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枭臣-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邹润见胡二娘只顾着招呼李茂二人,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他可能是忘记了脑袋上的“标志物”被李茂摘掉,就跟换了个人似的,谁还记得住他以前的模样?
胡二娘听着邹润说了几句,终于想起邹渊和邹润叔侄,去年她的小店险些被一伙泼皮无赖拆掉,所以印象非常深刻。
特别是邹润临走的时候赔了桌案和饭菜钱,倒是和泼皮做派不同。
此时认出邹润不由得啧啧称奇,一边招呼李茂二人,一边和邹润聊的火热。
胡二娘从后厨端出两盘热气腾腾的狗肉,蒜泥,还有自酿的果子酒。
李茂吃不惯这些,又让胡二娘做了些鸡鱼下酒,与温必古相对而坐边喝边聊。
温必古谈性颇浓,尤其喝了几杯酒之后,对李茂旁敲侧击的询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说来说去,除了赵讷是倪鹏的亲娘舅,曾经担任过廉访使者之外,没有更多有用的消息。
就在李茂失望的时候,温必古话锋突然一转。
“凌云贤弟,赵讷做文昌书院的山长使了银钱,知府胡师文,提学副使陈正汇都帮了忙,特别是陈正汇,在陈通判担任本路学政的时候,和陈通判的关系势同水火,据说陈通判点评诸生文章,陈正汇反对将贤弟补录为案首”
李茂端起的酒杯顿了顿,脑海里理出一条线来。
胡师文,陈正汇,赵讷,这三人应该是盟友,与自家老师不是一路人。
赵讷出任文昌书院的山长,针对自己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针对老师陈文昭的可能性更大,难道自己是被捎带脚收拾的对象?
陈文昭通过李昌期,范押司,以下克上隐隐掌控两县实权,必然是知府胡师文的眼中钉肉中刺。
如果胡师文想要打压陈文昭,一府教化是个突破口,只要给倪鹏翻案,陈文昭绝对吃不了兜着走,李茂这个补录的案首也得跟着吃挂落。
李茂想到这摇摇头,心中暗忖不对。
科场弊案已经被老师陈文昭办成铁案,而且上达天听,想翻案的难度太大了。
能做到一府知府一路提学副使的人,不会是草包,难道这只是巧合?
可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儿?
第八十七章犹得凌云贯日无()
温必古说的唾沫飞溅,李茂则双眼出神思绪飘飞,直到胡二娘给加了一盘菜才让他回过神来。
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心中暗忖他也是脑袋秀逗一根筋,赵讷出任文昌书院的山长,老师陈文昭能不知道?
如果真有些许对他不利的地方,陈文昭的书信早该到了啊!
想到这李茂兴致全无,耐着性子陪温必古吃完这顿酒。
邹润结了账,临离开时和胡二娘颇有依依不舍的意思,李茂瞪大眼睛看了看胡二娘,已经近四十岁的妇人,虽然长的不丑但绝对普通。
邹润这个憨货不是对胡二娘有意思吧?不怕邹渊打断腿吗?
“侮辱斯文,侮辱斯文”
李茂听着远处传来的话音有些耳熟,扭头望去不禁呆住了。
只见尚小塘牵着一辆驴车,正与人对峙,驴车上坐着一个老妇人,还有一对母女。
车上三人在风雪中合盖一条窄窄的棉毯,冻的瑟瑟发抖,头发上落了一层雪花,要不是口鼻间有白气升腾,看不出是活人。
“举人老爷,这院子两进六间,说好的年租五贯钱,举人老爷的名头也值两贯钱吧?小门小户指望着租赁院子过活,短了两贯钱绝对不行,要不举人老爷再去别家承租吧!”
尚小塘脸色涨红,气息不畅道:“我只租前院,给你三贯钱不少吧?”
“举人老爷,我可没有答应,院子只租一半,剩下的后院谁租?总不能空着吧?”与尚小塘对话的人满脸不情愿,“五贯钱拿来,举人老爷就住,拿不出五贯钱,还请举人老爷另寻住处。”
“你小人。”
尚小塘如果能拿出五贯钱,又怎么会在街上和乡野村夫纠缠不清,实则是全家上下只剩三贯钱,能租到房子,餐食都没有着落。
看着周围的人越聚越多,他脸面委实挂不住,转身牵着驴车准备再找个地方租住。
李茂和温必古都看到了这一幕。
温必古有心帮忙,可是衣袋里只有百余文钱,叹息一声道:“先生家道中落,竟然困顿至此,奈何学生有心无力,惭愧啊!”
尚小塘连房租都付不起了?
李茂知道文昌书院有规矩,不准携带家眷入住,即便尚小塘是举人,是书院的讲郎也不行。
他摇摇头朝邹润招手:“润哥,去给尚举人送五贯钱就说我求一副墨宝励学,不要说我是谁,去吧!”
“五贯钱?大郎,银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请人吃酒,又给人送钱”
邹润话没说完见李茂两眼微瞪,顿时不再言语,拿出一块约莫五两重的银子去追尚小塘的驴车。
“雪中送炭,凌云贤弟有心了。”
温必古自然知道李茂求尚小塘的墨宝是给尚小塘留了脸面,让尚小塘不必执拗的坚辞不受。
启蒙先生是什么脾性他太了解,绝不会拒绝李茂这番好意。
李茂摆手道:“尚举人窘迫至此,既然遇见又怎能装作没看到,只是以尚举人的门第,不该落魄如斯啊?”
这是李茂很想破解的疑惑。
温必古嘿了一声。
“前两年圈皇庄,却是把先生的祖屋田产都圈了进去,据说是得罪了一位管皇庄的公公,先生的举人功名也不管用,前后两任知府只当不知道,先生总不能去京城和官家打场官司吧?”
李茂怔了怔,赵佶是昏君没错,但不是傻子。
只听说徽宗赵佶喜好花石冈,没听说夺人田产啊!
这种事肯定是下面的人打着赵佶的旗号捞好处让赵佶背锅,怕是赵佶都不知道在东平府有几个皇庄呢!
解了这疑惑,邹润拿着一张纸回来,嘴里叽叽歪歪。
“大郎,这几个字可值了银子了,清河县城里代写书信的韩老头写满三五张纸才要十文钱,他可倒好,敷衍了事摆明糊弄人嘛!”
李茂接过纸张,可能是天气寒冷墨水没有完全化开,尚小塘的书法写的看不出风骨匠气。
倒是内容让李茂心中有数,尚小塘是知道谁给送钱去了呀!
温必古看了看,口中诵道:“不知壮气今何似,犹得凌云贯日无,这是谁的诗句?先生竟然能做出这么好的诗文?”
说着这话急忙顿住,质疑老师的学问不是弟子所为。
李茂收好这副字,“是唐人裴夷直的寄婺州李给事中的一首,倒不是什么好兆头。”
李茂胸有文章似锦,融会贯通后学问比原版的李茂还要惊才绝艳,不像温必古连这两句诗都记不住是谁的。
银钱的确不是大风刮来,李茂更不是散财童子烂好人,他给尚小塘送五贯钱是想结个善缘。
不管尚小塘家道如何为人怎么样,毕竟是举人,还是书院的讲郎,谁知道尚小塘将来会不会翻身?
且不说将来,在文昌书院内有一个讲郎照应,总比两眼一抹黑强百倍。
尤其在山长是倪鹏舅父的前提下,未雨绸缪说不定还有惊喜。
惊喜很快就来了。
在回到文昌书院门口的时候,李茂看着马车旁站着的人,使劲揉了揉眼睛,随后大笑奔去。
“陈泽,你痊愈了?”
竟然是陈泽来到文昌书院,李茂不会忘记与陈泽并肩作战斗贼匪,得陈泽维护的恩情。
看到陈泽站在那里面色红润,当真是喜出望外,发自内心的高兴。
陈泽谨守礼数先给李茂施礼,但没再像之前那样故意和李茂保持距离,低声道:“老爷有书信来,大郎且先看看。”
李茂刚才还想着陈文昭呢!
接过书信但是没看,而是招呼陈泽前往他在书院的馆舍,有温必古这个嘴巴不牢靠的在旁边,老师的书信不能随便看。
邹润得知陈泽的身份来历,直觉得陈泽对自己的心思,把从胡二娘那里打包回来的狗肉果子酒排摆好,准备和陈泽喝几杯。
作为江湖中人义气第一,陈泽在茶酒摊的作为,邹润觉得必须高看一眼。
交朋友就得交陈泽这样的,比那个穷酸尚举人和骗吃喝的温秀才强多了。
李茂见陈泽没有见外的和邹润对酌,他这才揭开信封拿出陈文昭的手书。
看完之后眉头紧皱,书信上的内容和山长赵讷无关,但和他的前程大有干系。
第八十八章做个学霸不容易()
北宋有三次大规模兴学运动,首推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
庆历四年春,朝廷正式颁布兴学措施,在州县立学,振兴太学,设立四门学科。
允许八品以下以及庶人子弟入学,并且改革科举方式,先考策论后考诗赋。
正是这次育人层面的改革,把苏湖名宿胡瑷的教学办法引进太学,核心就是分斋授课。
经义斋学六经经义,治事斋学治民,讲武,历书算术,学生可以主治一科,也可以兼学其他。
这在教育史上也是最早的分科教学,开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先河。
可惜这次庆历兴学只实施了一年多时间,在多方反对下草草收场,但产生的影响很深远,甚至促成了其后的熙宁兴学。
神宗皇帝继位后,围绕教育问题,朝廷上下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乃至斗争。
到王安石担任宰相后大力推行熙宁兴学,包含在王安石变法中推行天下。
或许是历史上的巧合,熙宁四年,王安石提出教、养、取、任四个培养人才的建议,并且具体到在太学中施行三舍法。
通过三舍法使太学逐渐取代科举取士,将此法推广到了地方官办的学府。
最让人称道的是,在第二年又恢复了武学,律学,甚至还有医学科。
殊为可惜的是,当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相继离世后,党争日趋激烈,朝廷的诏令朝令夕改,反复多变。
熙宁兴学还没来得及普及天下就被迫中止了。
第三次就是赵佶继位后的崇宁兴学。
主持这次兴学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奸相蔡京,头两年因为地位不稳固,蔡京鼓动赵佶打着继承先皇神宗变法的旗号,在京城扩建太学。
恢复了王安石的三舍法,在太学专门设立上舍,内舍,外舍生。
外地学子贡士后进入太学学习,都为外舍生,只有考试合格才能补录内舍,而上舍生的名额只有二百人,内舍生六百人,外舍三千人。
在京城太学初具规模后,蔡京的权势也已经稳固,遂将兴学之法推及全国。
在各地的学校书院施行三舍法,并加以严格的考试,县学学生可以考入州学,州学学生再考入太学成为贡士,也是很明晰的升级模式。
因为推动这次兴学的是权臣蔡京,所以在规模和地理分布上,远远超过庆历兴学和熙宁兴学,几乎达到了真正遍及全国的程度。
陈文昭给李茂的来信,主要说的就是蔡京主持的大宋教育改革举措。
陈文昭得到的内部消息是朝廷即将罢科举,士子全部由学校考试进入太学。
每年的太学上舍生参加礼部考试合格,第二年赐予三十五人进士及第。
陈文昭不是看不出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