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寒门枭臣 >

第414部分

寒门枭臣-第414部分

小说: 寒门枭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也正是耶律大石击溃了几十万大宋禁军,历史会不会重演?李茂正因为怕这个,才不惜假冒女直使者促使禁军出兵,没想到还被拆穿了,把自己陷于不利境地。

    “火器营跟上没有?”李茂转首问杜壆,攻城战,火炮是信安军的利器,没有火炮想轻松攻下归义和范阳,信安军会多出数倍的伤亡。

    杜壆看了看天色,“再有一个时辰就能跟上,这次随军携带的都是新铸造的火炮,份量比较重,又低估了这边的路况,坏了些车轮子,耽搁了。”

    陆地上使用火炮不像风帆战列舰,运输始终是个难题,李茂也清楚火器营的难处,“让他们尽量快点,早些拿下归义,在契丹境内就算有了落脚之地,便不怕契丹人的反扑。”

    杜壆揽错道:“是我疏忽了,应该让火器营先走,前面的路被骑兵趟过之后都化了,增加了火器营行军的速度,这一点应该记下来,加入冬日行军的条例。”

    火器营抵达归义城外的时候,炮手们一个个仿佛和泥猴一样,身上的泥水又结了冰,看起来就难受。

    凌振哆嗦着来到李茂面前,“相公,火炮已经检查完毕,随时可以开炮。”

    “火器营你来指挥,尽快破城,鲁达和史进做前锋,进城之后小心巷战,另外尽可能不要袭扰百姓。”

    李茂说着,身侧的鲁达等人领命而去,信安军前锋做好了战斗准备,整整两千铁甲重骑严阵以待。

    丹增向来以唃厮啰人是信安军的尖刀自居,这次破城没有排在第一位,脸上的神情不太好。

    仁多德章放下手里的望远镜,对这种宝贝他稀罕的紧,看似无心实则有意道:“相公让鲁达做先锋,自有考量,若是换做我们,城内的契丹人可能还以为女直人打来了,抵抗会更激烈。”

    丹增恍然,瞥了仁多德章一眼,他和仁多德章是竞争关系,各自都担负着部落族人的希望,压仁多德章一头向来是丹增的头等大事。

    二人话音刚落,凌振指挥的火器营已经展开对契丹城池的炮击,城内的契丹人或许是哀兵,善战,不怕死,但是在火炮面前,这些勇气脆弱的一碰就碎。

    人头大的实心弹三两发就击毁了城门,紧挨着城门的一段城墙也被击塌,但是火器营的炮火却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

    随着北地五州的发展,火药的大规模制备已经不再是制约火器营火力的瓶颈,反而需要考虑的是火炮的使用寿命。

    十几轮炮击,夹杂着实心弹,火药包和燃烧弹,爆发出的威力震撼人心。

    当炮火告一段落,城内直接举起了白旗,明智的选择了投降。

    前锋鲁达和史进进入城内把守要地,驱赶契丹兵将出城后,信安军没损一兵一卒就拿下了这座前沿桥头堡。

第七四二章 浮夸() 
辽国契丹的官制很复杂,认真说起来有三套系统,这和辽国逐渐发展壮大有关。

    每征服一个地域,就会沿袭当地的官制,比如现在的南京道析津府,沿用的就是唐朝的官制。

    辽国契丹建国的时候,大宋还没出现呢!而且契丹最先接受的是大唐的册封,以大唐传习正统自居,后来占据的燕云十六州等地,州县,设有节度使,刺史,县设县令。

    投降的就是归义县令,此人有一半汉人血统,眼看着顶不住宋军的攻势,败亡不可避免,为了减少城内的伤亡选择了投降。

    李茂和这个叫周淦的县令说了几句话,令其依旧暂时担任归义县令,帮助信安军维持秩序,修复破损的城墙。

    周淦对李茂早有闻名,知道李茂是大宋的高官干臣,颇有贤才武勇,见李茂果然如传闻的那样不滥杀无辜,不劫掠财富,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尽其所能的配合信安军的行动。

    归义城不大,守军不到一千五百人,民众丁口不足万人,周淦说自从雄州槯场关闭后,这两年城内就萧条了许多,以前契丹境内的商户有好几千人,流动人口多的时候达到了三万余人。

    裴宣已经制定好了安民之策,政务李茂不需担心,现在信安军主要还是前进,抢时间。

    “易州那边,河东禁军再无能,也可以牵制守军,东边的永清必须拿下,和归义呈犄角之势。”

    李茂说完,宋江插言道:“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从信安军州北上永清最快捷,再拿下固安,就能抵达墎阴,直抵析津府。”

    李茂笑了笑,宋江这典型是纸上谈兵,路线是最近的,但没考虑到地形。

    若是按照宋江的路线走,估计没到析津府就会被耶律大石给断了后路,堵在群山里出不来。

    没有点破宋江的错漏,李茂继续说道:“容城那边由董平率三千人过去,两天之内必须拿下,如此占据边境三城,就是钉在契丹人身上的钉子,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新城,范阳,诸位还有其他需要补充的吗?”

    宋江脸色发红,因为公孙胜在地图上点了点,他才发现忘了自己所认为最好的行军路线上多山多水。

    “相公,或许可以用少量兵力做疑兵,契丹人现在的兵力肯定不如信安军,能牵制一分,便会让信安军多一分胜算。”宋江指着刚才的行军线路说道。

    李茂想了想觉得宋江的话有一定道理,同时也明白宋江是立功心切,战场上他没有出彩的地方,谋略也不如杜壆,既然如此,不妨给宋江一个出苦功的机会。

    “那便由你统带三千人马,沿着永清北上固安,切记只是疑兵之用,不可与契丹人缠战。”

    宋江闻听大喜,当即请李茂任命李逵,关胜为副手,李逵是他的贴心人,而关胜武勇过人,有这两人,北上伐辽的功劳就跑不了他一份。

    李茂这边制定下一步进军计划的时候,从雄州出发的一队禁军昼夜兼程快马加鞭的来到了京城汴梁。

    童贯的奏章终究慢了一步,先行抵达的是张邦昌的急报,而且急报上夸大了十分百倍,用词极其骇人,一送到政事堂就把值班朝臣吓的险些昏厥。

    金紫光禄大夫,河北东西两路制置使,宣抚使,北地五州经略使李茂欺君谋反,就像是一道惊雷响彻汴梁城。

    大宋是怎么起家的?还不是赵匡胤拥兵自重发动陈桥兵变侵夺了后周的江山社稷,张邦昌所说的李茂行径,简直就是陈桥兵变的翻版。

    但是千算万算,大宋建国以来都压制武将,几乎自废武功,仍然没挡住这种事的发生。

    因为谋反的不是武将,而是连中三元的状元郎李茂,在外人看来,李茂虽然不是京官,但极受赵佶恩宠。

    二十出头便是封疆大吏,正二品的大员,合该食君禄报君恩,牢牢的控制住手下的禁军将领,哪曾想造反的就是这个手握权柄的文臣,当真跌碎了一地眼珠子。

    且不说此事的真假,哪怕只是谣言,就足以挑动整个大宋的神经。

    虽然一百六十多年过去了,但是五代十国的乱世并未远去,一旦出现手握实权的武将反叛会是什么后果,只要有点头脑的人就会想到。

    蔡京和王黼几乎同时收到了这个消息,但是两个人的反应大为不同,蔡京一百个不相信。

    童贯抗旨不遵,李茂稍微变通一下顺着李茂自己的意思伐辽,这些蔡京早有心理准备,这封密报在他看来,就是张邦昌夸大其词。

    王黼则不然,张邦昌就是他使劲儿推上伐辽监军使的位置,离开京城前耳提面命,在奏章急报上他看到了和张邦昌约定的暗记,认定李茂拥兵谋反板上钉钉。

    王黼认准了这是一次机会,先一步去见赵佶,而蔡京则和童贯有点默契,等了一个多时辰,果然接到了童贯的奏章和给他的秘信。

    艮岳内,赵佶正在听唐苑操琴,就看见王黼脚步踉跄,连滚带爬不顾礼仪的来到面前,没说话,全身哆嗦着。

    赵佶从未见过王黼如此做派,心中生出不妙的预感,挥手让唐苑退下,不悦道:“如此失仪,成何体统。”

    王黼是个极会演戏的人,双膝跪倒仿佛号丧道:“陛下,大事不好了,李茂拥兵谋反了。”

    赵佶愣了一下,随即感觉两个耳朵嗡嗡作响,仿佛听到了不存在的金石之音,只看到王黼嘴巴开阖,说什么都听不见。

    王黼没想到自己夸大之言把赵佶吓的呆若木鸡,感觉自己演戏用力过猛,急忙补救道:“陛下?这是北伐监军使张邦昌的秘奏,原本还在政事堂,微臣抄录了一份,请陛下过目。”

    张邦昌奏折的原件被蔡京的人扣住了,否则王黼也不会想着在张邦昌夸大的基础上再夸张三分,就是怕蔡京从中和稀泥。

    赵佶终于回过神来,但是他没敢伸手,因为他的手不由自主的也在哆嗦,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惜字如金道:“读。”

第七四三章 墙倒众人推() 
王黼觉察出赵佶的神情不对劲,但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次伐辽出现如此大的纰漏,正是抓在手里狠狠打击蔡京和童贯的好机会。

    毕竟主导伐辽的是这两人,他只能算是后来参与,并且张邦昌这个监军使还是他推荐出任,较真起来他只有功劳没有罪责。

    随着王黼把张邦昌简短的,但内容劲爆的奏章读完,场面顿时陷入诡异的安静中。

    就在气氛越来越糟糕的时候,蔡京,余深,蔡攸,白时中,李邦彦等人觐见,显然都已经知道了张邦昌传回来的消息。

    赵佶看到老态龙钟的蔡京,僵硬呆滞的脸庞和眼睛终于多了些神采,赐座后发问,“蔡卿家,监军使张邦昌的奏折政事堂收到了?”

    蔡京几次起落,加上年岁又大,早已练就了宠辱不惊的本事,慢条斯理道:“微臣半个时辰前就看到了,但一直在等童太傅的奏报,毕竟那是张邦昌一面之词”

    王黼声调高涨打断蔡京的话,“蔡太师,张邦昌在奏报中说的清楚明白,李茂抗旨不遵,欺君罔上,不但派人假冒女直金国使者哄骗官家和朝廷,还擅自调兵北上,他想干什么?”

    王黼的潜台词是想说李茂拥兵自立,有不臣之心,但脑子转的快,这赵家江山社稷就是陈桥兵变夺来,这个当口说出来岂不是让官家赵佶不悦。

    蔡攸和蔡京之间矛盾纠葛太深,父子已然和仇寇差不多,见王黼对蔡京发难,他也附和道:“陛下,童贯身为伐辽主帅,竟然放任李茂私下调兵,其罪不比李茂小,合该立即下旨将二人锁拿。”

    白时中,李邦彦互相看了看,二人没言语,这里面的水太深,他们根基还浅,不好掺和。

    蔡京闭口不言,老搭档余深与其配合默契,开口道:“陛下,蔡太师刚才说的明白,奏报一共有两份,张邦昌和童贯皆有奏章送来,何不看看童贯的奏章写些什么?”

    赵佶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直的身体,“蔡卿家,童贯那个老货的奏章呢?”

    蔡京把童贯的奏章拿出来,他已经看过一次,当众宣读。

    不得不说汉语言博大精深,童贯的奏章所写的和张邦昌描述的事实基本差不多,但是遣词用句方面完全把字面的意思扭转过来。

    童贯没有否认假冒女直使者之事,但却替李茂做主推脱甩锅给手下的武将。

    意思是他和李茂都被求战心切的武将给蒙骗了,等反应过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