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三嫁不从夫 >

第26部分

三嫁不从夫-第26部分

小说: 三嫁不从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君临捏了好一会儿,才自顾的抽了手,只是眼神依然盯着叶倾看,看了好一会儿,抽了抽嘴角,“你很好。”
  “多谢陛下夸奖。”叶倾努了努嘴,悠然的说:“我刚才所说之事,望望陛下成全我母子二人。”
  “你的意思就是你想走了?”李君临默然的坐下,抽了骨纸扇,轻轻的摇了摇,端起茶水,自顾着斟了一杯,抿一口。
  叶倾想了想,应了一声,“是。”
  “若我不肯呢?”
  “你会愿意的。”
  “哦?”他淡然的表情下,语调有些急。
  叶倾坐在李君临对面,将棋盘上的棋子都清理干净,然后又用黑子摆出了一个慕字。
  李君临手中的茶水洒了半盏,沉默了两下,“那你先与我回宫吧。”
  “臣妾遵旨。”叶倾躬了躬身,语调调整的很是周到。随后指了指凝萱,“你不带她一起入宫吗?她可是跟了你好多年了。”掰着指头算了算,“八年之久了吧?”
  李君临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噔噔的脚步声响起。数十个羽林卫涌了进来。
  “回大明宫吧。”他捏的骨纸扇咯咯作响。
  这一次,叶倾再次回到大明宫,随后住进了轩红宫内,于三个月之后,将凝萱定了罪,发配去了边疆。
  这一消息散出之后,流苏忧了三天之后,赶去了边疆。
  




☆、叶倾有些惆怅

  五月份;恰巧又是端午节,有点夏日的味道了。叶倾坐着鸾驾从轩红宫出来;要赶往含元殿去参加宴会,正巧在半路的时候;看到了长鸢宫。她想了想,先移驾去了长鸢宫。
  长鸢宫;约莫八年前;得宠一时的长鸢贵妃吊死在里面。如今过了八年;看起来略有些颓,但还是打扫的很干净。
  “皇上吩咐过,长鸢宫不得进。”几位侍卫上前拦住;又很恭敬的上前稽首;“请贵妃娘娘移驾别处。”
  “放肆,你可知道这位娘娘是谁!”几位宫娥上前训了两下,那几位侍卫很是为难的让开路。叶倾也不为难他们,自己下了鸾驾,一个人徒步进了长鸢宫。
  她四处走了走,凭借着上次见过的幻象来到了长鸢的内寝宫。
  依旧的红岫柱子,宫门是今年刚修的,看起来与内室有些不合味道。叶倾只是随意的瞥了几眼,踏进内室,瞧了几眼,将神情定在了长案上的一把古琴上,“落了些灰,该是许久没抚过。”叶倾喃喃的自语了会,指尖在琴弦上抚了两下。
  “龙榻锦绣卷长眠,半笑欢心似眷怜。”叶倾坐在榻上,轻吟了两句,当初她以为长鸢的故事只是故事,但如今,她想,她被卷进了这样的故事里了。
  “长鸢贵妃?”她兀自微微笑了笑,“我是倾一贵妃。所以我绝不会让你的悲剧在我的身上重演。”
  叶倾站了起来,往后院而去,那里是长鸢当初吊死的地方。
  草木长的很好,只是如今已经过了春,没了桃花,不然满院的桃花开遍,与东宫的轩红殿一模一样。叶倾看着眼前的场景,看的有些晃神,晃了两下,晃到后院过道的那个长廊上,走过长廊的尽头,是一处水阁,叶倾停了停,“与东宫的水阁一模一样的布局。”她喃喃了两句,晃神的厉害,干脆依在水阁长椅上。
  往昔的欢笑声席卷而来,那时候她在东宫的水阁之上,闲暇的时候抱着小狐狸倚在长椅上随手喂鱼,喂得很欢乐,偶尔摆了个香案,抚一首琴,抚得很惬意,她以为日子便可以如此的过下去……
  “也许,长鸢当初在这里,也是如此的想法吧。”叶倾又独自喃喃。
  她想的出神,没一会儿,涌来了几个宫娥,“娘娘,时候不早了,几位侍监都过来催了。”
  “哦……”她收了神,低低的应了一声,却没有动身,半响之后她努努嘴,“据说大唐朝自开国来,如此重大的宴会都没让贵妃出席吧?”
  “有的有的。”那位宫娥微笑的道:“那时候长鸢贵妃出席过,不过这次的宴会比较特殊,因是大将军遣书信来告,这两日便要班师回朝了。”
  “上次不是说就要班师回朝了么?”叶倾低低的喃喃,随后起了身说道:“那我们现在去含元殿瞧瞧。”
  叶倾赶往含元殿,刚刚到殿门口,便被几位侍监请去了太后的寝宫,叶倾想了想,还是折去了太后的宫殿……慈清殿。
  “臣妾向太后娘娘请安。”叶倾含了含首,眼角瞥过之际,看到了皇后也在此处,皇后身侧的阿沫似乎正在恶狠狠的盯着自己看。
  太后捏着一串佛珠,悠悠的睁眼,“倾一贵妃的排场还真是大,要让哀家在这里候着。”
  “臣妾不敢。”叶倾低下头。
  太后不温不火的说:“宫里的规矩,皇儿给你免了,随意出入宫殿,皇儿给你准了,就连给哀家请安的礼节,皇儿都给你撤了。难道,现如今,出入个宴会都要让哀家等你不成?”
  “臣妾不敢。”叶倾又是低低的应了一声。
  皇后在旁劝了一句,“倾一贵妃也是无心之过。”顿了顿,将叶倾扶了起来,“妹妹以后莫再迟到便是。”说完,问了句:“不知倾一贵妃刚刚是因何故误了时辰。”
  叶倾笑了笑,“游了游长鸢宫。”
  吧嗒数声,太后的那串翡翠佛珠掉了一地。
  几位宫娥连忙俯身去捡。皇后连忙上前给太后福了福身子,“宴会要开始了,太后是否……”
  “你们先去殿外侯一会儿。我有几句话交待倾一贵妃。”太后神情慈祥,双眼却死死的盯着叶倾。
  等所有人出了宫殿之后,太后招了招手,“坐这边来。”
  “谢太后。”叶倾福了福身子。
  太后略微顿了顿,好像在琢磨一件难于启齿的事情,但是,最后她终于开口:“先帝殡天之时,是否有话交待于哀家?”
  叶倾摇了摇头。
  “那……先帝最后的话是什么?”太后再问,脸色有点儿青。
  “估摸着是没留下什么话儿。”叶倾又是摇摇头,随即又望向太后,“那时候我有点儿晕,不过倒是记住些话。”
  “什么话?”太后靠近些许。
  叶倾也凑近些,“防着慕容钦大将军。”
  太后怔了一怔。
  “还有……”叶倾又靠近些许,近乎贴着太后的耳朵,“……防着皇后。”
  “你说什么!”太后的声音高了起来。
  叶倾悠悠然,“现在大将军以五万兵胜突厥的十万骑兵,士气正旺。皇后是吐蕃国的雪崎公主,如果此刻雪崎公主暗通大将军慕容钦……”
  “倾一贵妃,你可知道私议国政是死罪!”太后拍了一下案几,手中的半串佛珠都落了开去,哗啦啦的响。
  “臣妾知罪。”叶倾急忙跪了下去,低着头,“臣妾只是照实陈述了先帝的遗言。”
  “皇后乃一国之母,不可能会做出那些事儿。再说慕容钦大将军乃是开国功臣之后,怎会做出叛逆之事。”太后的语气有点缓和,“先起来吧,记住不可再议国政。”
  太后见叶倾久久低着头,俯□子,将她拉到自己的座旁,低着声,“哀家最后问你,先帝遗言中可有提到我?或者……提到长鸢贵妃?”太后终于问出了自己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叶倾笑了笑,“先帝自然是惦记着你的。那时候臣妾晕的紧,模糊间记得先帝说想见你最后一面。可惜……”
  “……哦”太后长长的一个音符。
  太后沉思了好一会儿起了身,叶倾扶着她出了宫殿,与皇后等一同去了含元殿。
  含元殿上,李君临一身宫袍坐在殿上,王侯将相等都位列在殿下。
  侍监一身高尖的太后驾到,百官朝拜。
  李君临扶太后上殿,眼光似有似无的扫过叶倾,点了点头。
  “今日为端午佳节,又逢北边传来消息,说的是大将军这两日便可得胜班师回朝。”李君临扬了扬手又甩一下长袖。
  群臣高呼万岁。唯有叶倾不动声色的拧了拧眉头。
  忽然,她抬眼看见一群宫娥带着皇子李幕倾上殿,走过她的面前,上了殿上。李君临搭着皇子的小肩膀,“去皇后身边落座。”
  “给母后请安。”皇子很懂事的请安之后落座。
  叶倾又是拧了拧眉头。
  叶倾入住大明宫的这三个月来,没多少机会接近自己的孩子,就算是有机会,她也没有将自己的身份与他说了。三个月来,她一直在琢磨着怎么带走李慕倾,可是琢磨到现在,她却改了注意。她开始有点想,想让他当上太子。
  可是,当叶倾看着李幕倾那样乖巧的喊皇后雪崎为母后,叶倾的心揪了好一会儿。
  当酒过三巡,宴会要结束之际,几位宫娥要将皇子送回宫殿,叶倾本想说顺路送他回去,可是李君临开了圣口,让皇后送他回去。
  叶倾琢磨了几下,硬是顺路一起走了。
  直至将李幕倾送回宫殿,她都没与他说一句话,略微有些惆怅。
  皇后邀请她去了长亭,摆了一些果品。
  “叶倾妹妹,你是否有什么心事?”
  “回皇后娘娘,臣妾没有。”叶倾应一声。
  皇后拉着她的手,“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叫我雪琦姐姐便可。”顿了顿,取过一颗荔枝来,剥好皮,“你尝尝,刚进贡到宫里来的。”看见叶倾接过荔枝,她琢磨了两下问道:“是不是慕儿的事情?”
  叶倾停了停手。
  雪崎继续说道:“慕儿将来该是要为国君的。”这句听起来似乎有点离题,但是叶倾听得懂里面的意思,慢悠悠的吃一颗荔枝,“雪崎姐,我知道的。”
  “……哦,你知道什么?”她反问一下。
  叶倾不说话。她现在是贵妃,不是皇后,如果要让李慕倾当太子,礼节上有点过不去。而且……叶倾想到这孩子似乎不是很喜欢自己,每次有机会在一次的时候,他总是躲着。
  叶倾出神之间,雪崎轻叹一口气,“有些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我可以如意的。”
  叶倾又是沉默,半响问道:“姐姐与我说说,那时候你与大将军的事情吧?”
  “我们?”雪崎自嘲的一笑,“我与他早是路人了,怎会有事?”
  月光如雪,透过树桠,有斑驳的影子。
  叶倾望着亭外的月光说道:“景阳十二年,吐蕃国驰援大唐朝,那时候你贵为公主,却亲自带兵去洛阳平乱……”
  “……嗯”雪崎又是低低的一个音符。可是却勾起了她无尽的回忆,那些回忆就像一根根尖儿,根根刺到她的心窝。
  叶倾微微勾着嘴角,“那姐姐可否将那些心事当个故事说出来?”
  “竟然妹妹想听,那姐姐便说与妹妹听。只是这些都是不值一提的陈年往事,说起来是有些腐味。”雪崎说的轻松,但是眼神却有些迷离。
  有风刮过,刮的亭子四周的竹叶飒飒响,这声音正如数年前的那天,雪崎公主带着五万兵前来助战大唐朝,可是刚到洛阳城下的时候,她便望见城头上的那个人,那个英俊无比,豪情盖世的男子,摇着手里的旌旗对着她说:“吐蕃公主,叛贼已死。不过吐蕃公主亲自带领五万兵士来救援,虽然无功,也可入我慕容府饮一杯庆功酒。大唐朝只要有我慕容世家的人在一天,就不用请求外援。”
  想到这里,雪崎嘴角浮现了一丝笑。慕容钦的这句看似骄狂无比的话语,在她听来却是这样的动人心魄。此后,再也没有一个男人能入得了她的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