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皇帝好多啊 >

第157部分

皇帝好多啊-第157部分

小说: 皇帝好多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鞅颁布法令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

    还有韩非子,依法治国之主张,大秦帝国如此强盛,韩非子和商鞅的思想,在其中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些主张,都是强国强军之举,因此在大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思想下,自然是有市场的。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法家,像法家那么激进,有些人,对无为而治的黄老之学,比较感兴趣。前面写错了,没有杨朱,只有黄老,抱歉

    黄老之学继承、改造了老子“道”的思想,认为“道”作为客观必然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强调“道生法”,主张“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

    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这些主张,很是能迎合一些人的想法,因此,并不需要担心生源。

    至于其他的,比如阴阳家,在这个时代其实也是很受欢迎的。

    阴阳家其思想主要源于孔子创立的儒家和儒家所推崇的“六经“。

    在自然观上,利用《周易》经传的阴阳观念,提出了宇宙演化论;又从《尚书·禹贡》的“九州划分“进而提出“大九州“说,认为中国为赤县神州,内有小九州,外则为“大九州“之一(胡适曾在其《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中,大为赞叹阴阳家的这一地理观念)。

    在历史观上,则把《尚书·洪范》的五行观改造为“五德终始“(皱衍干的)说,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兴衰均由五行所主运。

    在政治伦理上,亦“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赞成儒家仁义学说。

    同时强调“因阴阳之大顺“,包含若干天文、历法、气象和地理学的知识还有科学价值。

    可以说,阴阳家和儒家,有着一定的亲密关系,因此大唐的儒生,自然也会考虑进入阴阳家学院。

    skbshge

第290章 百家思想(二)() 
百家思想篇,建议赠币订阅除却阴阳家以外,纵横家,仿佛一剂毒药一般,深深地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纵横家们采用分化、利用、联合等手段,以达到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的目的。

    他们以布衣之身游说诸侯,以三寸不烂之舌退百万雄师,其超人的思维、智谋、策略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苏秦出身贫寒,家中以桑板为门,圈树枝条为门枢;张仪身为魏国贵族后裔,但家境比庶民还穷困;范雎更是家贫如洗,小小年纪就得自谋生路。

    但就是这样一批贫寒之士,凭其对时局的洞察和雄辩之才,成为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

    苏秦曾挂六国相印,风头无两,并完成两次大合纵。

    在当时,有“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盛,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战国策》)”的盛况,苏秦的辩才,更是达到了“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战国策》)”的境况。

    张仪破坏齐楚联盟,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凭一己之力游说韩、齐、赵、燕,破纵连横,使秦国实现了最初的连横蓝图,为其统一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张仪的辩才达到了随心所欲,无往不利的境界,即使在仇敌要捕杀他时,他也并不惧怕,反而欣然前往,并将对方说得心服口服,时人称其“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苏秦为纵,张仪为横;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所在国重,所去国轻。

    以天下为棋盘,帝王为棋子,合众横强,阴阳开阖,万物纵横!

    此时,正逢大争之世,这个比战国还要精彩绝伦的舞台,正在等待纵横家的登场,因此,许许多多眼光绝伦之士,纷纷投入了纵横家的怀抱。

    除却纵横家以外,兵家,也是被所有人注目的一个学派。

    兵家强调要懂得战争的规律,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形势,重视人的作用。

    兵家管理思想是对战争决策、指挥、统筹及其规律方面的理性认识的总和。

    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包括若干科学的管理观点,它既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国际关系等各种客观因素作为决定胜负的条件,并把它们看成是相互关联的管理决策的统一整体。

    同时又把战争主观指导,即主体的决策、指挥、组织、运筹等军事理素质(所谓的“将能”、“将才”)作为一项基本因素,并由此而引出争取战争胜利的一系列战法。

    关于计谋(战略)的论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兵家管理思想中内容最丰富方面,它所揭示的许多带有规律性的原则,是至今仍必须遵守的。

    许多名言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管理格言,诸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先计后战”,“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避实击虚”,“以众击寡”,“兵贵胜、不贵久”,“兵贵神速”;“兵贵其和,和则一心”,“三军一人,胜”,“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密察敌之机,而速乘其利,复疾击其不意”等等。

    这些著名的兵家管理格言运用的一些基本原则,与后世科学理的理论,不仅基本精神一致在语言上也有明显的渊源关系。

    兵家二圣的传承,可以说,但凡对建立军功有渴望的人,绝对是垂涎欲滴。

    哪怕是李靖,薛仁贵等天下闻名的老将,对于他们二位的传承,也是想窥探一二的。

    至于和兵家紧密相关的医家,则是吸引了天下医者的目光。

    医家,自然是悬壶济世,救人医病,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带来了扁鹊的医书以及各种各样,并不流传于世的医书。

    姬长安已经征发天下名医主要是孙思邈,建立医家学院,以大批量的培养医师。

    对于帝国来说,医生是很重要的,战争一起,就需要大量的医生,所以姬长安也是再为未来布局,毕竟一个活下来的老兵,比一个初上战场的新兵强多了。

    不过光有医生还不行,还得有草药,于是乎,农家,便派上了用场。

    农家,又称“农家流,是先秦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术流派。

    该流派主张劝耕桑,以足衣食。

    战国农家的代表人物许行大约生活在公元前390年至公元前315年之间,与孟子是同时代人。

    他的事迹和主张见于《孟子·滕文公上》。

    他依托远古神农氏之言来宣传他的主张,是战国时代农家的代表人物。

    从孟子骂他是“南蛮甹ué音决舌之人”,和“自楚之滕”看,他是楚国人。

    有人认为《吕氏春秋·当染篇》所说的墨子的再传弟子许犯就是许行,但也有人认为此说并无确据。

    《汉书·艺文志》有《神农》二十篇,是农家的著作,可惜早已失传。

    农家的材料还见于《吕氏春秋》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同书《爱类》篇和《淮南子·齐俗训》也有部分材料。

    战国时期农家的兴起不是偶然的。

    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使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动。

    由于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土崩瓦解,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尚未巩固,因而在意识形态领域里代表各阶级利益的学派和学说十分活跃。

    反映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学说,在当时有其存在和活跃的条件。

    剥削阶级的思想不能代表被剥削阶级的利益,被剥削阶级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出自己的思想理论。

    恩格斯指出:“虽然总的说来,市民等级在和贵族斗争时有权认为自己同时代表当时的各个劳动阶级的利益,但是在每一个大的资产阶级运动中,都爆发过作为现代无产阶级的多少发展了的先驱者的那个阶级的独立运动”。

    这一精辟的论述,对分析战国时代各阶级的思想派别,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长篇论述许行,是因为,许行的思想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心声

    skbshge

第291章 百家思想(三)() 
新兴地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把自己说成是代表一切人利益的,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能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在战国时期,反映劳动人民利益的思想学说和学派,主要有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以杨朱为代表的扬朱学派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

    他们的学说都属于劳动人民思想的范畴。

    由于他们所代表的阶级和阶层各不一样,因此,他们的学说思想又有差异。

    墨家是小手工业者的思想代表,杨朱学派代表小土地私有者的利益,而以许行为代表的农家则是下层农民的代言人。

    许行的主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主张君民并耕之说。

    许行说:“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音同庸飧音同孙而治。”他认为贤良的国君要和老百姓一起参加耕种才能吃饭,自己做饭吃,还得为老百姓办事。

    《吕氏春秋·爱类篇》提到:“神农之教曰:士有当年而不耕者,则天下或受其饥矣,女有当年而不绩者,则天下或受其寒矣。故男亲耕,妻亲织,所以见致民利也。”

    焦循在《孟子正义》中说:“神农之教,即所谓神农之言也。”

    这与孟子所说“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相合,内容也与许行君民并耕之说相符。

    因此,可以认为《爱类篇》这条材料应该就是许行的思想。

    许行还认为,如果国君不与民并耕,而是像滕文公那样,拥有储藏粮食的仓廪和存放钱财的府库,那就是损害老百姓来供养自己,这样的国君就不配说得上贤。

    这是许行对当时统治者的尖锐批评和控诉。

    许行君民并耕之说的提出,是由于战国时代战争频繁,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因此他强调国君必须重视农业并亲自耕作,以救时弊。

    第二、提出“市贾不二”的价格论。

    许行在主张社会分工互助的基础上,提出从事农业劳动的要可以用农产品直接去交换手工业产品,如帽子、锅甑和铁制农具等。

    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交换办法。交换时的价格是如何规定的呢?许行认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即市场上的同种物品数量相同则价格相等。

    这样,市场上的各种物品的价格都有了统一的规定。比如一尺布或一斤麻、一石谷的价格是多少钱,市场上所有的布、麻、谷的单价都相应的是多少钱。

    某种尺寸的鞋多少钱一双,则所有同样尺寸的鞋都是多少钱一双。

    这样,在市场上的同种物品只有一种价格,没有第二种价格,这就是“市贾不二”。

    许行认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再有弄虚作假的现象,即使小孩子到市场上去买东西,也不受欺骗。

    许行的主张反映了战国时期贫苦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君民并耕之说,反映了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