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纨绔公子-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164章()
刘岩进了宫门,便由一个身穿绿衣的小宫人领着往东宫去了。
原来这个身穿绿衣的小太监一早就在这里候着,这时一见刘岩来了,便头前带路。
太子的宫殿位于皇宫东边的慈庆宫。
沿着皇宫里两面宫墙夹在中间的御道一直往里走,转过奉天殿和谨身殿,进了东华门,便到了慈庆宫。
慈庆宫虽为太子居所,可是比起皇宫里其他宫殿规模还是小了一些。
一座红墙绿瓦的宫殿,蔚为壮观,小太监头前带路,先将刘岩带到慈庆宫正殿东边的暖阁里。
小太监到了暖阁前,轻轻上前去推了推,那暖阁的门便吱呀一声开了。
“太子殿下,太孙殿下的侍读到了。”
小太监轻声道。
皇太子朱高炽正坐在暖阁的软榻上手中拿一把折扇与一个绯色袍服的官员下棋。
这时听到小太监禀告,扬声笑了笑,手中折扇轻摇,对那相对而坐的绯色袍服的官员道,“杨爱卿,拿不定主意了吧!”
那坐在太子朱高炽旁边的绯色袍服官员,拈着颌下黝黑的胡须,一双目光转着看着棋盘上分布的棋子,皱着眉,思索了一阵,便将手伸到棋盘上拿起身前一枚棋子往前挪了挪。
“好,好棋啊!杨爱卿不愧是治国的栋梁,下起棋来也这般的运筹帷幄。”
皇太子朱高炽方才眼看着已经将绯色袍服官员的棋局堵死,如今一见对方一枚棋子就将死局解开,不经赞赏地道。
那绯色袍服的官员则不以为然,手捋着颌下胡须意味深长地道,“棋局如战局,治国平天下,官场谋略,朝廷之事何尝又不是一场棋局,同样的运筹帷幄,工于心计,稍有不慎就会满盘皆输。殿下你说是不是呢?”
皇太子朱高炽,胸前折扇轻摇,听了这绯色袍服官员的一翻话,略略一展眉道,“杨爱卿所言极是。”
太子话音刚刚落定,那领着刘岩站在门口的小太监没等太子回应,便带着刘岩轻轻地走了进来。
一入暖阁,刘岩才看得清楚,与皇太子殿下下棋的这个人,原来正是文渊阁大学士杨荣。
清瘦的脸颊,眉毛又黑又浓,此时的杨荣虽有五旬左右,但是面容却只有四旬年纪的样子,显得很是年轻有为。
刘岩看了看大学士杨荣,便双膝跪在地上道,“新任翰林院四品侍读,东宫伴读,参见太子殿下。”
刘岩这个翰林院侍读是正四品已经是破格了,一般翰林院的侍读也就从四品。说起来杨荣大学士的官职是正五品,比刘岩这个侍读的官职还要小,只是杨荣的官职虽低却是内阁首辅,手中的权力相当于昔日的宰相。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案,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逐渐地建立内阁制度,洪武十五年,又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只是一项勤政的明高祖太勤劳了,所以内阁就成了一副摆设。
到了永乐时期,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现如今解缙,胡广都已经去世,这内阁首辅就剩下杨荣,杨士奇等人了。由于永乐连年亲征,一边忙打仗,一边忙着朝政有些处理不过来,这内阁大学士便成了永乐大帝的贤内助,帮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时候这权力也日益大了起来。
皇太子朱高炽折扇轻摇,忽然见刘岩拜到地下便道,“刘爱卿快快请起。”
“谢殿下。”
刘岩缓缓站了起来,他将手中的圣旨呈到太子面前,双手一揖,便把圣旨呈送给太子殿下。
太子眼眸一晃,向那旁边的小太监使个脸色,那小太监马上会意便上前来,接过了刘岩手中的圣旨,缓缓拿着退了下去。
皇太子坐在软榻上,手中折扇轻轻在胸前摇了摇,一支手又伸在那棋盘上拿起一枚棋子点了点放了下来,随后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道,“杨爱卿,该你走棋了。”
杨荣拈着颌下胡须,微微皱了皱眉,手伸到那棋盘上,拿起一枚棋子就往皇太子朱高炽那面棋局上点去。
“好棋,好棋,杨爱卿,你可是堵了我一局啊!”
皇太子朱高炽笑了笑,赞誉道。
杨荣则淡淡地微微笑着,一脸的沉稳道,“嘿嘿!老夫只是借着殿下的局往下走棋而已。”
皇太子朱高炽羽扇在手,忽然垂在胸前,眉宇紧皱,琢磨了一阵,手轻轻伸到棋盘上,捏起一枚棋子又点了下去。
棋子落下,皇太子朱高炽看着扭转的局势,兴奋道,“哈哈,弃车保帅,杨爱卿,我杀了个回马枪。”
杨荣眼瞅着棋局,见皇太孙殿下的棋子已经杀到了自己的地盘,倒是不慌不忙,微微笑道,“殿下,不急不急,凡事得有耐心,输赢还未定呢!呵呵。”
皇太子殿下看着杨荣一脸古怪,得意道,“杨爱卿,你就别故弄玄虚了,走棋就是了。”
杨荣听了,也没在言语,只是拿起身前棋盘上的一枚棋子轻轻点了下去。
这两个人正下着棋,刘岩站在一旁,倒是有些无聊,这时见他们正在兴头上,便双手抱拳道,“太子殿下,属下这就告退了。”
皇太子殿下正与杨荣下棋下的认真,眼眸盯着棋盘上,摆了摆手道,“好了,你下去吧!”
刘岩屈身一揖便退了下去。
走出了暖阁,由那小太监带着一路离开了慈庆宫的正殿大门,随后转过一道宫门就往皇太孙寝宫去了。
这皇太孙朱瞻基虽然随永乐大帝御驾亲征过一次,也算是有所锻炼。不过他如今还是一个未及弱冠的少年,刘岩年长他几岁,他们的年龄也算是相当,平常在一起还谈得来。
小太监在前走着,片刻功夫,就把刘岩带到了皇太孙的寝宫。
日光照耀,方才到那太子居处,已经是耽搁了些功夫,如今到了皇太孙寝宫已是正午时分。
炽烈的阳光照在身上,使人便觉披着一层金灿灿的光耀,青衣小帽头前带路跨过了那宫门前的门槛,刘岩也随之跟了上来。
(本章完)
第165章()
刘岩听了金忠所说,便知道了阿鲁台大军如今的情形。
原来这阿鲁台大军已经撤到接近答兰纳木耳河附近的一座城池,这坐城池便是在草原中心地带的六蛮城。
六蛮城不大,接近答兰纳木耳河,如今阿鲁台的八万大军聚集在六蛮城,可以说是让这座城池的兵原更加充足起来。
刘岩从金忠了解了阿鲁台大军,便心中有了计划,立即从帐外唤进来一个兵士道,“你去召集全军马上集合。”
“是,大将军。”那兵士抱起双拳答应道。
随后他转身走出了帐外。
刘岩看着金忠道,“金将军,你也下去,随后你随军出征。”
“是,大将军,末将遵命。”那金忠答应一声便也退了下去。
金忠离开了,刘岩又把那鞑靼商人李崇唤到了身边。
这个李崇昔日夸下海口两日可以将粮草运到漠北,如今刘岩可不能忘了他昔日说过的话,再加上明军如今数十万大军远在漠北,需要大量的粮草供给,以便来适应漠北歼灭阿鲁台的大战。
刘岩看了两眼李崇,心中早已打定主意,便道,“李先生,你不是当日夸下海口说,要替我明军贩运粮草吗?”
李崇弯着腰,站在那里,恭敬地道,“诚念大将军不弃,足下愿效犬马之劳。”
“好,有你这句话,本将军就放心了。”刘岩听了,爽快地道,不过他很快敛了脸上神情,跟着道,“李崇,一会你到军营中挑选几名兵士随你一起去押运粮草,我在给你一道令牌和文书,保你路上畅通无阻。”
“有劳大将军了。”李崇抱起双拳,行了一礼,恭敬地道。
刘岩看着李崇的样子很是满意,不过他心里还是有点防范,毕竟这个李崇不是军中的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自古都是无商不奸,谁敢保证这个李崇,而且还有着鞑靼人的血统,不会在中途耍什么花招。
刘岩在这方面早已做好了打算,他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便在那纸上给皇太子朱高炽写下一道密信。
这封密信的内容大致就是简明扼要的说明,漠北战事吃紧需要调集京中粮草以便应战,落款上面盖着刘岩征北大将军的印信。
调运京城的粮草原本是要向皇上请示的,如今刘岩怕派人在向通辽城中的皇上请示在耽搁时间,便自己决定先斩后奏了。
刘岩将盖好的书信,和自己一道出入皇宫内外的令牌一起交到了那李崇手中。
李崇拿着书信和令牌向刘岩深深地行了一礼,便转身大步走出了营帐。
刘岩坐在营帐之中,他看着那李崇已经走远,便唤进来一个参将,对他吩咐道,“你前去帮那李崇选十名精兵,由你亲自带领与那李崇一起前去京城押运粮草。”
“是,大将军,在下遵命。”那参将双手拱起道。
他很快便走出营帐。
刘岩看着那参将走出营帐,自己便站了起来来,他此时披上厚重的铠甲,拿上悬挂在营帐中的佩剑便往帐外走去。
刘岩到了帐外,众兵士们已经站在了一起,手中握着红缨长枪静静地站立着。
此时那柳升,谭忠等一众将军牵着马稳稳地立在那里。
刘岩往前走了两步,那柳升纵马上前,朝刘岩抱拳道,“大将军,大军已集合完毕,还请大将军检阅。”
“好了,不用检阅了直接命全军开拔出发即可。”刘岩朝柳升高声道。
那柳升听了刘岩吩咐,赶紧拱起手,在施一礼道,“末将,遵命。”
他说罢翻身上马,站在一旁的谭忠,陈世旺等人也相继翻身上马。
刘岩骑着马纵马往前边驰聘而去,那身后的兵士们举着红缨长枪,也缓缓跟了来。
整个大军行进了起来,踏着那绿悠悠的草地,越过那高高的山丘,大军进入了一片水草肥沃的草地。
马儿在草地上一边走着,一边低头吃着绿悠悠的草儿,满地的草儿当中夹杂着些许的野花。
这个季节正是花儿开放的季节,绿悠悠的一片草丛当中,些许的野花便给这片地域增添了别样的色彩。
刘岩骑着马驰聘在大军最前边,后面陆陆续续地大军跟在他的后边,那汪洋,毕利格则各骑着马随在他的左右。
这片水草肥沃的草地足有数千里地,整个明军长途跋涉,沿着草地一直往北走,直到黄昏时分太阳西斜,才到了答兰纳耳木河附近。
答兰纳耳木河是一条宽约数丈的大河,是这片草原上一条稍有规模的河流。
明军到了河流附近只稍稍歇息了一阵,便又踏上了行军的路程。
天边朵朵黑云开始渐渐笼罩苍穹,落日的残阳照耀着这片草地,大军沿着草地行进着,有的兵士已经点燃了火把。
茫茫的草地上,兵士们举着火把往前行去,脚步过处,留下一片片深深的脚印。
直到到了夜里三更天的时候,大军来到了六蛮城下。
大军缓缓停了下来,刘岩命大军当中的兵士灭掉了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