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民国不可能这么萌-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带电台的情报站主要配置在东亚,东亚不具备对电台进行逆向工程的技术,林记的势力也相对较强,电台被夺之后有相当的余裕针对电台进行破坏——比如爆破电台的存放空间和运输工具,从而制止其落入西方列强的手中。
尽管有着长距离无线电技术,林记的东**报网的信息传递仍然有着相当的滞后。
比如这次,林有德大致可以想象这份情报经过了怎样的坎坷才送到自己手里:东北方面林记尚未分出力量去构筑情报网,所以俄军的动向首先被日军掌握,然后日军的情报被潜伏在日军内部的林记间谍截获。为了让间谍暴露后不至于牵连到林记在东京的情报站,这份情报想必是走了相当复杂的流程,才送到情报站手中,等部署在东京的唯一一部电台向大本营发送完情报全文后,时间已经到了第五天。沙俄的先导部队估计都已经到了奉天城下了。
就这倒霉的传递速度,在现今的大环境下,也是足以得到嘉奖的闪电速度了。
所以,1900年10月21日的清晨,林有德再一次切身体会到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巨大作用。在穿越之前,林有德总觉得网上和各种纸媒对数字化部队的战斗力进行了不必要的夸大,可现在,他觉得上个时空的媒体可能嘀低估了数字化部队的战力。
在林有德感慨的当儿,巴将手里的资料塞了一份给林有德,然后转身将另一份一模一样的资料给了约瑟芬。
约瑟芬脸上,惊讶转瞬即逝。
相比之下,林有德将巴的行动看做理所当然的事情而没有做任何表示。之前约瑟芬就已经参与到林记的运作中,接触到许多机密事项,只是名义上她还是外人。现在,她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都是林家的自己人,第一手的绝密情资理所当然的有她一份。
林有德看资料的当儿,女仆伸出手,将他刚刚没来得及扣上的几个纽扣小心翼翼的扣好。做这事的时候女仆脸上洋溢着幸福感,并且自始至终都没有瞄一眼林有德手里的纸片。
林有德金手指的作用仍然存在,整个女仆队都是他的近卫队,所有的女仆都对林有德抱着近乎狂热的爱意和不可理喻的愚忠。
林有德不止一次想,这些女仆们要是还有打扫宅院伺候自己日常起居之外的能力,那该多好啊。可惜,他的金手指,只能俘获这种等级的女孩,实在无法强求。
“俄国人终于动手了。”约瑟芬一面翻看资料,一面用自言自语的声调口吻说道,她手中的那份资料里,除了日本传来的最新情报,还包含之前数月中林记透过日本军情部门收集的俄军的备战信息。沙俄早在革命党于山东起义的时候,就逐步向旅顺和海参威增兵,沙俄太平洋舰队也频繁出海演练,甚至尾随过日本向山东输送军火的船队,并且和日本联合舰队在海上发生对峙。
从国家需求上讲,俄国和日本也是唯一迫切需要在中国打开局面的国家。日本作为新近崛起的亚洲国家,除了中国和朝鲜根本没有其他可供侵略的选择,俄国在欧洲和巴尔干的扩张也遭到遏制,现在还出现个强大的新德意志,判定欧洲短时间内不好轻举妄动的沙皇政府,自然只能把目光转向远东。
以林有德那套唯物主义理论去分析,沙俄和日本卷进北方战局是迟早的事情——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林记上下的共识。。
原本林有德打算闷头发展到1905年才发动北伐,现在看来,在北伐之前,林记必须要加入一场旨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去。
虽然也有学习上个时空的历史,推行“东南互保”这个选择在,但旨在振兴中华的林记和南洋军,却在祖国危难的时候选择自保,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林有德将粗略翻看一遍的资料往床上一丢,扭头问巴:“这个情报传达给其他人了吗?”
“杜琪峰一早就去法国代表团那边处理婚礼的善后了,暂时回不来,我已经派人去通知。海辉的话昨晚他就没回去,一直在作战室看资料,参谋军官说他四点才在作战室旁边的休息室睡下,我还没有叫醒他。”
“让他睡到自然醒。”林有德大手一挥,“不差这几个小时。命令参谋部的参谋军官全部取消休假,回来报道,我要他们根据最新的状况修改之前制定的兵力北运预案。同时电令在大沽的南洋军北进支队,立刻做好战斗准备。再有,命令华北的陈天华,派信得过的人北上,我要俄军动向的第一手情报。”
巴没有回答,只是向林有德鞠了一躬,便转身离去。
这时候梳妆完毕的约瑟芬站起来,转向林有德:“亲爱的,你该不会忘了给我准备一套军装?”
“当然不会,为你特别订制的南洋军武装神姬部队制服已经送到总务科了,怎么了?”
“那就麻烦你的女仆队把它拿过来,看这样子,我今天还是穿那身比较合适。”
。。
第82章 庚子风云(12)()
(按照时间,直奉铁路此时还没通车,我稍微修改了一下通车时间,文中世界的直奉铁路已经全线贯通两年左右。另外,我手中关于清末铁路建设的资料比较缺乏,之后在写作上可能有些问题,希望读者中有熟悉这个的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彼得罗普罗珂菲耶维奇少校正一脸不耐烦的把玩面前八仙桌上的茶具。
彼得罗在军校的时候,就热切的希望能参加第二次克里米亚战争,为沙皇陛下效力,可是当彼得罗从学校毕业,第二次克里米亚战争也因为当时还不是英国女王的伊莎贝拉维多利亚的神勇表现而结束,俄罗斯帝国再一次带着屈辱坐在了谈判桌前。
托了战败的福,彼得罗到目前为止的军旅生涯,都在忙着镇压俄罗斯国内的革命运动和起义。彼得罗并不同情革命者,但他觉得双手上沾满国民的鲜血是一件有损军人荣耀的事情。所以彼得罗痛恨英国女王,痛恨她那卓越的才干,正是她,让彼得罗的军旅生涯变得暗淡无光。
现在,报效祖国的时机终于到来了。
彼得罗率领的先导部队现在正驻扎在奉天城下,俄罗斯帝国在远东的疆域,正等着彼得罗来开辟。
让彼得罗不爽的是,明明这一战的头功就在眼前,他却只能听从沙俄在奉天城密探头子的安排,在这间充满了令人费解的东方情调的屋子里,和奉天城的清军守将一起喝茶!
彼得罗斜眼看着策划此次会面的特务头子安德烈,丝毫不隐瞒自己目光中的不满。
安德烈对此视而不见,而是用彼得罗听不懂的语言,和奉天城守将苏克萨哈友好的聊着天。
彼得罗不耐烦的用指尖敲打着八仙桌,用声音表达出他的不满。在彼得罗看来,中国人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他们连地图上只有小拇指大小的日本都打不过,偌大的中国就像一块大奶酪,等着列强去瓜分,数不清的中国人,正等着列强去奴役。根本不必要和中国人谈,俄军应该直接开进城,把机枪和大炮架在他们的政府门口,中国人就会屈服了,从奉天到北京的铁路也就对俄军敞开。
这样想着,彼得罗对安德烈的不满就愈发的强烈。
**
这时候在华特务头子,沙皇的远东专员安德烈正和苏克萨哈交谈。实际上安德烈不见得就比彼得罗淡定多少。俄罗斯这次出兵,打的是“助剿”的主意,三国干涉还辽之后,俄国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将日本的势力挤兑得差不多了,再进行军事占领实在划不来。
这一次俄国盯上了山东,沙皇的幕僚们制定了一个“南进方案”,打算接助剿的名义,将日本的势力尽可能的排挤出山东,顺便在山东沿海占据一处根据地。
尼古拉斯二世并非傻瓜,他很清楚帝俄在远东的主要对手并非英法美德,而是同样虎视眈眈的日本。只要不图谋东南地区,英法美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克制,至于德国,它在远东受到的限制是最多的,帝俄的官僚们认为德国的反应是帝俄最不需要担心的。
万一德国有什么意见,就在欧陆的地面上推平他们——这种颇有些狂妄的想法,竟然在帝俄官僚中颇有市场。俄国从不认为巴尔干的两次战败是因为自己不够能打,而把这归结为好虎架不住群狼,单挑德国还是妥妥的。。
在上个时空,这种狂妄自大的想法,在一战初期葬送了大量俄军士兵的生命,使得一战初期东线战场出现一种神奇的态势:俄国人一直都在进攻,但战线却在逐渐向俄罗斯方向移动
现在,俄国这种自大的思维,又使得他们制定了一套胃口很大的南进方案,准备将山东一举变成俄罗斯的势力范围,用威海卫和旅顺两个门神把渤海湾变成沙皇手中的又一个内湖。
当然俄罗斯国内稳健派极力的反对这个方案,认为要实行此套方案应该等待西伯利亚铁路完工——至少等铁路修到满洲里再说。但尼古拉斯二世否定了稳健派的建议,执意要为自己的帝国增加一大片富饶的土地。
那么,拿下京奉铁路就是整个作战的关键。
在中国政府对沙俄的助剿提议做出答复之前,让俄军开赴前线,造成俄军已经向山东进逼的既成事实,就算之后的发展脱离了俄国的控制,导致南进方案流产,也可以保证俄国势力对京奉铁路的控制。
这个年代,控制了铁路就等于得到了铁路沿线地区的话语权,铁路修道哪里,控制铁路的外国人就殖民到哪里。
正因为这样,沙俄才会在主力部队能够行动之前,派遣精干的先导部队前往奉天。另外,沙俄情报机关也在奉天进行了一年以上的策反工作,成功打通守将和驻奉天的神姬营统领的关节,奉天的高级文官要么顺应了沙俄特务机关的动议告假修养,要么看情况不对,早早就找了理由离开了奉天城。九月开始的奉天城,竟然除了几个军事主官,没有一个管事文官。
按照计划,俄军先导部队只要抵达奉天,立刻就会装车发往津京唐。
可惜俄国人的行动被清廷察觉,虽然是个腐朽的朝廷,但能人还是有的,于是奉天神姬营在九月突然换防,打了俄国一个措手不及。但俗话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已经准备好开战的沙俄绝不会因为这一点变故而改变自己的时间表。
于是就出现了现在这样的情况:俄军先导部队被守城的神姬挡在城外小丰村,根本连火车站都靠近不了。由于两国并未正式宣战,驻旅顺的俄国神姬部队也没办法出手帮忙——奉天神姬营并未对俄军进行攻击,只是阻挡他们靠近城市而已。
这些天远东专员安德烈在奉天城内来回奔走,但新任奉天神姬营都统洛天依的副官摆出了“都统重病不能视事”的理由,就这么拖了整整四天。
有这四天时间,俄军的先导部队本来应该已经被送到了津京唐,并且控制了一些清军没有驻防的小站作为前进兵站——本应是这样的。
现在,安德烈和已经通敌的苏克萨哈以及仍然被困在城外的先导部队指挥官彼得罗一起,等待与终于病好的洛天依会面。
“没有问题?”安德烈用略显生疏的中文问苏克萨哈。
肥胖的满洲贵族摆摆手安慰道:“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