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十字 >

第229部分

铁十字-第229部分

小说: 铁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裁挥校坏谒模壳坝⒐屠丛匆驯坏鹿卸希⒐笪颐墙窈罂沾睾降膔a船队上搭载燃油,用于弥补缺口。”莫洛托夫的情绪明显不高,显然这个照会让他非常生气。

    北极航线一般指冰岛到苏联的阿尔汉格尔斯克,从冰岛出发的船队代码是pq,从苏联出发的代码是qp,pq一直编号到17为止,由于pq…17的惨重损失,后来相应代码分别变更为jw和ra。在真实历史上,jw…51船队1942年年底就从冰岛出发赴苏联,但由于现在英国方面对物资的挪用与耽误,jw…51船队不仅晚出发了一个月,而且还削减了运输规模。事实上,丘吉尔连jw…51的补给任务都想直接甩给美国人,但无奈中东形势吃紧,他指望红军在危急关头拉他一把,为说动俄国人卖命,只好硬着头皮把jw…51派出去,上面装载的坦克尽是m3斯图亚特、格兰特将军等货色,飞机基本都是飓风,最新的喷火9他一架也没舍得给。

    “您的看法呢?”

    “虽然让人很不满意,但无疑英国人说的是实情。”莫洛托夫沉吟一下后没有选择火上加油,反而坦率地说道,“英国第八集团军丢了30万陆军,第十集团军的10万部队眼看也保不住,英国人的陆军本来就少,丢掉这40万人后无疑伤筋动骨。我觉得他们迫切需要重建5…6个装甲师,英国大使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都在向美国人伸手,与其勉强让他们提供不符合时代的装备,还不如指望美国货。同时,要我们提供石油也在情理之中,现在中东主要原油产地都控制在德国人之手……”

    “可美国人的援助在哪里?”斯大林的脸色非常不悦,声音陡然提高了一个八度,“波斯航线断了,北极航线因为英国人自身需求的缘故也送不了多少东西,这些我都能理解丘吉尔,但美国人是怎么回事?他们承诺的物资和帮助在11月份之后就没兑现过,现在难道让美国物资飞过来么?”

    “美国人已表示会加大远东航线的运输力度现在日本海军主力不在太平洋,他们认为会比较安全,虽然那里远了一点。”

    “不是一点,是很多!太平洋航线如果算上从美国港口出发的日子到最后拿到我们手里,最起码要2个月。”

    “美国大使说为了弥补,美国准备一次性送3个月的物资来将11月份就答应给我们而没有履行的欠债一次性补上,船队规模会突破40艘运输舰,而且运输完之后这些舰艇全部归我们。”

    “代价呢?”与莫洛托夫预想得不同,斯大林并没有多少欣喜若狂的反应,反而直接问起了其他问题。

    “这个……”莫洛托夫迟疑了一下,“他们希望我们抽调兵力去中东进攻德国人至少要将德军赶出伊拉克和波斯,不能舒舒服服让德国人得到石油。”

    “现在终于想起这些来了?”斯大林很不高兴地说道,“想用这些物资让我们替他们卖命?您知道康斯坦丁和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对这件事持什么样的态度么?”

    莫洛托夫沉默不语,后两人早就在前几次会议上一再说明红军在中东发起大规模进攻是不可行孱弱的后勤供应保障体系根本支撑不了大军团作战,而在同等人数甚至略多一点兵力下,红军压根就不是德军对手,除非能把土耳其人拉进来。

    办公室内顿时陷入了令人难堪的沉默,过了好半天,莫洛托夫才听到斯大林慢慢开了口,声音很轻:“和保加利亚人的接触情况怎么样?希特勒要求什么样子的停战条件?”

    这时候莫洛托夫才反应过来,斯大林同志今天召见自己是为了这件事,他吞吞吐吐地说道:“根据保加利亚沙皇鲍里斯三世转达的意见,德国人的价码很高:第一要我们无条件承认那些‘东方国家’的独立;第二要求我们赔偿1000亿帝国马克的军费,可以用贵金属、农产品、矿产品和石油来冲抵;第三要求我们从现有实际军事分界线向后撤退400公里,将这些地方连同德军已占领的国土交给俄罗斯解放军并建立独立国家至于我们失去的土地,德国人怂恿我们向阿富汗、印度进攻,从那里获得土地作为弥补。”

    说完这些,莫洛托夫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生怕最高领袖勃然大怒后迁怒于己。

    结果斯大林又沉默了,显然他在思考一些问题,过了好半天,才听到他开口:“继续与保加利亚人交涉一次:第一条我们可以承认这些国家反正也是后来才加入苏维埃联盟的;第三条我们不能承认,建议俄罗斯族人的土地依旧还给我们,作为让步,我们可将赔款增加到2000亿帝国马克,并承诺目前战线以西我们部署兵力将来少于100万;至于俄罗斯解放军……”

    一说到这几个词,他立即就换上了狰狞面容,用咬牙切齿地口吻说道:“是我们不共戴天的敌人,绝不允许出现他们出现俄罗斯的土地上,希特勒不是在非洲打下了很大的地盘么?可以迁移到那里去如果德国人确实这么喜欢他们的话。”

    “斯大林同志?”莫洛托夫感觉自己跟不上最高领袖的节奏了。

    “怎么,认为我投降动摇出卖党和国家?”斯大林斜着眼睛投来一丝目光,让老资格的莫洛托夫也感觉不寒而栗。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是说……”他结结巴巴说了好几次,都没把“是说……”后面的话补充完整。

    “我知道您在想什么。”斯大林叹了口气,换上了一副和颜悦色的表情,“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处在我这样的位置上,必须为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来谋划,您认为,英美会获得最终胜利么?”

    “这个……”莫洛托夫迟疑了,这问题很难回答。

    “你回答不出来吧?其实我也回答不出来。”斯大林苦笑道,“无论从生产、从海军还是从资源、从人口来说,盟军都稳稳胜过德国人一筹,可为什么一直被压着打?这一定是有原因的,这就是我们对战争的理解不到位,对战术和战略的运用不到位。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机会来进行喘息。倘若德国人能取得最终胜利,那么现在媾和肯定比将来被逼签署城下之盟要好得多;倘若美国人能取得最终胜利,那我们现在签署这样的条款又有什么必要害怕呢?当初列宁同志顶着全党巨大的压力,毅然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和约》,我也没看懂,甚至还激烈地表示反对,后来的局面如何发展或许不用我多解释和。现在同样的局面又摆在我们面前了,列宁同志却不在了,您说,我该怎么办?是逃避还是接过这个重任?而且,美国人一再要求德国人无条件投降,您不觉得里面有很大的问题?这是让我们把血流干净的意思!”

    “您是全党、全国人民公认的最杰出、最英明、最伟大的领袖,是列宁同志最忠实的继承人,是带领我们取得胜利的唯一希望,现在列宁同志不在了,自然以您的意见为准。”

    斯大林没接这个话茬这种拍马屁的话他不知道听过多少,现在这种时候显然没心情享用如此露骨的奉承,他想了一想后补充交代道:“立即和美国大使联系,如果美国能说服土耳其加入盟国阵营,或至少能让土耳其答应为我们提供作战需要的后勤与补给,我愿意出动一个方面军至少50万人进入中东作战,否则,我最多只能确保北波斯不被德国人占领。”(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俄罗斯的冬天(3)() 
宽大的办公桌前,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官、红军大将伊万…弗拉基米罗维奇…秋列涅夫愁眉苦脸地放下手中的情报卷宗,用力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认真地思考起当前局势和战争来。作为大战爆发前仅有的5名大将之一,他的资历很深厚。内战期间,作为一名骑兵出身的优秀将领,不但在战场上有杰出的表现,在政治上也站得特别稳他属于谢苗…布琼尼系统,一直被斯大林同志视为自己人和心腹手下,是政治上可靠、作风上过硬、工作上努力的典范之一,不论大清洗的风怎么刮,始终都没吹到他头上。

    除此之外,秋列涅夫还有一点非常好的地方,大概是骑兵将领出身、个性洒脱的缘故,他与很多高级军官都非常合得来,人缘很不错,脾气也不坏,人品更是有口皆碑哪怕在大清洗这样人人自危的时刻,他都不愿意作落井下石的事,甚至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保护了一大批手下。基于这样的特点,斯大林同志很器重他,大战前夕提拔他当了最重要的莫斯科军区司令员。

    当然,秋列涅夫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一直以来他都坚守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虽然级别很高、地位显赫,但他的指挥能力似乎与军衔有点不太相称,作为一名骑兵将领,他的整体指挥思路和想法大体还停留在国内战争时期,跟不上机械化战争的演变,在很多观察家眼里,他与图哈切夫斯基正好是截然相反的两种典型。幸亏他不像布琼尼那样糊涂与墨守成规,依然如饥似渴地学习装甲战的精髓,因此磕磕绊绊地跨入了现代战争的门槛,不过就连他自己也承认,无论与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还是与瓦图京、科涅夫、罗科索夫斯基等人相比,他的指挥水平都处于略逊一筹的地步。

    斯大林本人也好,红军总参谋部也好,大体都了解一些实情,经常将他配属在次要战场上,这既是一种爱护,也是一种保护。事实证明,他在次要战场干得还不错,起码认认真真完成了交代给他的任务而没有捅娄子,在红军中这样的高级将领可不多了。

    由于夏秋之交的特殊变化,原本历史上应该出现的外高加索方面军、北高加索方面军、南高加索方面军均未设立,只有高加索方面军的番号一直保留着,身为高加索方面军的最高领导,他手下一共拥有6个陆军集团军、2个飞行集团军、3个独立军,满满当当80多万兵力,而与他对峙的德国克莱斯特集群大概拥有近50万兵力。在夏秋之交的战事中,虽然高加索靠近罗斯托夫方向、相对平坦、有利于装甲战与运动战的地盘都被克莱斯特打了下来,但秋列涅夫依然牢牢守住了高加索山脉各隘口,“挫败”了德军在黑海沿岸的登陆企图,保存了大部分兵力。这份功劳不敢说与优秀的方面军司令员相比,起码比沃罗涅日方面军强太多了。

    现在他面临新的问题:斯大林和总参谋部命令他抽调可靠部队进入波斯作战,并要求警惕土耳其方面的行动。

    原本秋列涅夫的压力没这么大,斯大林最初只要求从高加索方面军抽调5万兵力,他会再从中亚抽调10万兵力然后交给可靠的将军统帅,但在英国人的一再要求之下,莫斯科变更了决定,最终答应从高加索方面军抽调10万兵力,从中亚抽调5万他从配合变成了主导,这让他觉得困难很多、问题很大。

    在是否考虑更换秋列涅夫方面军司令员的问题上,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两人的意见也不统一,朱可夫从战局出发,希望把更加凶狠好斗的科涅夫调到高加索方向来,而把秋列涅夫换到目前风平浪静的西北方面军去,而华西列夫斯基则认为不能做这种更换,一来秋列涅夫在这个位置上干得很不错,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而科涅夫一直给总参谋部和斯大林同志惹麻烦;二来秋列涅夫的个性和脾气能够团结属下,并妥善处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当地的民族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