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第三帝国-第1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刘曜老早就强调过技术垄断的价值,五大富商绝不会轻易把印刷术交出去。
因此,到目前为止,十个多月的时间,两国只摸索出了大概的简易造纸术,本国境内流传的纸质书,更多还是来自于楚王国。
“启禀大王,有信使送来楚王书信一封。”
就在这时,一个内侍进入殿内禀告。
刘宠一听“楚王”二字,下意识有点想发火,但理智让他选择了先看书信。
阅读完书信后,他竟然心满意足的笑了起来。
“大王何故发笑?”
骆俊恰到好处的问道。
“楚王不愧是当世圣贤啊,已派人给寡人送来了五十万套《诸夏神灵源流》以及配套的五十万张神谱!”
刘宠满脸得意之色道。
编修史书有条件的人都可以,但涉及到祭祀封神之事,可就不是寻常诸侯有权力插手的了。
刘曜用“天命候选人”把他与刘宠、刘虞绑在一起,并以三人的名义印刷《诸夏神灵源流》与神谱,从礼制上来说没有僭越。
“来人,把此信转交给丞相看一看。”
骆俊看了信中的内容之后,沉默了许久许久。
刘曜通过这封信,给刘宠、刘虞植入了天命候选人的概念。
他在信中先是问候了刘宠一番,然后阐述了自己印刷神谱图与主动编写《诸夏神灵源流》是为了安定天下人心的观点。
刘曜表示,既然天命之主天子不在,而楚、陈、鲁三王以三王之约竞选天子,自然是天命之主候选人。
一人不可行天子之人,但所有的天子候选者的权力加在一起,等同于天子,便可代行天子之事。
刘曜以三人名义出版诸夏神谱与编写神灵源流,既没有僭越,更趁机坐实了三人天命候选人的身份。
哪怕未来有人登上帝位,其他两人也依然有着天子候选人的资格,倘若新帝之子孙后代无德无能,另外两位诸侯王的嫡系继承人,当有资格取而代之,匡扶汉室江山社稷。
刘曜告诉刘宠,他也给刘虞送去了五十万套《诸夏神灵源流》以及配套的五十万张神谱。
而且,他会把给两人写的信的内容,命人刊登在下一期的帝国时报上,让天下人都作为见证人。
如此极大的满足了刘宠、刘虞身为王者的威严,也同样给未来输掉的两王开辟了一条退路,即天命候选人的身份。
既然刘曜会把信的内容公之于众,那么他在信中所提到的“若新帝之子孙后代无德无能,另外两位诸侯王的嫡系继承人,当有资格取而代之,匡扶汉室江山社稷。”这一观点,自然也会被天下百姓所得知。
未来,新帝若对落败的两王挥舞屠刀,一来会有辱三王之约的和平精神,二来也会被百姓们视为无道。
所以说,刘曜的这封信公开后,将给未来落败的两王增加和平谈判的筹码。
刘宠是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来思考厉害关系,天命候选人身份是退路,手中的书与图则是钱财。
骆俊则不然,他身为人臣,要为自己君主谋划。
他所看见的,乃是刘曜通过《天朝史概述》建立了新的史学观点,折服了天下士人,又推出神谱图与《诸夏神灵源流》对稳定天下人心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这样的功绩,已经让他的声望在民间达到了新的高度。
尽管陈国、鲁国的基层官员为了粉饰太平,也有在下面高呼其君主为圣君的。
但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刘曜的圣君称呼,反而是名副其实,另外两王则更像是徒有其名。
尽管三王立国之后,相互之间皆有百姓越境跑到邻国境内定居。
可是,据骆俊所知,从本月起到目前,陈国治下的百姓,越境偷跑到楚国的人数,比上个月同期翻了近五倍!
正当他犹豫要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刘宠的时候,又有内侍前来禀告。
“启禀大王,有信使送来一份东境的紧急军情。”
刘宠拆开信函后,只扫了一眼,脸上就露出了古怪之色。
随即,他命人将信函转呈给了骆俊。
骆俊看了之后,感叹道:“鲁国出现叛乱,实乃咎由自取也!”
“是啊,鲁王就算推行官考之制,也应在准备充分之后。如此草率的颁布王命,自然会引发其国境内大世家的反抗。看来,本月从鲁国逃难至我国的百姓,应该会有许多啊!”
刘宠如此说道。
骆俊有些尴尬,低头附和了一声:“大王英明。”
PS:求票票啊!我知道大家看惯了宫廷权谋,热血战争的套路,因此才会从其他角度,创造《汉第三帝国》这种不同风格的历史小说,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本书,多多宣传本书,九十度鞠躬感谢!
第191章 汉化的成果()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一晃十三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如今是熹平四年,五月十二日。
塞外蓝天下,绿地依旧,牛羊成群,空中飘荡着牧民辽阔的歌声。
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在仿佛广阔无边的草原上。
一座座城镇拔地而立,具有华夏古典建筑造型的房屋,出现在了草原上。
一堆堆坟头和一块块用汉字写着墓志铭的墓碑,组成了城镇外的公墓林区。
过去的野蛮与落后,正快速地迈向文明与先进。
汉化令推行以后,大大小小成百上千个宣传队,不断深入诸羌与南匈奴之地,日日宣讲汉化政策,阐述平民、公民之权益。
再加上各部落酋首的投靠与推动,刘曜所执行的汉化,已经初见成效。
以往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逐渐习惯了定居在城镇里,甚至深深喜欢上了热闹繁华的城镇生活。
因为城镇之中,有酒肆、茶楼、餐馆、商场等各种各样的商业机构,他们在酒肆里可以喝到从来没喝过的美酒,在茶楼里可以品尝来自汉帝国南疆的上等好茶,在商场里能够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买到物美价廉的各种生活用品。
这样的生活,恐怕没有哪个羌地或南匈奴的牧民能够拒绝。
水泥路的修建,让各个城镇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便捷,时常举办的历史故事舞台剧,更是通过古圣先贤的伟大故事,让那些牧民们感受到了身为天朝上国之民的荣耀与自豪。
那用钢筋与水泥建筑的巨型粮仓,不仅坚不可摧,更是水火不侵。
牧民们只需要将草原上的牧草收割之后,晾干存储在粮仓之中,哪怕冬天的风雪再大,天气再寒,牲畜照样有干草可吃!
他们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在雪冬来临之后,担心帐篷会被大风掀翻,被大雪压倒,担心牲畜会被冻死,担心牲畜没有吃的而被饿死!
过去他们想都不敢想的生活,竟然在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内变成了现实!
不仅如此,为先人修坟立碑之后,他们可以随时去坟前祭拜自己的祖先,通过祭拜仪式与先人交流,祈求先人在天之灵保佑。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楚王刘曜推行汉化政策之后,给他们带来的变化!
当然,之所以汉化会进展的相对顺利,除了让牧民们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权益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诸羌、南北匈奴跟汉帝国也打了上百年的交道,牧民们多多少少受到过汉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诸羌等边外异族高层,皆以能说汉话为荣。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基础在,刘曜推行汉化才能相对轻松。
尽管也有牧民冥顽不灵,拒绝改变过去习俗,接受汉化。
但当身边的牧民一个个住上了新而美的房子,拿到了归属于自己使用的牧场的使用契约之后,那些不愿改变的牧民松动了。
而当坚不可摧、水火不侵的巨型粮仓建立之后,曾经拒绝改变的牧民,彻底选择了汉化。
在生存问题面前,牧民们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随着一个个不愿汉化的牧民接二连三的主动接受汉化,越来越多的羌人牧民与南匈奴牧民,主动向刘曜的楚王国靠拢。
他们想拥有一小块归属于自己使用的牧场!
他们想在严寒雪冬里坐在炕上吃着牛羊火锅!
他们想拥有更好的生活!
只需成为天朝上国的子民,这一切都将变成现实!
长安,宫城之中,武德殿。
刘曜在上个月巡视了凉州边境与并州南匈奴地区汉化牧民的生活状况后,将楚王国的军方高层及部分中层将领召集到了这里。
既然汉化进展顺利,许多汉化区域已经设县立乡,成为楚王国的领土。
解决了诸羌与南匈奴这两个楚王国西北部与北部的不稳定因素后,那么,下一步,就该对西域动手了。
而且,随着去年与今年两届官考的成功,楚王国的基层官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补充,楚王朝廷对汉化区域的控制力也随之越来越强。
两届官考下来,已有近六万士人晋升成为楚王国的官僚阶层。
在刘曜刻意的影响下,新的基层官员,有六成以上都是寒门出身。
这些新晋官员,通过官考之后,自动成为了忠义学社的成员。
而学社犹如一门派,其创立者是刘曜,如此一来,这些新晋官员在名义上就成为了刘曜的门生。
秦汉之人最重规则,最喜欢规则,也最盲目崇拜和维护规则。
比如收钱肯定办事的官场潜规则,又比如举人不避亲的举荐潜规则,再比如有仇必报的社会伦理规则。
正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社会规则,在古代中国一直未曾变过。
效忠刘曜不仅是效忠君主,更增加了一层孝顺师父的含义。
自此开始,“君父”一词诞生于世。
刘曜手下有这样一批“门生”,在社会规则“老师如父”的影响下,他相信,再过五六年,当新兴的士人集团站住脚,未来在宋朝出现的士大夫阶层恐怕就会提前问世,而旧有的世家大族影响力则会彻底跌下神坛。
此消彼长之下,新兴的士人集团成为了刘曜掌控地方的工具,强宗世宦对地方的控制权遭到了极大的削弱。
如今两届官考顺利完成,楚王国一切步入正规。
诸羌、南匈奴已逐渐被汉化,北匈奴也成为替楚王国贩卖鲜卑人、丁令人奴隶的打手。
国内已安,接下来刘曜自然是筹划对西域用兵,这才把军方高层及部分中层将领召集到武德殿来。
玄武、白虎等情报组织的负责人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上,刘曜定下了在新天命之主未登上帝位之前,一切皆以稳定本国人心民情为主的用兵方针。
他若登上帝位,定会兵发西域,彻底将西域变成汉帝国的郡县。
通过阅读三日一期的帝国时报,再加上从其他渠道传出来的消息,无论是行政系统的文官们,还是军方系统的武官们,对于鲁王国、陈王国境内发生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
可以说,就目前的形势而言,对两国极为不利!
PS:中暑真难受,头疼头晕还恶心拉稀。。。。。。
第192章 军人不得干政()
由于鲁国、陈国为了鼓励百姓耕种,以及提高国内的经济水平,先后效仿楚国,在其国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