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苏联 >

第152部分

我的苏联-第152部分

小说: 我的苏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美国人一贯的作风和首鼠两端的风格,不用明说也是对着我们苏联来的!”第八司的老师一板一眼的讲着,不时还停一下看看谢洛夫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随后在继续。

    “巴格达条约组织?”谢洛夫一只手撑住自己的下巴趴在桌子上,耳朵上还夹着一支铅笔,做派像极了一个思考问题的老牌土木工程师。谢洛夫的脑海中并没有对于巴格达条约组织的深刻印象,名字是听说过但却没印象,那就是一个可能,这个所谓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应该是失败了,没有像是北约一样一直起到巨大的作用。

    “1955年2月24日签订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同年4月15日生效,有效期5年,但可延续,每次以5年为期。英国、巴基斯坦和伊朗分别于同年4月5日、9月23日和11月3日加入该条约。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并没有正式加入这个组织,而是以观察员国的身份进行遥控……”

    “美国没有加入么?倒是符合他们一贯虚伪的尿性!”谢洛夫冷哼一声说道,“中东地区正对着我们苏联的外高加索地区,大家都知道外高加索地区一直是我们克格勃重点监控的地区,当地宗教势力和地下反对者多如牛毛,和中东那里的局势不无关系!看来这个巴格达条约组织也不能说没什么用,至少对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当地的治安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谢洛夫瞬间出戏摆脱了学员的身份,转而这些专家探讨起来巴格达条约组织的问题,“英国人在持续衰落之中,过程虽然缓慢但却是不可逆转的!关键点仍然是美国,美国人没有正式加入到巴格达条约组织!也许是不想吃相太难看,但这也许是我们的一个机会!从现今阿拉伯地区的形势来看,再英国法国两国在去年进攻埃及之后,在阿拉伯地区已经喊杀一片,我倒是很奇怪为什么伊拉克还是巴格达条约组织的一员,而且还以巴格达的名字命名?”

    最后谢洛夫不得不承认自己丢人了,现在伊拉克还是王国时期,谢洛夫脑子里面的记忆和这个时代还是有断层,把自己的记忆和这个时代衔接一下,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伊拉克王国肯定是被推翻的,从而导致了后来事情的发生,那么谢洛夫出国之后可能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多考虑一下,是不是直接搀和进去阉掉这个巴格达条约组织,从中路突破把这个围绕苏联高加索地区的防御网洞穿呢?

    “看来下一步的工作还是离不开中东,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的薄弱点,绝对不能有闪失!这对削弱苏联在欧洲前线的潜力……”谢洛夫把自己的想法记在本子上,防止在非洲玩开心一下子把这件事情忘了。

    那么去非洲的关键点就已经确定了,还是以埃及为中心,同时兼顾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和伊拉克的局势,找到机会让伊拉克王国寿终正寝。今天学习完毕后,谢洛夫又带着一堆中东地区的资料回家研究。

    “伊拉克从宗教上来讲是四六开,逊尼派不到层什叶派六层,什叶派占多数?还有很多库尔德人逊尼派人……”谢洛夫进入了思考状态,如果谢洛夫的记忆没有错的话,一直到萨达姆时期,伊拉克都是逊尼派执政的,也就是说从根源上来讲,伊拉克的反抗领导层很早就是逊尼派的掌控之下,才会在王国被推翻之后成为逊尼派控制的国家,不对,现在的王室也是逊尼派……

    由于后世中东地区十分热闹,占据了国际新闻热点问题很长时间,谢洛夫身为资深键盘政、治家也对中东研究过一段时间,只是没有什么成果而已。但是对于什叶派和逊尼派的人口数量谢洛夫是知道的,在全球范围内逊尼派占据伊斯兰教徒的八成多,看起来是一家独大,但是把范围缩小到中东地区,视角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伊朗全国都是什叶派、伊拉克大部分人都是什叶派,也门一半人是什叶派、甚至沙特也有五分之一是什叶派,也就是说在盛产石油的中东核心地区,什叶派人口并非处在弱势。

    “我的好好相信怎么规划对苏联有利!”谢洛夫摸着自己的太阳穴思考道,这些国家不过是一群刚刚脱离殖民地的新生国家,别看他只是一个少将,照样敢对这些国家的命运做出规划,如果这些国家的领导层不服,大不了就策划一场革命,一次不行就两次,苏联这么近总有机会把自己看不顺眼的干掉。

    “要是伊拉克什叶派掌权,应该更加会平衡中东的力量,最重要的是容易让苏联插手!”这个插手自然也包括其他国家,不过谢洛夫不在乎,本质上来讲他并不是一个贪婪的人,没有只能苏联割肉,美国连喝汤都不行的思想。

    在某种程度上,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时期虽然绝大部分同时出现在舞台都是敌对,但并非没有合作的时候,至少在驱赶英法势力出中东,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这种问题上,两国合作一起放别的国家血的先例也不是没有。

    谢洛夫不断在稿纸上写写画画,为了保密直接用中文标示,估计没有几个人能看出来谢洛夫到底写的什么东西,看着自己的成果谢洛夫苦思冥想都想不出一个好名字,直接剽窃了几十年之后美国人的创意,“要不就叫中东路线图吧?愿民主之光照耀伊拉克……”

第二百二十章 我来推广民主() 
身兼将民主之光散布世界重任的谢洛夫,目前只是把自己的中东路线图藏了起来,估计就算是交上去,也只会落得一个被讥笑的下场,还是先留着自己自嗨比较好。

    “阿塞拜疆发生冲突?车臣人?”谢洛夫接到了阿利耶夫的报告,车臣人不满无法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在阿塞拜疆有当地的阿塞拜疆人占据绝对多数,而且阿塞拜疆人也和车臣人的风俗习惯差不多,所以车臣人更加有点逆反心理。不过谢米恰斯内已经让阿利耶夫调集内务部队驱散了示威人群,死了三个伤了三十多人,已经逮捕了上百示威者。

    这说明谢洛夫当初的建议一点都没错,要是让车臣人回到被俄罗斯人占据的土地上,估计这次死的人更多,这份报告其实就是一份普通的报告,交到档案库就行了。不过既然现在被谢洛夫看到了,那就必须要润色一番才能交上去了。

    谢洛夫很自然的拿起来笔在报告上改了几个字,给这些车臣人扣上了斯大林份子的帽子,吩咐自己的助手将报告重新打印在交上去,至于为什么被斯大林同志流放的车臣人,现在统统变成了斯大林份子,这个原因很多,比如说斯大林同志的领导力、魅力以及感染力,都有可能让这些车臣人弃恶从善,至于有没有人信这根本没关系,反正谢洛夫就这么写了,这件事就是这么回事。

    “卢卡妮,你觉得我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近人情啊!”没有受到良心谴责的谢洛夫有些没事找事,又问了一下这个自己车臣人出身的秘书。

    “一个国家总有些对现状不满的人,这些人既然不相信国家就放弃他们好了!精神病院才是他们应该去的地方,将军做的没有错!”卢卡妮想都不想的回答道。

    这个女人不会是爱上我了吧?谢洛夫感觉自己还没有这么大的魅力,两人的关系虽然很亲密。这个办公室也曾经作为过战场,不过卢卡妮的三观正确最主要还是应该归功于加茨拿特工城的良好教育,让卢卡妮过来做到自己的腿上,谢洛夫一双大手开始检查女人的身体,人生赢家的生活就是这么自在。为了这么自在的生活继续下去,谢洛夫有必要把这个社会的不和谐者送到地下长眠。

    “将军。好长时间没有了!”卢卡妮伸出小手放在谢洛夫的宝贝上甜腻腻的在耳畔说道,“回到莫斯科像是小偷一样,你天天就知道回家,一点都不考虑我们的感受……”

    谢洛夫从这个独特的声音里面,清楚的听出了一个意思,那就是欲求不满……

    “啊,这个啊……”谢洛夫老脸一红相当的尴尬。转移话题道,“卢卡妮啊,我毕竟只是一个正常人,也要考虑一下瓦莉娅的感受,和你还有伊塞莫特妮这段时间确实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这个东西说到最后谢洛夫都有点不好意思了。说什么?难道说自己体力有点跟不上,面对几个大美女再不控制一下迟早肾虚?这让身为男人的谢洛夫怎么张嘴?

    “我们什么时候去埃及啊?”卢卡妮反身坐在谢洛夫的大腿上问道,大有不给一个说法就不下来的意思。

    “过几天就走!”如果不是自己的双手被卢卡妮的臀部压住了,谢洛夫真想把手抬起来擦擦汗。怎么一碰到女人就怂了呢,一点都没有战斗民族的气概。虽然他是山寨的。

    这几天谢洛夫好好尽了自己好男人的义务,安抚住自己家中两个女人的情绪,尤其是共青团之花,男人就像是一个生殖系统一样。该硬的时候硬,该软的时候软才是正道。谢洛夫必须要表现出来自己强硬的一面,走之前不惜体力降服了瓦莉娅。

    “不知道传说中的虎鞭能不能解决我现在的问题……”虚弱的谢洛夫离开苏联大地,为了自己的生活,可能必须要派人去西伯利亚一趟了,收点虎鞭什么的给自己补补身子。

    时隔快一年,谢洛夫终于又踏上了埃及的土地上,刚刚下船谢洛夫就感觉这次的准备还是没有做充分,八月份的埃及处在历史级别的温度上,让两辈子都习惯在偏寒带地区生活的谢洛夫相当的不适应,漂亮的军服成了谢洛夫最大的束缚,军服下的身体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内循环系统,“下不为例,我以后夏天绝对不来埃及……”

    打定主意的谢洛夫一秒都不敢再太阳下继续呆着,直接钻进领事馆的汽车装死,不到亚历山大领事馆绝对不会动一下,时隔一年亚历山大港倒是变化了不少,这一方面是因为苏联的援助正在起作用,另外一个方面更加重要,那就是现在的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所起到的作用,埃及刚刚独立正是纳赛尔展现自己雄心壮志的时候,结束了埃及王国统治的纳赛尔,在这个时代天然有一种使命感,希望这个国家在自己领导下越来越好。

    这也是在二战之后十年中世界各地摆脱殖民主义者后的普遍情况,可以看到很多通过各种手段独立的领导人,用自己的全部经历建设着这个国家,埃及的纳赛尔、印尼的苏加诺、南斯拉夫的铁托、印度的尼赫鲁、这种集结了铁腕手段和个人能力的领导人并不少见。只不过之后这些死去之后,所在国家的发展就陷入了停滞阶段,就谢洛夫看到的情况,也许未来几十年埃及的城市的变化,可能还没有这几年多,至少后世中国去埃及旅游的人回来都说,埃及一水的六七十年代的建筑,在几十年内都没有变化。

    “啊哈,这不是默罕默德、阿卜杜拉伊戈尔上校么?胡子几个月没剪了?你穿着阿拉伯长袍的样子还不错啊!你在从埃及呆上几年,回到苏联还适应祖国的气候么?”谢洛夫刚刚见到伊戈尔上校的打扮,瞬间就是一愣随后马上不间断的用语言进行调侃。

    “是啊,现在我回国可能都没有几个人能认出来了!”伊戈尔上校摸了摸自己的胡子也是自嘲道,“不过埃及的气候,还真就是穿着长袍更加凉快一点!”

    “好了,不要说这些了!我这次出来还是准备在非洲做点买卖!”谢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