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皇太子 >

第212部分

明末皇太子-第212部分

小说: 明末皇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百六十七章教子(下)() 
顺治自不知道额娘心里的惆怅,捏紧小拳头挥舞了一下说道:“儿臣听闻大明皇帝编练强军爱民如字,这才一扫国势之危,儿臣以后也要做一个像大明天子一样的好皇帝,来日若有机会,沙场之上再与其分个胜负。”

    布木布泰正色道:“我儿切记!大明经历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吏治朽败党争不断,加上连年天灾不断,天下百姓苦不堪言这才纷纷揭竿而起,我大清于关外崛起,萨尔浒一战歼灭大明数十万大军,才让大明耗尽元气给了境内流贼以可趁之机,如今圣武皇帝得尽民心又手握雄军,我大清侵占中原的时机已然不复存在,何况对于大明百姓来说,我大清终究是异族,天下崩塌的时候入主尚有站稳脚跟的可能,现在即便杀入关内也必遭群起而攻之,大清百万人口如何能是数千万人口的大明对手,我儿若是想要一雪前耻倾兵来攻,只怕亡国之危便在眼前啊。”

    顺治嘴角动了动,看上去有些不服气。

    布木布泰用手一指数里外的江心洲道:“额娘之所以说大明天子是位雄主,是因为他年纪虽少但对于大明的弊政看的比天下人都要清楚,他知道明军孱弱武将贪生怕死,所以在南下的时候收拢流民示民以恩,这些甘愿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流民不从贼乱天下,就是他们心里多多少少还对大明留有一丝念想,朱慈炯让他们活命,他们自然誓死相报。”

    “但是朱慈炯更清楚的是,仅仅凭借这些流民组成的队伍,根本不可能应付大明的内忧外患,所以他苦思以后决心大力发展火器,因为只有火器能在战场上克服新兵惧战畏战心理,朱慈炯这是在赌,但是很可惜他赌成功了,一群拥有恐怖杀器的流民新军摇身一变成了虎狼,也成了大明所有敌人的噩梦,这当然也包括我们大清。”

    “困扰大明的不光是军队没有战斗力,还要包括财政和吏治腐败,朱慈炯靠火器之威治了军,于是便将眼光瞄到了财政上面,大明穷吗?穷!听说贵为天子的崇祯帝身上都穿着打了补丁的衣服,贵为国母的周后自己还在宫里纺纱织布,大明穷吗?也不穷,闯贼李自成入京不到一个月便从京城拷掠出七八千万两白眼,大明的百姓穷吗?是真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穷苦百姓遍地都是,真真应了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话。”

    “所以大明是国穷民困官商富,朱慈炯深知这一点,所以他一开始安排人手暴打福王最后栽赃给了熊氏盐商,尽落其家财,让他度过了南下以后手中无银养民练兵的最困难时期,登基之初不管皇位未稳,以雷霆之势覆灭四镇,玄武门外两万多颗首级为的就是震慑群臣推行盐政,对于阻碍盐政施行的官商一体诛杀,使得大明国库收盐税数千万两,一举解决了财政困境。”

    “随后派新军北伐,明明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北京,却屯兵城下,难道真的是被你皇叔所谓的纵兵焚城屠绝百姓给吓到了?不可能!以朱慈炯的心性死多少人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他之所以让黄得功围而不攻还派人北上,是因为他从其中看到了更大的利益。”

    “是为了向大清索取赎金吗?”顺治插了一句。

    布木布泰笑道:“这只是表面而已,有了新盐政的支撑,大明财政已无匮乏之危,朱慈炯没有必要为了几千万两银子便放了大清猛虎,那是因为他的眼光看的太过长远,长远的即便额娘想起来都感到不寒而栗。”

    顺治好奇道:“那是什么?”

    “这个以后额娘会告诉你,但额娘觉得朱慈炯这个的可怕之处就在于,他做任何事情都有很强烈的目的性,在他的眼里战争的目的不是征服,而是要让大明得到最大的好处。”

    “但不管是推行爱民令废除苛捐杂税和徭役,还是大力整顿吏治和推行新政,让大明财政走出困境,这些都离不开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手里掌握了对其誓死效忠的数十万军队!”

    “因为手里有强军,他才敢才能将他的意志彻底贯彻下去,群臣即便有心反对却无力对抗,朱慈炯让湖北河南施行了一段时间军管,清清楚楚的就是告诉群臣,没了他们还有军队,有军队他一样能够治理好这个国家,然后等到新一批读书人上来,他们这些腐朽没落的官僚必将尽数被清出朝堂。”

    “百官怕了,他们知道圣武天子不是好骗的,更不可能像崇祯皇帝那样任由他们摆布,所以他们认命了老实了,不想死的也都收敛了不少,因为他们知道天子手下有一直秘密队伍叫做天眼,这支队伍的渗透能力比起锦衣卫还要恐怖,因为锦衣卫好歹还有专门的衙门统一的袍服,但是天眼没有,他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贩卖的行商田间的老农,甚至青楼里面的小厮都有可能是天眼的人,他们要是还敢像往常一样为非作歹欺负良善,那就是和自己的官位甚至脑袋过不去,但归根究底,天眼依旧是从近卫军中脱离出去的一支军队,而掌握这支队伍的依旧是朱慈炯。”

    “儿臣明白了。”顺治若有所思得点头道:“额娘的意思是儿臣要想做一个好皇帝,要想有所作为就一定要将军权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否则儿臣就治理不好大清,大清也永远不会是大明的对手。”

    布木布泰笑着点头:“皇儿切记,不论你什么时候才能将大清的军队掌控在手,都切莫与大明为敌,尤其是圣武天子还坐在龙椅上的时候更是如此,圣武天子实在太过可怕,额娘不是他的对手,皇儿也不是,皇儿若是轻启战端,带给大清子民的很有可能是深重弥远的灾难,我大清再也承受不起此番入关以后带来的损失了。”

    “儿臣记住了。”

    布木布泰目光移向奔腾的江水,船只即将靠岸,她们母子也将踏上归途,但大清的前路到底在何方,即便睿智如她也是一片茫然。

第三百六十八章大事(1)() 
“清国的太后小皇帝离京了?”批阅完一份奏折后,朱慈炯抬头问道。

    韩赞周微微躬身道:“回万岁爷的话,二人巳时离京,礼部钱大人亲自陪同二人直至上船。”

    朱慈炯笑了笑道:“这母子二人可算是走了,也算是了了朕的一桩心事,只希望布木布泰能够记得上次对朕说的话,不要让朕失望才是。”

    韩赞周陪笑道:“奴婢听说百官对万岁爷释放清国太后皇帝颇有微词,说什么俘虏一国之君正能显出万岁爷的赫赫武功,这般轻易放她们出关,怕是有纵虎归山之嫌呢。”

    “纵虎归山?那也是一只被朕打瘸了腿拔掉了满嘴牙的老虎,清国太后不是蠢人,在南京城里呆了一年,大明的变化她自然尽数看在眼里,以大明如今的国力,满清若是还想如以前一般犯边劫掠,难道就不怕激起朕的无边怒火,遣军灭了她的大清国?”

    “万岁爷说的是,清国这次入关损兵折将,便是连草原上的盟友都背离他们而去,国势早已是大不如前,这个时候还想犯边,那真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吧。”

    朱慈炯笑道:“那些个读圣贤书把脑袋读坏了的官员,为了一己之私争权夺利本事大的很,可要是说起对于天下大势的把握和三岁稚童比起来也强不到哪里去,留着清国太后母子,朕不但要好吃好喝供着他们,还要派遣兵勇护卫她们周全,这可是要花朕银子的,放她们回去一来显示朕言而有信,二来清国太后回去以后,必定要为顺治从济尔哈朗手里争权,清国朝堂倾扎难道对大明来说不是好事?何况朕之深意岂止如此。”

    “万岁爷高瞻远瞩,奴婢佩服的紧呐。”

    朱慈炯笑骂道:“你这马屁少拍些,朕的耳朵都快听出老茧来了,对了,清国的豫亲王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等人就不用关在天牢了,那地方阴暗潮湿,人呆久了难免要生出病来,这些人对朕还有用,死了未免可惜。”

    “奴婢记下了,待会就让人去将几人提出来安置在清幽小筑,好吃好喝的供养着。”

    “嗯。”朱慈炯点头道:“等过个一两年,清太后稳定控制了清国朝政,朕便将多铎他们放回去,看看能不能再把清国的水给搅浑了,顺便索要个千八百万两的赎金,毕竟这些人在大明好吃好喝的也得付银子不是。”

    韩赞周很是无语,万岁爷一张嘴就是千万两饭钱,这就是天天山珍海味的伺候都嫌多了吧,但是清国敢不给吗?论起勒索的手段,这天下间还真没人是万岁爷的对手啊。

    朱慈炯随手将又一本批完的奏折扔在一边问道:“南边的事怎么样了?”

    韩赞周正色道:"回万岁爷的话,据天眼探子传回来的情报,一个半月前张定国将麾下五千西贼兵马分成四五十股潜伏在云贵两省境内,七月二十六夜间第一次开始屠杀行动,当夜诛灭不法豪绅四十七户,其中张定国亲自参与的是诛灭贵州安顺府内的范氏家族,其时范府老太爷正在办七十大寿,张定国以祝寿为名潜入范府,当夜诛杀连同贺寿宾客在内共计两千七百六十六人,尾随其后的星辰、偃武两军迅速展开善后之事,四十七户获取良田四百余万亩,金银三千多万两,产业不计其数截止最新传回来的消息,西贼已屠灭一百零三户,所获还正在清点当中。”

    “张定国的手段果然狠辣啊。”朱慈炯赞道:“四百多万亩土地三千多万两白银,这才四十七户,等诛灭了名单上的八百多豪族,朕着手土改也就简单多了,有了银子,朕也可以放手施为几件大工程了。”

    韩赞周暗暗咋舌,万岁爷的内库银子算起来超过两亿,这还不够?这得是多浩大的工程以至于让万岁爷都感到光靠内库银子都有点力不从心呐!不过不该说的不说不该问的不问是宫里生存立身之本,既然万岁爷没打算说,韩赞周自然也不会问。

    朱慈炯看着手里的一份奏章,眉头微微一皱道:“朝鲜?”

    韩赞周连忙道:“这是朝鲜礼部尚书朴惠烈大人呈上来的折子,朴尚书希望能尽快得到万岁爷的接见。”

    朱慈炯冷哼道:“他来了也快半个月了吧。”

    “回万岁爷的话,朴尚书的朝鲜使团已抵南京十七天了,几乎与清国使团前后脚。”

    “朝鲜使团的来意朕大致清楚,想来是被清国逼的急了,想要我大明从中干涉,他朝鲜本是我大明属国,五十多年前,日本枭雄丰臣秀吉曾派兵二十万入侵朝鲜,占领了汉城和平壤,李氏王朝险些覆灭,是我大明的万历皇帝派军援朝,才保住了他李家的国怍不灭,为此我大明耗费国孥无算,无数将士埋骨异乡,真正伤了元气,五十年后我大明国怍险些倾覆,谁又敢说与援朝一战伤了元气毫无干系!”

    “丁卯胡乱,后金攻打朝鲜,李倧逃往江华岛,身为大明藩国之主,不向宗主国求救,反而派遣臣子与满清议和,还约为兄弟之国向满清缴纳岁贡,丙子胡乱,被朝鲜约为兄弟的满清再次出兵,李倧在南汉山被围之后投降满清,签订合约与我大明从此断绝关系,朝鲜从此以后成为了满清的藩国,李倧还将世子李凒次子李淏送去奉天为质,杀害大学士尹集、吴达济、洪翼汉等亲明忠臣,表露出与大明决裂的决心。”

    “现在满清战败关内,国力大不如前,为了恢复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