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誓死不降-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乡民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两者怎么会一样,但却让他们的心稍微的安定了下来。虽然这新的中国人对自己们也很不友好,该征的税照征,而且还很重;该服的役照服,貌似也不轻。另外还烧杀抢掠,四处圈地,屠城无数。乡民们也忍了,毕竟还没有屠到自己头上。可这次,无数的乡民们无法再忍下去了,因为剃刀已经剃到自己头上了。不仅仅是乡民,一些地主缙绅也积蓄力量准备反抗剃发令。小小的头发让无数人心中不再麻木,他们的血液沸腾起来。他们要誓死守卫这无数代前祖先传下来的发髻。
纵然他们手无寸铁,纵然他们未经训练,但他们有一腔热血,只会一往直前!
当然,在原先的历史上,他们此起彼伏的斗争了三十余年,最终还是失败了。绝大多数人选择了剃发易服,剩余一些不愿者,要么逃到海外,要么遁入空门带发修行。从此,中华大地一片腥膻,华夏衣冠再无踪迹,人人头顶猪尾巴,身穿禽兽服。
当然,如今一丝变数出现了,仇天行与他的保安团出现在这片受苦受难的大地上,未来有了无数的可能。
仇天行带着保安团一路行走了十几里,所遇到的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以及被抛弃的村庄。
望着这一切,仇天行心事重重,乡民们都跑离了家园,那田里的收成怎办?再过一个多月,春小麦可就要收成了。如今,看样子很多都要烂在地里了,粮食减产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老虎沟里也没有太多的余粮,那么多的人涌入,势必会造成老虎沟的粮食紧张。真正到那时候,仇天行紧张的就不是鞑子的报复,而是大家吃饭的问题了。
想到这不久之后的严峻问题,仇天行的脸色严肃了起来。
队伍一直前行,都没有遇到敌情。此次出发,本就是为了引领那些反抗剃发令却无处可去的乡民。如今目的达到了,日头也不早了,所以仇天行准备打道回府。这时,敌人出现在道路前方的拐角处,一支绿营小队伍就这样突然的出现在保安团的前方,双方间隔一百多米
绿营,鞑子朝廷将投降的明军外加征募的乡勇组成的部队,部队以绿旗为标志,又称绿旗兵。绿营为鞑子征战天下和维持地方秩序立了很大的功劳。
如今,这鞑子太君的狗腿子汉奸出现了,仇天行怒火腾地上来了。他想到了前世看过的抗战时期的电视剧,那里面的伟光正集于一身的主角遇到敌人时,通常都是拔出腰间的驳壳枪,朝前打上一枪,然后高呼:“打!”
因为没有驳壳枪,所以仇天行只能准备了一柄剑。于是,他拔出剑鞘中的长剑,向前一指,吼道。
“准备战斗!”
此时,望见敌人突然出现,民兵们也纷纷紧张起来。但是听到仇天行的命令,在受训后的条件反射下,他们纷纷排好了作战队形,开始了战斗准备。
眼下,仇天行的保安团骨干虽然是受训了三个多月,但剩余的民兵们也就训练了半个多月。好在,如今的保安团不再只有仇天行这么一个教官了。在训练中,每个小队的骨干都发挥出了很大的作用。仅仅半个月,军姿与队列就像模像样了,如今已经开始了训练刺击之术了。这也是仇天行敢将训练才半个多月,还没有完成新兵训练的民兵们拉出来的信心所在。
这个绿营的带队是个把总,长得五大三粗的。以前,他是一名明军士兵,在上官的带领下,投靠了鞑子。于是,他们人人升了一级,他因为长得孔武有力,所以有幸成了把总。
前段时间奉上峰命令,去乡间宣示武力,遇到不愿剃发的统统立斩无赦!虽然他也是汉人,但一颗心早已向了给了他官帽子的鞑子了。
这段时间,许多的村子都不愿执行剃发令,这可将他恼坏了。当初绿营里执行剃发令时,他可是带头剃发的。他不能理解这些刁民们为什么宁愿命都不要,还要这头发。这不是有病吗?就像他,娘老子死都不管,还管这头发?剃了头发就是大清的顺民了,命也保住了,多好?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可不是开玩笑的!
昨天,他可是因为不愿剃发,便砍了好几颗脑袋的!狠狠地震慑了那么刁民!
不想今日,得知那些剃发与没剃发的都跑了的消息后,他肺都要气炸了。于是,赶忙带上自己的手下追来,他要狠狠地多砍几颗脑袋,让这帮刁民们意识到反抗大清是没有活路的!
因为匆忙,把总仅仅带了二十来号人来,他没有向上峰请示征调援兵。因为他想,就凭那些懦弱的刁民们,是不敢也无法反抗自己的刀子的。
却不想,竟然遇到了仇天行的保安团!于是,保安团的第一战便打响了!
第19章 战斗()
此时,突然出现的保安团也让绿营把总吃了一惊。他没想到这里竟然出现了成建制的军队。数月前,大清南下,此处早已平定。唯有一些余孽或是呼啸山林,或是鼓动愚民。但那也是纤芥之疾,不足为患。
听上峰说如今大清定鼎天下的大势已成,南方的弘光政权已经被灭,整个中华再无敌手。他是个粗人,不懂这些,他只知道大清的强大无比,自己所要做的就是拿起钢刀,将那些不服从大清统治的贱民们一一砍掉脑门,好为自己谋得荣华富贵,萌及子孙。
如此,虽然初见保安团时他十分惊讶,但是心中很快就兴奋起来。若是自己能消灭这伙人,这就是军功啊!说不得就能提升一级,升任千总也不再是梦想了!
虽然对方比自己人数多,但自己这边可是百战精兵啊!许多弟兄可是一直与闯贼作战的,只是大清军马南下时才投靠的。打仗,可不是人多就能战胜人少的,要不然的话,怎么闯贼早年屡战屡败?
这一百多乌合之众,把总可是没有丝毫畏惧之心,他舔了舔嘴唇,回头又看了看站在自己左右的兄弟们。便拔出了刀,大吼道。
“弟兄们!杀了前面一伙儿逆贼!朝廷大大的有赏!”
说完,又大吼一声,“给我上!”
于是,一伙儿人便乱糟糟的向百米外的敌人冲去。
见到敌人冲来,保安团的民兵们纷纷骚动起来。敌人凶神恶煞,气势如虹,作为新兵们的他们有些胆颤。果然,没见过血的都是这样,再是百炼精兵,也不如刀子见血的厮杀一番来的厉害。三个中队长都与鞑子战斗过,如今,他们没有丝毫紧张,所剩余的都是激动。
仇天行望了望眼前的这帮人,只见他们身着绿衣,前胸还画有大大的兵字。因为在老虎沟里仇天行普及了许多这个时代的知识,所以,一看之下,仇天行便知道了这就是绿营。
“八旗都干过,还怕这绿营吗?”
不一会儿,敌人就冲到了近前,而此时保安团也列阵完毕。最前面一排是弓箭兵,弓箭兵在敌人冲入四十米时便纷纷射击,射完一次后便从两侧绕到后面,露出后面的长矛阵。
长矛阵一共有四层,每层有三个小队,共有三十人,每层之间只留下可以伸缩矛尾的空间。左右的民兵们密密麻麻的站在一起正好将道路封死,让敌人无法从两翼掠过。最后剩余的一个长矛小队与大刀小队,仇天行将他们设为预备队。
弓箭手射击后,稀稀拉拉的弓箭根本没有伤到几个人,有一支竟然还射到天上去了。因为弓箭手的射速太慢以及箭枝数量稀少,许多绿营兵都躲过去了,只有几个倒霉的才中了箭。甚至还有个别倒霉的弓箭手没注意,反弹的弓弦还把自己给搞伤了。
当然,第四中队中队长李太平是不会这样的。他曾经是猎户,弓箭射击水平好,在短短时间内就连射两箭,取得了敌人一死一伤的战绩。于是,这一波弓箭手的射击仅仅是稍稍扰乱了对方的攻势,竟然没有造成多大的伤害。
见到这一幕,仇天行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曾经看过一部电影介绍说,好的一个弓箭手需要培养好两年的时间,但一个合格的火枪手三个月便培养好了。在火器发展成熟后,火枪手便慢慢地取代了弓箭手。
热兵器取代冷兵器是时代的主流,仇天行也知道这个事情。可是,他如今一贫如洗,实在没有办法发展热兵器。他一来没有工匠,没有资源,没有资金;二来也不懂先进的技术,他不会炼铁,造枪,造炮,改进火药配方;他甚至连膛线都不知道,仅仅从一部海盗电影中得知潮湿后的火药晒干研磨后威力会更大而已。
就在仇天行胡思乱想的时候,敌人接近了,第一排的长矛手甚至可以看见凶神恶煞哇哇直叫的绿营兵们嘴里露出的那满口黄牙。一些胆怯的民兵们都开始两股颤颤起来,甚至还有一些胯间滴滴答答的流下了黄色的液体。但军令如山,半个多月的训练,以及训练错误吃到的棍棒告诉他们,没有上级军官的命令,他们死都不能动!于是,纵然心中恐惧无比,但他们却没有后退半步!
霎那之后,双方便接触了。一阵长矛戳去,几个措手不及的绿营兵便倒在了地上。但这点伤亡没有让久经战阵的绿营兵畏惧,他们依旧瞪着红红的眼睛,快速前冲,只要再冲一步,就可以用手中的钢刀尽情的砍杀了。
就在绿营兵们死死地盯着第一排的民兵,准备瞧准目标准备好下手时,第二排,第三排的长矛纷纷戳来。这时,绿营兵们的伤亡大增,足足有十几个躺了下来。虽然大多是中伤,但明显的也不能起来作战了。
见到这番情景,绿营兵的把总大惊。他没想到眼前这伙人的韧性如此强,竟然不被自己这方的气势所吓倒。据他在明军中所得到的经验,许多长矛手一旦被敌人逼近,便心生恐惧,纷纷弃械而逃的。
他没想到的是,保安团的民兵们接受训练时便被教导要相信自己前后左右的同伴,他们会保护自己的。另外,训练时的严格纪律外加一路行来的经历,更加让他们坚定了作战的决心!此战落败,他们面临的就是自己死亡,家人要被剃去头发!这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他们死战不退!
但是,这种决心仅仅只是战前。当他们中间出现第一个伤亡时,民兵们便骚动了起来。
在伤亡近半后,绿营把总被逼到了绝路。一战折损近半,却没有丝毫斩获,自己回去后也不会落得好下场的。说不定还会被斩首以示效尤!这样自己荣华富贵,萌及子孙的美梦便彻底破碎了!于是,他乘着士气还未完全消退之际,继续冲击,试图挽回败局!
于是,刀光剑影,血染沙场!双方不停的有人倒下。
见到情况危急,仇天行赶忙派出了刀兵,试图顶住绿营兵的冲击。而此时弓箭手因为被挡住了视野,没有办法射击,只能在后面干着急。就在这时,李太平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个法子。
于是,李太平让两个弓箭兵将自己扛了起来,这样就获得了一个高地。接着,他便利用自己精准的箭术向十米外的敌人一箭一箭的射击起来。这样的效果非常明显,一些肉搏十分厉害的绿营兵们便纷纷遭受到了冷箭。
不过,片刻之后,便有人发现了李太平这个放冷箭的人,于是大喊大叫了起来。得到示警的其余绿营兵们便开始有意识的躲到李太平的射击死角中去,他们纷纷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