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好多啊-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过,我不会死的……”
姬长安放低了声音:“大唐欣欣向荣,很快,只要再给我十五年,我就能将整个世界吞下,到时候,你就能看到,当年我做的事情,并没有错。”
“可是……”
姬长安闭上了眼睛:“可是朕并不开心……”
姬长安在太庙之中并没有待太久,而是很快就出来了。
姬长安出了太庙之后,看着众臣,平静的说道:“传朕旨意,凯撒,亚历山大二人,葬于昭陵之前,护卫昭陵,记住,要为他们陪葬明光铠和陌刀,好让他们为先帝在地下执兵而战。”
“诺!”
“对了。”姬长安好像想起了什么,他开口说道:“记住将他们的姓名,身份写上去。”
“诺!”
skbshge
第428章 灭国灭国灭半国()
凯撒和亚历山大,他们两个人在昭陵前的陵墓很快就准备好了。
凯撒之墓上面写的是:“罗马最高执政官凯撒,葬于此,为太宗守陵。”
而亚历山大的墓上写的是:“亚细亚之王,马其顿之王,征服王亚历山大,葬于此,为太宗守陵。”
这两座现在还并不引起太多人注意的陵寝,未来将让所有唐人为之自豪,不过,现在的大唐百姓们,还意识不到这是何等的荣耀。
长安十六年,这一年,凯撒与亚历山大,葬于昭陵,永卫太宗!
这一年,成功逃脱的海格力斯出使罗马,成功的让如今的罗马执政官,屋大维,答应联合马其顿,出兵大唐——竭尽全力的那种。
随后,大唐帝国和马其顿,罗马展开了残酷的攻防战,长安二十年,大唐发动反攻,三年后,方清带领十万士卒,率先攻破罗马!
罗马,这座伟大的城池,在方清的克制下,大概保持了完整,不过,罗马人全部都被充为了奴隶。
事实上,大唐并不怎么需要这些白色皮肤的罗马人,因为,他们实在是太骄傲了,骄傲到就算是同根同源,也不一定会被他们认可。
当然,这也是攻击罗马,三年才亡掉它的主要原因。
不过,屋大维并没有被方清抓到,而是跑了。
据被抓住的人说,屋大维是往西方跑的,很可能跑到英格兰群岛上面了。
方清不知道英格兰在哪里,不过他暂时也不关心这些,他只关心,什么时候彻底安定罗马以及……马其顿什么时候灭亡。
同年,罗马灭亡后,马其顿也迎来了灭亡的命运。
早在两年前,开伯尔山口就被火炮彻底轰开了,以高仙芝为首的大唐军队,闯进了马其顿的核心。
当时,马其顿不但面临开伯尔山口的压力,同时,印度半岛南部,完全被大唐帝国的铁甲舰包围了。
大量的大唐士卒,通过大海,来到了马其顿,同时发动了进攻。
印度分南北,约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500年左右,好战的雅利安人集团已经征服温迪亚山脉以北的大部分印度领土,而温迪亚山脉则像一道屏障,将半岛部分的印度南方及德干高原与北方恒河及印度河流域隔离开。
雅利安人的语言从未在南方流行,南方人至今主要操四种非印欧语言,统称达罗毗荼语,其中每一种都拥有自己的大量古代文学作品。
这种现象,其实是证明了印度南部的复杂情况。
不过,大唐并不在乎这些,他们的到来只为了一件事情……杀戮!
印度半岛的南部山区,“它”们或是被抓去当奴隶,或是被直接杀死,无论如何,一个人,都不可能逃过大唐的掌控。
而这个“它”字,其实很能说明问题,在帝国的战报,报纸等各类纸质材料中,所有的称呼都是,“它”。
“它”的含义是,代称人以外的事物……
在罗马灭亡的同年年底,高仙芝踏破因陀罗普拉斯特(即德里,乃马其顿首都),彻底灭亡马其顿。
至此,姬长安登基历经二十三载,终于将整个亚欧大陆,几乎全部占据了下来。
姬长安得知马其顿灭亡时,喝了个酩酊大醉……
不过,姬长安很快就借着醉意,命令大唐海军,对明国发动了进攻。
郭子仪收到命令后,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姬长安的命令。
数百艘钢铁战舰,驶出了港口,朝明国发动了闪电式袭击。
明国当时就懵了,要知道,罗马和马其顿可是刚灭亡不久,这种还没有消化完领土,就立刻发动战争的行为,简直就是穷兵黩武。
在明国人,或者说是朱棣看来,这简直就是天赐良机,说不定,明国能赢!
……所谓人生三大错觉,一,有人叫我,二,她喜欢我,三,我能反杀。
朱棣很明显,他认为自己能反杀,于是点齐战舰,御驾亲征走起!
可惜,错觉就是错觉,朱棣并没有反杀成功,他,跑路了。
他带着舰队,从南极绕了过去,绕到了非洲,彻彻底底的抛弃了太平洋,拱手让给了大唐。
面对这种情况,姬长安自然是笑纳了,他不但笑纳了,而且还命令郭子仪,追击朱棣,务必让他死在海上。
郭子仪成功了,他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成功的将朱棣弄死在了茫茫大海上,不过,明国并不算灭亡,因为朱棣还有继承人。
朱棣的孙子,朱高炽长子朱瞻基,在非洲很快就登基了。
历史上,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父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做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洪武帝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而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觉得十分吉祥。
忽然有人报告说孙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
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
这件事对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之变有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这件事情很大的可能性是在扯淡)
朱棣在靖难之役胜利以后,就亲自挑选当时的著名文臣担任朱瞻基的老师,并多次指示,皇孙是个可造之才,你们一定要尽心竭力,同时朱棣也不忘亲自教导,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朱瞻基习武,又在翰林学士的指导下学习儒家学术。
虽然他也有他父亲的那种学习经籍和文学的天资,但作为一个青年,他尤其是一个杰出的武士。
他的早慧引起了朱棣的注意。
朱棣尚武,常带朱瞻基离开京城和他的家庭去狩猎和进行军事视察。
skbshge
第429章 三位皇子()
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在永乐九年(1411年)被指定为皇太子,朱瞻基立刻被朱棣正式立为皇太孙。
他进一步攻读儒家的经籍和为政之道,此时主要由胡广进行指导。这些课程深受重视,以致在他与其祖父公出时也不中断。
他父亲为健康不佳所苦,而朱瞻基则长得健壮,生气勃勃。
15岁时,他被永乐帝带去参加第二次远征蒙古的战役。
他除了与其祖父关系密切外,还深深地敬慕他父亲,常常保护他父亲使其免遭两个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打击。
朱高炽登基不久,在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十一月一日立朱瞻基为皇太子。
在以后几个月,朱瞻基的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但在次年四月,他父亲派他到南京去帮助完成迁都的准备工作。
朱高炽在五月二十八日患病时,朱瞻基被召回北京,但当他抵达时,皇帝已死去。
于是他在26岁时成了新皇帝。
他在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二十七日正式登基,开始了宣德王朝。
历史上的朱瞻基是是继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之后,鲜有有作为的皇帝,而朱瞻基是为数不多的一个。
他天资英畅,敬礼大臣,勤恤民隐,慎于用人,严惩贪官污吏,或说臣下有过失,密加详察,实则加罪,诬陷则重惩诬告之人。
由于他出色的治理出现了即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当然,朱瞻基的品行也不是一点没有问题,记录他瑕疵的文字通常在野史里和一些文学作品中能经常看到。
比如,他喜好促织(蟋蟀,蛐蛐),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名。
吕毖的《明朝小史》里载:“帝酷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时枫桥一粮长,以郡督遣,觅得其最良者,用所乘骏马易之。妻妾以为骏马易虫,必异,窃视之,乃跃去。妻惧,自经死,夫归,伤其妻,且畏法,亦经焉。”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中有一句:“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说宫中尚此戏,其实就是在说皇帝的个人嗜好。
另外,他好房中术,曾向太医院一位太医索要这方面的书,这位太医比较正直,告诉他,他是看病的,先辈(指太医院)传下来的也都是些医书,没有那类的书。
这让朱瞻基极为不满,于是他就令人把这位太医偷偷的抓起来关在监狱里,不让外人知道。
太医的家人也感到蹊跷,就托人打听。
得知真相之后,太医的家人也不敢声张,只能苦苦的等。
后来那位太医被关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放出来。
不过总的来说,朱瞻基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守成之君,他登基为明天子,必然会给姬长安,给大唐帝国带来一些麻烦。
不过大唐帝国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并没有人意识到,朱瞻基的登基会不会给大唐造成什么麻烦。
长安二十五年,姬长安快五十岁了,而长安四年乞巧节出生的帝国皇长子,李满,也已经二十一岁了。
之所以只是皇长子,那是因为,他还没有三十岁,而预备太子,要在李满到达三十岁后,姬长安才会从他,以及他的兄弟们之间选择三个出来。
皇贵妃姜洛的儿子,十九岁的姬昊禹。
鱼幼薇所出,十九岁的姬晟睿。
他们两个,现在是李满最大的对手。
正所谓母凭子贵,子也凭母贵,姬昊禹和姬晟睿二人的母亲,一个是美貌和手段冠绝大唐帝宫的皇贵妃,另外一个,是柔柔弱弱,深得姬长安喜爱的鱼幼薇,因此,满朝文武都认为,他们二人,是帝国皇帝的有力继承人,同时也将是李满最大的对手。
事实上,李满,姬昊禹,姬晟睿三人,关系本来不差的,他们从小一起长大,姬长安更是有意无意的培养他们的感情,所以,一直到他们出军队之前,他们的关系都不差。
可惜,大概是受了朝臣的影响,又或者是三人之间本有间隙,近些日子以来,三人的关系愈发差劲,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