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光问道:“如果打下了安平,郑氏族人如何处置?”
刘烨眼中闪过一丝厉色:“自然是全部处死,一个不留。”
这话听上去有些残忍,可是众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灭门的事情琼州营不是没做过,当初起家之时,连护卫队都没成立,几十个盐丁带着长矛就灭了唐老爷全家。在这样的战争面前,任何对敌人的仁慈都是对自己的残忍。
徐一凡提议:“既然要攻打安平,那么安平镇的城防、郑家的人丁数目、能够撤退的路线,都要详尽的情报,免得打乱战,让郑家人跑掉,竹篮打水一场空。”
刘烨点点头:“这个自然,咱们不打无准备之战。正好王启年和梁栋都打入了郑家内部,安平的情报就由王启年提供,中左所那边,郑家船队的情报就交给梁栋。”
徐一凡继续说:“陆军的兵力分配必须安排妥当。如果郑家的主要兵力都在中左所城,那么咱们的主攻方向也放在中左所。属下建议,安平就交给警卫队和特战队,保险起见,再从第一营和第二营各抽调一个连,其余兵力全部放在中左所那边。”
严光问:“警卫队和特战队现在有多少人?”
徐一凡回答:“初建之时,都不满百人,现在经过扩编,警卫队满编一百人,特战队两百人。”
严光想了想:“加上抽调的两个连,五百人攻打一个毫无防备的镇子,应该足够了”
他走到挂在墙上的手绘地图前,点着金门附近说,“王启年和梁栋提供的情报只是细节,总的攻击线路不会有多大变动。咱们还是预先停泊在南澳岛,等待最合适的时机。只要郑家的主力在附近,就发动攻击。不管是港口乱战,还是在金门海面会战,总之要把郑家的主力船队一举歼灭。就算还有船漏网,只要安平那边把郑氏族人都屠了个干净,没有郑家的人领头,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足为惧。”
刘烨鼓掌叫好:“说得好,严先生的大局观不错,就是这个思路。”
严光谦虚了一句“谢将军谬赞。”然后继续说,“具体到细节上,水师自然是倾巢而出,陆师呢?兵力都出动了,带不带大炮?”
徐一凡回答:“轻便的山地炮肯定要带,至于野战炮嘛,得看郑芝龙的陆上兵力有多少,有没有大炮能对咱们构成威胁”
李飞说:“据我对郑家的了解,除了我们卖给他们的短重炮,不管是船上还是陆上,都没有什么像样的火炮,倒是鸟铳不少郑家有一支千人左右的黑人火枪队,不容小觑。”
徐一凡点了点头:“既然没有火炮,咱们就不带野战炮了,毕竟登岸时运送不便,影响行军速度。虽然我没有从水上攻往陆上的经验,但既然古人有半渡而击的战法,说明登岸的速度越快越好,那么携带的火器越轻便越好。”
严光总结道:“那好,重炮就不带,只携带轻炮。还有一个问题,攻上岸后,打到什么程度?中左所城附近还有同安县衙,近在咫尺,是搂草打兔子还是放过?安平镇不止郑家,还有当地百姓,到时局面一乱,难以分辨,到底是只打郑家、对百姓秋毫不犯,还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让一人漏网?”
“同安县衙只要不抵抗,就不去碰。毕竟攻打一个招安的游击和堂而皇之攻打县衙是两码事。至于安平镇”刘烨迟疑了一下,“如果郑家人趁乱混入百姓之中,甚至百姓帮助他们逃跑宁可错杀,不能放过!”
严光点点头:“有了将军这句话,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刘烨估算了一下:“郑芝莞空手而回,到达福建要十来天,郑芝龙得知消息后肯定会有所反应,不管他想要警告或者敲打我,甚至直接来临高兴师问罪,都会调集船队、召集人手,总得花费十天半个月,所以算起来,郑家的船队大约会在一个月左右汇集在中左所附近,我们就趁这个机会将郑家主力一网打尽。”
说到这里,刘烨不无遗憾地想,要是梁小明说的那种重炮能够赶上这场仗就好了。也不知道梁小明的铸炮进展如何?
文澜河畔的兵工厂铸炮车间内,一门内置回型管的粗壮的炮管旁边,梁小明打了个喷嚏,和旁边的管事王一锤说笑道:“看来是谁在念叨我来着。”
王一锤凑趣道:“这个点不应该是夫人想梁老爷,大概是将军埋怨这大炮怎么还没弄出来”他没想到,居然一语成谶,被他说中了。
梁小明笑道:“我不想看见他那幽怨的眼神,所以干脆躲到这里来了。其实咱们实验也差不多了,有成功冷却的炮管模子了。关键是找到最精确的数据,让以后的铸炮不靠碰运气”
第286章 巨舰重炮即将服役()
时间转瞬即逝,离预定攻击福建的日子越来越近,就在琼州营上下做好战前准备,即将开赴福建之时,船厂的管事亲自跑到南园报告好消息。
“将军,1000吨级的战舰已经建成,只要配备合适的舰炮,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刘烨精神一振,开战在即,这两艘建了一年多的战舰终于可以下水了,福建之战又多了一枚重重的筹码。
“走,去看看。”
船坞旁,刘烨抬头仰望着巍峨的船体,喃南道:“我了个去,排水量比武毅级大了一倍,为什么感觉比三艘武毅级还庞大呢?”
船厂的管事介绍道:“虽然排水量只大了一倍,可是舱室多了两倍,炮甲板由单层变为两层,使用的桅杆和风帆的数量也成倍增加,所以看上去体积大了两倍还不止。”
眼前的战舰足有四层楼高,如果算上桅杆的高度,将近八层楼,在木质舰船的年代,算得上庞然大物了。
刘烨赞叹不已地环绕船坞走了一圈,很是为自家船厂能造出这样的巨舰而自豪。观察的过程中,他现船身吃水线以下包裹了黄铜色的一层金属,好奇地问:“这是铜吗?”
“对,这是铜皮。”
“包裹一层铜皮有什么用,防弹吗?”
船厂的管事笑道:“这样的一层铜皮并不能有效地抵御18磅以上的炮弹,它的主要作用是防腐。”
“防腐?”刘烨睁大了眼睛。
“对。一般的船身是用焦油作为防腐剂,焦油是松类干溜取出的树脂,有防腐、隔水、隔潮、迅干燥、耐高温和附着力强等效果,作为防腐剂,它一般涂在船体木板之接缝与樯索上。500吨以下的战舰,使用焦油绰绰有余,可是1000吨以上的战舰,加上这一层铜皮是梁老爷交给我们的做法,除了防止腐蚀以外,还可以提高航和性能。”
虽然不太懂其中的原理,但是刘烨猜测航的提高和金属本身的摩擦系数有关。他没有过多关注这个问题,而是把精力集中在了侧面的两排密集的炮窗上,兴奋地问:“这种级别的战舰有多少炮位吗?”
船厂的管事此时骄傲地说:“得益于梁老爷的建议和做法,再加上我们不断的实践,新的船体设计可以比现在同级别的战舰容纳更多的舰炮,除去船头船尾的追击炮、回旋炮之类的小炮,两侧一共可以装下44门舰炮。”
“44门?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武毅级的炮位是28门,那么火力将近提高了一倍?”
“您说的没错,将军。梁老爷说这样的船即使放到欧洲,都是顶尖级的,更不用说在我们这里了,对于仍然使用冷兵器的海盗而言,这样一艘船的火力过了海盗一支舰队的总和。”
刘烨听得心花怒放,重炮巨舰,就是争霸海洋的不二法宝啊!
不过他随即就想起了仍然只闻其声不见其物的轰击炮,遗憾地摇摇头:“要是明子能有好消息带给我就好了。”
船厂管事问:“您说的是梁老爷所提起过的32磅以上的重炮?我也很期待它的出现,只有这样的重炮才能配得上这样伟大的战舰。我听说他的实验已经接近尾声了,只是需要提炼出一套稳定的数据和方法,以便让以后的铸造过程按图索骥。要不我们一起去看看?”
刘烨抱着期待的心情跟随船厂管事来到兵工厂。梁小明看到他们的到来丝毫不意外,笑呵呵地问:“是不是来催货的?放心,样炮已经铸出了两门,初步测试没有问题,现在就等放在战舰上进一步测试了,只要不出现明显的裂纹,就说明成功了。”
刘烨又惊又喜,忍不住埋怨道:“好你个明子,家伙都造出来了,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害得我一直挂念,吃不香睡不好的。”
梁小明正色道:“我这是本着科学、认真、务实的态度嘛。两门样炮虽然铸好了,可那是在废了七八门炮管的基础上才做出来的,废品率高达80%,这可不是我想要的。必须测试出最准确的数据,让长达数十个小时的水冷过程的每个步骤精确到分钟,把良品率提高到70%以上,才算真正的成功,这时我才会向你汇报。”
刘烨肃然起敬,这样扎实的工作态度不由得不让人敬佩。
“你辛苦了。愿以为照搬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算难事,没想到这么复杂。”
梁小明叹道:“就像我懂得玻璃的烧制,却做不出钢化玻璃一样,只知道原理是不够的,这可比铸造12磅山地榴弹炮之类的小炮难多了。不过踩在别人的肩膀上终究还是省事的多,罗德曼测试出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法整整花费了十年——虽然其中好几次因为资金短缺导致实验中断,浪费了太多时间——我能够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做成,还算是非常幸运了。”
刘烨试探着问:“那么这两门炮可以搬到船上测试吗?两艘千吨战舰什么时候可以正式配备轰击炮?”
梁小明回答:“样炮的测试随时可以进行,正式列装也不是大问题。第一次在船上使用这样的爆炸弹,炮手和指挥官都需要一个适应和磨合的过程,每艘千吨级战舰暂时先配备4门炮吧,等到铸造技术成熟、官兵们也适应了,就可以适当增加轰击炮的比例。以现在的条件,多了造不出,七八门炮还是拿得出。”
刘烨大喜道:“这样我就放心了。”
第二日,两门样炮被搬到“临高”号上进行实弹射,测试效果。梁小明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再三叮嘱指挥测试的高杰等人:“一定记得安全操作要领,爆炸弹不比实心弹和霰弹,操作失误会让整条船都报销的。”
高杰是经过梁小明敦敦教导,不用梁小明叮嘱,也知道尚不成熟的爆炸弹对于舰船本身的安全隐患,射之前如临大敌,还拒绝了刘烨等人上船近距离观察的要求。
“将军,你作为这支军队的领袖,您可不能冒这个险,还是在岸边呆着安全一些。”
第287章 东亚最强战舰()
在高杰和梁小明的再三要求下,刘烨只好放弃了上船近距离观察的打算,带着琼州营的高层人员在岸边伫立,等待实弹演练的开始。
这次实弹演练是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靶船是从刘香残部缴获的一艘中号福船,因为破损较为严重,虽然勉强从热兰遮港口拖了回来,但是已经没有修复再利用的价值,正好用来试试爆炸弹的威力。
炮击的距离经过反复考虑,最后选择了300米的距离。这个距离,出了郑家装备的“山寨版卡隆炮”100米左右的有效射程,而且能够保证还算不错的命中率。
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