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权臣-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是让人郁闷不已,不得不勉强道:“那日遭遇刺杀,险些把命给留下,第二天就去了洞元观捉拿契丹杀手。朱大人应该知道,机速司职事对外,并没有足够的兵马,以至于不得不临时调动皇城司、开封府人手,结果勉强周旋下,还是被人跑了。”
“洞元观?看来契丹探子把洞元观当做了老巢,洞元观在其中,干系不小。”朱文用心很深,直接把洞元观扯了进来,那里可有王璇的未婚妻,有了这一层关系,无论怎样,王璇都脱不了干系。
第150章 亲征之争1()
王璇认定朱文不得到好处,绝不会善罢罢休,这个好处就是名声,显然朱文是要下狠刀子。他心下一惊,立即正色道:“朱大人,契丹探子不过是潜伏于洞元观,正如张文通等人一样,如果如大人所指,那机速司岂不干系更大。”
朱文被王璇反驳,一时间无话可说,他眨了眨眼睛,暗道王璇还真是不好对付。看来自己还得谨慎才是,当下笑道:“王大人说的有理,但兹事体大,大人与契丹探子之间,不查明是不妥的,否则连累了洞元观确实不好。”
口气是软了下来,但明晃晃的刀子,依旧架在他的脖子上,赤裸裸的威胁昭然若揭。
王璇心下看不上朱文,忍不住冷言冷语道:“朱大人说的才有道理,在下已准备奏请陛下,彻底整肃机速司。朱大人可以上奏陛下,对洞元观进行彻查,以免漏掉契丹匪类。”
朱文一怔,马上意识到王璇的毒辣,洞元观的云浮道人岂又是易于之辈,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道人,在士人中的能量就不是他所能比拟。
要真的被上了套,不得不去动洞元观,恐怕到时候整个开封的佛道人士会群而攻之,相当的士人也会对他口诛笔伐,名倒是能出,不过是臭名罢了。
眼看朱文愣住,王璇冷冷一笑,暗道朱文小子竟还不死心,你一个区区监察御史,就想要利用国策来谋利,简直不知天高地厚。
在朱文恍惚之间,他又笑道:“朱大人,怎么了?不知还有什么要问的。”
朱文转过神来,不太友好地白了王璇一眼,有几分尴尬地笑了笑道:“大人何必认真,下官不过是有些疑惑罢了。”
王璇见朱文口气软了下来,也就温声说道:“朱大人,在下也知道御史台诸公的难处,但在下也有难处,如今机速司在契丹搞的风起云涌,各位公开露面的大使臣们无不遭到跟踪,甚至刺杀也难免。如今,朱大人也是知道的,前日寇相公蒙受不白之冤,要不是毕相公,恐怕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所以在下被人诽谤,还请朱大人明鉴。”
朱文当真尴尬之极,三言两语就被王璇占了上风,口气间明显有隐隐的威慑,又抬出毕士安压他的势头,他心下盘算一下,说道:“王大人说的有理。”
“倒是这件案子,朱大人要好好查一查,虽说肯定是契丹探子所为,但有没有朝廷中的官员,谁也说不准,毕竟他们能收买我机速司中的推官,手段不是一般。”王璇认为自己在朱文这里完胜,也想利用一下朱文。
朱文听了,心中却是一动,有一种溺水之人抓住稻草的感觉,忽然有了另辟蹊径的想法。
“朱大人,若是没有事,在下还要回去,近日的事情,太多了,改日再请大人吃酒。”王璇倒是不客气起来。
“王大人请。”朱文自有计较,脸色也和缓起来,态度自然亲近许多。
景德元年九月十六日,无论王璇愿不愿意,命运总是把他往不希望的方向推搡,由于契丹大军前锋已开始了南侵,势头尤为猛烈。
赵恒不得已,宣诏宰执大臣议论军务,王璇却意外地被诏令参加。
原本他被匿名信告发的案子还没有结束,但契河北即将开战,他的断言再次应验,引起了赵恒等人的无限感慨,大家把匿名信案子抛到脑后。
再说了,对于朝廷重臣而言,面对即将来的大战,区区一封匿名信就否定王璇。
朱文没有上奏,也没有表示结案,但这一切都不重要了,人们的目光已经被吸引到河北。
赵恒召集东、西两府执政大臣,说:“己经多次得到边境的警报,契丹入侵在即。朝廷兵马多都集结在河北,军情不容忽视,朕当亲征决胜,卿等共同商议,何时出发为好?”
毕士安看了看众人,先想到的是执重,他缓缓地说道:“陛下,前方定州大阵主帅王超虽进取不足,却老成稳妥,坚守应该不是问题。如果陛下要亲征,不必再越过天雄军,选择大河沿岸关防,对河北战局遥控即可。”
赵恒眼前一亮,他本就对亲征迟疑不决,不然也不会拿出来和宰相们商议。于是借着毕士安的话题,说道:“如果不越过天雄军,怎能鼓舞士气。”
“陛下说的是,陛下亲征需得越过天雄军,不然岂能鼓舞军心。如今契丹在汴边地磨刀霍霍,朝廷主力大军久悬在外,陛下亲征可速不可缓。”
寇准白了毕士安一眼,他在公务上对事不对人,讲究君子不以私德爱人,虽说毕士安对他有大恩,但他绝不说违心之言,在他看来赵恒不走出大河,绝不算是御驾亲征。
毕士安却依然态度和缓,很平静地说道:“陛下,臣以为契丹来势汹汹,陛下遥控河北战局即可。”
王旦亦是说道:“臣附议毕大人所言,此机速司官塘所报,契丹大军已经超过二十万,此战必然深入河北,陛下岂能亲临矢石。”
一提到机速司,赵恒想到王璇在场,于是转脸向王璇道:“王卿家认为如何?”
王璇心中一动,当即说道:“陛下,臣以为澶州最为合适,澶州主城横跨大河,陛下在北城可攻可守。”
话说到这里戛然而止,剩下的就交给赵恒等人去琢磨,既然历史注定要发生在澶州,自己何不顺水推舟。
毕士安,甚至王旦他们,很显然对这场战争没有信心,即便是他秘密陈述契丹有和解意图也不行。
看来,历史的惯性几乎无法阻止,毕士安、寇准虽有抵触,但毕竟是策略不同罢了。
所以他的建议,既以逸待劳的意思,又过了大河。
王旦却说道:“陛下在大河沿岸遥控河北,臣以为澶州位置恰当,但州城太小,又被大河一分为二,无法供应行在大军长期驻扎,所以臣认为陛下车驾,还是稍晚启动为好。”
王璇有些诧异地看了看王旦,他本不想和伯父发生争执,但此时他话已经出口,如果退缩,只能被别人看做怯弱。
第151章 亲征之争2()
在士大夫中,至少在士人的谈论中,亲不胜理、国不如朝是至理。
转瞬间的犹豫之后,他立即说道:“陛下,契丹马如风雷,片刻耽误不得,一旦有警讯传来,再出御驾就晚了。”
在场众人甚至包括王旦在内,都是一愣,虽然观点不同,但他们都不曾想到,王璇会当众下王旦的脸面。
到了王旦的地位,离那宰相仅仅半步之遥,任何人都知道,王旦出任宰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倒着这种层次的大臣,最在乎的也就是名声和脸面,王璇作为王家晚辈,又是仕途后进的双重身份,当众毫不客气地落王旦的面皮,他们想都没想过。
个个暗自揣测,老好人王旦,会不会勃然大怒。
毕士安瞥了王璇,淡淡地说道:“王直阁,官家御驾亲征,岂能儿戏。”
王璇听出毕士安警示的口气,他何尝愿意公开与王旦唱反调,只是坚持自己的执念而已。
多去一日就多争取十二个时辰,胜算就多一分。
他微微躬身,很恭敬地说道:“相公,如今军情紧急,下官所料契丹国主与王太后亲自南下,国内精锐必然全部出动。万一,他们不打定州唐河大阵,而是取道瀛洲南下,试问几天可以到达大河?”
此话一出,在场众人一惊,王继英作为枢密使,又是武官,他比在场文人更了解契丹军队的战斗力,在毕士安质问的目光中,正色说道:“如果契丹马队从高瀛洲南下,抛去辎重、不掠城池的话,其前锋五六天内就能饮马大河。”
实际上,多年的战争,大家都有经验,对王继英的断言并没人反对,咸平二年底的那场战争,契丹偏师的远程奔袭能力,让大宋君臣记忆犹新。
如果,一切都建立在假设上,如果契丹大军真的不顾一切,从东线南下,御驾亲征很可能来不及。
此时,毕士安、寇准他们心中,几乎同时闪出一个念头,但没有人愿意重新提起,脸色怪异地相互看了看。
赵恒却有些不以为然,淡淡地说道:“契丹南下,怎能不寻求与我主力决战,若他们敢绕过大阵大阵南下,必然会身陷重围,岂不是有违兵家常理。”
话虽如此,但寇准甚至毕士安几人却不那么认为,契丹所依仗的是马队强大的机动性和远程奔袭能力,如果王璇的判断是真的,契丹很有可能绕过定州,直扑大河。
当然,这仅仅是一种揣测,即便是有意,一旦第三道防线在疯狂的契丹人攻破,相信谁都明白下步就是兵临汴京。
“陛下,臣还是认为此战,契丹必然会火速南下。”王璇并没有理会赵恒的说法,反而再次强调自己的判断。
王璇的坚持,在朝野中是有份量的,再加上他出色的判断能力,毕士安和王旦都陷入了沉思。
诚然,他们对契丹很没有底气,甚至可以说没有战胜的信心,但从威虏军之战开始,王璇无以伦比的预测能力,让他们不能轻视,何况还有李沆的临终遗言。
王钦若白了王璇一眼,却说道:“陛下说的是,契丹既然动用举国之力,肯定不是骚扰一番,他们必会要攻我唐河大阵。”
王璇忍不住白了王钦若一眼,暗付这位似乎是聪明绝顶的执政,怎么就犯混蛋呢!
去年望都之战中,契丹以优势兵力进攻王超的唐河大阵,由于马军主力部队未曾参战,唐河大阵仅有六万宋军将士,契丹大军却有十万。
结果,虽然宋军损失王继忠,但双方兵力死伤差不多,军阵因缺粮缓缓而退,却没有被契丹马队击溃。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虽然是说败了,但野战中宋军处于劣势的步军部队,成功抵抗了契丹优势马队,为此他的大纵深机动防御才部分被接受。
契丹主力部队犯傻啊!会去碰拥有十万马步军的唐河大阵,也亏了王钦若这种迂腐书生能想出来。
寇准很不屑地白了王钦若一眼,他虽对王璇断定契丹有和解之意将信将疑,但还不相信契丹会和宋军坚固无比的军阵硬碰死磕,用充满讥讽的口吻说道:“契丹虽是蛮夷之邦,却也是北方大邦,岂能不知朝廷平戎军阵的厉害,给事中多虑了!”
直接称呼王钦若的本官,绝对是一种看不起人的口吻,怎么说王钦若也是参知政事,脸色马上不太好看,连赵恒的目光也不太自然。
毕士安亦是不满,即不满寇准的辛辣,也不满王璇不分场合的决然。
但他没有溢于言表,反而稳重地说道:“契丹去碰大阵的可能固然不多,却不能没有准备,陛下还应缓缓而行,遥控河北战局妥当。”
赵恒对王璇当众否决他的见解,并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