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惊雷-第1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德国真正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小股部队不断的骚扰进而让守军疲惫不堪,然后再在凌晨两点以后再发动突然袭击,进而一举夺下巴拉诺维奇。
苏联指挥官的想法是比较符合常理的,他自认为看穿了一切,旋即也就下达了针对这种战术的命令,要求部队留下少量人手防御重点部位,而且不到足够近的距离不开火,尽可能多给敌人造成伤害,大量部队立刻进行休息,并在凌晨两点之后,也就是在德国人自认为苏军最疲惫的时候,在德国人进行全面进攻准备的时候,他再带领着所有的部队杀出去,一举击垮这支德军装甲部队!
他的想法很完美,只是他却并不知道,李凌根本就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去部署部队,而是在第一时间就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但是却并没有立刻要求炮兵投入战斗。
由于华夏一师现有的炮弹并不是特别多,而且无法得到后续的补给,他们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要打下巴拉诺维奇,同时还要守住这里,所以李凌多少就显得有些抠门,他要求部队在接近巴拉诺维奇城头的时候,炮兵再进行打击,而后,部队全速冲向苏军阵地。
虎式坦克的声音在深夜里可以传出很远,不过苏联守军们却并没有在意,因为他们已经得到了命令,这只是德国人的一种消耗精力的手段而已。
再加上这些坦克不能打开车灯,又要进行步坦协同,所以行进的速度非常缓慢,苏联守军甚至都没有感觉到这些坦克正在缓慢靠近巴拉诺维奇。
直到,这一天的晚上9点半,在这个本不应该熟睡但却几乎所有的守军都在睡觉的时间点,在巴拉诺维奇的西侧,所有的狮式自行火炮突然同时开火,几乎是一瞬间就让巴拉诺维奇变成一片火海。
紧接着,在巴拉诺维奇的前方,突然无数车灯亮起,照明弹一发接着一发升上天空,那是无数德国人的坦克和士兵,他们已然兵临城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277 巴拉诺维奇()
巴拉诺维奇的战斗进行的要比预想的顺利得多,在战斗开始之前,李凌甚至都已经做出了要进行重大牺牲的准备,但实际上,华夏一师几乎就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进攻巴拉诺维奇的战斗是从晚上九点半开始的,直到华夏一师全面占领巴拉诺维奇的午夜十二点整,战斗总共进行了两个半小时,除了最开始阶段有一些抵抗之外,后来华夏一师几乎没有遭受到任何抵抗,战斗的情况几乎是一边倒的。
虽然驻守在巴拉诺维奇的苏联军队非常多,但是由于指挥官的判断失误导致他们完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战力,有太多的人甚至连自己死的都不知道,战斗根本就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进行。
华夏一师的坦克在进攻正式开始的第一时间就贯穿了整个城镇,紧接着又调头杀了回来,来回反复的冲击让这些苏军士兵们根本就不知道德国人来自何方,他们甚至都以为被全面包围了。
他们躲在自己的营房里,那是他们唯一可以躲避的地方,他们在等待着命令,等着来自上级的命令。
这些苏联士兵并没有因为死亡的临近而崩溃,他们依旧在等待着,有些刻板的等待着长官的命令。
只可惜,他们注定已经不可能等得到他们长官的命令了!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就在战斗发起的那一刻,第一枚从狮式自行火炮炮膛中打出去的炮弹,就好巧不巧的砸中了巴拉诺维奇守军指挥部,将正准备离开指挥部去睡觉的守军最高指挥官当场炸死。
当苏军士兵们终于等不下去了,当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当越来越多的地方被夷为平地,他们当中终于有人崩溃了,第一面用纱布做成的白旗被举了起来,然后他们排队从营房中走出来,想要选择投降。
然而,他们并没有获得投降的机会!
照明弹并不能保证照亮城镇的所有角落,而且也无法保证一直持续照亮。
当苏联士兵举起白旗想要从几乎坍塌殆尽的营房中走出来的时候,恰好照明弹失去了作用,奔驰的坦克根本就没有看到那名士兵,径直碾压了过去。
有了第一辆,紧接着是第二辆,第三辆。。。。。。
当枪炮声终于散去,李凌站在沦为废墟的城镇广场上,借着闪烁的照明弹,不断对部队下达着新的命令,做着必要的部署。
很快,华夏一师在短暂的平静之后又动了起来,按照李凌的部署,整个师将全面展开对巴拉诺维奇的防御工作。
李凌作为华夏一师的师长,在之前也许经历了很多,包括遭到敌人的袭击,蒙受严重损失,但他却从来都没有担心过太多,可此时的他竟然有一些担忧起来。
进攻,他天不怕地不怕,狭路相逢勇者胜,过硬的军事素质,强大的武器装备都能够保证在任何进攻战斗中让华夏一师拔得头筹。可对于防守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华夏一师所有的优势都会荡然无存。
巴拉诺维奇就立在这里,永远也无法换地方,而且现在又处在两道苏军防线的后方,又不知道前线的情况怎么样,德国空军似乎也不存在可以对这里提供增援的可能性,打下来巴拉诺维奇容易,防守这里,可就真正成了一份苦差。
就在华夏一师打下巴拉诺维奇的同时,整个欧洲大地也没有平静到哪里去,上千公里的正面战场上,几乎每一个地方都在燃烧着烽火,这一天的下午和晚上,甚至凌晨,一直都在战斗。
苏军在抗住了最初阶段的德军攻势之后,组织起了第一次反攻,德军则依旧在借着之前的胜势向前推进,两股洪流对撞在一起。
在德国最高统帅部里,从前线才刚赶回来的海德里希彻夜未眠,战况在不停地汇总,他则焦急的等待,其实,他在这里等待的,并非是整个战场的胜负,因为他始终相信德**队是不可战胜的,他现在在这里等待的,在这里担心的,是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华夏一师的情况!
华夏一师的进攻行动非常重要,但同时又非常的冒险,然而,华夏一师因为进攻的地点太过向前,甚至已经深入到了苏军的后方,所以,华夏一师此时到底什么情况,根本就没有人能够知道,他们完全无法掌握那里的情况,海德里希注定也不可能等得到华夏一师的状况了。
在莫斯科,斯大林同样也彻夜未眠,他在不停询问着前线的情况,战争已经爆发了一段时间了,但他还一直都没有在公众的面前露过面,他不是不想露面,是他实在不知道应该去给广大的苏联群众说些什么,之前他对战况不太了解,现在战况越来越明显,斯大林就更不敢去面对了。
他需要一些胜利,来告诉苏联民众,他们的强大帝国能够抵挡住这次的危机!
他彻夜未眠,等待着胜利的消息,他太需要今晚的消息了。
。。。。。。
与此同时,在大洋的彼岸,一个同样能够让整个世界震颤的人也没有休息,他就是美国总统罗斯福!
罗斯福没有休息,并不是因为他过份关注于苏联和德国之间的战争情况,而是在这一天,有连续两份情报被递送到他的手中,一份来自苏联,另一份来自中国。
这两份情况都是来自于社会主义政党,显然是一个与美国意。识。形。态严重对立的政党,而且,这两份情报的内容也几乎是如出一辙。
情报显示,日本内阁正在策划发动一场针对美国的军事打击,美国政府最近这段时间的一系列政策,已经让日本接近于无力维持其庞大的侵略部队了,日本内阁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得对美国动手!
“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罗斯福自言自语,虽然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也不知道日本将会把袭击的目标放在什么地方,但罗斯福知道,他终于等到这样的机会了,他将从此永远被美国人记忆,他将成为继乔治华盛顿之后最伟大的美国总统!
他,将带领美国走上世界之巅!
(。)
278 情况有些危急()
“继续进攻!继续进攻!你怎么能下达停止进攻的命令?华夏一师那边整个师都在俄国人的包围之中,而且俄国人还在源源不断地调派部队增援,我们联系不上华夏一师,老大可。。。那里可是我们最精锐的部队!”
海德里希有些焦躁不安,看着一个又一个将军们都提议暂缓进攻,他更是着急,他着急的原因不只是因为华夏一师对于整场战役的重要性,同时他更着急李凌的安危。
“元首,可是我们不能只看着一个师,而看不到其他的部队吧,华夏一师即便再是精锐,我们也不能够拿着上百万的部队去保一个装甲师!”
一名将军显然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不过这口气显然就有些不讨喜了。
“军队没了,我们可以再度武装起来,坦克没了,我们可以再造新的,但一个优秀的将军没了,那我们就再也找不到替代者了!”
海德里希的声音有些冰冷,他在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
这一次让李凌的华夏一师去穿插,本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原本大家担心的地方都是华夏一师能否成功穿插。进去再打下来巴拉诺维奇,可现如今,人家华夏一师已经完成了任务,剩下的部队却都没有完成任务。
在战线上,最初苏联人毫无还手之力,到后来渐渐地苏联人能守住了,再到现在,苏联人不但守住了阵地,甚至在个别地方还组织起了几次有一定效果的反击。
“可是元首,现在不是一个李凌的问题,而是苏联人的军队正在源源不断地调往战区,现在这个时间,我们的空军又不能提供有效的空中支援,战斗实在不宜继续进行下去,我们应该暂时停下来,调整一下部署之后,在天亮以后再发动进攻,那样我们就能够一举摧毁苏联人的防线!”
“我不管什么俄国人来了多少,我要求现在中央集团军群主力务必立即向华夏一师所在方向上发动猛攻,南方集团军群抽出一部分部队来向华夏一师侧后方进攻,两方合力,解了华夏一师之围的同时,也能够达成我们之前的战略构想,将白俄罗斯一分为二,摧毁苏联西部军区主力部队。”
眼看海德里希逼着军方必须得强攻,而实际上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深夜的原因,德**队的优势完全无法发挥,所以再继续这样打下去,只能让德军更加被动,还不如等天亮之后再一蹴而就。
作为军方的头号人物,凯特尔此时不得不站出来了,虽然奉行中庸之道的他并不太希望在这个时候违背海德里希的意志,但这事关整场战役。
“元首,进攻并不是不可以,我们可以继续进攻,但是我们实在不能将主力集中在巴拉诺维奇方向啊,因为这样非但帮不了华夏一师,反而等于是害了华夏一师!”
“你这是什么意思?”
“元首,您看,现在我们与苏联军队之间的战斗几乎遍布整个战线,也就是说,苏联人根本就不知道我们的真实突破口在什么地方,所以他们的主力部队不敢轻易调往某一个方向。这样一来,华夏一师所在的巴拉诺维奇。苏联人势必也不敢进行重兵围剿。可是如果说我们把进攻的主要方向定在巴拉诺维奇,那么苏联人势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