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好多啊 >

第240部分

皇帝好多啊-第240部分

小说: 皇帝好多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人据此推断,广义上咸阳宫总面积可能相当于汉长安城的近百倍,故宫的两千多倍!

    此等宏图大志,以关中为宫殿的气魄,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始皇帝之气魄,哪怕是姬长安,也深感自愧不如。

    这手笔,才是真正的以天下为棋盘,视众生为棋子,博弈天下!

    如此气魄的始皇帝,在面对大唐科技上的碾压时,倾国一战,发兵千万而击唐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惜,依靠人数的时代即将过去了,步入热武器时代后,更重要的是武器以及精锐士兵,而不是依靠不怕死的莽夫。

    的确,大秦帝国的战争潜力巨大,可以将每一个男人拉上战场,但是!重机枪毁灭了这一切,大秦帝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汉承秦制,这也是汉能和秦打这么多年的原因,但是汉已亡,秦又如何能挡?

    秦之反扑,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若不是白起趁大唐军队不注意,发动了突袭,大唐伤亡绝不会这么大。

    其实,秦始皇也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垂死挣扎,不过,他不甘心,他不甘心连挣扎都不挣扎就面对灭国。

    大秦尚黑,从军服到官服到帝王之服,皆是黑色。

    一身黑衣的始皇帝,跪坐在大殿之上,显得愈发冷峻。

    秦国尉缭曰:“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豺声”。

    《太平御览》卷八六《皇王部》中说:“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

    西汉《纬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从这些书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推断出秦始皇的长相:虎口,形容他的嘴巴很大;日角,指他的额头凸起;隆准,说他是高鼻梁;长目,指他的眼睛细长;鸷鸟膺,形容他的胸肌发达。

    南朝宋裴驷所著的《史记集解》,是存世最早的《史记》旧注,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裴驷在这本书中援引学者徐广的话说:“蜂,一作‘隆’。蜂,虿也。高鼻也”,故此《太平御览》直接写为“隆准”,可见古人认为蜂准就是“高鼻梁”;“长目”,顾名思义,就是细长的眼睛。

    由于古时“长”和“大”相通,因此《太平御览》直接写为“大目”,所以长目就是“大眼睛”;“挚鸟膺”,《史记集解》中说:“鸷鸟,鹘。

    膺突向前,其性悍勇”,可见挚鸟膺就是形容人的胸脯像鸟兽一样丰满;“豺声”,即豺狼之声,形容声音洪亮。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秦始皇是一个魁伟轩昂,有帝王之相的关中汉子。

    skbshge

第443章 始皇帝的决心() 
相貌堂堂的始皇帝嬴政,冷冷的说道:“自冬以来,上将军白起,率领千万大军,对唐人发动了进攻,如今已是春季,虽唐人损失巨大,然武安君的进攻也已经迟缓下来了,诸公,可有办法?”

    (南北半球气候相反,长安夏是咸阳冬,长安秋是咸阳春)

    蒙恬,这个秦国最得始皇帝信任的将军,正襟危坐道:“陛下,武安君最善奇谋,而上将军王翦,则善正面交锋,陛下不若请上将军出马,与武安君一起攻唐。”

    嬴政点了点头,然后开口询问道:“蒙恬,朕其实更中意你去,你觉得,是否有把握将唐人击溃?”

    蒙恬苦笑道:“陛下,臣实无必胜之把握,事实上,臣以为,王翦将军也不一定有把握能击溃唐军。”

    嬴政沉默了片刻,然后脸色不变的对另一人问道:“李斯,我们还能征发多少兵力出来?”

    大秦丞相李斯颇为犹豫的说道:“陛下,若是竭尽全力,还能征发两千万以上的百姓,但是……陛下,国家的铠甲兵器等物都没有那么多,尤其是火枪火炮,更是奇缺,征发这么多军人,对国家的后勤也是巨大的挑战,实在是得不偿失,还望陛下三思。”

    “朕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嬴政的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这些年和大汉打,朕和刘彻都没有拼命,现在,是拼命的时候了!”

    秦国上卿蒙毅,长跪道:“陛下,我们在火枪之上,并不如唐人,征发兵力,恐怕……只是加大唐人的损失,若是唐人增兵,秦危矣!”

    (长跪是直身而跪,也叫“跽”。古时席地而坐,跪时上身挺直的姿态,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或反应;如《史记》云“项王按剑而跽”)

    始皇帝嬴政冷冷的说道:“朕知道,所以,朕要全力一搏!只要扫清汉地的大唐军队,然后将西海岸彻底封锁,大唐想再进来就难了!所以,传朕命令,征发两千万军人,由蒙恬与王翦带领,支援武安君!”

    “唯!”

    (唯和诺是秦汉朝时期人与人之间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唯唯诺诺因此而来。秦汉朝时“唯”与“诺”皆为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但“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唯”才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关于“唯”与“诺”的表达规矩,《礼记》卷二(曲礼上)有云: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豫部》:“缓应曰诺,疾应曰唯。”关于“唯”与“诺”的表达规矩,一定要恭敬的人不可用诺,上级对下级特殊情况为表敬意可用唯,诺是比较随意的应答甚至是不耐烦,诺的用法中对上下规定没有唯严格,下级对上级有时也可答。但唯多用于下级对上级,诺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或平辈之间,具体情况视语境而定。姬长安规定用诺是因为顺耳。)

    始皇帝令既下,大秦上下自然不可不从,大秦帝国这架庞大的战争机器迅速的运转了起来,无数的老秦人高唱着《无衣》,奔赴战场。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左传》曰,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首府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于是一举击退了吴兵。

    班固在《汉书·赵充国辛庆忌传赞》中说秦地“民俗修习战备,高上勇力,鞍马骑射。故秦诗曰:‘王于兴诗,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犹存焉。”

    朱熹《诗集传》也说:“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概,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

    历史上的老秦人,高声呼喊着战歌,从西戎打到关东列国,打出了一片庞大的领土。

    历代秦王励精图治,国君甚至亲上战场,高呼着秦歌,与老秦人共击外侮,暴霜露、斩荆棘,秦人从不屈服。

    而今,老秦人将与比自己强大数倍的大唐军队交战,可是他们心中并没有任何恐惧。

    老秦人会死,却绝不会屈服和投降。

    他们相信,在始皇帝陛下,在武安君,在战神王翦,蒙恬他们的带领下,大秦所向披靡,这一点,他们从来没有怀疑过。

    高耸的秦宫中,始皇帝静静地看着无数的老秦人从咸阳往北,通过直道,去往北疆,去往汉地。

    中车府令赵高,低声道:“陛下,计划真的会成功吗?”

    赵高,这个中车府令大概和世人所想得不一样。

    赵高工作勤奋,行事坚韧不拔,果断敢行,这些因素,使得他深受始皇帝的赏识,不过,始皇帝赏识他可不代表他这个中车府令含水份,事实上恰恰相反。

    中车府令是皇帝的侍从车马班长,对于车马的驾驭管理,保卫皇帝安全的能力有极为严格的要求。

    根据秦律规定,一般的车马驾御至少要经过四年的训练,四年后不能良好地驾驭车马,教官受惩处罚款,本人偿服四年劳役。

    而中车府车士,从学习到驾驭六辔轻车,至少需十年的时间。

    合格的车士,要求年龄在四十岁以下,身高在七尺五寸以上,步履矫健,能够追逐奔马;身手灵活,能够上下驰车;车技熟练,能够驾车前后左右周旋;身强力壮,能够在车上掌控旌旗;武艺高强,能够引八石强努,在驰骋中前后左右开弓。

    中车府,聚集的是秦帝国车御的精华,对于他们的要求远在一般的车御车士之上。

    整个秦国,只有八百名中车府卫。

    其车御佩剑置弩,束带着冠,髭须飘逸,威武沈稳,正是中车府官属的形象。

    中车府令,是中车府官属的统领,帝国车御精华的顶点,完全可以想像得到,身为中车府令的赵高体魄高大强壮,骑术车技精湛,娴熟于弓剑兵器,武艺非同寻常,绝对可以说是秦王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材了。

    skbshge

第444章 始皇帝的选择() 
嬴政,这位千古一帝,面对赵高的问题,并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数不清的老秦人一路往北……

    嬴政并没有胜利的信心,他非常清楚大汉的强大,汉与秦在战争制度上几乎一脉相承,相差无几,如今汉已亡,嬴政身为大秦皇帝,自然十分清楚,秦,根本不可能是大唐的对手。

    但是,他不甘心,他,是嬴政,是始皇帝,是大秦的主宰,他绝不能容忍自己选择投降。

    高傲的始皇帝,平静的看着自己脚下的咸阳,眼中露出一丝决绝。

    “姬长安,来吧,与朕决一死战!”

    嬴政心中默默地念着,然后将目光投向北方,三千万大秦军人,已经是大秦帝国的极限了,此次若不能打退唐军,大秦基本上就可以选择投降了。

    事实上,以秦之军制,完全可以将绝大部分男人都送上战场,但是,没必要。

    因为真的那么做,那么哪怕胜利了,秦国的国力也将大大亏损,而且时代不一样了,重机枪和火枪火炮,将人海战术的力量大量削弱了。

    再说了,武器方面大秦根本供应不上,再征发军人,他们真的只能无甲单剑冲上去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拼了,嬴政和大秦将军们理智尚存,自然不会如此疯狂。

    而且,唐,也可以爆兵!

    大唐人口,数倍于大秦,在爆兵这一点上,绝不会逊色,因此,大唐根本不怕秦帝国爆兵,这也是秦帝国没有大规模爆兵,鱼死网破的原因之一。

    秦与唐的战争,足足持续了五年!千万级别的士卒,投入了这个绞肉机中,五年的时间,大唐正规部队和外籍军团伤亡近千万!而大秦之伤亡更是数倍于大唐。

    上千万人永远的长眠在了战场,此战之惨烈,足以永远的记载在史册之上。

    长安三十九年,长安之冬,咸阳之夏,大秦帝国,终于只剩下了最后的一座城市,也就是大秦帝国的帝都,咸阳!

    姬长安看着眼前的咸阳,感慨万千:“没想到,这一战直接打了五年,直到今天,朕,才站在咸阳城外。”

    姬长安看着庞大宏伟的咸阳,道:“没有城池的咸阳,能阻挡朕多久呢……”

    方清,在一旁开口说道:“陛下,咸阳无城墙,但咸阳宫却有,恐怕,这将是一场苦战。”

    姬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