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火器称王-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千总魏广良下令演示军阵——锥阵、雁阵、平阵、行军阵,迁江陆营朝着虚拟的敌人推进、合围、策应、包抄、强袭虽然步伐还很凌乱,各中队、大队的节奏还不够协同。但隆隆的脚步声,嘹亮的呼吼声,刀剑在盾牌上沉稳的撞击声,凝聚成一股必杀的合奏。
查应才忽然想起金士麒曾经唾沫纷飞地描述这些山兵对猛坎一战时如何殊死勇猛。此刻,他终于信服了,甚至眼前这队伍已经超乎他的想象。
记得一个月前他刚刚集结这支队伍时,那些山民根本没这么勇猛。那时候他们从藏宝港工地上、作坊里、树林中聚集而来,被集结在兵营里,他们脸上还带着懈怠、疲倦、惊恐的神sè。没想到,仅仅一个月他们就脱胎换骨成为了士兵。
金士麒策马过来,指着这队伍:“只要拿到武器,他们就可以上阵。”
查应才低声问他,“这些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你给他们涨银饷了?”
“我在他们的心里塞了一团火。”
那是怒火,也是希望之火。
那天晚些时候,金士麒便把罗昂的事情告知了查应才。
他说迁江营看似平静,其实暗流涌动。士兵们虽然来自于相同的山寨,他们之间却存在着一道沟壑。赤脚兵与甲兵,他们是奴才与主子的区别,有着血泪之仇。此事若不得解决,必将成为陆营的隐患。
查应才jing通兵法韬略,但他只知道士兵有勤有懒有勇有懦,却没有想过这种深入骨髓的矛盾,这已经超过了“军官”所能处理的范畴。金士麒却说:迟早一天我们要做出决定,到底要站在谁的一边。
“这陆营是我们的。”查应才做了选择:“把那些甲兵们都赶走。”
“那你就要跟十寨决裂,陆营就会崩溃。”金士麒摇头,“一步步来吧,先把我们的人插进去。”
“你想怎么插?”
“把汉兵和山兵混编。”
当前的迁江营编有4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400多人,其中汉兵只有60人。这些汉人士兵都是前龙武营将领的私兵,少数升任军官,大部分都担任弓箭手和火铳手,编制在“弓兵中队”里。
而步兵中队只有1名百总和2名旗长是汉人,其余都是山兵,因此被甲兵们把持着。
金士麒的建议就是把弓兵抽出一半,分散的到各个步兵中队去。他们将转职成为“小旗长”和“掷弹兵”,由此代替甲兵的地位。从此“掷弹兵”不仅仅是兵种分工,也将带有政治意义:他们是从辽东来的老兵,他们控制着各中队的主要火力,他们是各中队的骨干。
“贤弟,此策甚好。但我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的‘转职计划’也涉及到了编制和战术变化,实施起来会很复杂。”
“查兄多虑了。要知道我们的兵器时常在变,我们的敌人也在变化,我们已经从辽东变到了广西来。总而言之,‘变’乃是常态。”
“但仅仅把汉兵混编进去就够了吗?”
“当然不够。我还准备了全套的治军方略,共12大项60多条细则要与你研究啊。查兄,这些ri子来我等你等得好苦啊!”
“事不宜迟,快拿出来。”
“不急。趁着天亮,请查兄去看看我们机械所的成绩!”
这半月来,金士麒主要任务就是兵工研制。查应才回来的时间恰到好处,正赶上了金士麒的“收获季节”。
二人在亲兵的簇拥下来到城东山边的靶场上,面前200多步距离的土地上处处是弹坑、烧痕,树木都残破不堪,可见兵工试验进行得很频繁。一群机械所的工匠们都过来问候两位老爷,他们早已准备多时了。
第一个演示的项目:步兵轻型火箭。
金士麒没急着演示,而是将一根火箭交给查应才观看。那根火箭与寻常型号大体形似,长3尺,箭杆纤细,环形尾翼很是奇特。
查应才把它放在手里掂了掂,“三两重?”
金士麒得意地回答:“三两二钱七分,轻重偏差不超过三分。”
金士麒的成就不只是各种奇妙的设计,他还为工业生产制定了一系列的生产工序、专门工具、测量手法、奖惩措施,以保证兵器成品的一致化。
工匠在草地上架设了一盒“32装”的火箭。外观就是一个长条盒子,轻巧易携易cāo作。工匠不着急点火,他又拿了两根散装的火箭放在箭箱上的轨道中,校准方向并点燃了一根。
一道白烟绽放,那箭笔直地shè了出去。
新式火箭的药管有着特殊的气动外形,可以把小部分推力转化为升力,因此百步之内的弹道平直。过了百步之后火药燃尽,弹道才变为常规的抛物线。这个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百步之内可以“直接瞄准”,不需要测定高差。
但金士麒有意炫耀,他选定的是150步之外的靶子,是这种火箭有效shè程的极限。
第一根测试火箭狠狠地插在了靶前15步的草地上。工匠微微调整了箭箱又shè了第二根。一道白烟之后,这次误差只有4步。
由于火箭的一致xing较好,两根火箭就可以完成了校验。
“两位老爷,我要shè啦!”那工匠满面红光。火绳一点,32根火箭一窝蜂地窜了出去!半空中划出一道苍白的云浪,它笔直地冲杀向前,直至百步之后才缓缓下垂,瞬间铺展在那靶子的四周。
查应才倒吸了一口凉气:几十根箭,落点距靶子都很近!
散布的范围大概是一个直径10步的椭圆形,这接近了弓箭手的抛shè效果。查应才还记得关辽军的旧型号产品,那散布直径至少是这个的三倍!这火箭终于摆脱了“吓人工具”的悲惨定位,可以有效地shè击敌人的阵列。若是不考虑价格和负重,10名士兵就能发挥100名弓箭手的作用。
试验的效果非常震撼,工匠们全都喜气洋洋地看着金士麒。
金士麒笑眯眯地看着查应才。
查应才呆呆地望着那具真在燃烧的火箭箱,它是一次xing的,已经完成了使命。
“查兄,想知道它为何这么准么?”金士麒掀开另一箱火箭的盖子给他看,并解释道:之前的火箭散布那么大,主要误差并不是火箭本身,而是简陋的发shè轨道。
之前无论“百虎齐奔”还是“一窝蜂”,那些火箭都是简单地搁在2道隔板上,箭杆上只有两个受力点,晃晃荡荡,无法构成一条稳定的“发shè轨道”,因此误差极大。而金士麒的箭箱里,每一根火箭都存放在纸筒轨道中。他的火箭没有尾羽、前后尺寸一致,就可以贴合在轨道中准确地冲出去。
查应才满脸的振奋,半晌之后他又问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
“一箱箭,卖多少银子?”
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打仗就是撒银子,查应才已经领悟了战争的真谛。
金士麒的回答也很专业:“那得看卖给谁!”
“咱迁江营!”
“咱自己人,当然是‘内部价’。”金士麒掏出一张报价单——
32支装火箭:每箱重10斤,成本5钱银,内部价1两,对外价2两。
96支装火箭:每箱重30斤,成本1两5钱银,内部价3两,对外价6两。
查应才一把抓住他的手腕,“32支装的,我买它1000两银子的!”
“别急,我还有好东西。”金士麒又令人捧来一根火箭。那是一根长达4尺的“重型步兵火箭”,它相当于轻型火箭的2倍重量、4倍的装药量,因此有着2倍的有效shè程。而且在100步左右的最佳距离上,它的穿透力比普通型增加了5成,可以穿透2寸厚的松木板。
“这个型号只有‘48箭装’的大箱子,只能供弓兵中队使用,有效shè程300步。”
“价格贵多少?”查应才总是盯着关键问题。
“贵一倍。”金士麒忙说:“但它的药管更粗大,因此有很多的扩展xing。我们正在研究各种特殊型号,譬如‘穿甲型’、‘燃烧型’、“毒烟型”。等研制成功了,你每样都来点吧!”
“好!你给我算算,如果我们出征胡扶龙,迁江营各中队全都装备这些火箭,总计要花多少银子?”
“大概四、五千两吧!”金士麒打了个响指,“但不止是火箭啊,别忘了我们的手雷。”
“天启六式?”
“天启七式!”
现场测试的第二个项目——天启七式“拉发”手雷。
金士麒从箱子里掏出一枚手雷,查应才认得它表面的“灰白条纹”,那表明它是一枚训练弹,只装了少量火药。但是它上面没有导火索,而是插着一根插销,下面套着一个拉环。
“看仔细了!”金士麒说着就拔出插销、扯开拉环顺手丢了出去!一声爆响之后,几步之外冒起一阵白烟。
“好!”查应才大呼,“就是丢得太近了。”
“我水平不行查兄,你看出它的优势了吗!”
“不用点火绳!”查应惊呼道,“这这太妙了!”
之前的手雷产品都要用火绳点燃,cāo作繁杂而危险,因此只有“掷弹兵”才敢玩弄。现在手雷变成了如此简单的cāo作,它便可以普及使用!
查应才敏锐地察觉到这东西的意义——刚才的火箭虽然威猛,但那只是一种武器的改进,由量变促发质变。而眼前的手雷,将使战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步兵队伍中每人装备三五个手雷,谁他娘的还敢跟我们对阵砍杀啊!
查应才追问:“价格如何?”
“内部价3钱银子一个!”
“这个贵了!”
“但技术含量高啊!”
金士麒说这话的时候很是骄傲,这手雷的结构确实很巧妙。
手雷中装的是“燧石引信”,就是用燧石与铁片摩擦产生火星,点燃引信并导致爆炸。燧石这狗东西很难伺候,要使用迅猛、果断、流畅的手法。在实验条件下只有8成的引燃成功率,若是上了战场,甚至会降低到6成。
但手雷的最大问题并不在于引燃概率——在军队列阵作战中,丢出10个手雷爆炸了6个或8个,其差别并不大。其最大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把那个铁片儿紧紧“压”在燧石上,其弹力要恰到好处。
当时的冶金技术落后,铁片弹力会逐月下降,半年之后就会完全扭曲。工匠们也试验了淬火、锻造等技术来提升铁片的弹xing,但成本又会大幅度提升。
后来一个小工提出了巧妙设计:那铁片平时并不压紧,把它与保险插销链在一起。当你抽出插销时,同一个动作也压紧了铁片。这个设计既简单又可靠,金士麒给予了10两银子的重奖。
这种灵光闪烁的小故事,在机械所的5大项目组中每天都在上演。金士麒滔滔不绝,得意忘形,他却不知道:在不知不觉中,他在机械所中缔造了一种积极的工作气氛——人们热爱钻研,探索技术,求真务实,在事实面前不分高低贵贱一律平等,因此创造力不会被压制,各种奇思妙想便层出不穷。
查应才左手握着一杆“重型火箭”,右手拎着一枚“拉发式手雷”,只觉得战争胜利尽在咫尺。“贤弟,你下个项目是什么?”
“手雷和火箭的集合体火箭弹!”
查应才猛然懂得了什么,他微微颤抖了一下。半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