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原始社会之天神下凡 >

第48部分

原始社会之天神下凡-第48部分

小说: 原始社会之天神下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了这件事情,王东又联想到了其它先进制造技术。

    于是临时召开了头领会议,把自己的想法给提了出来。

    人类对独有技术的保护是很早就有的,例如很多武林世家的绝世武功,通常是传男不传女。

    因为大家都知道,女儿迟早要嫁给别人,如果把自己祖传技术传给女儿,那不就导致外泄了。

    原始人也懂得这些事情,历史上的母系社会,像制陶等关键技术就是传女不传男,因为男人是有可能交易出去的。

    就连平时在制作的过程中,制陶区域就有可能是男人们的禁区,不允许男人踏足。

    因此王东把这件事情一说,大家都能明白。经过讨论,制陶,煮盐,炼铜,弓箭等技术必须要加强管理。

    首先实行的是高薪养廉,把这一类人才的伙食待遇先提高,希望让他们衣食无忧来换取忠诚。

    然后是使用天神的信仰,假借天神的名义,宣布这些东西都是属于天神的,私自讨论将会受到惩罚。这个惩罚可不是说说就算了,到时候肯定是有人代替天神执行惩罚的。

    最后只能靠各个小头领的管理了,如何看好人是他们自己要处理的事情。

    处理完这件事情,新的弓箭又完成了一些。王东去查看了一下,品质不咋滴,原始人刚开始做这么高要求的东西,脑袋有时候转不过弯。

    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弓身两边要均匀对称,为什么弯曲的时候不能太多或者太少。

    面对这样的疑问,王东是这样回复的:

    “为什么?先不要问这个问题,照着做吧,等你完成了一百张合格的弓身,我就告诉你!”

    “一百张?”这个负责做弓身的战士又懵逼了,满脸的问号,一百张是多少啊?

    你说这样还问啥为什么,别说我不懂了,就算我懂说出来你们也未必懂啊。

    成品不多,但消耗掉的竹料巨大,一根毛竹王东可以做七八张弓,到了他们手里可能只有两张良品。

    “加油,给每个男人都做一张弓!”王东拍了拍那个战士的肩膀。

    同时为了鼓励他,就给他赐名了。

    “你负责做长弓,长弓,弓长,以后你就叫张,哇塞,你赚到了,这是个大姓啊!”

    “。。。”大张有点听不懂了,不过没关系,重点是他知道自己也有天神的赐名了,这是无尚光荣的。

第78章 射箭熟练() 
弓增加的不多,但是箭就增加蛮多的,因为制作简单啊,每个人都会,竹子或者木头材质的都有。

    那就可以开始强化练习射箭了,每人每天都要射上那么几十支箭。还不是简单地射出去,而是要练习开弓,瞄准,等等细节。

    基本上一个上午练习下来,个个都叫苦连天。

    “大王,我感觉这手臂抬不起来了!”牙这么牛的人都感觉吃力了。

    “太差了,就这么点能耐,亏我还让你当头领,真丢人。”王东故意挖苦道,“你看看黑鲁,练习一上午了也没叫苦。”

    黑鲁听到了,偷偷地转了个身,揉了揉自己的手臂。

    但是牙没有看到啊,被人这样奚落怎么行,更不能被黑鲁那种家伙比下去。

    “我是肚子饿了,等我吃饱了就没事了。”牙找了个借口,溜出去了,鬼知道干什么去。

    王东揉了揉自己的胳膊,咬咬牙,千万不能让人看出来。

    经过不断的练习,准头终于有了长足的进步,射三箭可能只会脱靶两箭了。这个时候,为了改变这一惨淡的状况,王东又把箭羽的制作提上了日程。

    箭羽就是在箭支尾端弄上一个“十”字叉的羽毛,可以保持箭支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从而提高箭支的命中率和射程。

    通常来说都是使用禽类的羽毛,刚好上次抓原鸡将它们的翅膀羽毛给割掉收集到了一些羽毛,可以暂时使用。

    也不是所有羽毛都可以使用,必须找那种大片的,从羽毛的中心骨部分撕成两半。

    然后本来应该用胶黏在箭支的尾端,可惜暂时没有胶,那就只能去藤那里拿了一些铅笔芯细的绳子,将羽毛绑在箭支的尾端。

    绑的时候将四个半片的羽毛平均分布在箭支的四个方位,这和平常玩的飞镖尾端是一个道理,火箭的尾端也是这种构造。

    用绳子绑好以后,再用烧红的匕首对羽毛修整一下,把多余的部分去除,基本就算完工了。

    拿过弓来再试射,效果很明显,原本只有十五米的有效射程,已经延伸到了二十多米,准度也大大增加。

    由于羽毛也不是很多,王东找了几个战士帮忙,很快就弄完了,只得到了二十多支箭。

    这个就平均分配给王东自己,黑鲁和牙使用,其他人没得用,只能用没箭羽的竹箭。想要用升级版的就只能靠自己去抓鸡抓鸟。

    经过大量的练习后,所有人的射箭技术都进步了,随着带来的是另外一个问题,竹箭头太容易损坏了,如果用来射树干练习,基本上使用两次箭头就折断,需要用匕首再削尖。

    这个工作不复杂,每个人负责自己的箭支问题不大,但是王东是个追求效率的人,看不得让宝贵的人力资源做这些无用功。

    因此,制造铜箭头的任务又加入到了工作的计划表中。

    制作箭头的工艺和以前做矛头差不多,不会太复杂,利用削制木头模型,在黏土泥砖中压制的办法,就可以完成模具的制造。

    接着就是让石的冶炼组第一优先帮忙制造箭头,由于最近和红狼做斗争,一直执行禁足令,铜的产量有限,最后只完成了不到五十个的箭头。

    将金属箭头接到已经做好箭羽的竹箭支上,一支真正意义上的箭做好了。

    开弓试射,嗖的一声,箭支飞出的声音都感觉更加清晰。箭支钉在了二十几米开外的树干上,箭羽还在不停地颤动,力道很大。

    战士们对新的武器爱不释手,对王东能使用这么一系列的复杂工艺东拼西凑弄出这么一个威力强大的武器崇拜不已。

    以前为什么狩猎那么困难,人损率那么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远距离的攻击手段,要和野兽近战,肯定要吃亏的。

    现在有了这弓箭,那就可以在野兽还没有近身的时候就率先发出攻击,占据主动权。

    而且,拥有弓箭后,还可以躲在暗处偷袭,那样成功率会更高,所谓的“暗箭伤人”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弄完弓箭以后,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中,又该要去准备交易会了。本来王东这一次打算多带一些食盐去交易多点人口,但是得到的报告却是:食盐库存只有十来个陶瓮的量了,一个陶瓮二十斤,也就是说只剩下两百斤多一点。

    “大毛,怎么回事啊?”王东问起了帮忙掌管食盐的大毛。

    花已经快要生了,没有办法管理,而小南年纪还小,见识也不够,只能负责操作,储存管理点数这种工作还是要交给有点数学基础的大毛。

    大毛无奈地说:“我们现在每天最多也就出产两个陶碗的盐,也就是大王你说的六斤,我们自己每天就要吃掉大半个陶碗,所以。。。”

    原来是这样,部落里人口多了,消耗就大,虽然产出有所增加,但是剩余还是不够。

    前几个月转销出去了几百斤盐,已经把库存都消耗完了,现在想要再搞几百斤,还真没有。

    “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产出,提升效率!”

    王东到煮盐处视察,对小南提出了要求。

    小南脑子很灵活,虽然不善于自己开发新技术,但对于别人教给她的技术学得很快。

    王东就需要这样的人才,有熊部落不需要发明家,只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

    “大王,我们目前增加了陶盆,增加了炉灶,但是没有足够的过滤绒,这个让我们没有办法再加快。”

    小南拿着一堆满是杂质的植物毛绒,递给王东看。

    王东用手抓起来看了看,终于明白了问题所在。用火绒作为过滤网,这还是很久以前王东临时的一个措施,没想到一直沿用到现在。

    当时王东只是实验性地煮一个陶盆,用火绒当过滤网没什么问题。

    但是现在煮盐的量越来越大,对过滤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还用火绒是不太合适的,因为火绒材料收集很困难,特别是量大的时候。

    发明一种可以用来过滤的东西迫在眉睫。

    按照目前的条件,最可能的过滤道具就是布,当然不是现代这么漂亮的布,而是用绳子织的一种粗糙的布。

    甚至都不能叫做布,但是只要能够起到过滤效果就好了。

    盐是对外贸易的重要货物,赚取外汇的最主要手段,实行经济领先压制的重要依靠,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是立即展开织布工作。

第79章 织“布”() 
织布要花一些时间,因此王东决定十月中的这一次交易会就不亲自去了。

    让大毛和牙一起去,大毛数学好一些,牙可以当护卫队。

    “大王,我们不带盐去交易真的可以吗?别的首领问起来怎么办?”大毛看着自己队伍中只有几十个陶碗和陶锅。

    “这有什么不可以,如果有人问起来,就说我们觉得食盐交易的价格太低了,暂时不想拿来换。”

    王东撇撇嘴就给大毛想了个搪塞的理由。

    大毛和牙互相望了一眼,没什么可以说的,那就走吧。

    送走了贸易队伍,王东开始着手织布。

    想要织想象中的“布”,首先要准备大量的绳子,用高纤维含量的藤条皮搓成,全都是铅笔心那么细的,越多越好,越长越好。

    这种事情王东不可能亲自去做的,当然是交给藤和他的徒弟们。

    有了绳子,接下来为了加快织布的效率,必须得做一个简易的织布机。

    找一块平地,量出想要宽度和长度。

    王东根据自己的要求,设置了长宽都是六十厘米的,其实布是越长越好,但也要考虑到可操作性。

    把长平均分成八等份,在每个点上插一根细长的棍子,用竹箭代替就非常好。插进地里夯紧实,不能让它们松动。

    另一边的长也是一样插上箭支,固定住。

    用八条细绳分别绑在对立的木棍上,两两对应,这样就得到了八条小跑道。

    接着在每条跑道的起点中间再插一根箭支,每一根箭支上也是绑上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绑在一根一米长的棍子上,对应每条跑道的中间,这样架构就完成了。

    十几根跑道的边就是经线,其中有一半是可以随着木棍上下活动的,然后用捆成线团的细绳做纬线。

    一米长的棍子往上,穿一次纬线,然后往下,又穿一次纬线,就这样上下来回编织就可以了。

    这样编织出来的不是布,其实更像草席。蜀汉大帝刘备,估计就熟练这种手艺。只不过用绳子的比他们用草编织的更结实耐用,但是效率可能更低。

    这种方法比普通的编织方法效率高,但是一块长宽六十厘米的席子也要编织半天时间。

    这还不算前期各种材料的准备,否则就搓绳子一项就能把人给累垮。

    还好王东有先见之明,藤负责的绳子工作一直没有断过人手,储备了大量各种绳子。

    由于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