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宁王妃 >

第188部分

宁王妃-第188部分

小说: 宁王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血债血偿!”玉轻尘毫不犹豫且坚定无比地吐出这四个字,随即抬眸直直盯着宋培臣,等着他开口说出生母之事。

    宋培臣见玉轻尘神情坚定,又想起方才宋夫人大吵大闹之事,心底对宋夫人生出更多的厌弃,顿了顿,开口道:“你与南儿的生母的确不是瑶儿的母亲。你们比瑶儿大了一个多月出生,瑶儿的母亲知晓此事后,遂带着人寻到你母亲的住处,抢了南儿。你母亲当时抱着你逃了出来,却被瑶儿的母亲逼到了悬崖边,你母亲只能带着你跳了崖。”

    一段满是血泪的往事,却被宋培臣三言两语带过。

    玉轻尘听完心底顿时涌上怒意,浑身轻颤了起来,这对夫妻,男的抢占他人之妻,女的抢夺人家的儿子、逼死人家的妻子与女儿,好一对恬不知耻龌龊下贱的夫妻,当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简珏扶着玉轻尘,感受到她体内的愤怒,面色也随之一沉,再次开口,“宋相,本王不希望在本王与轻尘的婚礼上见到您的夫人。”

    宋培臣见简珏强硬的态度,神色亦是十分难看,转头看了眼已经没有气息的宋南,宋培臣满面阴鸷地离开了南园。

    玉轻尘见宋培臣离开,忙抬步走到床边,再次检查起宋南的身体,同时不放心地询问着简珏,“哥哥身子如何?”

    “放心,他只是服用了假死药,待发丧结束,这世上便不会再有宋南,女国却会多出一名太子。”简珏低声说道。

    玉轻尘轻点了下头,虽早已知晓全盘计划,但如今见宋南为了摆脱相府嫡子的身份,竟还要受这样的罪,心中或多或少有些难受。

    一时间,相府嫡子去世的噩耗传遍京城,而宋夫人亦是在当夜被宋培臣遣送到城外的别庄内,对外宣称爱子去世伤心过度,遂去别庄养病,就连宋南的丧礼也没有参加。

    只是,相较于宋南去世,更让宋培臣焦心的是,十五那日本应是处置女国太子之日,却不想从外面闯进一群蒙面人,宋南见有人侵入相府,便领着相府家丁与之对打,最后宋南中剑身亡,女国太子不知所踪。

    这段日子,宋培臣不断派人出去暗查此事,却丝毫没有头绪,让他越发深觉此事已被人察觉。

    与此同时,宋南去世当夜,一道圣旨却从宫中发出传往蔚山的大长公主府,平治帝下旨,将大长公主府的幽兰郡主与端怡公主一同嫁给赫连昊德,并允许二人并嫡。

    听完太监宣读完这份圣旨,大长公主一时怒火攻心,竟当场吐血晕厥了过去。

    待她醒来时已是第二日的黄昏,床边则守着幽兰郡主、许炎周、许嫣儿等人,而此刻传旨的太监也因大长公主府无人接旨而依旧待在府内。

    大长公主面色苍白,原本保养得宜如年轻女子的脸庞竟在一夜之间生出了许多的皱纹来,丝滑如黑缎的青丝也在鬓角染上了点点风霜,大长公主躺在床上,拉过许炎周与幽兰郡主二人的手,坚定道:“平王不仁,那就休怪本宫无义。”

    这么多年过去,大长公主心中始终没有承认平王是皇帝的身份和事实,此刻更是当众喊出平治帝当日还是王爷时的封号。

    “祖母息怒,小心身子。”幽兰郡主半蹲在床边,看着为她抗旨的祖母,心底感动,更加担忧大长公主的身子。

    大长公主看着自小被捧在手心中的幽兰,勉强露出一抹慈爱的浅笑,眼神却是无比坚定,对一旁的许炎周下命,“炎儿,咱们大长公主府准备筹谋了二十年,如今该是让天下还我们一个公道了。他想拿你妹妹报复本宫,休想。”

    许炎周面色肃然地听着大长公主的话,保证道:“祖母放心,孙儿定会保住妹妹。”

    闻言,大长公主却是摇了摇头,再次强调道:“不仅仅要保住你妹妹,而是要夺回那张九龙宝座,只有你坐上去,才能永久地保护你妹妹。”

    “是!”许炎周慎重地点了点头,遂交代幽兰郡主与许嫣儿好生照顾大长公主,自己则快步走出内室。

    大长公主府强留下前来传旨的太监,于大夏朝三百零九年十月初十,打着清君侧的名号起兵谋反。

    平治帝得到这个消息时,许炎周率领的大长公主府军已攻下了二几座城池。

    平治帝看着眼前如雪片般传入宫中的奏折,神情冷静不见半丝慌张,只下了两道圣旨。

    一道是让羽林军副统领庞琛明领着一万羽林军前往匈奴、女国等使臣下榻的驿馆,将他们保护了起来。

    另一道则是让简珏领兵平复叛军。

    简珏接到圣旨前已一身戎装坐在简王府内,待宫人宣读完圣旨,简珏立刻起身前往城外点兵出发。

    许家军势如破竹般的攻城掠地,在简珏加入这张战争后瞬间被打破,简珏以极快的用兵手法一一收服失地,将许家军最后逼到了一座小城镇中,最后破城生擒许炎周,将其带到了金殿。

    大长公主府的起兵只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被攻破,成王败寇,大长公主府内连同大长公主尽数被押到了皇宫,等候平治帝的审判。

    “皇上,太皇太后来了。”平治帝却是忙于政事,并未立即审判大长公主府众人,此刻正在上书房批阅奏折,陆公公却悄声来到身旁,低声提醒道。

    闻言,平治帝书写的手微微一顿,继而抬起头看了陆公公一眼,这才将手中毛笔搁下,起身走下玉阶迎向已经走进来的太皇太后。

    “皇祖母怎么来了?”对于太皇太后此行的目的,平治帝心中已猜出。

    太皇太后面色平静,让人瞧不出半点异样,抬眼看了看沉着的平治帝,太皇太后微叹口气,开口道:“皇上,你姑母,就交给哀家处置吧。她毕竟是你的姑母,此次犯了错,但当初你父皇能够继位,你姑母也是立了功的,她的死,就交给哀家吧。”

    太皇太后深知平治帝虽表面平静,但心中早已恨极了大长公主,因而太皇太后率先说出她对大长公主最后的处决,想要的不过是让大长公主死得有尊严些。

    平治帝听着太皇太后的话,即便心中不愿,也没有了反对的理由,不得已地点了点头,“那一切就有劳皇祖母了。”

    太皇太后这才勉强露出一抹浅笑,由俞公公搀扶着离开上书房。

    长乐宫中,大长公主一头已经灰白的长发凌乱地披散了下来,一身宫装因从蔚山一路步行至此已是脏乱不看,脚上穿着的布鞋更是磨破露出了脚尖,早前那张盛满盛气凌人的脸上,此刻已被死寂填满,跪在太皇太后的面前,眼神呆愣地看着俞公公手中捧着的托盘沉默不语。

    “栾儿,你这是咎由自取。”太皇太后看着殿上跪着的大长公主,沉痛地开口。

    只是大长公主却看不到太皇太后眼底的伤痛,面色坦然道:“母后,成王败寇,儿臣并不后悔。儿臣在驸马当年险些遇害时便已有了这样的念头,筹谋二十年,能够搅得平王手中的江山一片大乱,儿臣欣慰。”

    “你是只想单单搅得江山不稳,还是想改朝换代让许家坐上皇帝的宝座,你以为哀家不清楚?”太皇太后见她死心不改,直言指出大长公主的野心。

    “哼,母后既然看得这般清楚,又为何要问儿臣?我只恨没有手刃平王小儿,让他还能继续坐在那张九龙宝座上,实在是我此生最大的憾事。”大长公主面上不见半丝惧色,却是越发发狠地恨起了平治帝。

    “混账东西!”却不想,大长公主此言却惹怒了太皇太后,只见太皇太后拿过手边的茶盏,便朝着大长公主的面前砸去,痛心疾首地指责道:“栾儿,你糊涂啊。此刻匈奴女国在大夏作客,你想让外族趁虚而入吗?到时候就算你手刃了皇帝,你以为你能应付满朝文武百官?你以为以许炎周的领兵能力,能够抵御虎视眈眈的匈奴?你以为你这次起兵为何这么快便被皇帝镇压?那是因为皇帝早已将大长公主府的一举一动看在了眼中。他这些年对你恭敬有加,对你的百般刁难为难一笑置之,你当真以为他对你不计较?他都记着呢,不光他记着,他也让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看着,看着你恃宠而骄、看着你骄阳跋扈、看着你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而他却只让所有人看到他对你对大长公主府的皇恩,他憋着一口气,直到今天才爆发,你以为就算你将他拉下皇位,许家就能坐稳?栾儿,你太天真了。”

    太皇太后不想大长公主死得不明不白,遂在她死前,将以前不曾说过的话点明的事情,尽数说了出来。

    果然,大长公主听完,面色更见苍白,原本挺直跪着的身子突然瘫软在地,再无往日的气势。

    “喂她喝下吧。”太皇太后闭目咽下眼底的泪水,挥手让俞公公将手上捧着的那被毒酒喂给大长公主。

    俞公公见太皇太后当真是伤了心,心底微叹,捧着那被毒酒走到大长公主面前,亲自喂大长公主喝下,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大长公主便在太皇太后的面前咽了气。

    “着人为她梳妆,派人通知皇帝,说大长公主去了。”太皇太后看了大长公主最后一眼,满心伤感地独自回到寝殿。

    第二日,平治帝下旨,大长公主府因早些年对朝廷有功,因而除去嫡支尽数斩首,其余人等全部流放三千里。

    圣旨一出,百姓们纷纷称赞平治帝以德报怨,乃一代明君。

    只是,正当平治帝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达到顶峰之时,一张盖有二十年前平王印章,且与匈奴秘密打成协议,陷害简王与王妃等人的契约却从漠北一路流传到了京城。

    这份契约被人重制了几万份,大夏的每座城池均被贴满,契约上不但有当年平王的签名还有平王的私印,更让人吃惊的是,契约上竟还出现了当朝宰相宋培臣的签字与印章。

    一时间,大夏朝掀起一股反皇甫皇朝的声讨浪潮。

    而其中则以文人学子的口诛笔伐最为诛心,直将平治帝与宋培臣骂做陷害忠良的卖国贼,更有许多夜路军从此期间冒了出来,纷纷想取皇甫皇朝而代之。

    只是,在百姓中呼声最高的,却还是简王府。

    简王府保家卫国,但帝王却算计自己的臣子,害得简家差点家破人亡,百姓提起此事,无一不是义愤填膺,恨不能冲进皇宫与相府,将这两名罪魁祸首绳之以法。

    面对遍地而起的暴民山贼夜路军,平治帝最近始终处于焦头烂额中,下命让武将带兵镇压这些暴民,但此举落在百姓眼中竟成了暴君行为,让平治帝有苦说不出。

    眼见着暴民数量日益增多,大夏国内原本平和的场面被打破,多地出现哄抢粮食、杀人截货的事情,一时间大夏民声怨道,文人学子更是统一笔伐,声讨平治帝种种行径。

    而一直被帝王压制的四大藩王府,此时却团结一致,共同抗敌,渐渐稳定了大夏国内的情况,但宁郡王却在稳住局面后,并未将暂时占领的城池归还朝廷。

    平治帝刚解决了暴民的事情,却又要面对劲敌四大藩王府,连夜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只是,此刻舆论却早已偏向了四大藩王府,尤其在尉迟锋祖父家,江南大儒尉迟家的舆论主导下,更是将简珏身世渲染地可歌可泣,让人心生敬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