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臣-第7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挥醒沽Γ鞘瞧说摹�
李无畏,李无敌,李无忌三个兄弟经过一番商量后,决定先下手为强,做出了主动进攻哈马丹城的决策。
主要还是想稳一下,南下可以得到张所的第一军,岳鹏举的第二军,关胜的第九军的策应和支援,不至于孤军作战。
三兄弟的行动力堪称爆表,此时已经拿下了哈马丹外围的一座小城,或者说大型集市,收缴了不少物资,三兄弟手里穷的叮当响,这些收获也算小补一番。
银钱都花在了采购武器弹药上,皇子的护军配置等同于信安军正规军,但枪械可以配发,弹药就得自己掏钱了。
三个人均摊下来,光是这项支出就接近百万宝钞,如果再不找补点弄些油水,哪还不如不出兵呢!
主动进攻的一方就是拥有优势,当三个皇子的护军总计三千余人抵达哈马丹的时候,哈马丹的塞尔柱守军一片混乱,缩回城内等待援兵。
徐徽言作为护军联军的指挥官,终于显露出了卓绝的指挥才能,在他的部署和指挥下,三千人,只相当于信安军一个营的兵力,迅速而简单的击败了哈马丹的塞尔柱守军。
对武器装备的运用之熟练程度,令李无敌和李无忌颇为侧目,都生出了一样的感慨,有徐徽言的帮衬,李无畏真是好运气呀!
让三个皇子略感意外的是哈马丹的守军败的很快,但是城池被攻破后,负隅顽抗的却不是这些守军,而是哈马丹城内的居民。
信安军不会屠杀平民,但是这些人显然并非手无寸铁,再说皇子的护军,也不能用信安军的条例纪律来约束。
徐徽言非常果断的下达了镇压的命令,哪怕还不到屠城的程度,可在血腥的镇压下,哈马丹城不说血流成河也差不多。
就连对徐徽言颇为倚重的李无畏,再看徐徽言的眼神也有点变了,这厮,真够狠的呀!
徐徽言自身走的并不是正常的升迁之路,他在被形同贬斥到西北,就已经规划好了自己未来的路。
那就是一门心思的抱紧李无畏的大腿,李无畏成功了,那他就是鱼跃龙门,李无畏失败了,那他会毫不留恋的直接辞官退役。
在这样的心理下,手段激烈一些也无可厚非,和自身的前程,李无畏的争龙比起来,哈马丹城算什么?塞尔柱人算什么?
李无敌和李无忌在进城之后,看着被炮火蹂躏的不成样子的哈马丹城,不由得有点庆幸这次让李无畏出头,让徐徽言出任护军的指挥官了,这已经算是屠城了,那么这个锅自然要李无畏和徐徽言来背。
赵不试是在护军联军进驻哈马丹第三天才收到消息,急急忙忙的赶来训斥了徐徽言一顿。
打胜仗谁都高兴,但胜仗打成这样,除了实惠之外,还要担着骂名和非议,这就有点恶心了。
李无畏的名声本来就不算好,再经过屠城的渲染,他很想问问徐徽言,你到底是哪头的?见不得李无畏好是吗?
徐徽言当着李无畏的面,直言不讳道:“殿下,名声好坏,和既得利益没有任何冲突,与其在这里争辩,还是马上联络第二军或者第九军吧!我们拿下了哈马丹,塞尔柱人肯定会有反应,指望我们这三千多人,打个前锋占点便宜还行,大规模的会战,我们就真的是偏师了。”
李无畏后知后觉,也有点对徐徽言的酷烈手段不满,但徐徽言现在说的没错。
护军虽然占据了先机,取得了优势,可是想要保持这个势头,指望三千护军就是笑话,后继的大部队如果没跟上,他们还不是得灰溜溜的撤退。
然而涉及大战略方向的军事计划,哪怕他是皇子也没有置喙的余地,一切还得看信安军的通盘考虑。
第一三三八章 工友又被骗()
“这个锅我一个人背不起,去找无敌和无忌,别分战利品的时候伸手,板子落下来的时候就躲着。”
李无畏知道事态和形势的严重性,亲自去找李无敌和李无忌分担压力,后继的战斗还指望这两位兄弟出力呢!
李无畏三人的护军突袭哈马丹得手,消息传到第二军,岳鹏举苦笑摇头。
占便宜的是三位皇子,但最后收关的肯定是他啊!谁让第二军现在的驻地就在伊斯法罕呢!
杀戮过多在岳鹏举看来不算事,可徐徽言的举动,让他略微有点不满,作为指挥官,这个锅只能徐徽言来背,板子肯定打不到李无畏等皇子身上。
历史上的岳鹏举都说是被秦桧阴谋害死,但真正自毁长城的是赵构,为什么?
还不是岳鹏举在立储问题上发表了看法,并且督促赵构立储,这或许才是风波亭冤案的真正原因。
现如今李茂在立储之事上摆明车马亮明心思,反倒没有权臣重将插手的余地。
岳鹏举也不会闲着没事儿传哪个皇子的闲话,但心里已经打定主意以后少跟徐徽言打交道,间接的肯定也会疏远李无畏。
前面打了起来,岳鹏举将情况如实上报之后立即跟关胜通了气,若是展开大规模会战,单单指望第二军撑不住,即使有关胜的第九军也不保险,相信皇帝李茂和内阁会有一个统筹安排。
等待命令的同时,岳鹏举率领第二军前出伊斯法罕,作为皇子护军的接应,并且派出大将高宠率领两营人马越过扎因代河,直逼塞尔柱重镇尼哈温。
官道上,大海上,斥候营,谍报司,内务司的人马往来频繁,信安军的调动也可以从地图上看出大概。
张所的第一军在设砬子城按兵不动,岳鹏举的第二军与李无畏等人的皇子护军互为犄角,后继还有关胜的第九军,杨再兴和曹成的人马,总计五个军多一点将近六万信安军,迅速的在向扎因代河东岸集结。
塞尔柱这一场大规模会战一触即发,但因为地方遥远,对中原内陆,乃至实封藩国的地方直接影响很小,只是让陆路和海路的交通更加繁忙,超过了以往的三四倍。
帝国的战争,最先受益的就是商人,只是运输物资这一项就能让大小商人们赚个满嘴流油。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有的人占了便宜赚了银钱,就想得到更多,而捕奴队无疑是来钱最快的买卖。
李茂很不赞成奴隶贸易,倒不是可怜曾经被贩卖的黑蜀黍,而是觉得那不该是一个文明社会该做的勾当,所以明令禁止这样的生意。
但是李茂低估了商人对利益的诉求,而且上有旨意,下有对策,皇帝和朝廷不允许,但如果是战俘呢?待遇肯定下降好几等,几乎到了可以随意处置的程度。
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人打通了信安军的关节,在中原内陆招募良家子组建了捕奴队。
张老三等人只是一个缩影,当他们抵达南洋一带,才知道所谓的信安军的差事,和想象中相去甚远。
倒是摸到枪了,是早年间信安军淘汰的清照式步枪,也接受了短暂的军事训练,但是干的勾当,说起来就有些阴暗,简直是挑战人性的底线。
出动了两次,张老三等人才琢磨出味道来,他们只是接收和执行命令,一个村子,一个林子的摸过去。
反抗的就打枪,不反抗的直接装车运走,只要是人,哪怕是七老八十或者不会走的孩子都不放过。
“这活不能干啊!”
马东是文化人,有知识有见识,开伙的时候低声对张老三说道:“咱们这么做有点缺德,而且我发现咱们跟信安军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和朝廷一直宣传的策略相悖。”
刘全唏哩呼噜的喝着粥,吐字不清道:“只要银钱不是假的就行,出去一次就给一百宝钞,这可是额外给的银钱,一年要是出去十几次,岂不是一千多宝钞,比我们在老家强多了。”
张老三瞪了刘全一眼,“你这是掉钱眼里去了,什么钱都敢赚,马东说的对,这不是个事儿,之前还担心我们被拐卖弄到山沟矿藏里累死,现在看来是咱们成了帮凶,我觉得无论是陛下还是信安军,绝不会干出这种事。”
马东示意张老三小点声,“三哥,我看了好几天了,咱们看似自由,可是在最外围还是有人看着,这种买卖传出去即便不杀头,也没好果子吃,就怕人家卸磨杀驴,咱们有命赚钱,没命花啊!”
刘全被马东这话吓的呛着了,咳嗽一阵脸色涨红,“马东,你知道我胆子小,别吓我,咱们来的时候,那可是经过登记造册的,我们都是帝国的子民,身份高贵着呢!来到南洋就和老爷一样,他们敢杀我们灭口?”
张老三白了刘全一眼,“你呀!就知道吃,咸盐吃多了脑子坏掉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就是没有意外,制造个意外还不简单,真当自己是老爷了?也就是来到这,在老家还不是泥腿子的命。”
张老三喝斥了刘全几句,脸色凝重对马东说道:“东子,你脑子活络,想个办法吧!这个活真的不能干,不光是缺阴德,就怕最后真如你说的那样,这把骨头甚至骨灰都得埋葬在异国他乡。”
马东见几个相得的兄弟老乡取得了共识,他从怀里掏出一份皱巴巴的报纸,抹平了说道:“这是上次从靠海边的集镇里找到的,就是十几天前的报纸,上面有一个新闻,朝廷的巡查御史来了南洋和海外藩国,返回金陵城的路线,应该就是来时的路,和我们这里相距不远,只要我们能逃出这里,在那边等候巡查御史,运气好的话就是我们活命的机会。”
刘全抽了抽凉气,“那要是运气不好呢?那帮家伙真的敢杀了我们?东子,你这法子也不保险啊!还有别的主意没?万一巡查御史和雇佣咱们的人是一伙的,那不是正好撞枪口上了?”
第一三三九章 恶汉袁康()
马东捡到的报纸并不是完整的一份,因为太心急,没有仔细分辨那是去年这个日期刊出的,如今的巡查御史已经不是柴进,而是换成了宋清。
巡查御史每年都有,这并不是常设官职,和宋清一样的巡查御史基本上都有别的职务在身。
谁得便离开金陵城,内阁就会顺便让谁兼任一下,象征大于实际意义,毕竟内阁之下正管藩国之事的是核算司。
宋清是送儿子宋安民上任的,他也不知道宋安民什么时候和李无缺混在了一起。
放着金陵的大好前程不顾,非要跑到德里那种穷乡僻壤,哪怕宋清和宋江私下交流的时候比较看好李无缺,儿子宋安民抱大腿的行径也有点丢脸。
奈何伯父亲父都倔强不过宋安民,宋清最终还是巴巴的不远万里送儿子赴任,顺便就接了巡查御史的兼职,他自己都没放在心上的职务,不曾想却牵连出了大篓子。
宋清返程的时候穿过满刺加海峡又航行了一天多,停靠在婆罗洲的三发城补充淡水和物资给养。
整个这一片广袤的群岛都是杜壆的藩国,来的时候宋清也没心思细看,等把宋安民送到德里并且和李无缺见一面长谈了一次,心情就好了许多。
就像大哥临行前说的那样,这个时候不争,以后也没什么太大的机会,子孙都得靠自己,否则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等他们故去,宋家也就不可避免的衰落,爵位肯定能保住,但表现不出能力,最终只能淡出权力中枢。
宋安民既然有争的心思,这是好事,总好过没有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