大人,将来准备把这些布匹降到什么样的价位?”

    “纺织工坊,三五年内,本官不打算赚多少钱,比成本价稍高便可出货,这样一来的话,应该能把棉布的价格降到市面上的五成左右。”赵无忌想了想,说道。

    纺织机器还有进一步改进的余地,待到纺织机的技术基本成熟,赵无忌打算把驱动机器的动力从人力改为蒸汽机。

    如此成本应该还能降得更低,不过受蒸汽机研制进度的影响,这一点短期内还无法实现。

    在将来的几年之内,以水力驱动纺织机,是比较现实的纺织机改进方案,同样可以大大地降低棉布的成本。

    “若是五成的话,咱们纺织工坊生产出来的布匹,价格可不是比印度布还要便宜两成!”顾炎武挑了挑眉毛,问道。

    赵无忌嗯了一声,“印度布之所以便宜,一来是因为印度的气候和土壤,适合种植棉花,所以他们那里棉花便宜,相应也降低了棉布的成本,再一个他们用工成本很低,他们的雇工是那些莫卧儿人,除了这两者之外,不列颠人并无什么出奇之处,他们的织机和纺机,技术水平比江南那些布行世家手中的织机,都差得很远。”

    “所以将来纺织工坊建成后,安全和保密工作一定要做到重中之重,一定不能懈怠,万万不可把这些织机的秘密泄露出去,被那些洋人得到。”

    “本官留给纺织工坊一千亩地,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