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州江山-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就少发点牢骚吧,天下归宁,人心尚不厌宁,纵然匈奴铁骑直入长安,也呆不长,倒是他们滚蛋了,留下偌大个烂摊子谁来收拾?”
“你打的一手好如意算盘,可如今呢,人家棋高一着,把你给套上了,你就像那耕田的牛,被人套上啦,只好拼出吃奶的劲为你老丈人家拉犁耕田吧。”
李默笑了笑,这个李道远,干嘛把话说的这么直白,说的人家挺不好意思的呢。
(本章完)
第543章 安抚()
朝廷设立丰州、太原两处榷场与匈奴人互市,简直就是挖坑埋人不带填土的。
李默被这两处榷场闹的焦头烂额,但李默现在还不能把精力放在这上面,他现在要集中精力做的一件事就是赎人。
协议签订时,滞留在草原上的中原人约有十好几万,缺衣少粮的匈奴人可不想养活他们,他们残酷地折磨这些俘虏,每天都有五六百人横死。
李默焦心如焚,得赶紧设法把人赎回来。
但指望将士们的家属筹资来赎人显然不切实际,他们或者离的太远,或者又太穷,而每耽搁一天就有数百人横死。
李默令梅华庵、孙大牙、盛忠诚、陈河阳四人寻找对策,不惜一切代价先把人先抢回来。
“哥,你赎人我没意见,都是同袍兄弟,都是大夏人,我也看不得他们在草原受苦受难,但你这么做是不是太过了:削减河东官吏俸禄,削减军费,削减公务费,削减情报费,连王府用度也砍,大伙已经怨声载道了。而且你看看,你救回来的那些人,他们都干了什么,说声谢谢就回老家去了,有的不仅不说谢谢,还埋怨咱们救人太迟,你说这是什么事嘛。”
李默笑道:“我知道你的小九九,十万健儿,这都是大夏的火种。匈奴人眼皮子浅,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把他们放了,我们也要跟他们学?我救人是为大夏保留火种,可不是为自己打算。”
李道远不屑地切了一声。
却看到穆坤挎着刀昂首挺胸走了进来,便道:“捡到元宝啦,咧这么大嘴?”穆坤笑眯眯地说道:“元宝算什么,我这个比元宝值钱多了,你猜我今天见到了谁?前御营监军使宋中明宋大人。”李道远道:“谁?宋中明?就是那个向皇帝进谗言,要害咱哥的那个宋中明?”
穆坤道:“啊,不是他是谁,隐姓埋名不肯说,但架不住有人认识他呀。”
李道远道:“嘿,不是冤家不聚头啊,奶奶的他也有今天?”
李默道:“他人现在在哪?”
穆坤道:“在城北的戊字号迎送站,你猜怎么着,宁州讲武堂去招生,他居然报了名。”
李道远道:“瞧瞧,我就说此人心术不正,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他混进去想干什么,无非是为了刺探我军情报。”
李默问:“他报的哪一科?”
穆坤道:“步军基本科。”
宁州讲武堂全称叫“太原讲武堂宁州分校”。步军基本科是以培养新军基础指挥人才为目标的学科,门槛不高,出路一般般。
宋中明可是在兵部高等步军学校混过的,以他的条件,即便是想混进新军刺探军情也不必搞的这么低调吧。
李默对穆坤说:“你去梅先生那报备一下,这个宋中明要重点关注,看看他究竟想干什么,在此之前暂不要点破他的身份。”
穆坤道;“他是御营监军使,长安那边有专人在搜寻他的下落,我们是否要上报他已经阵亡?”
李默笑道:“人家明明还活着嘛,上报失踪或情况不详即可。”
穆坤走后,李道远对李默说:“你信不信,我敢跟你打个赌,宋中明这么做是要苦练杀敌本领,将来为御营几万兄弟报仇雪恨呢。御营那帮人素来瞧不起新军,这次败的这么惨,恐怕是把他刺激的够呛。他这一激动,好了,改弦更张,直接投入新军的怀抱。”
李默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前天让你办的那件事办的怎么样了,倒卖物资的人抓到了没有?”
李道远道:“抓?你就别指望了,都是金枝玉叶,抓不得,我看还是吼两嗓子把他们吓跑算了。”
李默道:“简直是岂有此理!家国危难至此,他们居然还倒卖物资给匈奴人,这简直是卖国。”李道远道:“卖就卖咯,这国本就是人家的,行情好拿出来卖卖也不为过嘛。”他压低了嗓音道:“人挺懂事,给的抽水挺厚。”
李默一巴掌拍在桌上:“瞎**乱搞,我李默岂是那种贪财好货之人,违法乱纪者给我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狠话是放出去了,但李默心里也很清楚,这件事注定是要不了了之。
战争让宁州的物资极度紧张,现在不要说盐铁军需这样的战略物资,便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必需品都成了紧俏货。
为了市面的稳定,他费尽了心力,结果又怎样?
有人就光明正大地待在宁州,堂而皇之的囤积居奇,倒买倒卖,他李默不知道那些人是谁吗,需要让李道远去查吗,他也是没有办法啊,这些人干的这些事你稍有不慎就会搞出一堆麻烦,也只有李道远能应付。
他现在真的有些佩服自己的演技了,就说刚才那一幕,演的多么自然,居然连小七这家伙都给骗了。
当然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的,否则他岂不是所托非人?
汪竹韵带了银铃和两个婢女拎着食盒来了,桌子摆了出来,四菜一汤,都是些家常便饭。
李默并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尤其是吃上,素来慷慨的很。
这么朴素的午饭……
嗯,瞧出来了,这是有人要借题发挥呢。
“现在府上……很穷吗?”
“没有,这不有吃有喝的吗?”
“嗯,那就好。貌似最近一直素颜,连胭脂水粉都买不起了?”
“哪有,天热好流汗,没心思打扮。”
“很热吗?”李默瞅了眼不远处的火盆子。
银铃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她赶紧放下碗去为李默添酒。
汪竹韵黑着脸叫道:“少喝点,这一坛就剩这一壶了。”
李默终于忍不住哈哈笑了出来。为了解救陷落草原的同袍,王府厉行节俭,公务账上开支一下子少了四成,反映在吃穿用度上处处都在紧缩。
这当然都是些表面功夫。
就像李默说的晋王府就像一片千年沼泽,表皮上流过的那点清水算得了什么,王府的水深着呢。
不说有名有号的夫人、大丫头们,但凡稍有点资历的侍婢私房钱也不在少数。
维持高贵体面的生活那是绝对没问题的,问题是眼下这局面谁敢跳出来大吃大喝,一面是王府紧衣缩食省下钱来去救人,彰显的是急人之难,仁义道德,另一方面却悄悄的躲在家里山吃海睡,传出去怎么说,没法向人交代是不是。
所以这种氛围下就算有钱也不能用。
(本章完)
第544章 老奴遵旨()
这就是汪竹韵一肚子怨气的由来,毕竟这麻烦是李默给她们带来的。
自然汪竹韵也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借机发难也有她的用意。这阵子军务繁忙,李默已经很久很久没招呼她了,她再不设法争取,估计以后见面都不认识了。
李默拿起布擦了擦嘴,温柔地说:“你跟我来,我有事找你。”
就像一束阳光照在了汪竹韵的身上,她冰冷泛青的面颊顿时明艳起来且有了红晕。
李默心中暗叫惭愧,一时间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老了,男女之事上为何变得如此保守消极,但仔细想想又不是那么回事。黄素的蓝册簿子上,他的日程排的很满的,说夜夜做新郎未免有些夸张,但总体来说夜生活还是很活跃的,甚至有时候白天也很活跃。
原来冷清的不是他,而是对她和她们。
毕竟还是老了啊,因为只有老人才喜欢跟年轻人待在一起啊。
安抚一个汪竹韵容易,但安抚躁动的宁州和即将躁动起来的河东,李默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是时候向上面要政策了。
他们敢拒绝,那自己就撂挑子。
不久之后,因为丰州互市时的一点小矛盾,一支匈奴问罪之师汹汹南下,飞鸟川守军不战而退,匈奴人长驱直入,一路杀到天宁关下。
宁州城为之震动,恐慌的情绪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
李默上书朝廷主动承担了罪责,并请求辞去西北经略大使一职,不再兼管宁州事务。
傅太后旋即在勤政殿召集了各位大臣们,议题只有一个:该不该同意李默辞职。
众人面面相觑,从心里来说他们都对李默权势太重有所忌惮。
但眼下这个情况,若无李默镇守,宁州它能保得住吗?
世人可以容忍丰州失陷十次,却不能容忍宁州出一次问题,那里是龙兴之地,埋着大夏列祖列宗的陵墓呢。
“新军训练尚未完结,此刻尚无力接手西北防务,以臣之愚见,不能同意晋王辞职。”
“冯相所言极是,但西北防务薄弱也真是为难了晋王,诸位商议商议看看可有什么更好的法子。”
“臣建议拨出专门款项,加强西北防务,朝廷给西北的拨款的确是太少了。”
“少?冯相您说的真是轻松,拨款,哪来的款?府库空虚,已经没钱啦。”
“这不是问题,问题是真没钱啦。”
傅太后有些头疼,李默以退为进,逼她出血浇灌宁州,这其实并不过分,他们给西北的拨款的确是太少了,增加款项势在必得!所以商议,真是晦气,干嘛要找他们商议呢,顾命大臣,我呸,真是恶心,宁氏的江山,几曾轮到你们来胡咧咧了?
“既然府库里拿不出钱来,那就给他一些能生财的路子。树挪死,人挪活嘛。”
“法子不是没有,只是有些不大体面。”宁是恭毕竟是财神爷,有的是办法。
“皇叔,都这个时候了,你就别绕来绕去了。”
“启奏陛下,朝廷现在能给予河东的也只有铸币和盐铁两项了,除此之外只怕是填不满这个窟窿。”
此言一出众皆大惊,宁琦吃惊的差点没叫出来。
这天下能生财的路子有很多很多,但能解宁州之急的却无非是铸币、盐铁等寥寥数项。
铸币、盐铁,这可都是朝廷的命根子,怎能轻易给臣子霍霍呢,宁是恭说出这番话来,真是大逆不道呢。但是,等等,傅太后似乎非但没有反感的意思,貌似还很受用呢。
“臣以为楚王之言极是,河东、宁州要应付匈奴之患,亏空太大,非有大手笔不能应对。”
傅太后嗯了一声,表示满意。
盐铁专营权、铸币权虽系一国之命脉,朝廷之重器,但若朝廷自己守不住这命脉、重器,又何必执着于一个名分呢?李默凭借武力早已经在私下里捣鼓这些东西了,与其让他偷偷摸摸的搞去扰乱经济秩序,损害朝廷威严,还不如把牌照发给他,让他光明正大的去搞,一则可以施以监督,二来也可以把西北边防这个无底洞甩给他,舍名求利,虽不体面,却得实惠。总比名利两空来的好吧。
能参加廷议的谁也不是傻子,只是囿于各自的身份不好开口说出来罢了,现如今既然有一位亲王带头,有首相大人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