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

第66部分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66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校场上,已经云集了许多兵马,被邀请来的当地缙绅们一面拈着胡子一面出惊讶的慨叹声。他们小声的议论着指点着校场上飘动的种种旗帜,谁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兵马。其中年岁大的,还能依稀记得万历年间征马矢之役时候官军渡海清剿的盛况,现在这一次比起当年似乎亦不逊色——官军渡海号称五万人马。

    云集在这里的人马除去何如宾的镇标和家丁,制标和抚标一部之外,广东明军共有三个参将一个游击所部:分别是潮州参将,琼崖参将,雷廉参将和广东练兵游击将军。这四个将军和明末日渐泛滥的空头副将、参将、游击不同,是实打实的各有防区有头衔的经制武官。基本上全广东的主力人马除了防瑶的东西山参将之外,几乎是倾巢出动了。这样的阵势,广州的官绅百姓们已经几十年没有见识过了。

    忽然一阵“饶命”的呼喊声响起,官员士绅们转头一看,原来是几个脱光了上身五花大绑,浑身都是被拷打伤痕的囚犯,正被几个士兵押解着,驱赶着向校场走去。他们一边踉踉跄跄的走,一边喊叫着。有观看过祭旗的人解释道:“这些都是死囚,要拉去砍头祭旗的。”

    几个囚犯,被推推搡搡到校场的旗杆下,被喝令跪下。几个牌刀手过来,随着号炮声,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一一落地,摆在旗杆下。

    紧接着,二十四面大军鼓敲打起来,随着鼓声和突然响起的号角声,一面红旗在帅台上举了起来。

    乌云般聚拥在远处的军队缓缓的行动起来了,犹如暴雨前隐隐约约的雷声一般,脚步声变得宏大起来,手执大刀的牌刀手、背着弓箭的弓箭手、长矛斜指天空的长枪手、扛着三眼铳和鸟铳的火器手一队又一队的各按一定的队形,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来,无数的旗帜在士兵们踏起的烟尘中飘扬。

    号角呜咽,鼓声隆隆,参加大阅的人马是渡海明军中的最精锐的一部分,共计六千人。甲仗齐整,装备精良,颇有点排山倒海的气势。

    很多官员和士绅是第一次参与这么大规模的大阅,都激动不已,纷纷说道:“官军如此精锐,贼人必败无疑”

    接下来是演练阵法。随着锣鼓旗号的变化,这几千人不断的变化队形。鼓声时起时伏,阵法也一变再变,时而一字长蛇阵,时而两仪阵,时而太极阵,时而连环阵,时而车悬阵,一连变了十几种式样。

    几千名顶盔贯甲的士兵扛着武器在飞扬的灰尘中来回奔跑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脸上灰扑扑地都是灰尘,汗水又冲刷出了一道道痕迹,像个大花脸。阅兵台上,何如宾满意地捋了捋胡须,部下对阵法的熟稔让他很高兴。

    冗长的大阅结束后,三日后大军就要渡海了。

    渡海的当天,广东珠江口海面一个小岛停泊着一艘修长的风帆船,警惕地监视着海面的船只。这正是远航号。

    梁小明站在船头眺望,旁边是新收的林传宗和刘黑子,他们都是梁小明训练出来的。由于这次行动太过重要,也是梁小明第一次参加的海战,梁小明不放心别人来执行,于是亲自来了。反正以远航号的速度,观测到官军船队的踪迹后掉头返航,时间也足够他重新登上战船上指挥舰队战斗。

    林传宗在船头看不到什么船队的踪迹,忍不住就爬上了桅杆,以便早点发现目标。

    广阔的海面时而有渔船经过,但始终看不到大规模的船队。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梁小明渐渐焦躁起来,对刘黑子说:“你确定你得到的消息是可靠的?”

    刘黑子点头哈腰道:“可靠,绝对可靠。那些人是我亲自交待下去的。”

    这次正是依靠刘黑子收来的线报,得知大军三日前祭旗,今日渡海的消息——其实虎门大营一万五千大军的动静太大,根本不用刻意打听,就能知道大军何日大阅,何日出海。

    梁小明看了看太阳的角度,应该是8点到9点的样子,按理说这么大规模的船队,不会太晚出才对。虽然从广州到琼山的航程不远,但是紧赶慢赶也要一两天时间,如果天黑后才到达,那么以这个时代的照明条件和航海技术,多达三百艘船的靠岸登陆就是一场悲剧。

    难道船队避过了自己的视线,已经驶过了珠江口?梁小明狐疑起来,随即又摇摇头,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这两天,他指挥远航号在珠江口巡视了一圈,现为了避开暗礁,正常航行的船只都会经过这个名叫内伶仃岛的小岛与邻近陆地的淇澳岛之间的航道。两岛之间相距只有7海里,那么官军船队航行路线离内伶仃岛大约只有3海里左右,在没有任何遮蔽物的辽阔海面上,庞大的船队应该逃不掉自己的眼睛。

    就在这时,桅杆上的林传宗叫了起来:“来了来了!官军的船队!”

    梁小明一听赶紧用手伸到额头上挡住阳光,往西边眺望,海平面上果真隐约出现了一串黑点。

    “老天爷保佑,我们捕捉到了船队的踪迹。”梁小明庆幸不已,当即下令:“起航,跟上他们。”

    解开远航号锚索,借着风力箭一般窜了出去,速度奇快无比。

    此时梁小明也很紧张,毕竟是自己第一次指挥的海战。

第110章 海战(1)() 
而此时,大军的主帅何如宾正在一艘福船上与众幕僚讨论渡海之后的部署,甚至提到了战斗结束后的厘清事宜。

    有幕僚建议:“贼人盘踞博辅已久,虽为海贼,但陆上总有与其暗中勾结之辈,大军取胜之后,应该彻底清查一番,凡结交匪类者,一律以从贼论处,家财充公”

    何如宾频频点头,击败贼人之后,对勾结贼人的当地士绅进行清查是惯例,至于勾结是否属实,勾结程度多深,全在于官军的心情了。若是知情识趣,孝敬到位,就可躲过一劫,否则就免不了从贼的罪名,轻则破财,重则倾家荡产。

    临高虽称不上富裕,但是敲打一番,总还是有点油水的。想到这里,何如宾和众幕僚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名兵士进入舱中,禀报道:“前方船只传来消息,左侧出现一艘古怪的西夷帆船,在我大军船队附近游弋,意图不明。”

    “哦,待本官去看看。”何如宾起身出舱,幕僚们紧随其后。

    何如宾看到左前方的确有一艘白色的狭长的船只,以很快的度来回穿梭,似乎在观察船队的情形。

    “这是什么船?怎么从没见过,而且度如此之快?”何如宾询问道。

    众幕僚纷纷摇头,他们多是文人出身,出海能够不晕船就不错了,哪里还认识这种怪船。

    远航号来回游弋,官军船队的船型、吨位、数量尽收眼底。梁小明不时出感叹:“明朝就是用这样的船来打一场跨海战争,而且没有任何武装船只的保护?”

    这些临时抽调来的船大小不一,但排水量多数在一百到两百吨之间,其中一些船甚至还不到一百吨,这已经是广东沿海能找到的大型船只了。为了凑足足够运输大军渡海的船,王尊德在沿海封船,无论商船还是货船,只要能拉人都征用了。他不信任广东水师的战力,加上水师十几艘旧船还要防备海贼,干脆一艘都没有调来护航。

    在梁小明看来,渡海的明军这些一百吨上下的船顶多用来做通讯船,传递一下消息还行,用来运兵就够呛,用来海战更是开玩笑。

    整个船队中唯一大点的就是位于船队中央位置何如宾的座船了,这是一艘三四百料的福船,排水量约两百来吨,漆刷得簇新,在前后老旧的货船中很惹眼。

    观察了半个小时左右,梁小明心中有了底,便下令返航。远航号划出一道弧线,大角度调头,劈波斩浪,飞快地消失在海平面上。

    怪船前后穿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让何如宾座船上的众位幕僚都没吭声,眼看怪船离去之后,终于有人议论:“这怪船定是博辅贼人派来刺探消息的,被我大军威势震慑,悻悻而归。”

    何如宾抚须笑道:“十有八九就是。虽然船上满载军士,不惧贼人跳帮,但中途不起波折最好。终究是宵小之辈,见我大军堂堂之阵,最终还是不敢出手试探。”他对这怪船也有点慌,但是作为大军主帅,此时自然要表现出对敌人的蔑视,免得涨贼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幕僚们自然一番附和,称大军所至,定所向披靡,贼人必望风而逃,顿时甲板上阿谀奉承之声如潮。

    “远航号离开博辅港前往珠江口侦察的同时,五艘武毅级战舰也鱼贯而出,驶出了港口,直奔琼山方向而去。官军渡海的目的地是琼山,只要顺着这个方向走,就能迎头碰到船队。

    船上的水手们虽然次接触这种战舰,但是稍加训练就能适应,只是火炮的操作有点为难他们。这时候梁小明设计的大口径卡隆炮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

    海上炮战不比陆地,炮位都是固定的,调整的余地有限,船舷对着哪边,就只能打哪边。战舰上的炮兵比起陆地上的同行,更注重的是射,而不是精准度,谁能在短时间内向对方倾泻更多的炮弹,谁就占了上风。即便如此,长管舰炮的装填和复位的难度对于新进来的炮手们仍然是一种挑战。

    相比之下,卡隆炮的炮管短粗,装填简单,复位也容易,加上近距离射,根本不用考虑炮口角度和射程的问题,对准敌船一顿乱轰就是,简单粗暴,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新来的炮手们完全能胜任。

    在多次训练中,炮手也被慢慢地练出来了。一两次战斗就能让一艘船的炮手迅上手,新加入的又成为下一艘船的炮手,通过这样滚雪球的方式,五艘船的炮手对简单的操作已经完全掌握,在不考虑操作长管炮的前提下,大部分炮手已经符合梁小明心中的合格标准,至少对付远东海域没有舰炮的对手绰绰有余。

    这只舰队在临时旗舰远航号的带领下沿着海岸线航行,两个时辰后就通过了琼州海峡,离开了琼山,到达了徐闻近海一个叫罗斗沙的小岛附近。在这里,舰队放慢了航,等待远航号带来的消息。

    半个时辰后,远航号出现在视野中,接近舰队后,船上放下一条小舢板,梁小明带着刘黑子、林传宗等人乘坐舢板登上了“临高”号,刘黑子对着船上的水手们嚷嚷道:“官军船队已经过了南三镇,估计这会快要到东海岛了。”

    东海岛是雷州府附近的一个大岛,在这岛附近能够补充淡水,过了这个岛之后,一直到罗斗沙岛,都没有像样的岛屿和港口能够停靠和补充淡水食物。中途虽然经过徐闻,但这个年代的徐闻除了面向琼州的南面,其东部并没有大的港口,一些小渔村不足以容纳庞大的船队。根据刘黑子的说法,攻击官军的船队,这片海域是最合适的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想躲也没有合适的地方。

    梁小明正了正衣领,然后右手向前虚劈,喊道:“全前进,把敌人的船队消灭在大海上!”

    舰队所有的船只接到命令后,调整了风帆的角度,帆布被风吹得鼓了起来,以当前最快的度沿着徐闻东部海岸前行。

    17世纪的海上航行都要沿着海岸线走,明军的船队也不例外。只要确认对方的路线,沿着海岸线相对而行,双方船队错过的可能性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