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苏联-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洛夫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意大利**并非苏联扶持,人家是自己在意大利发展壮大的,所以会像一些国家的**一样,对理想有着自己的理解。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不能生搬硬套,有一种多中心主义在里面。
“没问题,意大利现在正在困顿之中,意大利同志的宣传策略,只不过像是赢得一些关注罢了,给意大利人民一些信心。不要小题大做!”谢洛夫轻描淡写的回答道。第三帝国都知道,每次出击必须保证自己面对一个敌人,虽然最后玩脱了。
这还没怎么样呢?门德列夫就开始想着怎么限制意大利同志的想法,难怪后世评价冷战时期有一种说法,一个苏联**是其他**的最大敌人,美国人还要排第二。这老大当的还真是失败。
五月二十五日,意大利**大会开始了,世青盟作为旁听者参加了,这次意大利**的全国代表大会,在巨大的礼堂中,来自意大利二十个大区、五十几个省份和一些城镇的代表齐聚一堂,加上世青盟来到意大利的成员,人数足足有两千,将大礼堂挤得满满的。
“这种大场面,我还是头一次见到,上次人数这么多的时候,都给我沉到里海里面去了!”坐在汽车中的谢洛夫,不合时宜的吹嘘自己的关荣历史。让门德列夫大感无奈,什么时候开会和集体枪毙可以相提并论了?
谢洛夫一行人做着汽车前往意共开会的大礼堂,后面跟着一排汽车,每一辆汽车上都插着不同的国旗,大街上对于政治比较关心的行人,对着这个车队指指点点,除了谢洛夫的车上插着苏联着名的镰刀锤子旗之外,后面的车上、分别是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民主德国、整个欧洲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使,全部出动。
谢洛夫一行人刚刚下车,就被大礼堂外蜂拥的记者围住,其中因为镰刀锤子旗因为太着名,几乎所有记者都知道,里面坐着的是苏联大使,所以谢洛夫遭受的围堵也最多。
“今天我们前来,只是作为旁听者,认识一下意共和世青盟的理念,希望从中学习一下东西!”谢洛夫一脸的谦和,将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暗捧了一下意大利说道,“意共作为一个成熟的党,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一些理念可能我们这些人都没有听说过,所以这次来,我们主要本着学习的态度,进行交流!”
“谢洛夫先生,你对美国大使史密斯的言论有什么评价!”一个记者一边往前挤一边说道。
谢洛夫不知道这人是不是砸场子的,不过看在这么卖力的份上,回答道,“你的生活阅历会告诉你真正的答案,我相信只要智商正常,都不会相信他的话,史密斯同志岁数很大了,难免老糊涂,你们不要和他学……”
【感谢尘封你好、假面天使、还有个字母哥的打赏!】
【只要不骂人,我不删你书评!不过你发评论之前多做一下功课,别把严禁讨论马列的朝鲜,放在社会主义国家里面!】
第一百零二章 我也是有理想的()
“各位再见!”谢洛夫礼貌的摆摆手,算是和这些记者进行了告别,和其他国家的大使,在大门口出示了证明,消失在了这群报社记者的眼中。
“不要封锁消息,这不是国内,按照意大利的规则行事。最好我们主动给媒体传达一些消息,保持透明度是必须要的!”谢洛夫边走边对门德列夫嘱咐道,“让媒体对这次大会保持热度,对我们的工作更加的有利,这是很重要的一步……”
谢洛夫忽然停了下来,一字一顿的说道“我们既然敢弄出来这么大的阵仗,就不怕人家说。这次就要光明正大的来,不要搞小动作!”
“好的!”也不知道门德列夫有没有把谢洛夫的话听进去,反正目前来看是没什么问题。
大礼堂内,意共对这次的接待工作还是很重视的,在主席台侧面,就是谢洛夫等九国大使旁听的位置,在谢洛夫这边,很容易就能把全场动态尽收眼底。不过一看自己的桌面上,平时摆着水的地方换成了葡萄酒,谢洛夫一脸的错愕,但马上就笑了,“没有我,你们能喝到这么便宜的名贵葡萄酒么?”
现在的意大利葡萄酒,价格处在暴跌的状态,就快不比果汁贵了。没准在继续下去,就会出现美国大萧条时代,那种农民将牛奶倒进河中的场面。
“今天这次大会,我们迎来了世青盟的同志们,还有九国大使作为旁听,让今天的会议变得不同寻常起来!”贝林格简短的对各位来宾表示欢迎,说道,“此次正值意大利因为非法的传销诈骗活动猖獗,希望各位国家友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今天我和东欧的同志们,主要是来旁听意大利**介绍自己的一些经验。”谢洛夫起身说道,“至于意大利**本身讨论什么,我们并不干涉。希望大家可以给我们学习一个机会。参政党有参政党的优势,意大利的同志们也许能看见我们国家一些看不到的弊端!”
在谢洛夫发言之后,其他东欧国家的大使纷纷发言符合,将自己的姿态摆的非常低。谦和的态度赢得了意大利人的一片好感。
这次谢洛夫拉来了九国大使,为了给意大利**造势,让安德罗波夫安排世青盟的到访,搞出这么大的阵仗,就是要表明是时候大力出奇迹了。别说现在的成本还能接受,就算谢洛夫把搞传销的钱全花了,也一点不心疼。用钱买一个中等国家,简直太值了。
“下面我们欢迎帕里米罗托里亚蒂同志讲话!”经过亢长开场白之后,贝林格让意大利**总书记开始讲话。
这时候谢洛夫又发现了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问题,那就是他相关的知识确实不达标。确实应该恶补一下理论了,看着整个礼堂的人们畅所欲言,他非常想加入进去提高一下自己的逼格,但努力了半天还是听不进去。
“这一开会各个引据理论,说的这么高深莫测,我还以为只有我的祖国是这样呢,原来是社会主义的通病!”谢洛夫轻抿了一下红酒,和其他八国大使冷眼旁观。
平心而论,意大利**的理论,和苏联集团的理论有不一样的地方,应该像是后世左翼政党的讨论,如果是平时的话,没准会有一场争论,不过这个时候连谢洛夫自己都没说什么,其他国家的大使自然不会多嘴。
“打扰一下,其实关于福利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谢洛夫轻声打断道,“感谢意大利同志给了我发言的机会!大家求同存异,我只是说说我的看法,并不是一定让各位同志听从我的意见!”至少谢洛夫知道,苏联应该算是最早开始福利社会的尝试,时间应该是六十年代左右,正值冷战高峰期,苏联同时兼顾军备竞赛和全民福利,加上始终无法破坏美金的霸权体系,最终轰然倒下。
可惜谢洛夫其实对苏联的体系并不了解,了解的应该是北欧的制度,说道,“下面来谈谈我的看法,关于福利制度,我认为侧重于孩子和老人,对于成年男女可以先放一放!”
站在谢洛夫身后的门德列夫一脸的惊异,他几乎没有见过谢洛夫这样过。
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谢洛夫站起来看着黑压压的人,暗道;我也是他么有理想的!
北欧的福利是面向全体国民的,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的每个阶段都享受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北欧各国都鼓励生育,生了孩子能得到政府奖励,多生多奖;芬兰的产妇享受一年带薪产假,工作岗位保留;如果产妇嫌产假太长,想去上班,丈夫则可以替她在家照顾孩子,也同样享受带薪产假;幼儿在幼儿园里一切免费。
小学、中学、大学从学费到吃住都免费或享受高补助。瑞典鼓励学生到国外留学,占学生总数,三层的出国留学生得到政府资助。全民享受医疗保险。老人有养老保险,政府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专门的公寓,有优质的护理。失业者有失业救济金。
其实谢洛夫完全是在画大饼,知道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才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让真正懂行的不好意思开口驳斥自己。他自己都知道,以意大利的条件,就算是经济健康的时候,都不可能做到,更何况是现在。如果强行这么干的话,结果谢洛夫都能猜到,不用几年时间,意大利就会破产,经济没准会拉美化……
没有全身乱抖的王者之气,也没有纳头便拜的壮观场面,谢洛夫讲完之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少人正在思考,寻找谢洛夫的话中的可行性。
“谢洛夫同志,这种福利非常吸引人,不过这好像并不适合我们意大利的情况!”一个带着黑框眼镜,学者模样的老人说道。
谢洛夫不知道这个人,不知道他的地位是高还是低,但是在谢洛夫眼中都是一样的,后世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别的没学到,至少国家已经教育了自己,让自己知道人人平等。就算社会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事实所教育,至少大环境下,人和人没有贵贱之分。
而且前世他不是长着嘲讽脸的主角,也没有遇到装叉的二代们没事非要上来踩自己一脚,有时候谢洛夫自己都怀疑,他也不是那种一辈子每天碰见,普通人一辈子都碰不到悲惨事实的主角,为什么一觉醒来就来到了苏联?
“这位老同志,我只是进行了一番空想,不过我相信,科技在进步,也许我们未来会做到,就让我暂时畅想一下吧!人类虽然不完美,但不耽误我们想象一个完美的世界!”谢洛夫对这位老同志一脸的尊重,然后没有反驳,继续听着下面的人一个个发言。
“谢洛夫同志的话,虽然简单,却很真诚。我们虽然不完美,却不耽误我们构建一个完美的世界,这个过程中,就算走了弯路,对于我们来讲,仍然是美妙的!”意大利**总书记帕里米罗托里亚蒂一脸的赞同。
【感谢光辉圣裁、1599、相思里程、亮子的打赏!我明天上架,是不是来个感言什么的?】
第一百零三章 都是算计()
啪啪……
总书记说话你敢不给掌声?还想不想混了?谢洛夫一脸受之无愧的样子,接受了意大利共产党总书记的夸奖,这套福利制度本身就是欧洲后来实行的,只不过缺点也十分明显,因为这套制度最大的作用,就是养出了一大批懒人。欧洲人经过几十年的福利制度之后,联合美国硬抗了苏联之后,再也没有办法对付后来的中国。
什么民主自由,都是放屁,归根究底就是没钱,没钱的民主自由,模板在非洲遍地都是。怎么都往欧洲跑,没人去非洲体验自由世界呢?对于那种喜欢跪舔国外的人,谢洛夫只有一个朴素的愿望,出去了就别回来。精神国外人,不管是那个国家都不需要这种人,不但毫无贡献,还对自己的祖国有天然的仇恨,就算是一卷卫生纸都能做出贡献,他们却一点都没有。
“感谢托里亚蒂同志的夸奖,这只是我,一个年轻人的妄想,如果要实现,还需要同志们一起努力!”谢洛夫谦和的笑笑,继续默不作声的坐在侧边的席位上。
对付福利制度的讨论,就像是引爆了一个话题一样,立刻引来跟帖无数。因为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