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危大秦-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苏这边在跟众官员结束早朝之后,扶苏在前,一身庄重黑色服饰,上面绣有精致的象征诸侯王的各种图案。秦始皇常服通天冠,废周代六冕之制,只着“玄衣纁裳”,扶苏继承了秦始皇帝的这一变革。
扶苏不着白衣举行这次立碑大典,因为白色虽为丧服,但是并不能代表此事的政治意味,扶苏要把这件事,当成今后每一代秦国执政者重视的典礼。
白色一方面是丧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征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另一方面,秦人尚黑,白色不为秦人所喜。
在扶苏身旁跟随的是皇后王葭,君王后也是着一身端庄祭服,两人亦趋亦步,面色庄严,缓缓向宫城广场走来。
王葭不同于往日秦始皇的嫔妃,为了迎合始皇帝对嫔妃衣着鲜艳亮丽的嗜好,妃嫔夏天穿“浅黄藂罗衫”、披“浅黄银泥云披”。
王葭则素好黑色素服,颇显庄重、典雅。
跟随而来的百官职位都是比较高的,官员着绿袍,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穿袍服,佩绶,腰配书刀。
蒙恬身后大多数是将帅,秦爵位二十等,第九等为五大夫,可为将帅(秦昭襄王时开设将军一职)。再升七级为大良造,再升三级可封侯,关内侯为十九爵。二十爵为顶爵彻侯。
军师赵基为赵旧贵族,其祖父为赵成侯赵种之庶子,魏国当年派大将庞涓带兵攻打赵国,围赵都城邯郸。
万分危急之下赵向齐求援,齐派遣田忌、孙膑救赵,虽然赵国得救,但是魏惠王与赵种在邯郸城南的漳水会盟,赵种被迫接受魏国定下的屈辱条约。
赵基祖父上谏赵成侯,本就因签订条约而怒气中烧的赵成候一气之下,贬其为民,国相太戊午向来赞叹赵基祖父之贤,当时一直在维护帮助其人,致使赵基可以看到很多平民看不到的书简。
赵基跟在蒙恬之后,虽然已为庶民三代,但是那丝贵族之气,如衣服上的玄鸟图案,优雅之中颇显昂扬。
子婴跟在太子师叔孙通之后,叔孙通昨日便教他习今日之礼仪,子婴知道今天这件事很严肃,便学的很认真。
而围观的民众则大多数身着白袍,扶苏等人从咸阳宫走来时,眼尖的人看到之后,喊道:“快看,皇帝来了!”
原本议论纷纷的咸阳民众全部都向咸阳宫门的方向看去,之间一队人,浩浩汤汤走了过来。
来到石碑前,扶苏携君王后王葭一起走向搭建好的高台,站定之后,扶苏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朗声说道: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我大秦十几万战士,因统率章邯指挥之误,身陷囹圄,被叛军围困,章邯率军投降叛军,项羽残暴,坑杀我大秦十几万男儿!”
听扶苏说完这个噩耗,下面的人纷纷握拳咬牙骂章邯无能,骂项羽之残暴,有的人知道自己耳朵丈夫、自己儿子、自己父亲在此军中,年迈的老母顿时感觉头昏眼花,就要晕倒,被旁边的人扶住。
有的刚成婚不久的妇人,掩面而泣;尚未成年的儿子,看着东方,双目通红。
扶苏又再说到:“烈士虽死,我大秦不屈不馁的气节却永远不会打倒,昔年秦国立国之君襄公,与犬戎作战身亡,此后一代代国君,不是死在与犬戎作战中,就是死在前往战场之路上,我大秦自国君起,下至各秦之民众,从不吝惜己身,致使我秦从一西北边陲,崛起而成为西方强国,后自孝公变法始,至君父始皇帝,统一海内,我秦人血里流的便是战意,是不屈!”
“今日,朕亲自为我大秦烈士立碑,每年享祭,众人亦可来此凭吊烈士。”
大秦民众虽然悲痛万分,但是却依然有牙碎了往肚子里咽血的豪壮,众人纷纷看向台上的扶苏,以及面露悲戚之色的君王后,之间扶苏轻轻走上前去。
双手轻轻拉住遮盖石碑的黑色布帛,双手猛力一拽,“哗~”随着布帛的慢慢飘落,映入咸阳民众眼中的是四个漆黑大字。
“大秦英烈”
站在石碑侧后的民众未曾看到这四个字,但是却看到了扶苏亲手提的一句诗,认识字的民众不由得轻轻读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扶苏此时拔剑,遥遥指向东方,似乎是在对民众说道,也似乎是在跟这些英魂许诺:
“朕自会提兵百万大河上,立马太行第一峰,为我大秦英烈祭天灵!朕誓杀项羽!”
蒙恬为首的将军上前拜道:“愿为陛下征伐!”
示意这些人起来,呼唤子婴上台,携王葭与子婴对石碑行一拜礼,随着扶苏这慢慢弯下去的腰,大秦民众也不约而同跪下,不知是跪扶苏,还是跪为大秦洒血的士卒。
ps:书友们,我是扶摇不乖,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十七章 评议始皇()
《倾危大秦》来源:
今日早朝,是具有特别政治意味的早朝,百官一大早来到大殿之后,扶苏并未让他们久等,今日扶苏有两件关于提升自己在国内威望的重要之事。
扶苏走入大殿,并未如后世般,宦官唱名百官登殿,这个时候,扶苏一切追求实际效率。
原本正在互相低声议论各事的官员,看到扶苏走进来,立刻回到各自的位置,双目微闭养神的赵基也整理好自己的状态。
“今日寡人欲同各位讨论两件事。”扶苏一上来就直接切入今日朝议主题。
百官听到扶苏的话,都露出询问的表情,明显不知道新王要议何事。
“第一件事,是朕欲定先帝之功过!”扶苏刚说完,下面众人心思急转,都在体会新王这句话的意思,新王的对先帝的态度决定着日后的施政方向,意味着一批旧臣失宠,一批新人要崛起了。
“先帝已逝,朕不欲后人只言其过,或只尊其功,导致一片争论,遗误政坛,今日朕为先帝评说。”
百官明白了扶苏的意思,这是为始皇帝盖棺定论,今后不得在妄议抨击始皇帝。
“丞相随先帝颇久,你来说一下先帝之功过。”扶苏第一个便瞄上了百官之首冯去疾。
冯去疾一愣,这让他很为难呀,这件事扶苏根本未和任何人通过气,今日贸然提出,不给大家思索其中真意的时间,万一对先帝评价有误,是否会遭劫。
虽然没有准备,但是秦王已经点到自己的名字,冯去疾硬着头皮站出来说:“先帝未威加海内之时,承先人法,治道运行,以致诸产得宜,皆有法式,秦国于西日益强大,致使六国无法敌于我秦;
至于一统,即平天下,不懈于治,先帝夙兴夜寐,统一制度,设立郡县,而于各地全面推行,统一文字,七国交流无碍,统一度量衡,使七国之民、商贾不再受其困扰。先帝之雄才大略、政治攻略,三皇五帝实不能及!”
听完冯去疾对始皇帝歌功颂德,却只字不提始皇帝之过,扶苏看了冯去疾一会,这位丞相实在是后背冒冷汗,扶苏轻轻开口,“丞相所言确实是先帝之功,大将军为秦攻城略地,大将军可否一谈?”
蒙恬知道扶苏会叫到自己,在冯去疾谈始皇帝政治功业之时,蒙恬一直也在思索组织语言,听到扶苏果然叫到了自己,赶忙站出来,说道:
“臣随先帝颇久,周室卑微,致使天下诸侯互相兼并,战乱频起,天下无一日不起兵戈,无一日不尸横鸿野,五霸逐渐交替,周室之令再无法行于天下,强侵弱,众暴寡,民众深受其害。
”先帝起诸侯,并天下,使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先帝恢宏博大之气度,此前帝王无人可以比肩。”
蒙恬主要说了始皇帝武功统一六国之大功,亦只言不谈始皇帝之过,扶苏点了点头,蒙恬回到自己位置之上之后,扶苏猛不丁的问道:
“先帝焚天下书,坑杀儒生术士,可否不对?叔孙通,你为言官之首,又是儒生,可有看法?”
叔孙通浑身一抖,怎么这个刁钻的问题交给自己回答,新王是对自己有意见么,这可如何是好。叔孙通此时真是哑巴吃黄连,不知道为何这个问题要让自己回答,这么多儒生呢。
“臣,觉得,,呃,,臣觉得。”叔孙通支支吾吾一会,啥也说不出来,扶苏看着叔孙通的囧样,虽然气其不敢说实话,但是心中也被这老头逗的乐起来。
“作为首席言官,却不敢说话,这样的言官如何恪守尽责?朕今日不难为你们,退回去吧,寡人来说一下。”
“先帝在世之时一直到先帝逝去之后,传入扶苏耳中对先帝的评价不是极尽赞美就是极尽诋毁。”
“诋毁先帝之人,宣扬先帝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废道任刑,刑罚酷虐,赋敛无度,多忌讳之禁等等,完全不言先帝之功。”
“先帝之功,丞相和大将军已经大致说出,先帝之雄才大略不止对我秦国,对山东六国为一体的华夏民族之影响,是深远的是博大的。先帝开创新制,必然被后世沿用,这是其长远眼光所在。”
“先帝亦有其过,先帝统一六国之后,未曾考虑《秦律》之不合适之处,颇为严苛,又大修行宫与阿房宫,废民而造陵寝,致使民众苦不堪言。”
“先帝焚文明之舟载——万书,使得传承不觉之经典有失传之祸,朕日后会有咸阳藏书再录,求经学典籍不被断绝!”
扶苏说道这里,有远见的官员心中一面感叹扶苏的大手笔,一面为文化的传承感到欣慰。
“先帝于世有大功绩,先帝亦有其失政之处,朕不谈是否瑕不掩瑜,亦或过遮功芒。”
“先帝之功远大其过,今后论先帝不得全言其功,或全言其过,不得极尽赞美,亦不得恶意诋毁,望诸位谨记,公告民众。”
扶苏为始皇帝定其公过之后,众人说道:“臣等谨记。”
“先帝废谥法,不让后人言前人,今日朕便不为先帝定谥号,先帝便称始皇帝,从朕起,重新启用谥法,后王可为朕定谥号。”
“陛下胸怀宽广。”冯去疾对扶苏说道。
“如今先帝之事,关乎秦政之风波平定,日后便依此,不可在兴起风浪,我们今日商讨第二件事,项籍为首的叛军,坑杀我秦十几万大好男儿,朕说誓杀项羽,朕要亲征其人。”
听到扶苏上来就要亲征,叔孙通这可站不住了,刚遇到一位贤明的君王,可不能让他出什么事,这时叔孙通知道自己作为言官的价值可以用上了。
“不可,陛下万万不可,我军北要防御匈奴与东胡,南要防备巴蜀之乱军,兵力本就捉襟,加上叛军势大,我军防御关中之地,兵力尚且不够,如今不得贸然出征。”
叔孙通说完,一众言官皆附议,就连丞相冯去疾也说道:“陛下,如今大秦关中粮仓虽有余粮,但是接下来战事必然繁多,如今之计当囤积军粮,以备用兵。”
扶苏如今手上有两万阴山铁骑,加上长城军十五万,抽调其十万,也有关东联军一半之数,扶苏已经心中估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