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从挽明开始-第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婉儿道:“彼此不熟悉的话,大臣们会在吃饭时聊聊家乡的风土人情、奇闻逸事。”
袁嘉升道:“那会说一些八卦吗?”
“梁王,什么是八卦?”上官婉儿问道。
“就是情人关系。大唐风气不是比较开放吗?官员们有个三妻四妾还不是很正常?”
“梁王,话虽如此,但像在平康坊小娘子家的香艳经历,还是不要在政事堂聊。”上官婉儿说。
袁嘉升道:“什么是平康坊?”
上官婉儿道:“这平康坊在洛阳,是有名的风月场所,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有时间可以去逛逛。”
袁嘉升听上官婉儿说当宰相还能开小灶,挺好的,问道:“去政事堂吃饭礼仪严格么?”
上官婉儿笑道:“有的,一般官员是不能随随便便地进政事堂蹭饭吃。”
袁嘉升道:“也就是说必须有了宰相官职,以后才能上桌。”
上官婉儿说:“是的,上了饭桌,中途还不能随便退席。”
袁嘉升问道:“如果有人中途退出?上个茅房什么,怎么办?”
上官婉儿说:“如果有人中途退席出门,别的宰相也必须停筷等着,必须等到人齐全以后再继续吃。”
袁嘉升笑道:“还有这样的规矩?”
上官婉儿说:“是的,所以一般宰相吃饭,如果不是特别着急的事,没人会打扰。我听说有一此,张柬之等宰相们正在政事堂吃饭呢,张易之把自己的一个同党,也是担任宰相,叫出去商量事,结果闯了大祸。”
袁嘉升问道:“大家都等着?”
上官婉儿说:“是呀。他们商量完,俩人就一起弄了点儿饭吃,政事堂里正等着继续吃饭的宰相们,还在等着。”
袁嘉升笑道:“后来怎么样了?张相借题发挥?”
上官婉儿一笑,说:“听说有两个老臣当场摔筷子,飞马回家告病不起,闹着要辞职,最后武皇都出来替张易之道歉。”
袁嘉升说:“原来还有这样的事?最终怎么样了?”
上官婉儿说:“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朝野大哗,纷纷谴责张易之兄弟丧尽天良。”
“丧尽天良?还真是小题大做。”袁嘉升道,“这政事堂厨房,大吃大喝,每年花费不少钱吧?”
上官婉儿笑道:“这是一定要花的钱。曾经有不止一位宰相不止一次提出来,说要少花点。梁王猜怎么着?“
袁嘉升道:“大家都反对?别的宰相肯定群起反对,这是要砸大家的饭碗。”
上官婉儿说:“确实是这样的。张柬之就带头反对,说了一段很有代表性的话,大家听了都服气。”
袁嘉升说:“愿闻其详。”
上官婉儿说:“张柬之宰相说,皇帝仁慈,拨出这么多银两给宰相们吃喝,是为了优待我们这些治国理政的人才,希望我们吃完以后好好干活,把国家治理好。”
“这个张柬之,还真会说话。那反对这种吃喝的人怎么说?”
“那人还没说话,张柬之又说,你要是心虚,觉得自己为国分忧,配不上这顿美餐,那你闪闪,靠边让位,自有别人能吃的人能干好事。”上官婉儿说。
袁嘉升说:“确实,国家大事不操心,尽在这种小节上叽叽歪歪,不是沽名钓誉么?”
上官婉儿说:“确实,朝臣每天吃三头羊,也没什么,省了这顿饭钱对解决国家财政也不起什么作用。”
“确实,朝臣办好一件大事,就能造福无数百姓,那吃顿好饭根本不过分。”袁嘉升说:“不过这种吃喝的官员们,吃好喝好也未必会为老百姓办事。”
“确实,其实朝廷也不在乎这饭,只是墨守成规,给朝臣们提供一个好的就餐环境,让他们安心政事。”上官婉儿说。
袁嘉升问上官婉儿道:“大唐的官员等级,能做到宰相级别的,毕竟少之又少。那些非宰相的普通官员,午饭怎么样?”
上官婉儿说:“宰相们在政事堂里吃饭,所以叫堂厨。别的官员,也有吃的,叫做公厨。”
袁嘉升道:“堂厨建在朝堂上,那么公厨建立在衙门里?”
上官婉儿说:“是的,很多朝廷部门,比如大理寺,要在正衙大堂旁边另建一座食堂,能容纳所有官员就餐。”
袁嘉升说:“那这个食堂的建设,规格也不会小,不会差。”
上官婉儿说:“也不会差。大致是在各部门财力范围内,宏大严整。”
袁嘉升问道:“那么,六部食堂,有什么特点?”
上官婉儿说:“有的在墙上写相关的文章、诫语、圣训等。比如主管司法判刑的大理寺,食堂墙壁上就写满了常用法律条文。”
“哈哈,原来大唐吃饭,有这么多学问呢。”袁嘉升笑道:“婉儿姑娘,你会做饭吗?”
第106章 无字碑()
张氏兄弟被杀后,武则天虽然保住了皇位,稳住了局势,但精神状态很差,病情加重,无心处理朝政。
就在这时,大唐的前线出事了。因为武则天把狄光嗣和姚崇等将领都调回了洛阳,突厥首领黑木贴儿觉得有机可趁。更重要的是,这时候,大食国的使者来访,意图和突厥结盟,拖住唐朝,让唐朝无法插手波斯事务。
突厥人以骑兵为主,但是一向缺少精铁和钱粮,大食国的使者承诺,精铁和钱粮,阿拉伯帝国可以无偿提供援助。
有了精铁和钱粮,突厥的骑兵实力就会大增,大食使者跑来缔交盟约,前提是突厥对唐朝用兵。
这个盟约,对于突厥人和阿拉伯帝国来说,都是有利的,突厥人被唐太宗和武周压制了几十年,很想报仇血恨。
大食国使者伊斯塔尔来访,带来了羊皮纸的盟约,还有一大批金银珠宝,突厥的可汗黑木贴儿很高兴,他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欢迎大食国的使者,借机炫耀武力,想多要一些钱财和精铁。
在黑沙城外,黑木贴儿一声令下,突厥的二十万大军云集,一眼望去,旌旗蔽日,人山人海,占地十多里。他们叽里呱啦呼喊着天可汗,人潮马海,口号震天。一队队人马疾驰,阵势很壮观。
“这些都是我突厥的精锐!”黑木贴儿很威风,此时头戴金盔,身着金甲,胯下一匹上好的突厥骏马,自豪地向身边的大食国使者说。
“带上来!”这时候,大食国使者拍了拍手,派人送来了几十副盔甲,都是用阿拉伯帝国上等的镔铁打造,明光闪亮。
黑木贴儿大喜,下令身后的将领穿上。他手下的突厥的将领们也一个个身着明亮的盔甲,骑着骏马,精神抖擞,面露喜色。
突厥也是游牧民族,和匈奴、鲜卑大为不同,突厥人是柔然人的奴隶,负责为柔然帝国打造兵器,过去柔然的首领经常侮辱突厥的开国可汗为“锻奴”,后来突厥崛起,才有了自己的帝国,他们对什么是精铁一眼就能看出来。
黑木贴儿自己也骑马,马术高超,他纵马带着大食国使者来到大军前,一拉马缰,停了下来,说停便停,睁圆眼睛,说:“将士们,杀向大唐,报仇,报仇血恨!!”
“报仇!报仇雪恨!”突厥的军士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
突厥人对大唐,是又恨又怕!唐太宗的后期,大唐强盛了,排大将军李靖夜袭阴山,大破突厥人的老巢,生擒了突厥的颉利可汗。
突厥人不得不认输,和大唐签订了耻辱的和约,放弃了做梦都想得到的河套之地,回归寒冷异常的漠北。
在漠北,突厥人在黑山附近厉兵秣马,繁衍生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又有了几十万人,原以为可以报仇血恨,屡犯武周的边境。
没想到,武则天也不是好惹的,派了大将裴行俭教训突厥人。
裴行俭这个人,也是唐朝名将之一,威震黑山。
裴行俭出身名门望族,乃河东裴氏,将门之后。
裴行俭从小就很聪明,天生将才,早年得名将苏定方教授用兵奇术。
裴行俭除了过人的天赋,还善于学习,精通阴阳、历法,每次出战,能好像未卜先知。
突厥人碰到这样的对手,也是命苦。
裴行俭还特别能识人,提拔的将领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等,都受到重用,成为当世名将。
在调露元年(679年),突厥的阿史德温傅背弃盟约,背叛唐朝,管辖的二十四个州造反响应他,有几十万人众。
裴行俭的机会来了,被唐高宗任命为最高指挥官,三十多万人马,军旗连绵上千里,全由裴行俭指挥。
在这以前,大唐的萧嗣业负责运输军粮,多次被突厥人抢走,士卒饥饿而死的很多。
裴行俭说:“可以用计战胜敌人。”
于是,裴行俭派人准备了三百乘假粮车,每乘车里埋伏骁勇的士卒五人,他们都带着斩马的长刀、强劲的弓弩。
裴行俭为了迷惑突厥人,还用瘦弱的士卒拉车前进,然后,他还派了一支精锐的骑兵秘密地紧跟在后边。
突厥人果然上当,派了人来抢粮车,唐朝拉车的瘦弱士卒假装逃脱险境。
突厥人没遇到太多抵抗,用马把车迅速拉到有水草的地方,然后解下马鞍,让马吃草,准备从车里卸下粮食。
这时候,裴行俭埋伏在车里的骁勇士卒猝然提刀杀出,突厥人防不胜防,死伤无数。
很快,跟着的大唐骑兵也赶到了,一阵冲杀,这批截粮的突厥军全部被杀死了。
从此,突厥人再也不敢去截唐军的粮车。
裴行俭的主力部队和突厥人的主力对峙,唐军驻扎在单于军队的北边。
那天傍晚,唐军已经扎好营帐,战壕全部挖好,裴行俭看了看天色,天上风云突变。
“快,换个地方。”裴行俭突然下令移走营地,到高岗上驻扎。
裴行俭手下的军官说:“我们连日赶路,已经很疲惫不堪了,现在将士们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了,就不能先让他们歇一晚吗?”
“不行!今晚必须走,违令者斩!”裴行俭不听这些,督促唐军赶快转移营地。
到了夜晚,漠北果然狂风暴雨,原来扎营的地方,积水一丈多深,幸好唐军转移了,否则会淹死无数。
裴行俭的手下将士无不叹服,询问他怎么知道当天晚上会有暴风雨。
裴行俭说“天机不可泄露,你们以后只需要按命令行事,不用问原因。”
裴行俭就是这样用兵如神,率军大破突厥军。
突厥二十万大军在黑山抵御了几次,屡战屡败。
裴行俭指挥大唐的将士们尽情厮杀,突厥军溃退,死伤无数。
最终,突厥未经唐朝封赐的可汗泥熟匐众叛亲离,被他的部下杀死,他的首级被献给唐军。
裴行俭派人乘胜追击,又活捉了他们的大首领奉职班师回朝,突厥的残余逃往狼山。
黑山一战,裴行俭大破突厥人,杀戮极众,二十万突厥人所剩无几,死于黑山。
突厥可汗黑木贴儿,再次崛起,但黑山上依然可以看见遍地白骨,都是突厥人的尸骨。
“杀向大唐,为兄弟姐妹报仇!”黑木贴儿给自己的军队训话:“刽子手裴行俭,在黑山屠戮我兄弟姐妹二十万,罪大恶极!黑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