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的复兴-第2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呵,大王放心,北墙那里的攻击只是佯攻。留个五百人足够了。”
“这是为何?”
“因为敌人的兵力也开始不足了啊。”
看着这位眼神茫然的魏王,罗宪微微一笑:“大王,这攻城守城,虽说有了新的投石机和新的防御棱堡。但要获胜,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士兵。也就是人,这一点,大王以为然否?”
“然也。”
“西城攻防,十日前晋逆第一次攻击时,大约出动了四、五万兵马,四门齐攻。我方有七千守军加四千民夫应对。所以那一次的攻击,虽然声势最为浩大,但我方防御起来并不吃力。”
“卫将军请继续。”
“后来晋逆发挥兵力较多的优势,让部队分批攻城。因为晋逆兵力较多,即便分批攻城,我军守御四门,一样不得不将大部分兵力安排上阵。几天下来,我军士兵疲惫不堪,守御起城墙来渐渐感到了吃力。但是,无论如何,城墙攻防,伤亡惨重的往往是攻城的一方。所以十天下来,虽然我军陆续减员两千多人,民夫也折损近半。但是晋逆的士兵阵亡的,受伤的,怕是也不下两万之数。如此一来,晋逆剩下的兵力已经无法维持以前的四门同时高强度攻打了。”
“所以晋逆现在的攻城,不得已拿几段城墙佯攻,牵制我方部分兵力。为主攻的那一段城墙创造机会?”
“大王明见万里。事实上,在来这西城之前,外臣在我家大司马面前还是托大了。如西城这样地处平原,四门都可被随时攻打的城池,以七千人进行守御是不足的。若是晋逆此次有十万大军进行攻城,恐怕外臣最多能守五六天而已。”
“呃……卫将军,小王请问。您怎么能看得出来哪路是佯攻,哪路是主攻呢?”
“呵呵呵,大王,这就是用兵之妙了。很多时候就是一个直觉的问题。这个问题外臣无法给大王一个详细的回答。待得大王以后经历的战事多了,不断学习、总结。迟早就会培养出这样的感觉的。”
城上的人是越来越轻松了,可是城下的人心情却是越来越糟糕。
“大王,截止到今日,全军累计伤亡已经超过两万三千人。剩下的士兵也多有发病的迹象。”
“什么?!发病?”
“是的,大王。随军医官说,春季已至,我军士兵的军服还是冬装。因此穿冬装的往往一动便是大汗淋漓。而没有合适的春装,脱掉冬装后又容易着凉。因此……”
“混账!管武库的那个杨嚣是不想活了吧?他就不怕本王回了洛阳诛灭他的三族吗?”
“呃……大王。此事还真不能怪武库那边。春装什么的,末将两月前就已经通报洛阳让武库发来。但是在路上,刚好是装春装的船只被贼子烧毁了大部分。末将已经再次行文洛阳,只是新的春装还没有到。”
“哎~~~待会本王亲自写信给陛下。让洛阳尽快把换季的服装给运来。此外还要朝廷那边加派医官和药品。”
“大王体恤,将士之福。”
“别说那些没用的。现在这战局,本王虽不知兵但也看出来了。逆贼虽然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我军也渐渐有了无力之感。”
“正是如此,大王。我军付出了如此代价,终于把逆贼逼到了最后。此时就看大家谁会先撑不住。因此,末将建议,请大王向朝廷写信,再请援兵!也不要多,只要再有两万援兵,西城必破!”
“……国家现在一共也只有二十万常备军啊。打个西城都要投入八万人么?也罢,若是不增兵,以前的付出全都白费了。来人啊,笔墨伺候,本王现在就写信。”
“报~~~大王!诸位将军!前方进奏曹急报!”
“何事?”
“蜀贼从汉中出兵了。三月二十九日,蜀贼约莫两千人从黄金城东进。观其旗号,乃是伪车骑将军张翼!”
“终于来了么?嗯?三月二十九日?可是现在都四月初三了!”
“大王恕罪,山路崎岖,加之蜀贼的斥候、司闻曹都在对我们进行拦截,因此这消息送得慢了些。”
司马骏烦躁的挥挥手,让斥候退下后对众人开口道:“战事到了如此关键的时刻,蜀贼果然要来插一脚了。诸位,如之奈何?”
麾下众人互相看了看后,刘弘拱手道:“大王,这贼酋张翼,末将观其用兵,向来是谨慎有余,机变不足。所以想来敌军距离我方大营起码还有两三天的路程。但也正因为是如此谨慎的大将领兵,所以末将以为,这一次蜀贼的援兵不会只有两千人。”
“那叔和以为,蜀贼这一次有多少兵马?”
这个?我怎么知道啊?
但是这个问题他很快就不需要纠结了。因为就在这个时候,晋军营地的西南侧和西北侧,同时敲响了铜钲。
“敌袭!敌袭!备战!”
听闻这样的声音,在中军大帐商议的诸人迅速的走出帐篷。举目远望之下,只见本军驻守的盆地,其边缘附近的大山上,旌旗招展,人影憧憧。就算敌人是在虚张声势,可是要搞出这么大的阵仗来,无论如何,敌军的数量至少在一万人以上!
非止如此,山上的敌人打出的旗号,根本不是什么车骑将军张,而是汉大将军姜!
“居然是姜伯约亲至!居然是姜伯约亲至……”
现在晋军遇袭,其境遇非常的不好。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晋军来到西城城下的时间太长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这里的晋军唯一的进攻方向就是西城。所以晋军营寨的防御一直都是内紧外松:对西城那一边箭楼密布,寨墙都是用夯土简单加固。而另外一侧,面对盆地后的群山方向,却只是简单的扎了木栏,连鹿角拒马什么的都没有安装。
而且由于几个月来驻扎在这里的晋军从来都是主动进攻,除了罗宪曾经带人出来袭营之外,其他方向没有遭到任何进攻。随着近期兵力逐渐不足,晋军统帅们把几乎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到了紧邻西城的前寨。而后寨几乎全是随军民夫和辎重。
“怎么可能?怎会如此?那姜伯约怎么可能带领这么多人,无声无息的靠近我方大营这么近?!”
话虽如此说,其实姜维队现在的状况也很不好:为了在进奏曹的探子那里隐秘行踪。汉军是分成了数十个小队分别前进而来,到得早的支队随身携带的粮食早就吃光了,后续部队的粮袋也已经干瘪。最后的两千人为了赶速度,更是抛弃一切辎重轻装前进,急行军五天后来到这里,全军上下已经没有一日之粮!
非止如此,此时汉军的编制是全乱了的。此时虽然大家从山上冲下来的时候声势看起来惊人。但只要晋军的后寨能够抵挡上那么一两个时辰,自己不被汉军冲乱。那么有组织打无组织,胜败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
轻军突袭,以乱打乱,为了获胜干冒全军覆没的风险。这种仗,果然是姜维一惯的风格。
“全军不要乱!贼军并不算太多!”
“后寨人员全部从营寨边缘撤到中军,中军士兵就地组织、结阵!”
“前军第一至第八校后转!”
虽然此时的司马骏已经面如土色,惶惶不知所以。但是晋军的其他军官还是迅速的做出了反应。
可惜,反应是迅速的,相关指令也很正确。但问题在于执行。
此时的晋军队伍里,荆州军、扬州军、洛阳中军,彼此磨合时间并不太长。尤其是洛阳中军,各地里来的新兵数量太多,导致队伍里很多时候语言都不相通(以前洛阳中军传承有序的时候,会洛阳官话的老兵是占了绝大多数,少数新兵只需要跟着老兵行动即可)。这样的队伍,一开始围住敌方城池,慢慢组织好了再行动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
很快的,姜维麾下的军队以乱打乱,已经突破了后寨,向着中军挺近。而此时晋军后寨里的大量民夫和部分新兵却乱哄哄的冲击。
“混蛋!都让他们从营寨两侧进入中军了,来人啊,传令!敢冲撞我中军阵列者,无论敌我,一律射杀!”
可是这边的传令兵还没有来得及答应,晋军营寨的另一个方向却又发出一阵阵嘈杂的呼喊。
被围困了几个月之久的罗宪,居然在第一时间就率军冲杀出来了!
第三八六章 局面的反转(一)()
? 时间进入西元270年的四月,整个关中平原,果然如史书所记载的那样,连续第三年大旱。
对于这样的局面,关中的百姓倒也没什么特别的慌乱:最近一百年来,关中地区的旱灾那是频繁出现。连续三年都大旱确实极端了一点,但就算自己没见过,可以前父辈、祖辈什么的都是碰到过的。和以前政府只是简单的发放赈灾粮或者根本不闻不问比起来。现在掌控关中的季汉政府已经做得很好了。
对于实际掌控季汉国政的大司马府来说,面对第三年的大旱,也没什么好惊慌的:前年是最窘迫的,去年情况就好了很多。至于今年,呵呵,这一年全国三州的土豆产量更多,新稻推广面积更大不说。雍凉二州大部分区域可是种植的冬小麦啊!这东西的收获面积哪怕和去年紧急补种的春小麦一样多,也能够养活更多的人。
所以,大旱是有的,但旱灾这个东西,却仅限于局部少量郡县。总之,今年的收成是有保证的。
不过嘛,关大司马现在手里的权势简直滔天,这就自然让季汉政府内从上到下有了一批羡慕嫉妒恨的反对党。而大司马上位以来,完全没有曹魏、孙吴那几个权臣那样的凶残,很少杀人。所以,在有些人或明或暗的挑动下,有些官员就在朝堂上对着关彝发难了。
四月初十,长安,大朝会。
“陛下旨意,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臣尚书右选郎王佑有本奏!”
王佑的父亲是王甫。这个王甫,先是跟随刘璋,后来归降刘备,被刘备派到荆州辅佐关羽。关羽被孙家斩首后又逃回成都跟随刘备东征,最后在猇亭阵亡。王家作为广汉大族,是少有的忠于刘氏的益州世家之一。而且王家和关家也极有渊源,因此这位老先生出来开第一炮,确实可见对方是煞费苦心。
“右选郎有何事啊?”
“臣弹劾大司马关子丰利欲熏心,为了区区上庸三郡,不惜背弃我大汉多年来坚持的立国原则,承认逆贼子孙曹悌的魏王之位。弹劾大司马妄启边衅,断绝与我大汉结盟多年吴国之友谊。以致于我大汉与晋吴两国同时兵戎相见。进而危及社稷!”
坐在皇位上软软的半躺着,做出一副昏昏欲睡表情的刘禅,这时候微微张了张他那浮肿的眼皮:“大司马,你有什么说的吗?”
对刘禅的询问,关彝微微一笑,并不答话。
开什么玩笑?右选郎这个职位确实很重要,但到底也是个不足千石的中级官员。这样官员的质询关彝都要亲自作答的话,大司马一天还做不做正事了?
“右选郎此言大谬!”关彝这边站出来的是司闻令吕雅:“陛下,诸位上官。臣掌管司闻曹,对各国情报比较熟悉。据臣了解到的情况,今年一月,吴狗偷袭我巴东郡永安宫。同月,交州的吴狗发兵我南中的兴古郡。这两起行动,吴狗事先没有跟我大汉有任何交涉,战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