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大军阀-第6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巴普洛夫大将认为,只要自己能够亲自指挥西部方面军,应该有胜利的把握。哪怕罗刹军的兵力再雄厚,作为红联国最为精锐的西部方面军,也有必胜的可能。
回到自己的部队去,带着整个西部方面军来报仇,这样的想法已经占据了巴普洛夫的整个脑海。知道今夜已经是最后的机会,巴普洛夫一咬牙,他将部队交给了自己的副手华西列夫斯基中将,自己则带着一些贴身警卫,乔装离开了指挥部。趁着夜色,他竟然真的混出了包围圈,向着西部方面军前进的方向而去。
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接受的命令是坚决死守,直到巴普洛夫大将带回西部方面军解围为止。对于这样的命令,傻子都能听得出来,就是用他做炮灰的。可是自己身为副手,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却没有反抗的的可能,否则对方可以用抗命不尊的名义,将他直接枪毙。
被别人当了替死鬼,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心中懊恼,此时他不禁想起了几天前接到的一封信。那是自己的老上级,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给他的信。信中列举了斯特林残忍好杀的本性,同时对现在罗刹女皇的开明赞美了一通,随后他还说乌托邦主义只不过底层百姓的一个美梦而已,倒不如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来的现实。与其生活在一个美梦之中,倒不如面对现实,寻找一个真正可以依靠的国家,何况我们还是同源同族。
对于图哈切夫斯基的话,华西列夫斯基深有感触,这几年来如果不是战战兢兢低调做人,他早就被扣上个反革命的帽子,不是投入监狱就是被枪毙了。现在华西列夫斯基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是为了乌托邦主义尽忠而倒向革命,还是为了保住自己和手下弟兄们的性命,选择阵前起义,这是个两难的抉择。
在反复斟酌之后,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最终做出了决定。参谋长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他对着华西列夫斯基叫道:“副司令不好了,敌人又开炮了,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挪威的重要性()
看了看气喘吁吁的参谋长,以及听到消息后脸色大变的诸多参谋和通讯兵,华西列夫斯基露出了一个诡异的微笑:“不用慌张,我们打出白旗与对方谈判。告诉所有人严守阵地,没有命令不得出击。”
郭松龄也没有想到,向来死扛到底的红联军居然轻易投降了,华西列夫斯基派来的特使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就宣布阵前起义了。预备队方面军残存的六万多人全部投降,成为了倭兵的俘虏。不过因为华西列夫斯基拿出了图哈切夫斯基的信,所以受到了礼遇。
在图哈切夫斯基亲自前来,与华西列夫斯基以及投降的所有高级军官一番交流之后,他们之中大部分都选择了加入罗刹军服役。至于那些不愿意加入的,图哈切夫斯基也不勉强,直接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去。
接到华西列夫斯基投降的消息,巴普洛夫愣了半晌,方才想明白其中关键,他的心中顿时一阵狂喜。他之所以高兴,不是因为华西列夫斯基成为了罗刹军的一员,而是因为他战败的责任,终于有了一个替死鬼。
在给上级的报告中,巴普洛夫极尽污蔑之能事,将华西列夫斯基说成了一个潜伏在红联军内部多年的,由罗刹帝国安排的高级卧底。这次预备队方面军战败全军覆没的责任,也都被推到了华西列夫斯基的叛变上。仿佛没有这次的叛变,他就能够大获全胜一般。
接到这份报告,斯特林的怒气可想而知,他立刻下令抓捕华西列夫斯基和那些投降军官的家属,将他们全部关入监狱。对于不愿意加入罗刹军而返回的军官,也都被列入叛徒的行列,他们被抓捕后公开处决。这些人的家人都被关入监狱,大部分人被枪毙或者折磨致死。
红联军内部新一轮的大清洗正在酝酿,以华西列夫斯基投降为引子,这次大清洗的力度将比上一次更大,受到牵连的人也会更多。不过这样的清洗还不是时候,面对巨大的军事压力,斯特林必须先应付眼下的危机。
西部方面军主力向着顿涅茨克的方向推进,驻扎莫斯科的中央方面军也在积极抽调兵力,与从西南方面军和西北方面军汇聚来的援军一起,向乌克兰地区进攻。斯特林要集中全国的兵力,毕其功于一役,将罗刹军的主力部队彻底粉碎。
乌克兰的形势看似万分危急,但斯特林的进攻却是虎头蛇尾。西部方面军很快撤出乌克兰,大军返回了自己的防区,其他部队也都回到各自防区内坚守,将大半个乌克兰拱手相送。
斯特林之所以服软,是因为希斯勒为了迷惑协约国集团,突然以进攻东方的乌托邦主义威胁为由,将大量部队抽调到了对红联国边境上,这让撒尔帝国和高卢国大为满意,静坐战争更是不遗余力了。
斯特林则被吓了一跳,如果将兵力全部投入乌克兰,结果自己的后路被端掉,这可是得不偿失的。无奈之下,斯特林才会放弃了在乌克兰的反击作战,将大军重新放回西部防线上,以防止出现什么危机。
一场红联国与罗刹帝国之间的决战,因此而烟消云散,土地肥沃的乌克兰被纳入了罗刹帝国的版图之中。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乌克兰全境有三分之二都是黑土地带。这里土壤肥沃、非常适合作物的生长,是不可多得的农业用地。乌克兰正是因为面积达190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平原,历来都被成为西大陆粮仓,而如今这个粮仓已经从红联国的身上被割了下来,落入罗刹帝国的手中,只要假以时日,这里将成为华兰国体系中最重要的农业区。
张学良知道不能太过分,在占据了几乎整个黑土带之后,他就命令大军止步了。罗刹军和倭军一起,在边境地区构筑工事,准备长期防守。他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慢慢消化吸收这片刚刚占据的领土,同时也要防止红联国可能的反扑。
斯特林却是郁闷之极,本来是预防条顿国的背信弃义,所以才抽调部队回到西部战线的。结果条顿军根本没有进攻的打算,虽然军队并未撤离,希斯勒的进攻方向却转向了北方的挪威。
作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两个大国之一,挪威有着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领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漫长曲折,沿海岛屿众多,又被称为“万岛之国”。其领土与瑞典、芬兰和红联国接壤,总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
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发达国家,挪威的经济比较发达,尤其是在造纸、造船、机械、水电、化工和木材加工等方面,有着不小的经济规模,但是这些并非希斯勒真正垂涎它的所在。
挪威的地理位置,对于条顿国来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挪威南面与丹麦隔海相望,两国共同遏制着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如果将这两个国家全部据为己有,条顿国将掌控整个波罗的海,瑞典将仰其鼻息,在贸易上不敢有丝毫执拗。
挪威绵长的海岸线,可以为条顿国的潜艇部队提供大量驻扎基地,避免本国仅有的几个基地被协约国封锁。占据了风暴洋沿岸的这一长条型领土,条顿空军可以凭借着自己的轰炸机,控制半个北海的制空权,这将对撒尔帝国的制海权,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还能依靠挪威优越的地理位置,将白鹰国与红联国之间的联系完全切断,这样一来不管希斯勒要对付任何一方,都能取得足够的优势。
除此之外,希斯勒有着不得不出兵的理由。条顿国的铁矿石大部分都以来进口,除了从华兰国远途运输之外,国内用量的四成都由瑞典供应。在夏季的时候,瑞典铁矿石可以从吕勒奥港运出,经过在波罗的海上的近途海上输送,供给条顿国使用。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冬季战争()
这条路线最短,而且整条航线都在波罗的海的内海行驶,安全又便捷。可惜这条航线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季节性,因为西大陆北方的冬季异常寒冷,只要进入11月之后,吕勒奥港就会结冰,冰层非常厚,甚至依靠破冰船也寸步难行。
到了这样的天气,瑞典铁矿石的运送港口,就只能转到挪威的纳尔维克港了。不同于中立的瑞典,挪威是个比较倾向于撒尔帝国的国家,在冬季运输的时候,挪威随时都可能因为撒尔帝国的要求,而切断对条顿国的输送。
最近撒尔帝国为了限制条顿国的发展,避免其威胁到高卢国的安全,真的这样做了。为了避免铁矿石的供应被切断,希斯勒最好的做法就是控制挪威的港口,以确保铁矿石的正常运送。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希斯勒已经利用陈兵东部战线的方法,转移了协约国的视线,并让撒尔帝国放松了警惕,而现在就是图穷匕见的时候了。
条顿国参谋本部很快拟订了威瑟堡行动计划,条顿军计划在动用空军和海军的力量之后,将一个山地师、一个空降师、一个摩托化步兵旅和两个步兵师投送到挪威地区,借以控制其国内的各个要点。
这是一次条顿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海陆空三军联合大作战,其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对白兰国的作战计划,为此条顿将军们没日没夜的站在沙盘前,推算着可能遇到的各种危机,以及解决方法,力求做到事无巨细,让这场战役有更大的把握。
没想到挪威战役尚未开始,红联国却首先发动了战争。在与罗刹帝国的战争中,损失了乌克兰的大片领土之后,斯特林在边境地区开始构筑工事,以防止对方的仅需进攻。罗刹帝国也要消化大片新领土,一时间没有了进取的能力,双方暂时相安无事。
与罗刹帝国暂时没有了战事,斯特林却感觉自己的怒火没有地方发泄。两个逃走的叛徒,居然将红联军打得毫无脾气,乌克兰方面军被全歼,预备队方面军的两个集团军被消灭,华西列夫斯基阵前起义。
斯特林感觉自己快要失去对军队的掌控了,可是他又不敢继续进行清洗。上一次的大清洗,已经损失了太多有经验的军官,如果再清洗一次,他的统治也就可以寿终正寝了。现在最重要的是凝聚整个军心,提升新军官的实战经验,同时提升军心士气,当然更重要的是挽回乌克兰方向的损失。
早在与罗刹帝国开战之前,莫洛托夫就利用外交手段软硬兼施,逼迫波罗的海三国签订了经贸互助条约,借以控制了三国的经济。在对罗刹帝国作战失败以后,斯特林命令大军压境,直接逼迫三国政府投降。
波罗的海三国都是小国,人口经济都不算强,军队数量也很少,面对着强大的红联军压境,他们只能选择屈服,随后又很快被并入红联国,成了加盟共和国之一。
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后,斯特林却是意犹未尽,他又将目光望向了北方的芬兰,那里是条顿红联密约中,属于红联国的势力范围。莫洛托夫很快前往芬兰,他借为布宁格勒建立缓冲区为由,提出了双方交换国土的要求。
对于红联国的无理要求,芬兰严词拒绝,双方经过几轮谈判,现场气氛却是越来越火爆,最终于11月9日谈判破裂,双方宣布进入战争状态。斯特林本来以为芬兰会如波罗的海三国般直接屈服,没想到却还要开战。怒火中烧的斯特林立刻指派伏罗希洛夫和铁木辛哥指挥此次对芬兰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