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风之三国 >

第145部分

大风之三国-第145部分

小说: 大风之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大笑道:“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看不到的地方。”

    荀攸道:“仲德之言有理。丞相何故笑话他?”

    曹操道:“凡是用火攻,必然要借着风力。方今隆冬之际,只有西风北风,怎么会有东风南风?我们的位置在西北之上,敌方兵马皆在南岸,他们若用火攻,是烧自己之兵也,我有何惧?若是十月小春之时,我早已做好提防准备。”

    诸将都拜伏道:“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曹操看着诸将道:“青、徐、燕、代之众,不惯乘舟。如今若不是因为此计,怎么能涉大江之险!”

    只见一众部曲之中有两个武将挺身出列道:“小将虽然是幽、燕之人,也能乘舟。愿借巡船二十只,直至江口,夺旗鼓而还,以显北军亦能乘舟也。”

    曹操看过去,原来是袁绍手下旧将焦触、张南两人。

    曹操道:“你等皆生长在北方,恐乘舟不便。江南之兵,往来水上,习练精熟,你千万不要轻视,以性命为儿戏。”

    焦触、张南大声保证道:“如若不胜,愿受军法!”

    曹操道:“战船尽皆连锁,惟有小舟。每舟可容二十人,恐怕不好作战。”

    焦触道:“若用大船,能胜又何足为奇?我们只带小舟二十余只,我与张南各引一半,就在今日直抵江南水寨,必定夺旗斩将而还。”

    见两人坚持,曹操也不再劝,于是道:“我给你们派二十只船,调派精锐军五百人,皆配备长枪硬弩。到来日天明,将大寨船出到江面上,远为之势。再派文聘亦领三十只巡船接应你们回来。”焦触、张南欣喜而退。

    次日,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已定,早听得水寨中擂鼓鸣金。船皆出寨,分布水面,长江一带,青红旗号交杂。焦触、张南领哨船二十只,穿寨而出,望江南进发。话说南岸隔夜听得鼓声喧震,遥望曹操调练水军,探事人报知周瑜。周瑜到山顶观看,曹操军已收回。

    今日,忽又闻鼓声震天,军士急登高观望,见有小船冲波而来,飞报中军。周瑜问帐下:“谁敢先出?”

    韩当、周泰二人齐出道:“我们愿为先锋破敌。”

    周瑜大喜,传令各寨严加守御,不可轻动。韩当、周泰各引哨船五只,分左右而出。却说焦触、张南凭一勇之气,飞棹小船而来。韩当独披掩心,手执长枪,立于船头。焦触船先到,便命军士乱箭望韩当船上射来。当用牌遮隔。焦触捻长枪与韩当交锋。当手起一枪,刺死焦触。张南随后大叫赶来。隔斜里周泰船出。张南挺枪立于船头,两边弓矢乱射。周泰一臂挽牌,一手提刀,两船相离七八尺,泰即飞身一跃,直跃过张南船上,手起刀落,将张南砍死于水中,对驾舟军士一通乱杀。

    众船飞棹急回,韩当、周泰催船追赶,到半江中,恰与文聘船相迎,两边厮杀。却说周瑜带着众将立于山顶,遥望江北水面艨艟战船,排合江上,旗帜号带,皆有次序。回看文聘与韩当、周泰相持,韩当、周泰奋力攻击,文聘抵敌不住,回船而走,韩当、周泰二人,急催船追赶。

    周瑜担心二人深入重地,便将白旗招飐,令众鸣金,二人乃挥棹而回。周瑜于山顶看隔江战船,尽入水寨。瑜看着众将道:“江北战船如芦苇之密,曹操又多谋,当用何计以破之?”

    众将还未来得及回答,忽然见曹军寨中,被风吹折中央黄旗,飘入江中。周瑜大笑道:“此乃不祥之兆也!”

    周瑜正高兴之时,忽然狂风大作,江中左右救回帐中。诸将皆来看望,尽皆愕然相顾道:“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没想到都督会忽然如此,倘若曹兵攻到,如之奈何?”慌忙差人申报吴侯,一面求医调治。

    却说鲁肃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诸葛亮,言周瑜忽然生病之事。诸葛亮道:“你认为这件事会怎么样?”

    鲁肃叹道:“此乃曹操之福,江东之祸也。”

    诸葛亮笑道:“公瑾之病,我亦能医。”

    鲁肃大喜,行礼道:“若真的如此,则是国家万幸!”

    于是立刻请诸葛亮一同前去看病。

    鲁肃先入内见周瑜,周瑜以被蒙头而卧。

    鲁肃道:“都督病情怎么样了?”

    周瑜答道:“心腹搅痛,时不时会昏迷。”

    鲁肃关心道:“有吃什么药么?”

    周瑜摇了摇头,心中悲戚道:“心中呕逆,药不能下。”

    鲁肃见周瑜精神不振,于是连忙道:“适才我去去看诸葛亮,他说能医都督之病。现在帐外,叫他来医治,怎么样?”

    周瑜于是让人请诸葛亮入内,让左右扶自己起来,坐于床上。

    诸葛亮道:“有几日没有见到你了,没想到贵体不安!”

    周瑜叹了口气:“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

    诸葛亮笑道:“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

    周瑜闻言失色,佯装呻吟。

    诸葛亮道:“都督心中似觉烦积否?”

    周瑜点了点头:“正是如此!”

    诸葛亮道:“必须用凉药以解之。”

    周瑜摇了摇头:“已服凉药,全然无效。”

    诸葛亮道:“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

    周瑜不是傻瓜,已经猜到诸葛亮已经知道自己忽然患病的原因,于是以言挑之道:“欲得顺气,当服何药?”

    skbshge

第271章 曹操南征(十六)() 
诸葛亮笑道:“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

    诸葛亮要来纸笔,屏退左右,写下十六个字道:“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写完之后递给周瑜道:“此都督之病的源头也。”

    周瑜见了大惊,暗自思量:“诸葛亮真神人也!早已知我心事!只好以实情告之。”

    于是笑道:“先生已知我病源,将用何药治之?事在危急,望立即赐教。”

    诸葛亮道:“在下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都督若要东南风,可于南屏山建一台,名曰七星坛:高九尺,作三层,用一百二十人,手执旗幡围绕。亮于台上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助都督用兵,怎么样?”

    周瑜道:“不要说三日三夜,只需要一夜大风,大事可成。只是事在目前,不可迟缓。”

    诸葛亮道:“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风息,如何?”

    瑜闻言大喜,矍然而起。便传令差五百精壮军士,往南屏山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听候使令。

    诸葛亮辞别出帐,与鲁肃上马,来南屏山查看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坛。方圆二十四丈,每一层高三尺,共是九尺。下一层插二十八宿旗:东方七面青旗,按角、亢、氏、房、心、尾、箕,布苍龙之形;北方七面皂旗,按斗、牛、女、虚、危、室、壁,作玄武之势;西方七面白旗,按奎、娄、胃、昴、毕、觜、参,踞白虎之威;南方七面红旗,按井、鬼、柳、星、张、翼、轸,成朱雀之状。

    第二层周围黄旗六十四面,按六十四卦,分八位而立。上一层用四人,各人戴束发冠,穿皂罗袍,凤衣博带,朱履方裾。前左立一人,手执长竿,竿尖上用鸡羽为葆。以招风信;前右立一人,手执长竿,竿上系七星号带,以表风色;后左立一人,捧宝剑;后右立一人,捧香炉。坛下二十四人,各持旌旗、宝盖、大戟、长戈、黄钺、白旄、朱幡、皂纛,环绕四面。

    诸葛亮于十一月二十日甲子吉辰,沐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鲁肃道:“子敬你自去军中助公瑾调兵,倘若我所祈风没有成功,千万不要怪我。”

    这里确实没有自己什么事情,而且去军中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于是鲁肃告辞离去。诸葛亮嘱付守坛将士:“不许擅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

    众皆领命,诸葛亮缓步登坛,观瞻方位之后,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诸葛亮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却并不见有东南风。

    话说周瑜召集程普、鲁肃一班军官,在帐中等候,只等东南风起,便调兵出。一面关报孙权接应。黄盖已自准备火船二十只,船头密布大钉;船内装载芦苇干柴,灌以鱼油,上铺硫黄、焰硝引火之物,各用青布油单遮盖;船头上插青龙牙旗,船尾各系走舸:在帐下听候,只等周瑜号令。

    甘宁、阚泽将蔡和、蔡中留在水寨中,每日饮酒,不放任何一个蔡和、蔡中的士兵登岸。周围都是东吴军马,把守的水泄不通:只等帐上号令下来。周瑜正在帐中坐议,探子来报:“吴侯船只离寨八十五里停泊,只等都督的音信。”

    周瑜几颗派鲁肃遍告各部下官兵将士:“俱各收拾船只、军器、帆橹等物。号令一出,一颗也不要耽误。倘若有所违误,即刻按军法处置。”众兵将得令,一个个磨拳擦掌,准备厮杀。

    随着时间的流逝,眼看黄昏,天色清明,微风不动。

    周瑜心中失落,于是对鲁肃道:“诸葛亮之言荒谬无比。隆冬之时,怎么会有东南风?”

    鲁肃却对诸葛亮所说的话有着一种盲目的信任,于是道:“我认为诸葛亮必不胡言乱语。”

    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周瑜又惊又喜道:“此人有夺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测之术!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之,免生他日之忧。”

    于是周瑜计谋叫来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带着首级来请功。”

    二将领命,徐盛下船,一百刀斧手荡开棹桨;丁奉上马,一百弓弩手各跨征驹,往南屏山来。

    丁奉马军先到,见坛上执旗将士,当风而立。丁奉下马提剑上坛,却找不到诸葛亮,慌忙问守坛将士诸葛亮何在。

    守坛将士答道:“恰才下坛去了。”

    丁奉忙下坛寻时,徐盛船已到。二人聚于江边,不知去哪里找诸葛亮。

    忽然有小卒来报:“昨晚一只快船停在前面滩口。不久前看见诸葛亮披发下船,那船望上水去了。”

    丁奉、徐盛便分水陆两路追袭。徐盛教拽起满帆,抢风而使。遥望前船不远,徐盛在船头上高声大叫:“军师休去!都督有请!”

    只见诸葛亮立于船尾大笑曰:“回覆都督:好好用兵;诸葛亮暂回夏口,异日再容相见。”

    徐盛道:“请暂少住,有紧要话要说。”

    诸葛亮曰:“我早就猜到都督不能容我,必来加害,预先让黄忠来接。将军不必追赶。”

    徐盛见前船无篷,自己的船快,只顾追赶。眼看越追越近,黄忠拈弓搭箭,站于船尾大叫道:“我乃黄忠也!奉令特来接军师。你干什么来追赶?本要一箭射死你来,显得两家失了和气。——教你知我手段!”

    话说完,黄忠射箭。言讫,箭到处,射断徐盛船上篷索。那篷堕落下水,其船便横。黄忠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