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第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位提学使赵大人却真是个妙人,只是不知道他自己能否做到。”刘鸿逵笑道。
潘文华点点头:“赵大人的能力十分出众,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很优秀,我真的想不出他能力究竟有多大。更可贵的是他知人善任,一个职位只要交给了你,除了大方向的把握,他是不会过问的。所有的调度,任由你自己发挥,出了事情他替你担着,却从不会掣肘。”
“还有这样的好事?如果真的是这样,咱们倒不如给胡景伊他们写封信,干脆将他们的学校并到陆军大学去,在赵大人手下做事好了。”徐孝刚笑道。
“听你说的,赵大人还真是个好上司,比钟颖强上万倍。我在坊间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道是否有夸大之处。”周道刚皱眉道。
潘文华笑着摆摆手:“赵大人常说事实胜于雄辩,有时间你可以去看看赵大人经营的工业区,也可以看看如今正在建设的小学和中学,这些都是他所主导的。此外这三十四协新军也是大人创建起来的,其战斗力是绝对有保障的。”见到有机会,潘文华自然要着力推荐。只要引起他的好奇心,将这些人才收于赵守宏麾下就有希望了。
“有时间一定去看看,现在时间紧迫,咱们还是先去云门山增援吧。”周道刚点头说道。
“可是我们堵住了陆路一头,万一暴民涉水而走怎么办?”刘鸿逵问道。
一旁的邓锡侯拱手道:“各位请放宽心,其实吴大人之前早就做了安排,保证这些人逃不出的。”邓锡侯低声将吴子玉的计划一说,几位军官都是点头称赞。
既然已经万无一失,潘文华和周道刚等人就带着三十三协,与三十四协的援军一起赶赴云门山,在四面山则只留下半个标的人马,防止有漏网之鱼。
此时秦载庚还在云门山前拼命发动攻击,对于熊克武的兵败毫不知情。起义军经过反复的冲锋,伤亡越来越大,进攻的步伐开始缓了下来。可是秦载庚却并不服输,一定要将云门山攻下,围歼这里的新军。
“舵把子大事不好了,佘英舵把子传话过来,说三十三协新军的协统钟颖被杀了。”一名香主气喘吁吁的跑到秦载庚身边,说话也是上气不接下气的。
“钟颖被杀了与我何干?难道要我负责不成。”秦载庚根本不去在意这个消息,他更关注的是攻山的队伍。
“不是啊,舵把子。钟颖被杀之后,三十三协新军就全体开出了凤凰山,现在去向不明。”香主继续说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江上埋伏()
“什么?”秦载庚的冷汗当时就流了下来,如今最招风的自然是他这个起义军了,新军出来不打他就没有天理了。
“快,命令所有人都撤回来,咱们立刻渡过渠江,回华蓥山区。”秦载庚当即下达了命令。他知道一旦遭到两面夹攻,在平原上他只有死路一条。唯一的生路就是进入山区,回到他的老巢去,这样还有可能甩开新军的追击。
然而秦载庚的醒悟已经晚了,在云门山的两翼突然响起了震天的炮声,浓重的烟雾飘然而起,笼盖住了大片山坡,随后炮弹的呼啸声接踵而至,比吴佩孚手下炮兵更大规模的炮火攻击陡然出现了。
随着冲锋号的响起,分属两个协的两个骑兵标从左右两翼杀出,犹如锋芒毕现的利刃,狠狠刺入了起义军队伍的两肋。当雪亮的马刀砍到头顶,原本已经疲累不堪的起义军顿时崩溃了。
密集的机枪声在山坡上响起,掩护着大批端着步枪的士兵向着起义军的方向蜂拥而来,一场大反攻随之展开。“快撤,快给我撤。”秦载庚嘶吼着,他带着一些亲信转头就跑。
新军战士们体质更好,而且又是以逸待劳,他们很快追上了逃跑的起义军。在几位标统的指挥下,新军从两翼截住后队起义军,将他们包围了起来。见到已经无路可逃,那些本就没有多少反抗意志的起义军无不就地投降。
两协的新军战士忙着围歼大队,四处抓捕俘虏,这让秦载庚找到了一点空隙。在一段艰苦跋涉之后,他终于带着一百多人跑了出来。回头看了看身后稀稀落落的人马,秦载庚暗叹了一口气,这次他可算是元气大伤了。
一旁的香主安慰道:“舵把子不用泄气,只要咱们能够回到华蓥山区,挥手又能招来几万弟兄,到时候咱们就能够与新军一决高下了。”
“妈的放屁,人家有枪有炮,咱们就算人多有什么用,我要是有十门大炮,排开了对着山顶轰,早就把云门山拿下来了。这会儿咱们也谈谈条件,那些革命党再鼓动咱们跟朝廷对抗也行,拿钱拿枪拿大炮来,要不然免谈。”秦载庚气呼呼的咒骂着,眼看就来到了渠江的渡口。
秦载庚举目望去,却看到前面皆是滚滚江水,竟然看不到一条船。“这他妈船都去哪里了,怎么一条也看不到。”秦载庚骂道。
“谁知道啊,看这江水似乎宽阔了一些,是不是上游下雨,这江水涨了,那些船全都歇工了。”那名香主说道。
“舵把子,那边有船。”一名眼睛好的帮众指着江面说道,众人遥望果然有一条带篷的小船正顺流而下,飞快的向这边而来。
见到有船,一群人立刻向着江边猛跑,同时挥动着双手喊道:“兄弟哪个码头的,这里是秦载庚大当家的,麻烦带我们渡过河去。”在中川大大小小江河上的船工纤夫,基本上都是哥老会的会员,所以这群人才抬出自己的身份,希望碰上的是自己人,也好套套近乎。
那艘小船似乎听到了他们的喊声,果然调转船头向着岸边靠来。见到船过来了,秦载庚心头一喜,随后大喊着:“兄弟哪个码头的,等我回了华蓥山,封你当香主。”
这群人并没有高兴多久,因为回应他们喊声的是一片密集的子弹。见到小船靠近后没有直接靠岸,而是在近水打横,秦载庚心中就感觉不对劲。当枪声响起的时候,他立刻机警的往地上一趴,躲过了密集的弹雨。其他人却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毫无准备下遭到机枪的密集扫射,结果死的死伤的伤,江岸边顿时哀鸿一片。
小船上的篷顶猛然掀起,露出了五六名全副武装的战士,以及一挺安置在沙袋上的马克重机枪。原来这就是吴子玉的后手,为了防止起义军从江上再撤回去,他派出了不少这样的小分队,他们带着机枪各乘一艘小船在四周江面上巡逻,同时将附近所有船只都拘押起来,以防止对方逃走。这次秦载庚想要涉水逃走,算是撞了小分队的枪口,结果仅剩下的一点人也死伤殆尽了。
小船上的战士本想上岸来检查一下战果,可是附近的江岸水流很急,试了几次也难以靠岸,最后他们只好调转船头继续巡视去了。见到小船走了,秦载庚松了口气,看看四下无人他爬起身来,向着远处逃去。
秦载庚是本地人,对于渠江熟的不能再熟了,他很快找了一处水流缓的地方,凭借着小时候练就的凫水工夫,很快渡过江去。过了渠江秦载庚知道自己暂时安全了,他长出一口气,对着身后的滔滔江水恶狠狠的说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等我老秦翻过身来的一天,定有厚报。”说完他对着空气拱拱手,仿佛是向新军留下的场面话一般,随后转身离开了。
这一场大战新军大获全胜,不但击毙了七千多起义军,还抓获了一万多俘虏,缴获部分枪支弹药。两协新军一商议,决定联合向总督府报捷,同时将协统钟颖被害的事情详细写了报告递交上去。
接到钟颖被杀的报告,赵尔巽险一险摔了茶杯,好在之前在锡良当政时,有整队巡防营被歼灭和参领被土匪杀死的先例,他的罪过还小一些。但钟颖毕竟属于皇族,为了减少自己的罪过,赵尔巽只得一面通报钟颖遇害的消息,一面将两协新军联手剿灭革命党起义的事情报了上去。
铁良接到报告被吓了一跳,他不敢隐瞒立刻呈递到皇太后那里。正在办寿宴的皇太后闻讯大怒,当即命令庆亲王奕劻召集重臣开御前会议研究。重臣们被叫到偏殿,事先已经被相熟的小太监告知了缘由,他们吓得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全都低头不语等着皇太后示下。
“如今国事艰难,革命党势力越来越大,诸位爱卿有何应对良策?”皇太后扫视着下面的众人问道,这些一二品的大员们一个个鼻观口口问心,谁也不敢答话,生怕受到斥责。
第一百七十七章兼职多多()
见到没人回答,皇太后道:“怎么都不说话了?铁良你是陆军部尚书,你来说说。”
铁良出班赶快道:“回禀皇太后,奴才已经传谕各处加紧盘查,务必严防革命党再寻衅滋事。”铁良说的等于是废话,一点建设性意见都没有。皇太后当然知道这些后金权贵都是什么货色,可是为了自己的位子牢靠,她又不得不依仗这些人。见到铁良又是连篇废话,一点好主意也出不了,她就气不打一处来。
皇太后不能直接斥责铁良,那等于是在打压拥护皇权的顽固派,所以她没有回答,又转头去问庆亲王奕劻:“庆亲王,你有什么看法?”
庆亲王是个没有什么学问的人,但他做事稳重滴水不漏。所谓‘荣辱忽焉,皆在圣意’就是他的行为准则,因此他很受皇太后重用,恩宠终身不衰。对于这样一个人自然不可能提出什么好意见,所以他同样是一番套话,吹捧一通皇太后圣明就没有下文了。
皇太后真的有些生气了,这些人平时追名逐利,在她面前搬弄是非,到了关键时刻却没一个有用的。想到这里,皇太后看向了朝中唯一能战的袁隗。“袁隗,你有什么高见?”
袁隗保持着躬身而立的样子,他的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让人根本看不出其心理在想什么。听到皇太后传唤,袁隗不慌不忙的出班跪倒:“启奏皇太后,微臣认为这件事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做。其一这国内的起义都是受到在倭国的革命党总部所指示,据我所知这次在中川的暴乱其指使者正是东晨的共进会。我们应该照会倭国政府,要求他们驱逐其首脑,这样蛇无头不行,时日已久其部下自然生乱。”
袁隗的话说得皇太后连连点头,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他能够拿出实际的办法来,这让皇太后对他好感大生。“那么第二个方面是什么?”皇太后追问了一句。
“这第二嘛,就是要加强新军。中川最近很不太平,既有革命党大举起事,又有土匪围攻官军。中川乃我内陆大省,关系着朝廷的安危,不可不以重兵御守啊。我认为中川军事必须派一得力人物,方才能够转危为安。”袁隗将第二点也说了出来。
“中川的确重要,既然他们已经有了两协新军,我看就组成第十七镇新军好了,让赵尔巽和马维骐尽快拟定镇统人选呈上来就是了。至于你说的得力人物,袁隗你可有人选?”皇太后表示了对袁隗的支持。
见到皇太后频频点头,醇亲王载沣和铁良等人心中大急。可是他们对于军事一窍不通,也出不了什么好主意,根本无法反对。袁隗暗想如今立宪派式微,自然要找个得力的外援,才好与载沣等人抗衡。此刻他的心中已经打定了注意,想好了那个外援的人选。
“启禀皇太后,微臣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