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440部分

铁十字-第440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我们在这些国家的外交官没收到通知?”史…汀生奇怪地问道。

    “这说明这些投机分子都动心了。”罗斯福恨恨地说道,“这就是一批食尸秃鹰!”

    虽然美国实力很强,但与这么多国家同时对抗显然是不明智的,如果美国以武力威胁,德国以利益引诱,谁都做出明智选择,偏偏现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来吸引这批墙头草,盟军打仗又不给力。

    罗斯福心乱如麻,不过面上还是比较沉稳,不疾不徐地说道:“先让这批墙头草们得意几天,只要我们打几个胜仗,扭转一下局势,他们很快又会哭着喊着扑过来的。”

    “我们……”赫尔吞吞吐吐地开了口,“是不是要考虑一下温斯顿的处境,他可能……”

    “给他拍一份电报,告诉他合众国永远是大英帝国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希望他能度过难关,多一个法国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法国又不能打。”(未完待续。)8

第二十三章 麻烦(4)() 
虽然罗斯福极力淡化法国选边站的影响,但法国最后通牒的到来,仍然?22??伦敦炸开了锅。正值盛夏骄阳的季节,唐宁街相官邸里挤满不少满头大汗的内阁官僚。

    丘吉尔虽然面上处惊不变,但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一张胖脸上油光光的全是冷汗。在紧急召开的内阁会议上,他故作平静地表态:“对法国当局这种趁火打劫的行为,我只有一个回答呸!今后王国政府将不以贝当政权为对手!戴高乐将军及其领导的自由法国才是真正合法且能够代表法兰西人民利益的合法政府!”

    “需要让他表一个声明并宣判贝当死刑么?”有人提议道。

    “这没有意义,关键是,法国宣战会带给我们什么?”

    “不会改变什么,无非他们与德国的关系更紧密些,然后会试图攫取我们在非洲的殖民地。”丘吉尔耸耸肩道,“罗斯福总统向我做过保证,他会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南非。”

    “不惜一切代价”现在变成了丘吉尔的口头禅:维持英伦三岛的物资供应是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印度是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南非还是一切代价……细心的人可以现,前段时间挂在相嘴边的“转折点”一词不见了大概印度被围攻的结果是一个极其糟糕的转折点。

    “澳新方面的威胁还没有解除,美国有这个能力么?”布鲁克元帅深表怀疑,“他们在南非的部队也不过就是1o多万,还不够古德里安一个装甲集团军打的。”

    “参联会已表态了,第7航空队将不惜一切代价击退来犯的联合舰队……”

    众人心想:得,又是一句不惜一切代价,怎么听上去感觉这句话怎么廉价呢?

    有人插了一句嘴:“美国人愿意不惜一切代价支援印度么?”

    “印度么?是的,当然,我们也必须付出一些代价。”丘吉尔吞吞吐吐地说道,“比如给予印度民族独立。”

    “这是您的真实想法还是权宜之计?”一直没开口的艾德礼忽然插话道。

    “这当然是?……”丘吉尔刚要不假思索地说出来,忽然斜了对方一眼,“您问这个是什么意思?”

    “印度的事情大家可以再议一议,反正香港交还中国我个人是同意的。”丘吉尔挥舞着手,“在现在这个危机时刻,必须所有人的意志统一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阁下,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做好两手准备。”一直冷眼旁观的艾登忽然开口道,“现在美军建立了一条空中运输线路,在他们回航的时候,可以带走一部分民众,我建议应该加强这方面考虑。”

    “我们不是一直在运送船厂工人么?数字显示一半以上已成功抵达北美大6了。”丘吉尔知道今天的会议恐怕不能善了,便语气激动地说道,“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但1o万人当中存在一些舞弊或者错误行为的责任不应该由我来负责,我是相,负责整个联合王国的战略,我……”

    “没错,您不该为这件事负责,但我们想知道,导致法国向我们宣战这件事该谁负责?”艾登叹了口气,“议员们准备为这件事质询内阁,并指明要求您参与,他们需要知道当初我们有关‘弩炮’战役的决策经过,要求进一步了解我们进攻达喀尔、夺取叙利亚、占领马达加斯加的经过,换而言之,他们认为我们在外交上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行为和举动。”

    破坏法军舰队的事丘吉尔当初绕开了外交部,甚至有关不将最新式的战斗机部署到法兰西去也是他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但从目前众人的态度来看,似乎想让他背负“丢掉法国”的罪名。

    他又气又急,气急败坏地说:“法国不是因为我们对他做了些什么而对我们宣战,法国纯粹是被贝当出卖了法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不对,外面有一种说法,是戴高乐分子操纵、影响、加剧了英法关系的破坏。”

    “不支持戴高乐,难道我去支持贝当或者达尔朗一伙?”

    “相,这是两回事。”艾登听不下去了,制止了丘吉尔的胡搅蛮缠,“当务之急是让议会相信,即使法国对我们宣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不是简单地告诉议会,法国宣战不是我们的行为引起的这只会引起多数议员的反感,他们并不愚蠢。”

    “好吧……”丘吉尔把头转向布鲁克元帅,“您说说,法国宣战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影响?”

    “法**事实力不足,宣战充其量是心里而非实质的,但有一点不容忽视,我听到传言,德国试图在纠集欧洲各国去共同夺取我们在非洲大6上仅剩的殖民地比如罗得西亚。”

    “你认为我应该怎么办?国内现在有o万军队,但我没法部署到非洲去,即便通过飞机转运人员,这样的度也太慢。”

    空运人员?

    众人面面相觑,这是什么意思?

    “罗斯福总统告诉我,他可以用战略运输机把我们的部队运送到美国,然后用美**火武装起来,并派遣去非洲作战……”丘吉尔沉吟道,“美国缺乏有经验的军官和士兵,武器装备有很多,与其费尽心机将他们运到英伦三岛来,不如我们把人运出去。皇家空军计算过了,按每架飞机乘坐16人计算,最大一次运输量我们可以直接输送一个师过去。”

    艾德礼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美国人存心让我们去送死!美国难道缺这么几个或者十个师么?”

    丘吉尔无语。

    艾登叹了口气,最后说道:“阁下,我想提醒您一点,这次有关法国政策的质询是一次预演,如果我们在印度方面的情况继续恶化下去,可能还会有更进一步的质询,那时候会出现更难看的场面。”

    会议后来在尴尬不已的气氛中结束,虽然丘吉尔表现出一如既往地自信,但这种自信显然不能再说服更多人。

    散会之后,艾登和艾德礼两人碰了一下头,简单交换了意见,双方达成的意见是一致的,政策必须改弦易张,换马势在必行,唯一的区别只有一个要不要倒丘?(未完待续。)8

第二十四章 麻烦(5)() 
明眼人都清楚,法国问题只是一个导火索,关键还在于大战局势特别是印度的危机。对大英帝国来说,中东远比非洲殖民地重要得多,丘吉尔丢掉中东后还能继续坐在首相宝座上的局面就只透露一个信息:大不列颠精英阶层对丢掉中东和非洲是有思想准备的。

    同样,法国的行动与后续事态有关精英阶层同样也有预期,当皇家海军炮轰法国舰队,当英国接纳戴高乐并视其为法国流亡政府代表时,当自由法国配合英国占领法国各殖民地时,英国就对维希法国有可能的反应是知悉的。按伦敦的如意算盘,维希法国外有戴高乐自由法国的针锋相对,内有德国的民族压迫,一定是难以维持,最后肯定是左支右绌完全崩塌。

    这种策略几乎要成功了。但剧情忽然出现大幅度逆转:先是英美连战失利,丢掉了北非和中东,后是法德妥协与缓和(如果称不上和解的话),德国用提前释放俘虏、归还大部分被占领土换取了维希当局的认可,得到了残余法**舰的精华。等德国订单一下,真金白银流入法国,贝当政府又迁回巴黎时,法国的人心向背立即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这不足以决定英国的政策更迭,说到底,没人关心法国人怎么想,当初法国还未沦陷英国方面就干出克扣支援飞机的事,这种坑队友的事已不是一天两天,早已内化为大不列颠的政治本能。

    关键的问题是印度这颗大英帝国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丢掉印度,英国将立即变成一个二流国家,所以各方面对此都极为关注。偏偏丘吉尔在印度方面上的决策让人很不放心。他固执己见,挑选了很多人反对的蒙巴顿担任印度最高负责人,同时又没能说服美国将力量投入到印度保卫战中。

    丢掉锡兰已为丘吉尔敲响了警钟,还没等他有所反应,日军在马德拉斯的登陆又给予了一次重创,第三次关键重创是在运河区观察到有大量轴心增援舰队通行,所有人敏感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下一阶段对印度总攻的开始。即便印度目前还有将近30万人马,美国方面也保证说会游说中国派兵进入战场,但无论军界还是政界要人都对前景表示极度悲观,特别是吉法德发过来的极度悲观的战况报告,让人认为天简直就要塌下来了。

    吉法德描述了日德联军攻击力之强,海军占有压倒性优势,甚至说日军的坦克都比自己要多、要好。这份电报在伦敦引起轩然大波,布鲁克元帅等人倾向于认为是真实的,或许有一些夸张,而丘吉尔认为这完全是虚构的,是吉法德一贯以来“怯懦、胆小、动摇”的证明。他振振有词地辩解:即便日德联军真有5…6万兵力,光是一个11集团军就有8…9万兵力,如何会失败得如此迅速?

    到现在为止,他还不肯承认会丢掉印度,虽然不再坚持说转折点,但依然认为大英帝国能够守住印度印度会成为最终埋葬日本帝国的坟场,其他人也不知道他的信心是怎么来的。虽然目前丢掉的领土对印度而言并不致命,日德联军在印度的推进也未达到印度的核心地带,但很多人认为他已在偏执的道路上走得太快、太远。大英帝国需要一个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的首相,并不想要固执己见、盲目乐观的领袖,更不要一个头撞南墙还死不悔改的胖老头。

    所以,在艾登和艾德礼上次接触后,两党已有一部分人萌发了其他想法,艾德礼可代表工党主流,艾登代表保守党很大一部分力量,按理说两家联合起来足够将丘吉尔赶下台,并不需要搞这样的秘密工作和暗中接洽。但问题是更换大英帝国首相从来不是简单的内政事务,受制于多方面的制约,最关键的是美国因素。

    美国一直是支持大不列颠继续抵抗下去的勇气与希望,而丘吉尔显而易见就是连接双方的关键人物,他不但获得罗斯福的力挺,本人也对英美合作进行了长久且不遗余力地推动,更换、攻讦丘吉尔会给华盛顿造成这样的印象英国似乎要背弃英美同盟,这个代价大到大不列颠无法接受。无论最后谁胜谁败,失去美国友谊的大不列颠注定无法在这个地球上呼风唤雨,因此美国的意见尤为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