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皇太子-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朱慈炯也很清楚其中有多不容易,正如他自己说的那样,大明的信用其实早就已经破产,以官府的名义开银行最后会弄成一副什么德行就是用屁股去猜都知道,朱慈炯留下这些富商巨贾一条性命,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暂时借用商人的信誉先将大明的信用在老百姓的心里建立起来。
朱慈炯觉得众商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便道:“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因此朕打算先在南直隶地区外加山东、山西各府州建立大明人民联合银行,等到银行的信用确立之后再向各县乃至天下推行。”
“草民斗胆敢问陛下。”范永斗跪倒说道:“这联合银行如何经营,是否由官府牵头主持。”
朱慈炯笑了笑,他知道范永斗话里的担忧,这年头只要与赚银子有关的事牵扯到官府,到最后必然会舞弊成风,他要开银行怎么可能让官府去办,那几乎和砸大明的招牌没什么两样。
“联合银行只与银行持股的股东有关,和官府有什么关系,相反如果官府想要找银行的麻烦,朕的大军会在顷刻间让他把吃下去的连本带利吐出来,因为朕会是联合银行的最大股东!找银行的麻烦岂不就是找朕的麻烦!”
众商心里顿时一松
“至于怎么经营,你们都是商人,经营之道自然比朕要清楚的多,但朕还是要说几点,第一点还是信用,建立信用让百姓让士绅让天下人,相信大明人民联合银行的信誉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建立不了信用等于一切都是白谈,至于怎么建立信用那是你们该去琢磨的事情。”
众商纷纷点头,银行也好钱庄也好,没有信用谁会来存银子?没有实力保证存银安全,谁又敢来存银子,天子已经说了联合银行的安全由大明铁军负责,那么建立信用理所当然就应该是他们该去考虑的问题,如果只是在山西,就凭他们十一家的名头摆在那里,建立起信用完全不存在任何问题,关键还是南直隶这一块,这里是徽商和盐商的地盘,想要快速建立起信用,难免就要借重到这些地头蛇,不知道天子有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当然他们也不敢问
第一百八十六章言商(4)()
“第二点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成立专门的监督部门,主要负责的就是查账,尽最大努力杜绝贪污之可能,这个监督部门由各股东委派人员参与,发现问题立即清查,涉案人员绝不姑息!”
众商对此没有异议,只是觉得天子对他们侃侃而谈商业方面的事情,感觉很是怪异,大明奇葩皇帝太多了,本来以为出了一个木匠就已经是登峰造极般的存在了,当今这位该不会是想做商人吧
“第三就是纳税,不光是各位股东要依法纳税,就是朕也一样,银行所得充入朕之内库,但总不能让国库平白遭受损失,所纳之税将会纳入国库,当然核算税额本应是户部所行之事,但为了杜绝官员舞弊,朕决定将纳税权责交给银行监督部门,由朕另外委派非官场中人全权督办,至于税额就按得十抽一算。”
得十抽一!那就是一成的税啊!大明什么时候有过这么重的税!但是一想也就释然,联合银行毕竟是天子的产业,拥有护身符的,只要不受官府剥削,不要说是一成税,就算是二成甚至更高点也不是不能接受,至于这天子纳税入国库的说话,众商就敬谢不敏纯当没听见,从右边口袋掏到左边口袋有区别?
“银行如今通存通兑的形式主要是银票和金银铜钱,银票的防伪各钱庄都自有手段,你们了解的也比朕清楚,朕就不多说了,至于金银铜钱,市面上可谓驳杂不堪,大明银行要定下标准,首先元宝使用太不方便,碎钱又太细琐,因此朕的意思联合银行流通之货币当以硬币为主,发行金币银币和铜币,硬币为圆形,一面铭刻朕之头像一面铭刻铸造之年年号,币分四等,一等币为十两,二等币五两,三等币二两,四等币一两,不管何种制钱,其金银铜含量不得低于九成五!朕要这硬币三五年内成为大明信用最好流通最广的通行货币!各位回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商议好铸币规格拟定方案,然后将家中金银按朕之要求铸造,不得延误!”
“草民遵旨”众商心里更加震撼,尤其是天子说的金银铜币的铸造比例必须达到九成五,这手段也太果决了,如今市面上流通的银钱和铜钱铸造比例能达到八成就已经是一等一的好钱了,正常都是在七成左右,黑心一点的甚至五五、四六都不是没有,可以想象当这种比例达到九成五的硬币进入市面以后会对市场上流通货币造成多大的冲击。
朱慈炯点了点头,他最终的目的当然是发行纸币,然后收回金银作为国家储备,但大明宝钞的恶名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上来就发行纸币老百姓压根就不可能会买账,因此只能循序渐进,先成立银行建立起朝廷的信用,然后慢慢用钞票取代银票和贵金属,这个节奏一定要把握好,操之过急只能是自食恶果。
心里叹了口气,其实朱慈炯还是很郁闷的,他有一套超前的商业理论可以照搬到现在这个时代,但他又很清楚有些太过超前的玩意太早的弄出来,以这个时代商人的商业模式未必能够很快消化,或者说是很难接受的了,因此他只能一步一步慢慢来,再说这种关系到国运的大型商业会议,本来应该在一种集思广益的良好氛围中进行,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都可以提出来讨论,可因为地位太过悬殊甚至根本没有可比性,导致这些商人根本不敢说出心里话,能唯唯诺诺的听他说还能保持相对镇静,就已经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
“开设银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资本,资本越雄厚底气就越足,信用的建立就越快,这一点想必各位都明白,既是股份制,那么就会有股东,朕包括你们十一位在内都会是大明人民联合银行的股东,当然朕不可能整日将心思放在银行上面,因为银行内会有朕的全权代表,他的决策就是朕的意思,在商言商,朕不会让不懂商道之人插足其中,以免影响到银行日常的正常运转,朕的这个代表原本也是一个商人,名叫蒋伸,或许你们听说过或许没听过,这并重要,你们只需记住蒋伸在银行代表的是朕就可以了。”
“草民明白”众商赶紧应了句,蒋伸这个人还别说,这里的十一个商人不但听说过而且了解的很,不就是当今天子还是亲王的时候靠出卖主家博取天子信任的家伙吗?他那个主家遇上这么个奴才也算是倒了血霉,落了个身死族灭,磊起来的尸体倒成了这奴才的登天之梯,当真是死不瞑目啊。
朱慈炯当然不会去管蒋伸的人品如何,真要说起来这里的十一个商人哪个是好鸟?他作为皇帝,底下人办事他只要求忠心,只看重能力,蒋伸作为熊仓的大管家,负责处理熊家大小事务,固然有裙带关系在内,可能力也毋庸置疑,负责处理熊仓的名下产业和打理盐矿都做的很不错,这才让朱慈炯下定决心让蒋伸负责银行事务,当然他手下非正式官员以外的商业人才也实在找不出其他人来,至于忠心那更不用说,熊家数十颗人头或许早把蒋伸给吓趴下来,现在对朱慈炯的忠心绝对不在韩赞周知之下。
“最后说说股份。”朱慈炯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朕拟定将大明人民联合银行的股份划为一万股,每股价值一万两银子,朕会注资三千万两认购三千股股份,占银行的三成份额,剩下的七千股中已被盐商和徽商认购了两千股,这还是因为朕只给了他们两千股,剩下这四千股你们可以商议了以后决定认购多少,要是认为力不从心,消化不掉也没关系,多出来的朕会让蒋伸去处理,说实话,要不是看在你们在北直隶经营多年根深蒂固可以用最快速度建立信用的前提下,朕根本不可能给你们这么多,因为你们很清楚这些股份今后的价值是什么。”
第一百八十七章言商(5)()
议政厅内的十一巨商没有一个是笨蛋,相反谈到做生意一个个比鬼都精明,这次迫于形势压力南下面见天子,除了硬着头皮认捐了两百万两以外,其实个个都抱有最坏的打算,心里想得只是如何才能保全家族而已,至于林森所说天子会送他们一场富贵这样的话,众商从心底是不信的。
千算万算,天子除了一上来疾言厉色对他们说的那些话以外,后面竟然一直在和他们谈生意!一国之君和地位低下的商人谈生意岂非玩笑!谈到最后,众商从心里随意过了一遍,赫然发现天子的的确确是要送他们一场泼天似的富贵!
他们当然知道其中蕴含的价值有多大,聚集一亿两白银作为原始资本开设银行,每股万两银子看起来确实不小,可这是原始股本价值,是大明银行在没有建立信用的前提下拥有的最初价值,一旦联合银行的信用彻底在老百姓当中建立起来,就会成为大明经济体系上的一只怪兽,拥有几乎无尽的潜藏价值,就算是股本本身价值也会大幅度提升,现在一股一万,过上个三年五载,联合银行的股价会是多少?三万还是五万?
商人之所以精明主要就在于其自己分析利弊的能力远超一般人,天子要开银行完全可以自己开,为什么要把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分一块出来给商人?在众商看来无非有两点。
一是当今天子骨子里面不信任官员能办好这样的差事,还没开始做就认定官府会上下其手从中谋利,所以联合银行的运作天子只需要懂行的商人来进行cao作,而银行初期阶段建设让军队来保驾护航,就是天子不信任官员的一个很明显表现,军队保护什么?自然是保护银行不受官府的侵害。
第二自然就是信用问题,天子方才的一番话很清晰的表明天子是一位极其重视信用的君王,但是天子也很清楚,因为发行宝钞导致大明的信用在老百姓的眼里几乎没有,天子当然也可以利用个人的威望将失去的信用一点点建立起来,但这个过程无疑将会非常漫长,很显然天子没有那个耐心去等,所以将银行的份额分出一大部分出来给商人,无非就是想能银行能够快速建立信用,早一天为大明谋取利益,有舍必有得,当今天子可谓深谙其道啊。
做生意难免会有风险,在如今这个世道做生意最大的风险就是官府,但天子已经将这种风险降低到了最小,甚至让众商感觉不到丝毫风险,因为银行里面可是有天子三成的股份,天子这般老成持重的说了这么多,难道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内库受损?官府敢动天子的钱袋子?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吧,所以只要参股进银行完全不用考虑风险问题,因为天子会在第一时间将风险的苗头彻底掐死!
待在议政厅内的这段时间,众商对当今天子最大的印象就是不像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反倒像是个久经商海沉浮的老油条
朱慈炯给了众商足够考虑的时间,想必众商自己心里都已经有了一杆秤,权衡利弊的事情商人自会去考虑,他要做的无非就是提供思路然后引导商人,按照自己的思路把要进行的产业引向正轨罢了。
想了想朱慈炯叹道:“大宋何以富庶,在于商业兴盛,大明财政何以窘迫,与历代不注重商业不无关系,但自朕起这一切将不复存在,朕不仅仅会大兴商业,也会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