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甲午-第3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日本东京
朝鲜大院君被暗杀的消息,在第一时间就传回了日本国内,各大报馆连夜就忙碌起来,第二天一大早,整个东京街头随处可见报童沿街奉送紧急号外。
此时的日本,自甲午过后便一直处于一种沮丧、压抑和蠢蠢yu动的复杂情绪当中。没有在甲午对清国的战争中收到预期红利,日本经济陷入了明治维新以来最大的困境,依靠发行国债获取的资金,几乎绝大部分都被用于扩充军备上面,国内普通民众的生活底线一降再降,贫穷到有的地方每天就依靠几块饭团度日。国会里面更是天天吵架,一方面是迫于财政压力而要求限制对军队拨款的呼声,另一方面是日本政局内部一直都暗流汹涌的勃勃野心。
总之,日本国内的局势就好比一个luàn纷纷的马蜂窝,究竟是将有限的资金用来发展经济缓解财政压力,还是继续整军备战以求一战改变日本的国运,这样的争论从甲午过后就一直没有停下来过,而现在,朝鲜大院君被暗杀的消息,一下子将种种复杂矛盾的情绪推到了顶点。
如今朝鲜的局势就摆在那里,清国打着朝鲜李王的招牌占据朝鲜北部,日本帝国则是利用大院君来控制朝鲜南部,现在朝鲜大院君被暗杀,这种均衡的态势一下子就被打破了。失去了大院君的日本,极有可能就此失去继续控制朝鲜的合法地位,反之清国则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借朝鲜李王的名义达到实际控制整个朝鲜的目的。
朝鲜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帝国决不能失去朝鲜……………
日本帝国已经没有退路了,只有一战………………
随着消息的传开,越来越多的日本làng人团体开始走上街头,聚集在国会大厦、首相官邸乃至于天皇皇宫mén口,高举着标语和武士刀,要求对清国开战。
军队也开始紧急动员起来,官兵全部取消了休假,各个港口、军营也实行了戒严,日本在朝鲜的驻军更是空前活跃,除了未报经内阁便自行宣布朝鲜进入紧急戒备状态外,朝鲜驻军各部更是开始了大规模的调动和集结,除此以外,据说第五师团也已经在师团长藤原幸之助的率领下越过了中日在朝鲜的分界线…………………
战争一触即发,日本国内空前的压力也似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迅速的沸腾起来。
霞关首相官邸
日本首相大山岩面无表情的站在窗口,窗外làng人们的哭喊声一阵高过一阵,更远处东京的街道上,甚至有不少民众也参与到游行当中,局面已经相当hunluàn了。疲于应付的警察多少也有些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如果不是从驻东京的近卫师团紧急调来士兵维持秩序,可以想见此时日本国内的局面将会luàn成什么样子。
“外面都快luàn成一锅粥了,这个时候,首相阁下怎么还安坐在官邸里面呢?”
匆匆赶到首相官邸的日本外务大臣青木周藏,一脸焦急的站在大山岩身后,手里挥舞着一份从街上得到的号外大声说道。
他刚刚才从国会议员们的质询中艰难chou身,就急匆匆的赶到了大山岩的首相官邸。对于这次朝鲜的大院君事件,青木周藏完全是措手不及,事情没有任何的征兆,事件爆发后到现在,内阁也没有明确的指示,面对着一方面是国内舆论的压力,另一方面是外jiāo上面如何去应对处置,此时此刻,青木周藏心中的烦闷焦虑可想而知。
“国会里面议员们的态度如何?西方各国对朝鲜事件有什么样的表态?”大山岩平静的望着青木周藏问道,并没有在意对方多少有些失礼的举止。
青木周藏顿时气得差点晕了过去,这个时候,正是需要内阁拿出决断的时候,外jiāo上面才能够争取主动,留下与西方各国周旋jiāo涉的余地,现在首相阁下迟迟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似乎还在观望事态的发展,难道真的是老糊涂了?
“首相阁下,朝鲜大院君事件关系着日本帝国的内政外jiāo,处置稍有不当,便会让帝国陷入被动的局面。究竟应该如何去应对清国的挑衅,内阁必须要有一个决断啊”
“清国的挑衅?难道青木君真的以为大院君被暗杀是清国人干的?”大山岩面无表情的注视着青木周藏,嘴角透出一丝莫名的嘲讽。
青木周藏不由得一怔,抬起头望着大山岩,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
“不是清国人所为?莫非首相阁下认为大院君事件是…………”
大山岩忽然摆了摆手,打断了青木周藏的话,满脸都是疲惫的神情。
“现在讨论是不是清国人所为已经毫无意义了,就在你进mén前的一个小时,陆军方面送来了由桂太郎和儿yu源太郎亲自拟定的作战计划书,陆军已经开始全面动员了,据说海军方面也对这份作战计划书表示了认同………………”大山岩说着,再也忍不住勃然大怒,一掌击打在茶几上。
“帝国需要和清国的这场战争来重振帝国的国运,但是是否向清国开战,何时开战,应该由内阁奏报天皇陛下决断,什么时候轮到陆军自行其事?………这群傻蛋难道不知道没有西方列强的支持,帝国的财政根本支撑不了一场战争?难道他们以为清国还是过去那个衰弱落后的清国?”
说到最后,大山岩已经是满脸的颓然和伤感,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的记得,即便是当年那个衰弱落后的清国,在甲午留给日本陆军的也是怎样尴尬和惨淡的收场,现在贸然的选择和清国开战,一旦失败,帝国的国运又将何去何从?
“首相阁下,是否应该阻止陆军方面的冒险赌博呢?现在确实不是与清国开战的最好时机啊”青木周藏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住内心深处的不安和恍惚说道。
其实对于和清国开战的问题,日本政局内部一直都处于一种矛盾纠葛当中。以大山岩和青木周藏为首的一部分人认为,清国虽然正在推行新政以图振兴国势,但是清国的国内形势比日本复杂许多,国民普遍愚昧守旧,内部各方势力矛盾重重,维新派、守旧派、**党人以及地方实权派,种种利益矛盾纠葛在一起,新政根本不可能像日本明治维新这样顺利推行下去。虽然现在日本国内经济艰难,但是一旦清国新政陷入僵局,各方矛盾尖锐突起的时候,日本便可以迎来向清国开战的最好时机。
反之,以陆军的桂太郎、儿yu源太郎等人则坚持必须尽早向清国开战,尤其是伴随着清**力不断增长,日本国内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要求开战的呼声便越来越高,以至于到了即便是陆军出身的大山岩也感到无法控制的地步,青木周藏作为大山岩内阁的成员,自然希望能够适当遏制陆军疯狂的冒险行为。
然而让青木周藏没有想到的是,刚刚还勃然大怒的大山岩在沉默良久后,却忽然摇了摇头。
愤怒归愤怒,身为日本首相同时也是出身于日本陆军的大山岩心里很明白,军队内部的暗流汹涌已经由来已久,再加上日益严峻的财政压力,国内矛盾已经越来越尖锐,内阁事实上已经失去了对局势的实际掌控能力,真正对日本政局起着绝对影响力的还是甲午后退隐的山县有朋。
不知道伊藤博文阁下健在的话,还会不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大山岩叹息了一声,转头望着青木周藏正sè说道。
“这个时候去阻止陆军方面的行动,势必会造成国内的分裂,不是内阁下台便是军队必须面临清洗,而这些对于现在的帝国而言都是一场灾难。青木君,不要忘记了伊藤阁下的遗愿,帝国振兴的道路越艰难,就越需要我等团结一心,帝国内部绝不能分裂,更经不起任何动dàng………………看来帝国向清国宣战已经是不可避免了,在内阁作出正式决议之前,我将去拜会山县阁下,外jiāo上面的斡旋就拜托青木君了”
说罢,大山岩深深的一鞠躬,表情肃然的向屋外走去。。。。
第九十一章 暗流如雾(四)()
第九十一章暗流如雾(四
养心殿东暖阁
不大的房间里面此刻满满当当的挤了十来个大臣,除了年老的李鸿章和翁同龢照例被赐了座外,余下的大臣都站在光绪的御案前,屏息静气的听着跪在房间中央的文廷式奏对。??5?阅读本书最新章节'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国家积弱已久,正当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于艰难荆棘中求我大清之振兴,且倭人挑衅自甲午后屡有发生,无非外jiāo斡旋合纵连横而已,稍有风bo便愤然而起,妄言开启战端,逞一时之血气,此不智也……………今日我大清新政能于何等举步维艰中略见成效,内中艰辛,微臣每每思之不免百感jiāo集,国运民气来之不易,岂能轻掷?………………”
光绪紧皱着眉头,在御案前来回的踱步,听到文廷式的最后那几句话,不由得停下脚步,若有所思的扫了众人一眼。
今日能够进到这间屋子里面的人,都算得上是光绪的心腹班底,也是朝廷当中真正掌握实权的核心,对于朝廷的大政方针自然是再清楚不过了。一个月前,光绪就因为日军增兵朝鲜召集御前会议,民政经济方面都做了明确的部署,军队的调动集结也早已在暗中进行,就算是傻子也看得出来,在对待日本人的问题上,皇上的态度已经很清楚了,哪怕是决一死战也绝不退让。
然而任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朝鲜大院君事件传到京城,中日之战已经一触即发的当口,身为清流领袖,平日以领风气之先慷慨ji昂的文廷式,却出人意料的说出了刚刚那一番主和的话。这文廷式莫非是犯了痰气?
众人心里顿时一阵luàn跳,也不知道刚刚的一番话会不会惹来皇上雷霆震怒,过了片刻,屋子里却是一片沉寂,只见光绪负手而立,沉着脸也看不出是喜是怒。
文廷式虽然有读书人的迂腐,刚刚的一番话也没有怎么说明白,可光绪却是实实在在听懂了。文廷式前面的那些话倒没有什么,要紧关键之处却是后面的两个字:新政
大清推行新政也有几年了,其中的艰难苦涩,没有身处其间是根本体会不到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又是这么大一间四处走气漏风的破屋子,上下掣肘百弊丛生,短短几年的新政能改变多大的局面?这要是承平时节也就罢了,不过是大家伙咬牙慢慢打熬,大局上面倒还不会有什么崩坏。可要是一旦开战,这新政根基不稳的底子一下子就暴lu无遗,和日本这一战打赢了还好说,真要是再遇上甲午北洋崩溃的事情,国事恐怕真就难以收拾了。
这还只是一层,再往深里想,光绪如今能够乾纲独断强力推行新政的权威,靠的不过就是两江和北洋的经济财力,以及用这些银子堆出来的20个师的新式军队。这场战事真要是出现点什么闪失被小鬼子打败了,财政上面黑dongdong的窟窿不说,军队恐怕也打残了,民心士气一股脑都埋在这场战事当中,到时候光绪自己能拿什么去收拾局面?
说不得到了那个时候,这几年被光绪用强力压制住的各种矛盾就全都冒了出来,满汉之争,各地督抚和中央的貌合神离,新旧之间无论是经济还是思想上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