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残寇 >

第84部分

残寇-第84部分

小说: 残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此不世之功,如此人物,自己追随于他也不算辱没了,多少还能挣些军功成就功名呢。

    再说,救万民于水火,可不是万家生佛的功德嘛?

    “这周家子好阔绰的手笔,气度倒是不凡!我倒要看看,这人到底是不是虚夸海口。”

    左宗棠放下了之前那种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架子,向周晓峰稍稍拱了拱手,淡然谢道:

    “如此,这匹马我就收下了!”

    那语气,仿佛收下这份重量是多么给面子似的。这人确实太傲太桀骜,一个谢字,始终难以从他嘴里出来,能够行礼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

    队伍出了湘乡地界,前面就是千年不变蜿蜒流淌的涟水河。

    这条河是资江支流,水路与洞庭湖相通,乃是宝庆府双峰涟源一带通往外地的物资运输通道,坐船可直达益阳长沙等地。

    丘陵地带道路不畅,在河道一侧岩石陡峭之处,不时有人工开凿的小道,平日里逆流行船便由纤夫拉往上游。一路之上,到处有成行的桃李柳树,这是纤夫们为夏日躲阴栽下的。

    而沿路也有茶棚饭馆,做的都是河上船工和苦力们的生意,这些地方甚至能为这些四处奔波求生的下苦力们提供体贴周到的‘服务’。那些土娼只要一升米,就能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蛇有蛇道,鼠有鼠路,在生存压力下,众生纷纭。

    。。。。。

    因为九十月间已是枯水季节,河滩露了出来,倒是方便了队伍行程。难以通行的地段,走河道就能减轻通行的压力。

    沿着涟水河上溯,经白马湖,过谷水,在白鹭洲渡过涟水支流孙水河,在犁头嘴歇息半日,又行了两个时辰,前头已是贤童镇老街了。

    乡关在望!

    这是周晓峰这一支族人迁出老屋场居住了几代人的地方,往西再行一日,便是此行的最终目的地大熊山,那是周氏生发之地,祖屋家庙所在。后世早已毁于动乱的大屋场,现在却是人丁兴旺的。

    站在河堤上,看着往日熟悉而又显得陌生的河流、山川、田野与民宅,周晓峰心中有着无尽的怀念与感慨。

    那横着几条破旧小船的老渡口,是少年时代嬉水玩耍的地方,那堤上的一行垂柳,曾经在闲暇时与朋友在树荫下垂钓,远处的乌石峰,往年踏青秋游常去,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山上莲花庵里的钟声,是否还天天清晨如时敲响?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生于斯,长于斯,这是生我养我的热土,怎不令我朝思暮想,魂牵梦绕,念念在兹?

    近乡情怯,游子再度归来,乡音未改,以往熟悉的面孔却再也无处寻找,魂牵梦绕的家人,只怕今生无缘得见。

    河水潺潺,杨柳依依,青砖绿瓦,炊烟袅袅,但闻乡音入耳,就连鸡鸣狗吠之声,听上去也是如此的熟悉,亲切而温暖。

    周晓峰身处其间,记忆如同潮水涌上心头,不由得悲从中来,忍不住伏地大恸,悌然而泪下。

    “久别了,我的故乡!我回来了,娄底,我的家!”

    。。。。。。

    第二更送到!

    品书第一天,求收藏、红票、捧场各种支持,多谢各方兄弟! 

第一百一十六章 游子归() 
更新时间:2013…01…22

    “娄底,我回来了!你的孩子回来了,我回家了!”

    跨越数千里,相隔百多年,回到故乡怀抱,家园依旧,物是人非,怎不令人唏嘘喟叹?

    。。。。。

    娄底,湖湘之脏腑,湘中鱼米乡。秦在此置湘南县,唐属潭州,宋建新化,元设宝庆路,明清两朝称宝庆府。

    这一带原为各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是盘古后裔,发源于三苗、九黎。这里是蚩尤故乡,楚熊神山所在,这里自古民风彪悍,人杰地灵,山川秀丽。

    山美,水美,人更美。

    。。。。。

    “糯米团子—杯子糕—雪花丸子—油榨粑!…”

    “新化五大碗,闻着香,吃着爽,快来尝一尝!”

    “官爷要住店不?”

    “劲道牛肉面。。。。。老火靓汤好味道!”

    “。。。。。”

    “好兵哥,来我家里吃饭撒!”

    车队进入贤童镇,引起了这座千年古镇老乡们的围观。因为前队早已过来打点好食宿安排,大家也知道这些态度和气的兵勇后面还有大队人马,近日就要到此驻扎,跑街伙计老板娘们早有了计较。

    此时见这么多人的队伍秩序井然,不像是痞子兵,他们便扯开了嗓子招揽生意,那卖糯米团子的,叫卖起来更是象唱歌一般,听着就想要尝一口。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里的妹纸火辣,这里的堂客们更是性情爽快,开店的婆娘们直接就扯着战士往店里拉。那份热情,让人好像回了家。

    。。。。。

    “民夫放假十天,工钱照算,士兵轮流出营。。。。。切记三大*律七项注意,任何人不得扰乱地方,侵犯民居,违令者,斩!”

    周晓峰只是敲了敲警钟,不过辛苦了这么久,也放松了管束让他们恢复恢复精气神,又发下了饷银赏钱。得空的士兵夫子们就分开到了街上放松一把,来了这么多客,镇上顿时四处是饭菜香。

    这里的炒菜小吃,都是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手艺,喷香扑鼻,真是闻着就让人流足口水啊!

    行走在青石板铺设的老街上,听着熟悉的乡音俚语,周晓峰恍然在梦中。

    这就是老街,那条传说中的南北货行路,吃住一条街。

    独自坐在沿河的百花楼上,周晓峰只给自己点了碗面,到这里吃面,吃的不仅是口味,更重要的是心情,是回忆。当年他生意失败归乡,也是在这里,吃了一碗面,当时内牛满面,那是辣的。

    窗外,脚下,蜿蜒的涟水河脉脉流淌,古河道边的垂柳随风摆动,和风扑面而来,清爽而宜人。

    最美是家乡,家乡,始终是最温暖的地方。

    。。。。。

    “老客,您的牛肉面来了。。。。。多谢多谢,您慢用!”

    见来客气质出俗,又说的一口本地话,店伙计格外的热忱,当然了,周晓峰随手丢给他的那几钱碎银子打赏,更令他喜笑颜开。

    热乎乎的牛肉面,红汤白线,腾腾的热气勾人馋虫,尝上一口,荡气回肠。

    ‘咝咝!…’

    还是那么辣!

    “伙计,快给瓢凉水来!”

    “少爷,水来了。”

    在楼下的刘永福赶紧上去,手里早提了一壶凉茶。

    “这小子,可真是聪明伶俐啊!”

    。。。。。

    出贤童镇往西行一百余里,有一座方圆百里大山,此山名叫大熊山,乡民又称之为‘神山’。这里险峰如林,古木参天,风景壮观而美丽。

    史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熊湘”,即湘中大熊山。南宋《方舆胜揽》亦称“山川熊山,己昔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山上至今尚有“轩辕黄帝游此山”的碑记。

    民间传说,黄帝南巡,有大熊引导他登此山,故名大熊山。这里还是蚩尤故里,苗瑶百越各族的发祥地。

    这里群山逶迤,山体雄伟,地形险峻,最高的九龙峰与了望台遥相耸立。数十座高峰组成了宏大的山体,横亘湘中,连绵百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一座座山峰上,素日云雾绕绕,景象万千,如同人间仙境。

    山间溪流潺潺,风光秀丽,飞瀑层叠多姿多彩,这里林海茫茫,数百年的银杏、连香树、金钱柳、罗柏、红豆杉、金丝楠木和枫树随处可见,森林中常有云豹、野猪、山羊、山鸡、锦鸡等野物出没。

    孟春时节,这里的望春花、杜鹃花满山吐香。仲夏时令,四处金针红妍,百合垂铃。到了金秋十月,又是山菊花漫山遍野。即便入冬大雪封山,这里白兰送旧,红梅迎新,傲霜斗雪,蔚为壮观。

    九十月间,大熊山正是满山红枫,层林尽染,令人心醉神迷。

    这大熊山乃是湘中福地,得山水天然形胜。相传蚩尤战败后,九黎族部落一路败退,最后便是落脚聚居于此。

    在大熊山主峰九龙峰山顶有一池,名曰九龙池。池水色如重墨,其深不可测,其水清凉彻骨。池中长年有九股清泉从地底冒出,涌砂喷珠,川流不息,九龙池由此而得名。

    这里山势形胜,云蒸霞蔚,九龙出水,延绵不绝,在风水学上,正是一块万年吉地,更是一处感悟自然、修身养性的至尊圣境。

    相传黄帝登熊山,将灵毓葱笼的九龙峰点化成九条青龙,沿九股清泉游入可通五湖四海的九龙池。九条青龙游入资水,被梅山油溪石竹湾的风光灵气所吸引,高兴得在水中游、云中飞、洞中舞,久久不愿离去,一住就是几千年。

    这不过是后人附会的美丽传说罢了,事实上,更接近真相的,恐怕是黄帝害怕蚩尤余部继续反抗,要斩草除根,所以率军一直追杀到此。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蚩尤后人才会继续迁移,向西,向东,向南,足迹遍及太平洋和印度洋。

    。。。。。。

    ******

    资料片:悲情明湘王。

    朱柏,1371-1399,明太祖第十二子,齿序第十一子,母妃胡氏,洪武四年八月初三日(1371年9月12日)生,洪武十一年(1378)正月初一日封湘王。十八年(1385)十二月就藩荆州。

    湘王从小就享有美名。解缙在《湘献王神道碑文》中说:“惟王幼而美异,长而通明,温恭粹徳”,从一个侧面说明朱柏从小知书达理,深得宠爱。

    朱柏与其他诸王就藩前,朱元璋在辞别的时候曾赐给每位藩王一条玉带。佩上玉带后,朱元璋让诸位藩王转过身来,看看背后腰带上的装饰品。其他诸王都回过身来背对朱元璋,唯独朱柏没有转身,只是将腰带转到前面给朱元璋看。朱元璋问他为何如此,朱柏回答说:“君父不可背也”,朱柏此举深得朱元璋欢心。

    清查某某《罪惟录》评论此事说:“迹王柏‘君父不可背’—语,紫虚子(朱柏道号)读书解事也。”终朱柏一生,虽享年只有28岁,但他文武双修,能诗善画,留下诸多佳话。

    朱柏生性好学,酷好读书,潜心学问,志在经国。“性嗜学,读书毎至夜分”,朱柏精通儒道之学,“平居于儒书外,尤善道家言”。朱柏专门建了一座景元阁,招纳文人学士,编辑图书,注释群经,校勘古籍。有诗赞道“景元阁上晨开座,注罢儒经注道经”

    朱柏能作诗文,亦善绘画书法。所作“诗歌丰腴,清丽飘飘,有出尘之想,其文亦灿然理顺,造次輙成。”朱柏还擅长书法与绘画,“书法遒劲”,由于书艺精湛,其父朱元璋每有诗作,都会让朱柏来书写。

    朱柏对军事也颇有研究,平素喜欢谈论军事,其“论古兵制、前事成败,出人意表”。朱柏对兵器很有研究,会使用各类兵器,“善弓矢刀槊,驰马若飞。”

    朱柏参与过三次平叛,其一是打击湖南常德“降兵”,其二是平定五开蛮起事,其三是平定古州蛮起事。朱柏的军事指挥才能在打击常德的元人降兵战事中,得到充分印证。

    这支“鞑兵”在湖南常德起事后,向北进发,试图通过荆州一路向北,打回塞内老家。当他们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