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第4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很好奇,包括陈嘉庚在内,虽然对于他而言,可以很轻松的通过询问知道,到底他们在里面干什么,但是最终他却忍住了,左右很快就能够知晓,按照工程师们的说法,要实现这个,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自问在工科上面,造诣不深,但是手下的几名工程师,却可以帮他解答。
对方的动作很快,不到一个半小时,两个工程师就出来了,拿出来了一个很奇怪的,不知道什么材料构成的容器,方方正正,看起来很规整的,这时候,其中一个工程师拿来一个水管,属于陈家的工程师恍然大悟道:“你们是要加热纯水!”
西北这边的点点头,说道:“没错!”
两个工程师看起来是心有灵犀,智慧性的交谈,却让旁边的陈嘉庚有些茫然,好在他的工程师很快的开始解释,原来,纯水从普通温度加热到100度沸腾,需要大量的热量,不同于热量转换为电能那样低的转换率,电能转换成热量的转换率极高,只用两个电阻丝构成管子,或者是炉子之类的,就可以让水加热,当电阻丝的功率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可以达到一小时内完成加热的过程。
水沸腾的温度正好是100摄氏度。这个甚至不用测量,直接看耗费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来。在单位时间之中,到底消耗了多少电力,这样不是精确的算法,却可以大致的估算出来。
果然,方方正正的容器之中,容纳了1000升,也就是一吨的水。这个个更容易计算,一米见方的空间。就是1000升水,也就是一吨,这是懂得西学的人都知道的最普通的东西。
几条粗大电阻,深入到了水里。要保证一小时加热一吨水,需要的电阻丝的功率也特别的高,最少也是在80…90万左右,一般的家用用不到这么多,现在的也是最少10跟u型管插入到了水里,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地方,然后连接电线。
在明白了这个计算方法之后,陈嘉庚也了然了,因为一吨水如果在一小时左右。从30度烧到100度,哪怕是转化率在100%,也需要快一百度。更何况,不可能是100%转化。也就是说,这足以证明这一个发电机组的功率在100千瓦,甚至是110千瓦以上,至于再精确,完全是没必要。以陈嘉庚购买这个发电机的价格,还有这个发电机在发电的时候。所产生的煤耗,这个发电机性能绝对是可以的,完全没必要刨根问底。
不过陈嘉庚感觉有趣的同时,似乎无意识的说了一下:“看来,科学就是做一些无谓的事情,发电是把热能转化成电能,现在又转化成热能,不但没有赚,还少了不少!”
陈嘉庚的话,引来了朱华等人的笑意,却让手下的工程师们目瞪口呆,从这个实验室上,还真的是这样,但是这样不对啊,发电厂里面的煤,跟普通家庭用的,应该是有不同的,再加上运输和商业运作等原因,未必一定煤比电好,再加上电力的清洁,没有煤气和污染等方面,远在煤炭之上,这些都是电的优势。
仓促之间,没办法解释清楚,这些人只好当做没听到,主动过来帮助西北工程师,布置这个实验,很快的,一节节粗大的电线,联络到了电阻丝和发电机之间,另外一段工厂的耗电直接的断掉,因为这个加热,几乎耗尽了发电机所有的功率,没有余力兼顾那边,兼顾的话,也不容易算出发电机的大致功率。
这个很容易,那边就是在准备出现断电的现象的,早就做好了切换的准备,在很短的时间之中,完成了切换之后,这边耗电实验也就开始了。
电力接通的瞬间,下面平静无比,所有工程师都松了一口气的,电力非常危险,特别是这种直接把电线连接到水中,一个不慎,短路之下,就容易出问题,很显然,对方在考虑这个实验,也不是随随便便拿出来的,他们做好了一切绝缘考虑,电能顺利的通过电阻丝,转化成了热能。
水在加热的初期,是没有太多变化的,这让众人都有些无聊,哪怕是刚过正月,槟城这边的气温依然没有降低,是20多度左右,正好符合整个实验的条件。
不过电阻丝的功率很大,在疯狂的加温之中,一吨的水开始慢慢的变热,庞大的热能让周围人都感觉到了,然后是越来越热,到最后,水快要沸腾的时候,热辐射,让大部分人都站不到旁边,纷纷的退出这个院子,远距离的观看,水蒸气弥漫的,让整个院子看不清楚,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沸腾的。
陈嘉庚的心中却激动不已,事实证明,他之前猜想朱华等人是骗子,有些小人之心渡君子之腹了,想想也是,对方能够让他获利这么多,怎么可能在这个上面骗他,发电机组很昂贵,却也不是贵到离谱,75万美元的价格,相当的划算,这样算煤耗的话,一度电,他最少比用槟城港务局的,节约一半以上,一年起码节约2万多美元,当然他的用量不过是整体的二十分之一,如果他的工厂的耗电量和销售的电量,达到这个发电机组的最大负荷,那么两三年下来,这个发电机组的钱,就回来了。
要实现这些应该不难,陈嘉庚其实也打算进入冷库行业,马六甲这边是交通枢纽,每年南来的北往的众多,其中就有一部分的船只是运输粮食和食物的,这也是他初步涉足于罐头行业的根本,东南亚这边一文不值,容易腐烂的水果,可以做成罐头,增加了保质期,然后销往世界各地,拥有不错的市场,可是一些肉类或者其他食物,只能够通过熏蒸,才能够延长保质期,这也是这边常用的方法,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熏蒸,西方更喜欢原汁原味,这种情况之下,冷库就应运而生,零下二十度,或者是更低的温度,可以保证肉类和一些特别的食物,可以不被腐烂,这就从侧面延长了他们的存放时间,只不过冷库的技术标准较高,技术不太成熟,且耗电量大,这也是他犹豫原因,似乎在德美农场目录之中,有过一些冷藏的机器,不知道能不能解决问题。
陈嘉庚拉着朱华,问道:“不知道德美能不能解决冷库的问题。”
朱华一直都在准备跟陈嘉庚套近关系,就是不知道从何套起,听到了陈嘉庚的话,他眼前一亮,虽然他远离大陆,却也知道,冷库这玩意,在西北很多,蒙古草原的牛羊,就是通过冷冻,一路上送到东南亚,一路上的火车,船上面都有冷库,看到完全新鲜,从老家来的肉食,就算是他,也感觉有些膜拜的感觉,这简直是神佛一样的手段。
心中稍稍一盘算,然后对陈嘉庚说道:“陈先生,我不能答复你,因为在南洋这边没有!”
陈嘉庚是何等人物,一下就听出来朱华的意思了,直接开门见山说道:“那里有!”
“陈先生,借一步说话!”朱华把陈嘉庚拉倒了一边,一个很隐秘的角落,这才说道:“中国有!”
“中国!”陈嘉庚愣了一下,重复了这个字眼,中国是故国,他一直都很关系,从有了资本之后,每年都会拿一点回去办教育,可是中国有这么先进的技术么,迟疑之间,一个名字在心中一闪而过,眼前一亮的说道:“是西北吗?”
“陈先生知道,那就不多说了,我代表西北的杨先生,邀请陈先生前往西北共商大事!”
陈嘉庚的眼睛里面精芒一闪,似乎一直以来都想不明白的东西,一瞬间豁然开朗了,西北名字,也就这几年,才进入到了世界的视野之中,最开始是有些南洋的商人,前往大陆去带回来东西,然后就是参加劝业会,不过真正让西北大名鼎鼎的,还是跟俄罗斯这个北极熊的正面对抗,传统的陆上大国,即便现在也稳居世界前列的列强,百万大军级别的对抗,居然被打的溃不成军,西北让世界华人骄傲和挺直腰杆的同时,也成为了华人青年向往的地方,不知道有多少想要尊严的华人青年因此而回国,东南亚当然也有,但是上层富豪和老牌家族还是没有动,东南亚的局势不一样,列强在这里的实力巨大,在没有完全把握的情况下,即便是他也不敢妄动,现在知道了,德美农场居然在这里,他侧面了解一下,居然有的几千万,甚至是上亿万亩号农场,在这里,很显然,西北已经提前把触角伸了过来,那么他们对南洋的华人是怎么想。
一瞬间,陈嘉庚的心中闪过了无数的念头,可是最终,他的心落到了一点,那就是南洋华人期盼了无数年的机会,似乎降临了,无论如何,他都需要去看看,看看这个打败了俄罗斯的强大势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只要有一定的希望,他可以压上一切,原因无他,东南亚的华人过的太凄惨,太辛苦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四章 名将级潜艇()
目前,在江‘阴’这一片秘密的潜艇制造工厂之中,两个不到2000吨的船坞之中,两个显得比较小潜艇,就躺在船坞的中间,他们采用的是典型的潜艇结构,一战二战的潜艇,没有太多的区别,也就是后世,伴随着材料和计算机等方面的深入,流体力学等才出现在了潜艇之中,大幅度的减少了运行时候的阻力。……
后世的一些水下水上速度一样的潜艇,甚至水下‘性’能比水上的还要好的潜艇,杨元钊的就听说过大名鼎鼎的水滴子,可是这样的造型现在根本没有用,哪怕杨元钊拥有计算机,没有支撑计算的数据和基本理论,更没有大量的研究人员,索‘性’采用现在的样子,这样最快,也最容易。
当然了对于已有潜艇图纸,也不是简单照搬和放大,杨元钊也召集了人员,对它做出了改进,首先,甲板炮是没有了,潜艇,就是要依靠鱼雷,真的要潜艇动用火炮的时候,就是不可想象的时候,随便一艘炮艇就可以完爆他,至于破‘交’作战,甲板炮或许可以俘获更多的商船,这是甲板炮火的唯一作用。
可是从最开始,杨元钊就把潜艇定位到重点破‘交’和突袭上面,出‘色’的动力和电池方面的优势,西北甚至可以制造出比美于二战的强悍潜艇,增加他的续航和持续作战能力,特别是鱼雷的威力和数量才是重点,一枚鱼雷一艘船,多几枚鱼雷不好么,甲板上面的火炮,绝对会影响到潜艇的水下速度的。
在江‘阴’的半潜式的隐蔽船坞之中,两艘潜艇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尾声,这是800吨的潜艇,彻底的使用了电焊的工艺,表面的铆钉的减少,会让他受到水的阻力更小。速度会更快,水下的续航能力也更强,有了21世纪的工艺,在电池的材料和电解液上,有了巨大的推进,电池的工艺,特别是普通电池的工艺。从1900年到2000年提升的不多,效率和容量却提升了很多。百年的时间,让无数天才投入的领域,杨元钊可以说站在所有100年的巨人的肩膀智商,电池的容量,相对于主流的世界电池,最少上升了4倍,加上体积减少,增加电池的比例,扩大的船身。可以增加电池体积,电池总容量提升了12倍。
12倍的电池,增重一倍,带来的阻力和动力需求增加,绝对没有到达一倍,这样的话,800吨左右的潜艇。在水下的续航里程增加了3倍,行驶速度也增加了2节以上,看似不起眼,却足以让潜艇发生的巨大的变化。
这样的潜艇,即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