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唐缺九州经典力作(套装共11册) >

第48部分

唐缺九州经典力作(套装共11册)-第48部分

小说: 唐缺九州经典力作(套装共11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门历来是一个远离一切政治王权的教派,从来没有引起过任何帝王诸侯的重视,这一情况直到宏靖帝的年代才有了改变。不知道为什么,长门“追求终极智慧”的教义让皇帝入了『迷』,而长门那种宽厚、温和、博爱、绝不伤害他人的信条也让他觉得值得推广给天下百姓,所以他动了念头,想要把长门变成国教。

    但这个愿望并没能实现,因为长门的反应是冷淡的,或者说压根就没什么反应。长门并不像天驱或者辰月那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所谓的“修会”,只是一种松散的信仰人群的总称,虽然因为信仰的差异分成了若干派别,但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也没有什么核心的领导层。皇帝抛出了金枝,长门内部没有任何一个支派伸手去接,说起来还真有点尴尬呢。

    好在皇帝也并没有动怒,他虽然放弃了把长门提拔为国教的想法,却仍然愿意从长门的经典中获取智慧和感悟。

    恰好在这一年,一名越州的农夫在自己家后院里打井,无意间挖出了一具古怪的尸体。该尸体看上去已经死了许多许多年,皮肉竟然没有腐烂,只是变得干瘪而已。在常年『潮』湿、空气中都能滴出水来的越州,出现这样的干尸当真是太奇怪了。此事很快惊动了县衙,衙门里的文书遍查资料,终于发现,六百年前,曾经有一位受人尊敬的长门高僧(通常被人们称为“夫子”)埋葬在那里。也就是说,这具尸体正是那位长门僧,他已经死去六百多年,尸身却依然不腐,真是个奇迹。

    当地县令知道这是拍皇帝马屁的最佳时机,火速将此事上报天启。皇帝十分高兴,下令安排将这具高僧肉身送到天启城。今天,它终于到了。

    天启城的中心广场早已搭好了高台,引来无数百姓围观。死了六百年的尸体还不腐烂,本身就是个大热闹,加上皇帝的钦点,这种热闹自然还要翻倍。暑天七月,艳阳高照,广场上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就像是把人放在蒸笼上蒸烤一样,简直要把人热到发疯,不少人因此而中暑了。

    等到了正午,皇帝终于现身了。晒得焦头烂额的百姓们强打起精神,望眼欲穿地看着广场南面留出来的那条路。

    没过多久,长门高僧的肉身就送到了,它被蒙在一层厚厚的红绒布里,由十六名力夫抬入了广场。人群中的某些知情人士这时候就开始卖弄了,他们告诉周围的人,在那层红绒布之下,这具惊动了圣上的了不起的尸体被放在一个特制的水晶罩里,呈盘膝打坐的姿态。它被从地下挖掘出来的时候,就保持着这种姿态。

    “那么大一个水晶罩子,应该能值很多钱吧?”一位看热闹的民众发表评论说。

    “这可不是普通的水晶,”知情人士继续卖弄,“我小舅子就在衙门里办事,听他说,这块水晶罩是特制的,可以防秘术的入侵。”

    “倒也值得。几百年都不腐烂的死人可真罕见呢。”

    在人们的议论纷纷中,力夫们把水晶罩送上了高台,司礼官很快宣布吉时已到,皇帝从坐椅上站起身来。按照安排好的程序,他将会亲手揭开那层布,让人们一睹高僧法身的真容,然后他会借着这个时机向天下子民发布一篇振奋民心的演说,阐述长门的精神能给人们带来的改变。这番话在往常没有太大的力度,但现在,这具神奇的法身足以在百姓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皇帝一边想着,一边踏着台阶走上高台,人群齐齐跪下,臣服于天子的威严。他挥挥手,下令平身,然后伸手扯下了那层绒布,那具不朽的法身就这样呈现在人们眼中。它干枯的身躯和面颊显得有些狰狞,盘膝坐在天启城灼热的阳光下,与身前的芸芸众生只隔了一层水晶罩,却又相隔了足足六百年的岁月。

    皇帝满意地听着人们的赞叹之声。百姓的反应在他的预料之中,接下来他可以从这具法身上阐释出许多的意义,让他们意识到长门的伟大之处,然后……

    刚刚想到这里,他就听到人群中发出了一片惊呼声。他猛然回头,眼前是一片火光——高僧的法身竟然燃烧起来了!在这个没有任何秘术可以攻击的水晶罩里,高台上只有皇帝一人站在距离它十步之内,长门僧的肉身猛烈地燃烧起来,立刻被烈焰吞没,而水晶罩也在火焰的炙烤下出现了裂纹,慢慢开始碎裂。

    侍卫统领大喊道:“陛下!请您离开!”随着这一声喊,侍卫们当即把皇帝团团围住,保护起来。但皇帝却恼怒地一把推开挡在他身前的御前侍卫,双眼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眼前跳动的烈火。

    那一瞬间他又想起了几个月前的那场梦,想起了解梦师对他说的话:“陛下的江山是由先帝所传,梦见先帝重新坐在龙椅上,说明此梦与江山社稷、与整个九州的气运相关。但先帝的龙体被火焰吞噬,太清宫化为一片火海,却绝非吉兆,恐怕预示着巨大灾难的迫近。今年之内,陛下需要留意与火有关的事件,很可能会得到警示。”

    现在,与火有关的事件发生了,竟然和他的噩梦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不得他不信解梦师的话。他眼睁睁看着这具干尸化为灰烬,错觉中却觉得燃烧的并非是长门僧,而是逝去的父亲,一股强烈的愤怒从他的心底涌起。他坚决地再次推开试图挡住他的侍卫,不顾火焰的高温,大踏步走到了水晶罩前。御前侍卫们个个胆战心惊,唯恐皇帝的万金之体受到什么伤害,却又不敢逆龙鳞而动,只能苦着脸跟在他身旁。

    突然之间,皇帝的脸『色』微微一变,而侍卫们也都看到了他所见到的东西:从长门僧即将燃尽的尸身里,赫然掉落出了一块东西,看样子像是某种耐高温的金属。这块东西竟然就一直藏在它的体内,直到尸体被焚毁,才终于现身。

    “把那块东西取出来。”皇帝下了命令。他隐隐地意识到,这具离奇自焚的法身,这块从法身里跌落出来的金属,很可能就是解梦师所说的,能够改变九州气运的重要事物。

    “改变九州的气运?巨大的灾难?”皇帝握紧了拳头,“那我们就来拼一拼吧!”

第二章奇祸一() 
宏靖十七年八月,宛州青石城。

    青石城是宛州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毗邻楚唐平原,交通发达,周边区域盛产口感粗粝却抗盐碱的黄黍——不适合人吃却很适合作为饲料,这些条件加在一起,令青石成为了宛州乃至于整个九州最为重要的牲畜贸易市场。牲畜贸易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流动的金钱,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卫生问题。比如说,你没法教一头骡子学会上厕所,因此青石城几条用来运送牲畜的主干道上,总是遍布着各种粪便,这非常容易引起流行疾病。对于青石城的居民来说,几乎每年都得面对不同种类的流行病,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宏靖十七年夏天,一场霍『乱』袭击了青石城。虽然当地人有着丰富的抗击疾病的经验,还是有不少人染病。霍『乱』是一种杀伤力很强的病症,中者腹中绞痛,腹泻不止,头痛发热,重症者甚至会丧命。因此衙门虽然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仍然难以阻止疾病的蔓延,几乎每天都会有重症者死去。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几位游历到此的长门僧帮了大忙。他们写下了几服针对霍『乱』非常有效的『药』方,在街头巷尾教人们架起大锅熬煮汤『药』,并且号召城里没有生病的人都来担当义工,要么熬『药』,要么清洁城市卫生。一时间,青石全城几乎每一条街的街头都能看到熬『药』的大锅,浓浓的『药』味压过了牲畜的臭气,也渐渐赶走了瘟疫,令青石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还是长门修士了不起啊!”人们夸赞说。

    八月下旬的时候,包括情况最严重的城南在内,大部分地区的霍『乱』疫情都得到了控制,但在城北的荒郊里,却还有几口大锅在熬『药』。城北是青石城较为荒僻的地方,这里有不少废弃的砖窑。青石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砖窑,后来随着水质和土质的变化,青石出产的砖品质逐渐降低,砖窑也就渐渐废弃了,成为了流浪汉们栖身的场所。这几口大锅,就是为这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熬『药』治病的。

    “再倒进去三两熟附子,加半把茯苓,一把紫苏。”一个站在大锅旁的中年人指挥说。他穿着半袖的粗布衣服,脚上是一双陈旧的草鞋,腰间醒目地系着粗麻腰带,说明他是一个长门修士,而在大锅前干活的是一个相貌俊美的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此刻他正在用力搅动着锅里的汤『药』,他的白『色』绸衫挂在一旁的树枝上,身穿浅蓝『色』的细布中衣,衣饰比那位长门僧华贵多了,光是腰带上那块墨绿『色』的翡翠就一定值不少钱,看来是一个前来帮忙做志愿义工的大户人家公子。一般而言,有钱人跑出来为穷人卖力气确实很罕见,疫病流行的时候,城里能跑出去避难的有钱人更是几乎都跑掉了,这让这位公子和其他几口大锅前光着膀子的大汉形成了鲜明对照,甚至显得很不协调。

    不久之后,大锅里的汤『药』陆续熬好了,中年长门僧带领着助手们把『药』一一盛入瓷碗,然后分发给病人们。一通忙碌之后,其他人都累得浑身大汗,席地而坐咕嘟咕嘟喝着凉好的便宜茶水,唯独那个年轻公子没有去喝茶。看样子,他已经有点脱力了,身子软软地靠在树上,脸『色』发白。

    “这天气……真是热啊!”他轻声说着,看样子如果不是地上太脏的话,他会立即以地为床就地躺下。

    “这位公子的体魄还是差了点啊,不如早点回去休息吧,”一位义工好心对他说,“我们这些常年卖苦力的搅动那么大的『药』锅都累得够呛,你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少爷,做不了这些累人的活计。”

    年轻公子还没有答话,长门僧已经叹了一口气:“我早就说过了,你不适合干这种重体力活……你先休息一会儿吧,要是实在累了,就先回去。”听口气,这两人应该彼此熟识。

    听了这句话,年轻公子先是摇了摇头,接着又点点头:“真是抱歉,看来我在这儿的确帮不了什么忙,那我就先回去好好睡一觉了。”

    “去睡觉吧,那才是你的老本行,”长门僧挥挥手,“你去吧。”

    年轻公子向着周围的其他义工们拱拱手,从树枝上取下长袍,慢慢挪动着双脚向南走去,虽然疲累,但他走路的姿态还是平稳优雅。长门僧看着他的背影远去,虽然不住地摇头,脸上显得很是无奈,嘴角却依然挂着一丝笑容。看来他和这位年轻公子交情不错。

    他转过身,继续指挥义工们开始熬下一批『药』,就在这时,一名义工忽然说:“咦?那位公子怎么又回来了?”

    长门僧扭头一看,那名年轻公子果然回来了,而且是一路小跑着回来的,看起来,虽然重体力活让他吃不消,跑起来倒是动作矫健,只是先前确实累坏了,所以这一通疾跑后有点气喘吁吁。但他顾不得那么多,双手扶着膝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有几个官兵……朝这边……过来了……拿着兵器……好像说是要抓……长门僧……”

    “官兵?”长门僧眉头一皱。

    “没错……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