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臣-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勋卓著”如今立功于国,特拜官敷士,户部侍郎,通奉大夫。特封卫国伯,封邑八千户,特赐金鱼袋,赏银钱三万贯。贡布五百匹。钦赐。
公一心,
随着费三贵话声落下,众臣皆是哗然。
虽然早已猜到,楚灵帝此次的封赏,必然极为丰厚,但却也少有人能料到,竟然会如此之厚。
那通奉大夫也就罢了,虽然是从三品官职,让张衍圣一口气升了三级,但不过是个闲散富贵的职位小以他的功勋,却也当得。
但户部侍郎,以及敷士,却大大不同,虽然也是从三品官职,但声部侍郎辅助户部尚书掌管天下钱粮与百姓户籍,乃是有着极大的实权!!而敷士,更是可以时常陪在皇帝身侧,对楚朝法度影响颇大。
然而,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
卫国伯,封邑八千户,特赐金鱼袋,才是众官员真正震惊的所在。
俗话说得好,封爵不加国,称公也枉然。也就是说,楚朝的爵位,不论品级,单论尊贵的话,其实是分为三种的。
第一种是最普通的爵位,称号中没有“国”字,也没有“忠”“毅武文”四字之一,这种爵位虽然荣耀,但不惠及子孙,也被称为“不世爵”
若再荣耀一点的爵位,称号中没有“国”字,但有“忠”“毅武文”四字之一,被称作“子降爵”又或是“世爵”也就是说,子孙虽然可以继承爵位,但继承之时,却要降上一级,公变侯、侯变伯、伯变子、子变男、男变平民。
而最为荣耀的,无疑就是称号前,带有“国”字的爵位了。这种爵位,又称作“世袭罔替爵”也就是说,只要楚朝不到,你的子孙小后辈中,继承者皆可传承你的爵位。
至于其他的,譬如“世袭罔替爵”的俸禄是“不世爵”的三倍有余。就不显得多么重要了。
张衍圣的祖父,承相张谦,也是有爵位的,更是一个侯鼻,但却是“不世爵”张衍圣的“卫国伯”从爵位上看虽然低了一级
实际上,楚朝百余年来,“世袭罔替爵”一般都只封赏给皇室族人的。
而“封邑八千户”却更是难得。
早至汉末,所谓的“千户侯万户侯”就已是不再拥有实权,转而化为钱粮作为每年的封赏,而且钱粮给的也不多,以楚为例,所谓“千户侯万户侯”也不过是将每户转化为每月三文钱及三两粮的钱粮,作为俸禄发放。
张衍圣虽然被封为“八千户侯”但实际上能讨到的好处,也不过是每月十五贯钱,以及不足一千斤粮注一行为俸禄罢了。这般好处对他而言,几近于无。
注一:在这里实行的是古代单位,一斤等于十六两。
虽然好处不多,但耐不住它尊贵。
封邑之侯,本来只是侯爵中的阶层,千户侯最低,万户侯最高。但到了楚朝,却是与爵位分离,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荣耀,意指“与皇帝共治天下”之意。荣耀自不用提。
而在楚朝,世人最看重的,往往并非实利,而是尊贵的地位与好听的名声。
而井邑之侯,自秦以来。就是皇室对立功者最为荣耀的封赏。
当年楚朝立国,楚太祖也不过封了十一位万户侯罢了,而那还是开国时期,稍有功勋皆有封赏,普通的爵位,并不比猪肉值钱!!而如今一百七十余年来,楚朝也仅仅只封过三位“千户侯”罢了!更尊贵的“封邑之侯”却再也没见。
在京中勋贵眼中,所谓的“千户侯万户侯”并不比文人眼中中的“鸿儒取荐”稍差丝毫。
而如今,张衍圣竟是被封为了“五千户侯”!!
一些京中豪门,包括枢密使王翰在内,眼中皆是闪过了一丝羡慕。
然而,最让百官震惊的,还是那个。“金鱼袋”
鱼袋制度,自唐初实行,用以盛鲤鱼状各色符文符。唐三品以上服紫佩金鱼。四品以上佩金鱼,五品以上佩银鱼。
然而,至楚之后,官场制度虽然大部分依然继承于唐朝,但所谓官位职责,已是愈加的混乱,所代表的意义,大多时候不过是代表着俸禄的多少罢了。
你有没有实权,又有着哪方面的实权。还是要看皇帝的信任,以及临时的任命。工部尚书管着礼部的事情、礼部尚书管着刑部的事情区区一个刑部主笔管着工部与礼部,而刑部尚书却闲赋在家这般奇怪的循环,对楚朝而言却是常事,直到张谦掌政后,多有改革,诸般混乱才稍稍减轻,却依然治标不治本。
就拿张谦王翰这两位阁老而言,那张谦位居楚朝的宰相,虽然尊贵,官居一品,却是虚职,不管实事,但实际上,张谦却掌管着楚朝大半政事;王翰乃是枢密使,名义上掌管军国大事,但实际上楚朝军权向来掌握在皇帝手中,说穿了还是虚职,但如今不仅管着兵部,更是将工部刑部牢牢掌控在手中。
在这般混乱之下,代表着一个官员实际权力的,就是“鱼袋”
一般而言,佩“银鱼袋”者小可位列朝班,佩“金鱼袋”者,拥有议政之权,而最尊贵的“紫金鱼袋”可参知政事,入阁掌政,也就是世人口中的“阁老”
而张衍圣,不仅官拜敷士、户部侍郎、通奉大夫,更是特封卫国伯,封五千户,最后,竟然还特赐金鱼袋?
这般封赏超过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事实上,有很多人不服。
但不服又能如何?张衍圣的功勋还在那里摆着,又有一个权倾朝野的祖父张谦,你敢反对吗?
就这样,所有人面对这般超乎寻常的封赏,皆是保持了沉默。
“臣领旨,谢主荣恩。”
反倒是张衍圣,一脸的平鼻,只在听到“户部侍郎”与“特赐金鱼袋”的时候,面上露出一丝喜色,却转瞬即逝,至于什么卫国伯、五千户侯、敷士之类,竟是毫不在意,就这么在众文武羡慕的注视下,默默的退回到萧漠身后。
然而,任谁都没能想到小此时最想阻止楚灵帝这般厚赏丰封的。不是别人,正是张衍圣的祖父张谦!!
无论张衍圣如何变化,他都是张谦的孙子,他的荣耀就是承相府的荣耀,所以,对于张衍圣受到封赏,起初张谦只有高兴,并无其他想法。
但即使张谦也没有想到,楚灵帝的封赏竟会如此之厚!!封赏的太过丰厚,对张衍圣而言,自然没有不好。但张衍圣在今日受封赏的三人中,立功是最少的,连他都有这般封赏,那么萧漠与八贤王又会受到怎样的赏赐?
出于本能,张谦就想让楚灵帝收回成命。
然而,这般封赏毕竟太过诱人,即使是张谦,想要拒绝,也是在事先稍稍犹豫了片刻时间。
而就在这片刻之间,张衍圣已是退回朝班,而费三贵则拿出了另一道圣旨,打开后扬声道:“中书舍人、崇文殿侍讲萧漠萧子柔接旨。”
听到费三贵的声音,张谦暗暗叹息一声,知道已是来不及了。
既然他没有阻拦张衍圣的封赏,那么萧漠与八贤王受封之后,自然更无理由阻挡了。
而就在这时,萧漠已是出列,前行数步,来到张谦身侧,跪于楚灵帝面前,缓缓说道:“臣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中书舍人、崇文殿侍讲萧漠,才华横溢,品行高洁,名满天下,乃是贤臣之才,更于蛮夷侵楚之时,自请御敌,阻蛮夷于上元城下,杀敌近十万,逼得蛮夷求和,保大楚万万百姓之安定,其后任谈判副使,令草原各族称臣纳贡,扬我国威,功勋卓著,”如今立功于国,特拜官翰林大学士,权礼部尚书,正奉大夫。特封卫国侯,封邑万户,特赐金鱼袋,赏银钱五万贯。贡布八百匹。钦赐。”
果然比张衍圣的更加丰厚。
在这一刻,所有人的心头,皆是闪过这般想法。
百官都有此奇怪。以萧漠辽功勋,理应排在最井封引封赏时,却是位于张衍圣之后,八贤王之前?但更多的,却还是对萧漠的羡慕与妒忌。
正奉大夫与张衍圣的通奉大夫一样,不过是闲散富贵的官职,虽然位列朝班,但却是没有任何实权。官居三品,比通奉大夫要高上一级。
权礼部尚书,即使领礼部尚书衔,可参与礼部之事,位于礼部尚书之上,礼部侍郎之下,却没有实权,也是三品,比真正的礼部尚书低了一级,依然只是一个闲职。
然而,翰林大学士,却是从二品,比之权礼部尚书以及正奉大夫,还要高上一级。
在楚朝,学士制度分为三级,为直学士、学士以及大学士,分别对应四品到三品,三品到二品,以及二品至一品,其前称号不同,亦代表着地个尊贵的不同。
翰林大学士,乃是大学士中最低等的一级,但最低等的大学士也一样是大学士!!
如若说,张衍圣的敷士,乃是有机会常伴皇帝身侧的话,那么翰林大学士,就是真的可以时时伴在皇帝左右了,可谓是天子近臣中的近臣,最受宠信,也最能影响皇帝想法的位置之一。
而且翰林大学时历来,更往往是皇帝拟旨时的主笔,对朝中政策的影响之大,消息之灵通,自不待言。
在民间,百姓们常常将大学士与内阁大臣搞混,实际上,从某方面而言,大学士就是不管事的内阁大臣,朝中政事,皆可参知讨论。近乎皇帝的谋士与老师,非大学问大声望者不可担任,影响极大。
而萧漠成为了翰林大学士之后,再身佩上“金鱼袋”实际上而言,已是成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掌权重臣。相当于身佩“紫金鱼袋”了。
从一个正五品的中书舍人,成为了一名从二品的翰林大学士,升了整整五级,想想萧漠自三元及第后,入朝为官至今不过年余时间,再想想自己苦熬数十年,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就被萧漠超过或者并肩。却是容不得众文武不眼红嫉妒了。
在楚朝一年五升、甚至一年七升的官员,虽然存在,却少有能升到这么高的。
然而,众大臣虽然心中或不忿或嫉妒。却也没有理由反驳。
毕竟,张衍圣接受封赏时,他们就没有提出异议,萧漠的武勋比之张衍圣还要更高许多,从某方面而言更是拯救了整个大楚,其后还有与草原各族谈判之功,以张衍圣为参照,这般封赏,绝不过分。
难道说萧漠的才华不足以担任翰林大学士?那么满朝的大学士就都要辞职了。
更何况,楚灵帝封萧漠的官职虽高,却皆是没有实权,让人连一个“年纪尚青,经验不足”的理由都无法说出。
这是萧漠本身才华所应得,这是萧漠所立功勋所应得,这是萧漠受楚灵帝宠信所应得。
所以,对于萧漠的封赏小朝中众文武,虽然有心反驳,却也只能无奈接受,抛开嫉妒与眼红,转而开始考虑如何与萧漠交好了。
其实,张谦是很希望这个时候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的,如此一来,他也可以隐晦的表示支持,打压萧漠的崛起之势。
可惜,没人在这个时候反对。
看到这般情景,张谦心底暗暗叹息一声。只能认了。
与此同时,却也不得不得暗赞楚灵帝做的聪明虽然他的聪明往往用的不是地方。
他之所以先行封赏张衍圣,正是为了用张衍圣堵住众文武的嘴。
而楚灵帝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