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之力挽狂澜 >

第310部分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310部分

小说: 明末之力挽狂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慢,”杨嗣昌举起右手,打断了夏允彝的说话,“夏先生若是想让本官劝皇上收回成命,同意你家大人出兵朝鲜,那是万万不可,国家大事非同小可,岂能朝令夕改?本官恐怕要让你失望了。”

    “是这样的,在下想进宫面圣,向皇上陈说利害,不知杨大人能否帮在下这个忙?”

    杨嗣昌转过身来,看着夏允彝,眉毛拧起,“你想面圣?”随即他便摇了摇头,“夏先生,如果本官没记错的话,你还没有功名在身吧,皇上不会轻易见你的,这一点本官确是无能为力。”

    夏允彝似是早已料到这个结果,他叹了口气,“那杨大人能否替赵大人给皇上带几句话?”

    “说来听听。”杨嗣昌既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

    “赵大人说,一旦鞑子侵朝,极有可能一个月内便可得手,到时鞑子必会挟投降的朝鲜水师,全力攻我东江镇之皮岛,到时我家大人愿率军出征,增援皮岛。”朝鲜是保不住了,退而求其次,赵无忌希望能保住东江镇,于是主动请缨。

    犹豫了半晌之后,杨嗣昌摇了摇头,“你家大人对本官有救命之恩,这一点本官一直铭记在心,然本官不敢以私废公,国家大事,非同小可,转告你家大人,此事杨某恕难从命。”

    半晌之后,夏允彝从杨嗣昌府邸缓缓走出,天色已晚,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夏允彝觉得自己像是掉进了冰窟窿一般,浑身上下没一个毛孔不往里透着寒气,他没有能够说服杨嗣昌,无功而返。

    站在杨府的门前,夏允彝手扶马车车厢,迟迟没有上车,他心乱如麻,如今大明的国事越来越糜烂,皇帝的脾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朝中大臣,轻者罢官,重者丧命,几乎都已成了家常便饭。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在刻薄寡恩的皇帝手下,有能力敢说话的,多半不是被贬就是被杀了,剩下的都是不敢任事,只求缩头混日子的碌碌之辈,赵无忌让夏允彝去找张阁老和杨嗣昌是有道理的,张阁老德高望重,没有他不敢说的话;而杨嗣昌是皇帝的心腹,他说话崇祯皇帝能听得进去。

    如今杨嗣昌不肯帮忙,张阁老卧病在床,又能去找谁替赵无忌向皇上说项?夏允彝站在寒风中,心中又是惶恐,又是绝望,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后金吞并朝鲜,再拔掉皮岛守军这颗眼中钉吗?

    夏允彝长叹一口气,突然挥起一拳,狠狠地打在了马车的车厢上,随即便觉得一阵剧痛传来,鲜血自他手臂上缓缓流下,这车厢的材料可是钢板。

    夏允彝缓缓收回手,看着自己流血的拳头,手虽然疼,但有怎么比得上自己心中的痛,大难即将临头,众人却仍在酣睡或是装睡,这怎能不让人心急如焚。

    风雪中,夏允彝的身后突然传来一阵温和的声音,“敢问阁下可是自青州府而来?”

    夏允彝回过身去,原来说话之人乃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书生,书生满脸含笑地看着他,当他注意到夏允彝受伤的右手时,眼角轻微地抽了一抽。

    “敢问阁下是?”看到对方器宇不凡,举手投足自有一番上位者的尊严在身,夏允彝也不敢怠慢。

    “哦,本官孙传庭,字博雅,不知先生是?”中年书生一副很和气的样子。

    夏允彝如遭雷殛一般,满脸的不敢相信之色,此人竟是今年三月刚刚担任陕西巡抚,将高迎祥生擒活捉的孙传庭!

    没想到竟然在这里遇上擒获高迎祥的陕西巡抚,夏允彝惊讶万分。

第五百三十三章孙传庭() 
孙传庭此次乃是护送被擒的高迎祥上京,高迎祥是崇祯极为重视的犯人,并且皇上对抓获高迎祥的孙传庭也很有兴趣,于是他便护送着高迎祥进了京师,前日他已见过皇上,明日便会返回西北,今日是前来拜会杨嗣昌的,没想到却在杨府门口见到了夏允彝。

    说起孙传庭,此人也是明末的一位传奇人物,他原本是顺天府府丞,多有谋略,他在顺天府期间,亲见西北流贼纵横四方,烧杀抢掠的猖獗势头,激于义愤,便主动请缨,向崇祯皇帝申请前去西北做官。

    去西北做官向来是个苦差事,大部分官员一听要去西北做官,个个都是推脱不迭,崇祯皇帝没想到居然会有人主动要求前往西北做官,当时就是大喜过望,此后便召见了孙传庭,看他一表人才,谈吐不凡,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便升迁他做了陕西巡抚。

    而孙传庭也确实不负崇祯皇帝所望,他到了西北之后,便在榆林建立军队,这支军队号为秦军,孙传庭带着秦军一夜苦练,而后不久,洪承畴率军与李自成战于陕北,卢象升在中原大败闯王高迎祥,高迎祥心生退意,于是带着手下兵马,回到了他的发迹之地——陕西。

    到了陕西之后,高迎祥打算呼应李自成,趁着洪承畴在陕北无暇他顾的机会,一举攻破西安府,于是率领大军出兵汉中,兵锋直指十三朝古都——西安。

    高迎祥没想到的是,西北除了洪承畴之外,居然又出了一个能打的文官,孙传庭率领手下秦军,沉着应战,有章有法,硬是防住了高迎祥的进攻,高迎祥久攻不下,便有些心浮气躁。

    宣大总督卢象升的追兵正在身后步步紧逼,眼看无法速战速决,高迎祥竟然打算抄小路攻打西安。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讨伐魏国时,手下大将魏延曾向他献策,表示愿率一彪轻师,出奇兵,自子午谷出击,偷袭长安,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子午谷奇谋。

    诸葛亮最终没有采纳魏延的计谋,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最终他还是率军以堂堂正正之师,直接进攻魏国,当然结局诸葛亮最后是失败了。

    后世很多人对于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议论甚多,相当一些人认为,魏延的计策虽然成功率不大,但却是当时蜀汉的唯一机会。

    一千四百年后,高迎祥情急之下,打算采用古人的故智,率兵出击子午谷,以求奇兵致胜。

    魏延献计之时,镇守长安(西安那时叫长安)的乃是膏粱子弟夏侯楙,史书评价他怯而无谋,无武略;而高迎祥的对手,却是狡黠多谋的孙传庭。

    高迎祥的冒险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孙传庭在子午谷的黑水峪早已伏下重兵,以逸待劳,一番激战下来,几乎全灭高迎祥所部,高迎祥本人也兵败被擒。

    杨嗣昌是兵部左侍郎,张凤翼旧病缠身,杨嗣昌就是兵部的实际掌控者,孙传庭临行前打算来此拜会杨嗣昌,也好为自己将来在西北执政结个善缘,没想到却意外地碰上了夏允彝。

    夏允彝正要拱手行礼,但是他的手抬起一半就放了下去,右手正流着鲜血,不便见礼,让孙传庭看到这一幕,夏允彝也觉得有些尴尬。

    “在下夏允彝,见过孙大人,手上有伤,让孙大人见笑了。”夏允彝对着孙传庭微微躬身。

    “却不知孙大人如何得知在下乃是来自青州?”夏允彝很奇怪,自己与孙传庭素未谋面,对方应该不认识自己才是。

    “哈哈哈哈,夏先生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身后的四轮马车,京城中只有当今圣上才拥有一辆,你若不是来自青州,如何能有这等马车?”孙传庭脸上一副事实真相如此简单的样子。

    “额,”夏允彝听了神色一滞,觉得自己脸上微微发烫,孙传庭笑了笑,玩味地看着夏允彝受伤的右手,“夏先生可是有心事在身?一旁便是万达茶楼,如今风急雪大,你我不妨进去,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片刻之后,万达茶楼二楼的一间雅座内,孙传庭摸着胡子,一副凝神思考的样子,“皇太极一向善于用兵,不能以常理度之,丁卯年间,满清贝勒阿敏侵朝也是势如破竹,是以赵大人所虑也不无道理……”

    夏允彝眼睛一亮,心想自家大人总算是遇上知音了,刚才在杨府,若不是考虑到自身的风度,估计杨嗣昌早就指着自己的鼻子大骂赵无忌胡说八道危言耸听了。

    若不是跟着自家大人久了,知道他所言向来无有不中,夏允彝觉得自己也很难相信满清会速胜朝鲜,毕竟双方体量实在相差太大。

    “朝鲜若失,皮岛必危,嗯,皮岛虽然易守难攻,但若是有了深知皮岛虚实的朝鲜水师相助,满清全力一击之下,沈总兵怕是会守不住,也难怪你家大人要主动请缨前往皮岛助战了。”

    孙传庭吃了一块米花糖,又喝了一口热茶,这才看向夏允彝,“赵大人为何不直接上奏皇上,而是要派你前来?”

    “我家大人说了,这种事情奏折里说不清楚,并且皇上也未必肯听我家大人的。”夏允彝有些无奈地答道。

    孙传庭轻笑一声,“也罢,本官没看到也就算了,既然见了,少不得要管一管这闲事,本官这就进宫面圣,禀报此事。”

    夏允彝霍然站起,脸上尽是激动之色,“如此有劳孙大人了,在下感激不尽。”说罢他拱手行礼,手上包裹的白色纱布看上去触目惊心。

    夜色已晚,崇祯皇帝一如既往地在御书房‘加班’,他在忙着查看来自各地的奏折,然后做出决定,在奏折上批示,有些一时难以择决的,便单独挑选出来,待到明日平台奏对之时,拿出来和手下的阁老重臣商议,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自登基以来,他每天都是这样,从白天熬到黑夜,勤勤恳恳地处理着国事。

    王承恩站在崇祯的身后,看着皇上消瘦的背影,轻轻摇了摇头,万岁爷不易啊,作为一直陪伴在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没有谁比他更清楚,当今的皇上究竟有多勤奋,只是,这天下的奸贼太多,而能辅佐皇上的贤臣良将又太少,没有人能替皇上分忧。

    崇祯皇帝依旧在伏案批阅着奏折,王承恩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在崇祯的背后轻轻问道:“皇上,是不是该歇一歇了?周皇后刚才送来了夜宵,怕打扰皇上处理国事,就没让老臣禀报您。”

    崇祯身子顿了顿,放下手中毛笔,随即又摘下了戴在鼻梁上的眼睛,伸出手揉了揉眼眶,“哦,也好,朕也有些饿了。”皇帝的声音中透着说不出的疲惫。

    王承恩急忙上前,轻手轻脚地将桌子上的奏折挪开,而后将皇后送来的食盒放在了桌上,随手打开食盒盖子。

    一股诱人的香味顿时便在御书房里弥漫了开来,周皇后这几日看报纸,又学了一些新的知识,比如夜晚不宜吃饭,若是要吃也不要吃的过饱,否则很容易发胖进而影响健康。

    所以这些日子她给皇上准备的夜宵,以清淡为主,主食和菜肴的量也不大,唯恐皇上吃太多,损害了健康。

    一碗白粥,一小碟花花绿绿的咸菜,一份炝土豆丝,一份海带丝,这就是崇祯皇帝的夜宵,虽然都是一些家常饭菜,崇祯却很喜欢吃,每次他都会吃得一点都不剩。

    看着面前的菜肴,崇祯皇帝终于恢复了几分好心情,“皇后真是贤惠,朕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拿起雕龙画凤的银筷子,崇祯吃了一口菜,又喝了一口粥,正准备夸奖一下皇后的厨艺,便听到御书房的门口有声音传来,“皇上,陕西巡抚孙传庭求见。”

    孙传庭?他不是回陕西了吗?怎么还没走?还来求见朕?带着脑袋里的一串问号,崇祯缓缓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