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

第191部分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191部分

小说: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之间,建文还做了一个动作,把朱棣的直系部队(亲王的护卫军)调到开平戍边。按明制亲王有三卫,这三卫按燕王来算,怎么也得三万多人。

    说到卫,以前常叫天津卫天津卫,明初天津这块就驻扎了三卫兵马,而朱棣登基之后就把这块卫所赐名为天津(天子渡津之地)。

    这相当于把燕王这头老虎的牙都拔下去了,就剩王府一帮家丁了,孤家寡人了!

    紧接着,建文又做了一个动作,调宋忠率三万人马进驻开平,监视北平动向。朱棣现在的处境就像在头顶上悬了一把大刀,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刀就下来了,而且手边还没人……

    有资料说这段时间朱棣又装病,又装疯,明实录上没有这个记载,明史采用的说法是装病,我觉的装病这个说法可信度比较高,因为这跟一关键人物张信有关系。

    张信这件事折射出来的东西很多,得详细分析分析。

    张信,临淮人,调北平之前和朱棣没有过交集。明史上关于他的记载是这样的:

    信,临淮人。父兴,永宁卫指挥佥事。

    信嗣官,移守普定、平越,积功进都指挥佥事。

    张信的老爸张兴在福建永宁当过指挥佥事,跟朱棣也没有交集,因为朱棣一直在北方活动。而张信是接他老爸的班儿当低级军官,但是呢,被调到贵州以后,干的不错,也干到了都指挥佥事的职务。

第231章 飞龙在天啸三更【4】() 
这时候朝廷里面有大臣推荐他,建文就把他调到北平来了,还升了一级——受密诏,令与张昺、谢贵谋燕王。这个时间应该是在1399年三月之前,距离朝廷密令动手的时间还差四个月左右。

    也就是说张信到北平以后与燕王相识到朝廷动手,也不过几个月而已,那么这段时间之内,张信基本上就被燕王的气度、风采所倾倒了。

    明实录上对张信告密的记载非常简单,就四个字张信密告,明史和其它资料论述的就详细多了:

    成祖称病,信三造燕邸,辞不见。信固请,入拜床下。

    密以情输成祖,成祖戄然起立。

    张信怀揣天子密诏来燕府告密,被阻挡了三次——你说朱棣这不是死催的吗?!

    有人说张信曾做过朱棣的手下,要叫我说那建文帝的脑袋就是让驴踢肿了才派他来的,从朱棣对他这闭门羹的态度也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来——张信不是自己人。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张信这一来,相当于他把朝廷给他的荣华富贵都不要了,他什么都没有了,不止这样,一家子的命全压到朱棣这儿来了,弄不好跟着朱棣一起吃挂烙。

    我一直在想,是什么精神让张信冒着这么大风险一而再、再而三的来,非要告密不可,从中可以出朱棣的个人魅力,当然据记载还有张信老妈的功劳。

    有资料说张信混在女眷中进入了燕王府,找到了朱棣,朱棣还装病不理他,直到张信把天子密诏都拿出来了,朱棣才戄然起立,召诸将定计,起兵

    虽然明实录对张信的记载比较简单,但从靖难成功以后朱棣对张信的封赏可以看出张信的分量有多重:

    在明史、明实录里面的靖难当中,张信就在这块露了一脸,后面的战争中基本没提到他。但是朱棣登基以后那么多功臣,一共封了2公12侯,张信就占了一个——隆平侯,而且子孙世袭罔替,直至明亡。

    张信死的时候,被追封为郧国公。

    大约到了建文元年7月份朝廷开始动手了,这段历史挺有意思,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咱们可以分析一下当时的一些基本史实:

    据明史、明实录记载,张昺、谢贵领着人马把燕王府围起来了,但有意思的是他俩不进去,因为他们领到的旨意是抓燕王的官属,说燕王的下属不法、谋反,不是燕王。

    这里面就透露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来:朝廷查燕王查了一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抓不到燕王本人的任何把柄,包括燕王的下属到南京被朝廷抓了以后,无论如何逼供他怎么招的;他招出来的东西跟燕王本人没关系;燕王府的管家葛城告密,但不是告燕王谋反——也就是说直到燕王府被围,朝廷还没有抓到任何燕王造反的口实和证据。

    根据史料的分析,估计张信应该是这个时候之前进去报的信儿。

    如果朝廷是让张谢抓燕王的话,他俩应该早领着人马冲进去了,那朱棣也就完蛋了,因为王府现在是空的,也就剩几百家丁而已。

    照这样看朱棣应该是很清白的人,人品、武功都不错。当然这个时候他的三个儿子也回来了,在南京呆了将近十个月后。

    这应该是上天给朱棣留的最后一个机会,错失了那就是万劫不复。

    咱们把历史竖起来看,查查历史上拥兵自重的的藩王作乱,或者叫藩王造反,都是什么情况发生的:

    汉初七王之乱:

    汉景帝刚把削藩的旨意刚传达到吴国,吴王就联合其它流国反了;汉朝廷调集部队平叛之前,几十座城池已经丢了。

    而汉景的削藩旨意只是削减封地,让诸王少得一点利益而已。

    东晋的八王之乱:

    贾后废太子,而后又杀掉,其实是被赵王利用,当时朝廷一点防备都没有,结果赵王、齐王就杀过来了,皇帝、皇后一下就被藩王控制住了,而后八王一路混杀。

    诸王是谋夺权力,而诸王的利益没有受到朝廷的任何威胁。

    宁王之乱:

    借口明武宗无道,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宁王已经从江西杀到安徽了。

    吴三桂:

    老吴假意上书康熙帝,自请削藩;没想到康熙帝照准。也是在朝廷调集兵马之前,老吴已经从云南杀到湖南了。

    这个确实是藩王的利益受到了点损害。

    从上面的典型例子可以看到:

    一、这种有预谋的谋反有一个共同特点,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大军已经杀过来了;在朝廷调集军队集结之前,很多地盘儿已经丢了。

    二、从这些藩王的个人品质看,差点的就是眼红最高权力,明抢;稍微好一点的就是自己利益被损害到了,马上就受不了。

    而现在很多史家都说燕王是蓄意谋反,我实在看不出来。

    朱棣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权力被夺走了,兵权被拿走了,身边的亲兵又被调走了;你调走就调走,你总该给我留条命吧!毕竟我也是立过大功的人,而且也很清白。

    按照明实录、明史上的说法,建文元年流月张昺、谢贵让人围着燕王府用土堆了一圈,在王府跟外界的通道设立了专门的卡子,这是想干什么?!

    可就是这样,朱棣还是没造反,结果朝廷人马就真杀到门口来了。

    现在有个说法叫躺着也中枪。

    凭心而论,建文也许会给朱棣留条命,但齐黄绝不会放过他。

    所以,朱棣这段时间开始装疯了:

    自投罗网年轻的建文帝即位后,一口气削夺了五个藩王。

    虽然燕王尚未被削,但是他的周围已经布满了新皇帝的诸多眼线,北平也被重兵包围,形势岌岌可危。朱棣没有坐以待毙,私下里培养了一批死士,还在燕王府里打造兵器,但这些进行得十分隐秘。他在王宫后苑修建了很大的地下室,圈以高大的围墙,围墙下埋着缸瓮,以防止声音传到外面。同时养了许多鸭鹅,用鸭鹅的叫声掩饰打造兵器和操练的声音。

    没有不透风的墙,建文帝听到一些燕王的行迹,愈发猜忌朱棣。由于还没有准备充分,朱棣决定亲自去南京,借以缓和气氛,争取时间。他当然知道此行的风险,说不定会有去无回,但是他相信自己会回来,会使仁弱的建文帝相信自己没有谋反之心,还可以探听朝廷的虚实。建文元年二月,朱棣来到了南京。

    对于燕王自投罗网,户部侍郎卓敬劝说建文帝将燕王徙封南昌。这的确是个不错的办法,然而建文帝优柔寡断,没有采纳卓敬的建议,几天后将燕王放归北平。朱棣的这次自投罗网,体现了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的成熟和胆色,收到了奇效。五个月后,一切准备妥当的朱棣毅然以八百骑兵举事。

    佯狂装疯建文元年六月,燕山护卫百户倪谅向朝廷告发朱棣的两个部下为燕王招募死士。二人经过审问,供认了朱棣的一些阴事。建文帝没有更多的证据,所以没有削燕王,而是下诏训责。朱棣害怕这是削藩的前兆,遂生一计,用以迷惑建文帝。

    北平的人听说燕王突然疯了,经常可以看到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乱跑、乱喊,有时躺在大街上昏睡。建文帝听到传言,命北平布政使张谢和都指挥使谢贵探听真情。二人来到燕王府,看见朱棣围坐在火炉旁边,浑身颤抖,似乎很冷的样子。看见张、谢二人前来,朱棣手拄拐杖,走路踉跄。张、谢二人被朱棣精湛的演技欺骗了,上奏朝廷,建文帝信以为真。

    其实朱棣并不是第一次装病。早在周王被废之后,他就一直称病不出,借以韬光养晦,麻痹对手。不过当时他确实有一块心病,他的三个儿子在南京,可能已被扣为人质。一旦他有异谋,三个儿子性命堪忧。于是他借口病重,请求建文帝让三个儿子归府照顾自己。这是一箭双雕之策:如果朝廷放归三个儿子,则免去了质于人的情况;如果不同意放归,可以探知朝廷的意向,早做谋划。建文帝拿不定主意,后来在徐增寿的蛊惑下竟然将朱棣三个儿子送归燕国。朱棣大喜过望,连称天助,欣喜之情难以言表。几个月后毫无顾忌的朱棣造反,建文帝真是后悔莫及!

    而这次化名猪弟潜入丐帮乞丐堆里做乞丐,也是他装疯过程中的一个把戏,但是建文帝控制的锦衣卫却如影随行的跟着他,这次在黑水渡,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围攻于他,为了保护明月青,这个隐藏了半年的燕王朱棣,终于还是撕开了面纱,站在漫天杀气之中,冲冠一怒,为红颜。

    五散人,张玉,马和,道衍和朱能,王真等燕王府众壮士,如约出现在了现场,那嚣张拔扈的锦衣卫,终于被众人一战逼退,仓狂南逃,搬救兵去了。

    朱棣回到丐帮总舵,却不见傅夕歌身影。

    原来傅夕歌与沐寒烟连夜追着那群锦衣卫,往南而去。

    众锦衣卫虽已被朱元璋解散,但是在段子羽的整合之下,他们变成了段子羽的私家打手,而段子羽又是建文帝的私人保镖,可以说,锦衣卫还是皇帝最忠实的狗。

    没见到傅夕歌,朱棣一伙只能北归,在风起云涌的北平燕地,一场斗争将等待着他。

第232章 飞龙在天啸三更【5】() 
朱棣身边这群人,也是各个英武不凡,一生伟业,可窥一般。

    张玉,字世美,祥符人。

    元末为枢密知院,元亡后从走漠北。洪武十八年降明,后从大军出塞,至捕鱼儿海,以功授济南卫副千户,为朱棣手下第一大将,累官至燕王府左护卫指挥,勇冠三军,身先士卒。靖难之役兵起,任都指挥佥事,攻克蓟州、遵化。同年八月,建文派老将耿炳文至真定会战朱棣。朱棣遣张玉侦察敌情。张玉口出狂言,言敌军纪律涣散,打败其易如反掌,朱棣许之。战役中,朱棣领数千人从城西南侧击,张玉、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