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立鼎1894 >

第476部分

立鼎1894-第476部分

小说: 立鼎189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杨家,偏偏又是那种宁折不弯的性子,他们硬扛着不低头,又不能釜底抽薪的把他们整垮了………之前某位大佬不就试过了么?结果并没有什么卵用。

    如此一来,被顶到风口浪尖的杨氏掀起巨大动荡,最终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可能为此付出莫大的代价!

    “怎么会摊上这种事儿?”薛晴捂着脑袋叫起来,有点后悔一时冲动就跑去相亲了,早知道不搭理那茬儿,也沾染不上这麻烦。

    道士六叔手捻胡须,语重心长的道:“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你既然碰上了,迎难而上也就是了。咱们道家人遇事做事,不回避不畏惧。再说这事儿也不见得就能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我看那杨家人,也是有大智慧的。”

    薛晴冲他猛翻白眼,没好气的道:“你们早就算计清楚了对吧?哼,果然一个个老奸巨猾的。先说好了,我不保证最后结果如何。”

    几个人纷纷面露喜色:“你只管顺其自然就好,最终到什么程度,反正我们也只是要把握大势,未雨绸缪。”

    归根到底,他们这一派的人是不可能去跟儒家一般的主动搅合,提前打压杨氏或者干预破坏什么的。都不会做。抓住了发展趋势,早早做好应变准备,便也足够。真到了天下大乱不可收拾的时候,自然有大英雄出来力挽狂澜。

    费了老大的劲儿,总算是把事情掰扯清楚了。道士六叔仍然不忘了他那点儿口舌之欲:“我说小晴啊!下回见了杨家小子,别忘了弄点茶叶。。。。。。。”

    满屋子人齐齐冲他瞪眼,只不过再怎么犀利的目光,也无法洞穿铁打的脸皮。

    杨浩并不知道自己一家子做点事儿,居然可能造成那么大的后果。在那一场风波基本平息之后,老一辈四个人都对本世界的事情彻底心灰意懒。宁可呆在乙位面老死,也不愿意回来看那些人的虚伪嘴脸。

    于是只剩下杨海心操持商业上的事务,重新接收被强行弄走的企业,诸如造船厂、蒸汽轮机研究院,被抢占股份的各地文化城项目。被废弃的各地绿色食品基地,被扣押的远洋货轮,被查封的物资仓库,等等等等。许多的资产被强行变更所有权,又因为趁火打劫者纷纷倒台落马,其他势力趁机下黑手,强占着不大算归还,或者打乱了账目拖着不给办理。。。。。。。

    这些糟心的事儿。每一样都会引发连续多少年的扯皮官司。如果是弱势一点的人,多半只能自认倒霉。

    杨海心却不一样,她雇佣的那个超级**律顾问团还没解散了。花了上千万美元的代价难道只是用来吓唬人?当然不可能。

    于是乎,这个顾问团全面行动起来,临时聘请了数以百计的律师班子,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轰轰烈烈的诉讼,把敢于硬顶着不办或者打算私吞的某些人,毫不客气的告上法庭。

    这等于是在打很多人的脸啊!放在以前。绝对会引起“公愤”,继而被联手镇压的。

    但现在。上头许多的大老虎自顾不暇,下边的苍蝇干哼哼也无济于事。这些狗屁倒灶的事儿非常磨人。杨海心却玩的不亦乐乎。

    杨浩的败家行为告一段落,那条象征着巅峰境界的重型巡洋舰,在最危急的关头被弄到了海军去,虽然暂时保住了,但想要回来却相当的困难。指望他们给钱?那不知道要猴年马月。

    一气之下,他决定把那条战舰给拆了武装,改成一条独特的豪华游轮。不好跟海军撕破脸皮,只能慢腾腾的跟他们费嘴皮子扯淡。

    于是空出太多的时间,他便专心督促重修《明史》的事情。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发业界和网路上的大面积轰动,然而许多人非常默契的,不在任何纸媒体或电视上宣传。各大门户网站也没有详细的报道,仿佛这事儿还不如某位明星被拍到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

    不过在许多军事论坛、历史论坛和交流群组之中,这一消息堪称惊天动地。在现实中大量业界人士的私下聚会里,也屡屡被提起,只不过评论的口吻和表情,是截然相反的。

    杨浩不光是给钱而已,他同时还公布了一篇巨长的资料目录。打印出来,足足能装订成一本书的珍惜资料,都是来自乙位面的日本、朝鲜、东南亚,乃至清宫存档和西洋各国的见闻记录之类。而被抢救出来的六千册《永乐大典》,也将陆续公开为此百年不遇之壮举增添颜色。

    修史的编纂小组成员之中,那些皓首穷经的老夫子老学究数量并不多,杨浩嫌他们要么屁股不正,要么思维僵化,要么坚持要以辩证唯物史观来批判,生恐弄出一部满目全非的四不像。故而仅仅是邀请了许多位口碑还算不错的老教授,组成顾问团随时咨询。主力军骨干成员,则选择四十岁以下的青壮年。他们的思维开阔,用于任事,并且年富力强,正需要通过独特的学术研究弄起职称,撰写大量论文来支撑学术资本。

    这样的组成力量自然不免受人诟病。别看那些老家伙们一个个生怕沾边受影响,纷纷敬而远之,你当真不请他的话,却会因此而感到非常不悦,站在外场各种酸话连篇。

    杨浩当然不为所动。他有天下独一份的资料打底,在精心编纂成丛书后,一套套的印发并推向市场,自然能在相当长时间里维持住热度。

    要说打嘴仗的活儿,甚至都不用他出马,网络上有的是人为了那些珍贵资料,跳出来勇敢充当先锋大将。就算为了看一眼半套《永乐大典》,能赢得去杨氏藏书馆原版典籍的门票,那都使出浑身解数来跟老夫子们斗智斗勇。

    所以说薛晴家的长辈们并非无谓的担忧,杨浩拿着乙位面弄来的资料,近乎无限的资金力量,组建起来的编纂队伍,比修撰《清史》的国家队都大了好几倍!他那异常明确的民族倾向,很是让许多人担忧。………当然了,这些人绝对不担心铺天盖地的辫子戏、康乾盛世的吹捧,因为现实中连会说满语的老百姓都找不出几个来。

    但大汉族主义抬头的话,却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麻烦。最直接的问题,关于三十年前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到底有没有错误,这个争论会弄出许多不好听的说法来,严重破坏民族团结!

    于是在不久之后,又一次针对杨氏的阴谋涌动起来!

第四七九章 让他消失 1() 
“我早就说过,那小子特么不是个好饼,结果怎么样?被我说中了吧?丫眼瞅着这就要成事儿了,诸位还在那儿吵吵来吵吵去的,都费那么些唾沫有个屁用啊!”

    京城,某个私人会所,一群道貌岸然的家伙济济一堂,其中一位四十来岁的男子正唾沫横飞的发表见解。

    此人穿着件红底儿掐金的百福字马褂,雪白的袖口翻起来能有半尺宽,大拇指上做成的游戏,开发的漫画,制作的动画,发行的周边,由此而反哺民俗文化城的旅游业之类。到底能产生多么惊人的经济效益。以杨浩如今的团队班底都没法计算清楚。

    总而言之,重修《明史》代表着一个堪称价值空前的超级大ip。为了开发这个大项目。仅仅是启动投资,杨浩对外宣传是软妹币,一百亿!

    一百亿啊,在普通百姓心目中是个天文数字,其实也就是一座摩天大楼的造价,却远远不够用来开一场运动会一场全运会投资一两千亿。

    不过放在特定的领域之内,这个数字就显得太大了!基本上,要用来推动某些舆论的话,真心没法阻挡。更别提,这还是所谓的“启动资金”而已,后续要投入多少,谁也不知道。

    反正杨浩败家的名声已经突破地域限制,连外国人都如雷贯耳。以前是十亿级的战舰,如今百亿级的文化项目,是能够带动千亿级的gdp,万亿级的投资建设,周边产生的利润会影响到数以百万计的人口。这效果之大,不可估量啊!

    全国上下,许多的部门和人群是光听打雷不见下雨,早都渴钱到了极点。杨浩的这一举动,如同久旱逢甘霖,数以百计的项目组推动运作起来,堪称一代顶级文化盛事。

    这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挖掘优秀文明精髓,无疑是巨大的贡献,上层除了关注和监督引导之外,也乐见其成的。

    难得杨家人在经受那么大的委屈之后,还不计前嫌的继续投身国家正面事业,慷慨解囊的做法,却比那些玩命贪污然后往海外输送的人,好了不知道千百万倍。

    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那么大的钱就这么丢出去了,却没有他们的份儿,京城里的“文化人”群体当然不乐意了。更别提,在可以预见的成果当中,一定会把他们的祖宗那些龌龊事给毫不留情的揭露出来。这绝对不能让他干成啊!

    这一场聚会,便是在此等背景下筹备起来的。与会的人,也都是近年来在圈子里混的有些成绩的中坚力量。一部分是遗老遗少,一部分则是对“我大清”充满感情的包衣奴才的后代。还有一部分,则是“铁骨铮铮”的所谓文化先锋代表。他们的特点比较统一,都是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持坚定的反对批判态度。比起柏杨的所谓“酱缸文化”,他们的说法更加尖锐湿疣。。。。。。不是,更加尖刻犀利。

    总而言之,在他们心目中,中国人是需要从根子上断绝的劣等人种,中国文化是必须被从文字层面全面摧毁的劣等文化。中国历史上的王侯将相英雄豪杰,都是彻头彻尾的暴徒、刽子手、屠夫、强盗,是必须从灵魂层面批臭推翻的。

    这里头,自然少不得二袁之类的所谓领袖和旗手。

    那五儿的自鸣得意,佟某的心有不甘,都不过是场面上的小事情。主持聚会的带头大哥很有胸襟的等他们撕逼结束,慢条斯理的敲打着桌子做主体发言:“看来诸位都清楚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没错,就是那位不安分的天字一号败家子。以前他在别的地界儿闹腾,跟咱们没关系,自然也犯不上搭理他。但是现在,他却把爪子伸到咱们的地盘,还打算下重手掀摊子闹事。那就不能任由他胡来了。今天我们一众业界的精英汇聚一堂。要拿出个切实可行的章程来。打断姓杨的黑手,稳固我们的堂皇正道。诸位都有什么真知灼见,别藏着掖着,都说一说。”

    话音刚落,那五迫不及待的跳出来叫道:“依我看,也甭跟他客气了,干脆,咱们诸位业界名流一起下手。彻底把他骂成臭狗屎!我就不信,那些爱惜羽毛的学术界帮手,会顶着铺天盖地的骂名跟他一条道走到黑!”

    搞文化的有三种人。一种是正儿八经的学术专才,基本是不善交际言辞,性格单纯脾气温和,个人修养较高的那种。在道德品质上,堪称榜样典范,为人师表绝无问题。

    第二种是所谓的学术骗子。这种人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但只能在嘴上夸夸其谈去糊弄事儿,你让他踏实做一个研究成果出来。绝对搞不成。但是他们会来事儿也会忽悠,抄抄论文作假都能蒙混过关。在业界。这些人通常混的风生水起,偶尔被揭穿了,也能厚着脸皮死撑一阵儿。

    第三种,便是眼前这一堆人共有的特征,是所谓的“文化流氓”。

    他们的素质良莠不齐,有些真的下苦心钻研学术,只不过方向和出发点、最终的结论,往往都跟大众认知的正道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