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铁血幽灵 >

第315部分

铁血幽灵-第315部分

小说: 铁血幽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ァ�

    8时24分,敌141团和226团各以1个营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兵分三路,向34号高地南北两侧和副34号高地东侧发起攻击。同时以高射机枪向我30号、31号高地猛烈射击,迫击炮连也向我1175。4高地猛烈炮击。

    我122团6连在敌炮击时,除下观察员外,其余大部则撤进猫耳洞内避炮。等敌炮火准备一完,又迅速进入战壕,沉着应战,于9时50分至11时,先后4次击退敌人集体冲锋。

    敌恼羞成怒,迅速调整进攻部署,于11时40分,敌炮群向我阵地实施炮火急袭,并发射反坦克**。尔后以数路向我30、33、34、35号高地,发起猛烈攻击。

    其中,攻击30号高地的,是敌整整一个加强营。防守30号高地的我边防15团18连,顽强战斗70分钟,将进攻之敌打退至41号、42号高地一线。15时许,敌又向30号高地东北方向攻击,我边防15团18连在炮火支援下,于16时零4分再一次击退敌人。

    在长达8个小时的防御作战中,我122团和边防15团共击毙敌人230多名,击伤敌160余人。至此,安南军队无奈地停止了向八里河东山阵地的牵制性攻击,转为实施更加惨烈的炮击。

    战斗进行至14时30分,陆军第14军前指通过全面分析战场态势,准确判断第一波次进攻之敌基本被我打残,“北光战役计划”已无法继续实施。军前指决心不给敌喘息之机,立即令40师周密组织火力支援,在入夜前夺回169号、150号警戒阵地,恢复老山战区原有防御态势。

    17时20分,119团以一个**炮营,向169号高地进行两次火力急袭10分钟,同时军前指以122团炮群两个营,压制汉杨方向之敌。在我炮火准备的同时,119团1连在连长孙成平带领下,迅速运动到169号高地前沿40米处。

    我炮火一停,躲在堑壕、石缝里避炮的敌人还没有来得及露头,1连便冲上了高地。敌人招架不住,转头向清水河边逃窜。2排长金古阿格立即指挥机枪抢占有利地形,以火力追歼逃敌。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他的腰部,但他不顾伤痛靠在石壁上继续指挥战斗,一直坚持到我完全夺回169号高地。

    1连此次反击作战,共毙敌近百名,俘敌3名。两个小时后,3连也夺回了150号高地,毙敌36名,俘虏敌1名,全部恢复了原阵地。

    战役进行至17时25分,以我军119团1营3连收复150号高地为标志,这场空前绝后的边境惨烈战役,基本结束。我英雄的14军前沿守备部队,与4万余敌进攻集团,鏖战了整整14个小时,共毙敌3700余人,打伤敌一万余人,取得了防御战役的完胜。

    7。12大战,至12日傍晚时分,安南军队以第一进攻梯队5个甲级步兵团的兵力,向我疯狂进攻,均被我彻底粉碎。由于伤亡过于惨重,5个团基本失去进攻能力。第一波进攻惨遭失败,即震撼了安南军队总参谋部,安北地区的敌第二军区已经无力组织第二梯队投入战斗。

    至此,安南军队总参谋部和北极熊军事顾问们,精心策划、苦心经营的“MB-84”战役计划,遂告彻底破产,老山地区及相邻“骑线点”,仍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

    看着《前线战况通报》,虞松远和林涛都震惊不已,难以置信。你难以想象,这是发生在和平时期的一次师级以上规模的边境重大战役,是一次铁与火的剧烈碰撞!

    他们看着《战报》,心情格外沉重。高棉战火正酣,安南又主动挑起与中国的边境战争。对一个小国、弱国来说,在战略上是犯了两面作战的大忌的。

    安南军队动员二个主力师,及若干附属部队,总兵力4万余人。这是举国之力,志在必得。进攻中不计伤亡,向我老山主峰地区轮番发起营、连规模的集团攻击,实属罕见,敌仅在我阵地前沿陈尸即达3700多具。

    skbshge

第十九章 我爱老山兰()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安南并未被打服,边境将从此不太平。

    南疆天热、湿度大,尸体腐烂快。战后,我通过广播通知安南来收尸,并言明需要打出“红十字”旗,并不得携带武器。但安南军队不听约定,来收尸时竟然架起直瞄火炮和高射机枪,我前沿指挥部恼了,炮群一个齐射,将他们全部报销。

    后来,安南干脆不来收尸了,丧尽天良地任战死者尸体腐烂。仅仅几天,我阵地前沿即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忍受。各阵地为防止细菌传染和疾病流行,不得不用*****烧灭尸体,并大规模进行阵前防化、消毒。

    这一战役,对我军来说,意义尤其重大。

    我陆军第14军,在兵力无法展开的狭窄地域,在防御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官兵们打出了极高的防御水准,取得了阵地防御战的辉煌胜利。它标志着我军已经完全掌握了山岳丛林地带作战规律,部队经受住了严酷的战火考验。

    安南军队在和平时期敢动员如此规模的大战役,也令我军高层十分震怒。据马处长介绍,前沿战况上报军委后,叶剑英元帅看着战地记者拍的照片,半晌无语。良久,经历过数十年战火考验的共和国元帅,才大为感慨地说,“自淮海大战以来,一次战役死亡这么多士兵,还从未有过。”

    此战使我全军迅速形成了统一意志,即只要安南从高棉一天不撤军,只要安南一天不放弃争夺中越边境“骑线点”,我们奉陪到底,就会一直打下去,只到打服它、打残它、累死它。

    虞松远和林涛蛰伏在作战室内,整整三天时间,全面复盘了这场大战的全部细节。在他们研讨战况的过程中,马处长一直静静地陪着他们,并参与讨论。

    “小东西们,‘**’与‘二号’此刻正在中南半岛,另有重要任务。或者明说了吧,中南半岛出大问题了,他们在收拾残局。我来前,大鹏让我转告你们,派兄弟进入中南半岛,是边境和整个中南半岛战略的一部分,事关重大。出征前,‘**’和‘二号’会专门来给你们下达任务!”

    处长的话,让他们深深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这三天时间,他们连吃饭,都是由温岭、许悠雨、杨梅、小红等人送下来的。

    许悠雨还拿来一封来自前线的信件,信是姐姐许悠云从南疆前线战地医院写来的。她在信中描述了前线战地救护故事,强烈地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

    老山地处热带,地形复杂,阴雨连绵,没有道路,负责前线军火运输的军工战士,和运送伤员的救护队,用肩扛背驼,将军火送上前线,也将伤员和殉国烈士的遗体,及时运到后方。他们付出了重大牺牲,对保障防御作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

    “我们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也热爱阵地上的一草一木。”许悠云是一个普通的战地白衣天使,她用极其通俗的语言,诉说了一个普通伤员和一首军歌的故事。

    在老山前线,最苦、最危险的,就是这些负责运输的军工战士。从主峰一打下来,一直到7。12大战进行中,军工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将前后方架起了桥梁。激烈的大战中,战场上密布着双方埋设的**,有时根本来不及清理,很多军工战士踩响**,壮烈牺牲。

    老山主峰有的地方坡度达到七八十度,连天阴雨,山路泥泞,军工战士们上山要背八九十斤重的弹药、干粮,下山要抬运伤员、烈士。

    有时八个人抬一个伤员,都很难运下来。伤员太多,担架和人力不够,先抬谁?“先抬别人吧!”几乎每个伤员都会这样说。很多伤员,就是因为运不下来,延误了抢救,牺牲在后送的路上。

    许悠云专门记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次,军工战士们抬着一个负了重伤、昏迷不醒的小战士下山。抬到半山腰的时候,走在前面的战士一脚踩滑,摔倒在地,担架的一头磕到了地上,一下子把伤员震醒了。只见他脸色蜡黄,头上冒着虚汗,不断用手挠着脖子。

    军工战士们赶快给他喝了几口水,伤员看了一下周围的地形,发现是战士把自己抬下来了,就吃力地说,“行了……我已经……安……安全了。把我放在这里,赶快……赶快回去,把……把我们班长接下来。他比我先负伤,比我重……要不然怕不行了!”

    战友们要坚持把他抬到救护所抢救,然后再去接班长。可这位小战士急了,一用劲,从担架上滚了下来,躺在路边坚决不走。战士们没办法,只好在他身边放了两颗手**,给他盖了一件雨衣,然后返回阵地准备抬班长下来。

    其实,这位小战士的伤并不轻。他腿上的大动脉被打断了,抢救时,已给他扎好了止血带。但是,他一个人躺在这里,伤口非常疼,止血带扎的地方又肿又胀,艰难的运输过程中,止血带不小心脱开……

    结果,血一滴一滴地渗进了泥土,终于流干了。

    等战友们从阵地抬着班长下来时,小战士已经牺牲了。战友们发现他临牺牲前,一只手放在胸口位置上,手里还紧紧攥着一撮老山极为常见的兰草,里面还开着一朵墨绿色的小花。

    这个兰花,在老山极其普遍,叫墨兰。这位小战士牺牲以后,战友们就把墨兰改名为老山兰。深入前线体验生活的军旅作家,了解这个故事后深受感动,他们在在炮声隆隆的老山前沿阵地,怀着对战友无限怀念和崇敬的心情,含泪写出了唱遍前线的战歌,《我爱老山兰》:

    “我爱你呀,老山兰,顽强的生命,倍受了摧残;墨绿的叶片熏满了硝烟,芬芳的花朵开得更鲜艳。我爱你呀,老山兰,你顶住了风暴,抗住了干旱,阵阵清香沁入我心田。

    我爱你呀,老山兰,没有奢求,生机盎然;只爱自己亲爱的故土,无私无畏装点着边关。我爱你呀,老山兰,你如翠如玉,如钢似剑,我愿伴你扎根在老山……”

    许悠云最后充满深情地写道,“悠雨,虞大哥,林大哥,温岭,杨梅,这首歌,前线战士们非常喜爱,他们抄在帽子里、衣服上,在前线广为传唱开来。在我爱人牺牲的地方,每当唱起这首歌,我就会流泪,就会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他们有的才十七八岁……”

    “这个小许,就是许悠雨的姐姐吗?她也是肖园的人?”马处长显然知道不少内幕,这话问得林涛心惊肉跳的。

    “对,她是省军区的人,也是肖园的人,同时也是我们186的人。”虞松远不想纠缠,便肯定地回答。林涛闻言,感激地看了他一眼,又继续思考南疆战场。

    7。12松毛岭大捷,是1979年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后,我和安南两国边境冲突升级的一个新起点。对我军而言,以7。12为标志,则正式拉开了各军区边境轮战的序幕。

    “安南这么猖獗,7。12虽然大捷,但我边境守军承受了巨大压力。老大,再不能让他们从容组织一次又一次的7。12,没完没了了,该我们上场了!”林涛趴在沙盘边,轰地一拳砸在沙盘上。

    虞松远点点头,他也热血沸腾。许悠云的信,深深地感染了他。“处长,我们要求立即出征!”他没想到,自己刚说完,就挨了一顿训,泼了一头冷水。

    但马处长的话,虽然严厉,却又似无意间,在给他们“通风报信”:

    “臭小子,别耐不住性子,要求个屁。你们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