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权臣 >

第70部分

大宋权臣-第70部分

小说: 大宋权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璇一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日朝廷仅有二十余万战马,能够组建五万马军,与几十万契丹马军拼命,纵然胜了也是惨胜,稳定不了西北,就不可能获取优良的战马。”

    “如今,河北层层防御,契丹短期内不会南下,汴京稳如磐石,两万马军足以应付。臣以为征讨党项叛逆,绝不能留情,定要一战定乾坤,不给他们任何余地,三万马军、五万步军,连同吐蕃六万精锐。半年内,必可完胜。那时,即便西征战马消耗再大,一两年内也会补充回来。”

    李沆、寇准都是老油子,他们二人在宰执内素称知兵,王璇一开口时,就知道态度变化的原因,他们也认同王璇的考虑,尤其是寇准,当初他若是在位,绝对不会放弃灵州,也不认同李沆迁灵州之民,夺党项阴谋的策略。

    稍加沉吟后,他朗声说道:“陛下,若朝廷征讨党项逆贼,三司国用还是能支撑的。”

    寇准作为三司使发话,不仅王璇颇为惊讶,连李沆也忍不住多看几眼。

    赵恒有些犹豫,一时间陷入沉默,说实在话,他也不甘心党项时顺时叛,但王继忠的战没,让他冲心底深处感到屈辱、愤怒。

    所以,在河北准备了豪华的阵容,最新的阵法,最强有力的马队,他要在今年冬季,给契丹军队一个惊喜。

    党项可恶,却不是重点,李继迁不过一反复小人,在他眼中虽成就一点气候,却终究不是心腹大患,何况有吐蕃、回鹘人制衡。

    要从两河抽调三万马军,必会消弱宋军战斗力,打乱他报复的目的,非他所愿。

    王璇没有浪费寇准的好意,这个人情无论如何,他都接下了,趁热打铁地道:“陛下,既然国用可以支撑,臣就直言了。党项虽野心勃勃,但并无实力与朝廷抗衡,既然向东无路,向北又是找死,他们唯一可行的路子,就是向西。如今的党项是疥癣之患,一旦他们西略吐蕃良马,北收回鹘锐兵,拿下归义军,就会成为朝廷又一心腹大患,到时候恐怕陕西永无宁日了!”

    此话一出,赵恒的脸色顿时凝固,李沆、寇准的亦是陷入沉思。

第122章 改良() 
西略吐蕃良马,北收回鹘锐兵,拿下归义军,这是什么概念啊!如果真如此,党项就拥有东起夏州,西到沙州的广大地盘,大片的丰美的水草地,险要的关口,能控制西域的商路,获取丰厚的贸易关税。

    丰厚的财力,广漠的草地,完全可以组建一支庞大军队,进可全力向东,退可以据守险要。

    众人的心态发生微妙的变化,尽管赵恒还没有感觉到。他下意识地回避让他心颤的难题,果断地说道:“无论怎样,财货方是治国之根本,朕恢复三司使,就要赖寇卿家之力,整顿财货。”

    王璇明白,大家都明白,连年的大战,内外天灾人祸,朝廷的收支困境却来越大,百官俸禄一直维持在很低水平。

    一个县尉每月的俸禄加起来,才能勉强够一家的月用,再不广开财路,恐怕矛盾越积越深,日后爆发出来,恐怕不是人力能够扭转。

    ‘可能,财政上的困窘,是赵恒与契丹妥协的重要原因吧!’王璇心中暗叹,自己押对了宝,对经济建设方面的建议,通过吕蒙正、李沆,立即得到赵恒的认同。

    寇准瞥了王璇一眼,淡淡地道:“陛下说的是,臣刚调阅三司文牍。如今,财货制度漏洞百出,被那些无良商人钻了空子,导致朝廷税赋不增,天下民力困苦。”

    赵恒微微颔首,对着王璇说道:“卿家变革交引制度甚善,今日朕想听听卿家的见解。”

    先解决一些财政弊端也好,钱多了好办事嘛!既然赵恒感兴趣,王璇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进入主题,朗声说道:“臣在三司与茶案判官虞千寻算计,如能废逐步交引,臣推算仅茶引一项,每岁可以得四百万贯。”

    四百万贯!不要说李沆、寇准,连赵恒也禁不住眼前一亮,王璇的奏章里仅说革新交引制度,并没有说变革后的利益。

    他们所忧虑的是交引的弊端,却没有想到巨大利益,就是连李沆、寇准也忍不住盘算起来。

    但他们却没有沉浸在巨大利益中,二人对视一眼后,李沆问道:“交引制度乃先皇解决军用之法,如果改变其法,日后转运岂不是更加艰难?”

    寇准轻轻颔首,他倒是同意李沆的说法,交引支付是为免去朝廷转运之累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是官府与商人之间的期货交易,虽明白其中的弊端,但用产地的物质换取当前的人力、物力,付出稍高的代价,在战时还是比较划算的。

    每一件事物都会有利有弊,交引慢慢脱变成中小商人出钱出力,大商人从中买卖渔利,怨声四起之后,朝廷不得不已在提高交换货物的额度,才能征集到足够数量的商人运送物质,从而导致得不偿失的结局。

    王璇胸有成竹,他早就运用经济学原理,想出一套办法,所缺的仅仅是施行经验。

    当即说道:“如今交引所付出的代价,已与朝廷组织转运相同,甚至更高。如非战时,不出数十年,朝廷财货将空空如也。单拿茶叶来说,臣所想是设茶引法,由官买官运官销改为官督商销,商人到茶产区购买及运销茶叶,必须在三司榷货纳税领引。”

    “茶引可分为长引、短引、正引、余引,其购销数量和地区各不相同,纳税金额也不等。商人如果为边关转运钱粮,可以获得相应的茶引,但纳税不变、引子数量、地区、时间亦是不变,唯独增加他们可零售的权力。如此,方能吸引商人。。”

    其实,王璇的主张很简单,不过是改革各地物产经营手段,主要国计民生的产品,全部变成官督商销,彻底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温床。

    改革交引不过是中间一个小环节,商人们得到产品的买卖权,甚至还有零售的权力。当然,关键还是在零售上面,他们将会根据市场变化自主囤积、买卖,完全不像是交引那样,只有大宗的转卖权,而没有在市场上的零售权,很多中小商人根本无法大量积压资金,不得不把交引转卖。

    商人一旦掌握零售权,如香料、盐、铁等可以长期囤积的货物,傻子才把到手的票据转卖给别人,至少在转卖的时候,不至于吃亏太大。

    “好一个滑头啊!”寇准在太宗朝就是三司判官的,对王璇所说零售的用意,一点即透,暗道这就是改良交引制度,先让朝廷把税金拿到手,再让商人折腾,关键中的关键在于零售,简直是神来一笔。

    他心中暗暗赞赏,笑眯眯地问道:“如不良之人,囤积财货,哄抬物价,必会对生民造成伤害,那时该如何是好?”

    王璇忍不住白了寇准一眼,要是别人问,倒也可以原谅,寇准可是正儿八经的三司出身,明显那他开涮,当即没好气地道:“寇大人真是玩笑话,天下财货虽交予商人贩卖,但终究控制在朝廷手中根据各路情况,有个最高价、最低价限制。一旦有人恶意囤积,扰乱州郡,常平仓也不是摆设。”

    王璇的话引的赵恒忍俊不已,甚至连李沆也有一丝笑意。

    赵恒仍然问李沆道:“宰相以为如何?”

    “此法虽善,但断不可贸然实施,却可先从茶、盐做起,慢慢的放开,长引、短引、正引、余引可分时实施,零售也要规定州郡,有了起色再逐步扩大州郡范围。”

    李沆做事谨慎,他明白王璇的主张,实际等同于一次经济上的变法,

    其中还有许多利害干系,却不能一下子放开,要慢慢的让朝野去适应,渐渐培养大批既得利益者,渐渐取代交引的既得利益者。规定州郡是为了防止商人到处倒卖,干扰市场。

    王璇亦是深有感触,如此大规模的改变经济体制,步子太快了肯定要出事,小心一点好,他可不想成为变法者。

    赵恒点了点头道:“宰相说的是,此事还需王卿家列下详细的章程,着三司派遣干练官员主持,寇卿家可有人选。”

    寇准一点也没有犹豫,带着几分振奋的口气,说道:“三司盐铁副使丁谓,可堪大任。”

    王璇注意到李沆流出一抹忧虑,心中一动,怎么把丁大人这茬给忘了!

第123章 凉州() 
虽和丁谓仅一面之缘,但那淡定闲散的儒生风度,交谈间睿智无比的风雅,王璇甚至觉得历史好像不太对,奸臣一样的丁谓,怎么可能举手投足间,散发一种让人信任、欣赏,甚至是折服的气度。

    让他诧异的是,李沆虽闪过瞬间的忧虑,却什么话也没有说,怎么回事?

    他彻底搞不明白了,既然这位被当代人赞誉为‘圣相’的贤者所诟病,丁谓的确有不足取之处,但在大任之下,绝无可能无反对之声,李沆的态度太奇怪了。

    王璇忍不住说道:“陛下,丁大人初任盐铁副使,恐怕一时半会无法分心。”

    寇准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王璇,口气生硬地道:“丁谓之早年担任户部判官,历任两路转运使,如何没有资格?”

    王璇心底咯噔一下,自己一个小小瑕疵,竟被寇准无限放大,他忽然产生一种感觉赵光义宗看人的眼力太厉害了,寇准果是有坚定原则的固执之人,还真不能大意。

    他在一阵不爽之后,说道:“下官并无此意,只是觉得兹事体大,还需要朝廷执政奉旨掌控。”

    李沆闻言,几乎是瞬间,向王璇投去赞誉的目光。

    赵恒几乎是在下意识地点头,王璇的话不能不说击中了他的要害,均分相权、事无不统,这是朝廷做事的原则,如果采取王璇的建议,实际上是废除交引,等于一场天下经济体制的变革。

    没有宰执坐阵,连他也无法交代,甚至可以说,御史谏官们的唾液,都能把大成殿给湮没了。

    赵恒对王璇的说法颇为满意,毫不犹豫地道:“爱卿之言甚善,取代交引并非朝夕之事,盐铁副使丁谓可堪大用。”

    既然皇帝说话,王璇也不会自讨没趣,交引改良已经通过,他的心思早就不在用谁主持上面。

    这次殿对之后,王璇立即与茶案判官虞千寻商议,仅仅用了五天,就把茶引法给制定出来。

    经过朝廷大臣公议,决定实施变法,朝廷当日下制书,颁布茶引法试行条例,先对茶法进行改良。

    参知政事王钦若奉旨主持,丁谓协助,王璇与虞千寻作为首唱者,具体操刀实施。

    三司内有寇准这样干练的执政,王钦若又是聪明绝顶之人,丁谓自然不要说,能力绝对称的上一流,虞千寻这位历史上无名之人,能力绝不下于丁谓,有他们在,茶引法先是在四川开始试行。

    当然,王璇并没有把西北的事情放下,他专门对河西机速局下了一道檄文,令河西局知事派出干练使臣,潜入吐蕃六谷部,给潘罗支送去军情,请吐蕃人全力防范党项人可能的偷袭。同时,又派遣使臣给知凉州事丁惟清送去亲笔信函,让丁惟清在九月之后,严密防范党项。

    他只能做这么多了,赵恒根本不想从河北调兵,如今丁惟清虽是朝廷任命的知州,但整个凉州实上控制权,在六谷部大首领潘罗支及吐蕃六谷部折逋氏家族手中。

    六谷部吐蕃历任大首领几乎都出自折逋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