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4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岚、陆荣荣、楚文兵轻轻一跃,就过了护城河,再一纵,便上了城楼。三人如虎入羊群,守城的叛军还没看清对手,便身首异处了。
紧接着陆立明、程玉莹、徐长庚、徐胜、胡小来、张奇等人也上了城楼。张嘉延硬着头皮上前,陆荣荣飘飞过去,挥手一剑,红光一闪,张嘉延的脑袋便掉落在地上。主将一死,叛军已经没有了斗志,纷纷投降。方岚冲下城楼,从城内冲到城下,打开城门,崔光远带兵进城。
方岚收降了张嘉延的军士,队伍一下子壮大起来了。崔光远出榜安民,将军队开进荆州城内。方岚忙着清点军队,一共收降了四千多人,加上原来的一千多人,他终于有了一支五千人的队伍。
崔光远向他祝贺,对他收降的军队有些眼馋。“方将军攻克荆州,收降了叛军,为朝廷立下大功。等朝廷的回复到来之后,我再为将军请功,让将军驻守荆州。”
方岚说道:“攻克荆州,是元帅指挥有方,主要功劳是元帅的,我等只会冲锋陷阵,做元帅的马前卒已经心满意足了。”他嘴巴上这样说,内心中真想带领一支军队,为朝廷独当一面。崔光远大笑:“将军客气了,你我不分彼此,共同进退。我早就向皇上上了奏折,只等下诏了。”
吕諲接到崔光远的上表,派人到翰林院查证,方岚的确是鲁炅的裨将,而且屡立战功,功勋卓著。当即向唐肃宗上奏折:“启奏皇上,山南东道处置使崔光远上奏,鲁炅帐下裨将方岚、游骑将军陆荣荣,现在组织了一支军队,在荆州,抗击叛军。臣奏请圣上为方陆二人官复原职,让其在崔光远的帐下听令。”
李辅国说道:“启奏皇上,鲁炅已经全军覆没,他的裨将岂能活命?很可能是冒名顶替之徒。他们擅自组织一支军队,明摆着有对抗朝廷的想法,这样的人不易架驭。如果让他呆在军队里,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与康楚元一样,与朝廷作对。臣奏请此人不可用,不如早除之。”
吕諲说道:“方岚是颜杲卿的先锋官,曾经擒捉过叛军大将何千年和高邈,有勇有谋。在守卫南阳的战斗中,出生入死,建有奇功。对朝廷忠心耿耿,不似康楚元之流。现在正与崔光远一道,全力攻打叛军。而且崔将军也愿意收留他们,朝廷正处于用人之际,臣奏请让他们官复原职。”
李辅国说道:“这人不是方岚,是冒名顶替的。如果他是方岚,围攻邺城的战役已经结束半年多了,他为什么不来朝廷报到?你能查证他的身份吗?这人冒充方岚,在当地拉军队,有造反的嫌疑,应该从重处理。臣奏请皇上严肃处置,命崔光远就地正法。”
吕諲大惊,立即上前上奏:“启奏皇上,此人手上有兵,不管是不是方岚,都要慎重处置。如果又逼反一处,天下就很难太平了。臣奏请妥善解决,可给他一个军职,在崔光远帐下听令。”
唐肃宗两边为难,一方面要招揽人才,另一方面要提防闹事。最后还是偏向李辅国,回复诏书:“方、陆二人已经死于军中,此人冒充,其心不轨,朝廷不可任用,要注意防范。”
崔光远接到诏书之后,心情十分沉重,方、陆两人的表现他是知道的,可说是百万军中能取上将首级的骁勇之士。他真想将他们留在军中,但圣旨不能违背。对方岚说道:“朝廷认为,你们二人已经死于邺城之战,你们不能官复原职。我可以留下你们,但要更改名字,从上戍主做起,以后立功晋升。”
第一百五十五章 收复荆襄李辅国弄权 故地重游高力士惹事4()
崔光远的话使方岚百感交集,长叹一声说道:“想不到我一心一意想为朝廷出力,身经百战,立下赫赫战功,到头来竟成了冒名顶替之人。现在想起了岳丈在酒桌上说的话,朝中无人莫做官,的确如此。元帅的好意心领了,既然朝廷不认我们,我们便隐姓埋名,做一个普通百姓。只是所有的百姓都在吃苦,乱象已生,农耕持家难哪。请元帅将百姓的疾苦上奏皇上,给一个安静的环境。”
崔光远真心想留下他们,而且对方岚手上的兵十分忌惮。担心的说道:“方将军慎重考虑,你在我的帐下,你的军士仍然由你带领,只是改穿绿袍,对朝廷称呼上戍主,以后逐步晋升。”
方岚平静的说道:“元帅放心,收编的军队全数交给元帅。我是心地善良之人,本就不适应尔虞我诈的官场。眯着良心的事,我做不来。不做这些事,在朝中当官,终究难逃一死。我还是做一个安份的草民,过安静的日子吧。”
他将收留的五千名张嘉延的降兵,交给了崔光远,带着楚文彬和洞庭帮的兄弟,以及徐家集的人员回家了。崔光远甚是挽惜,但他没有办法,圣旨不能违背。
方岚回到家里不久,胡大来回来了。两人见面,胡大来说道:“在战场上拼搏,九死一生。潼关失守,好不容易逃出性命。想不到朝廷不承认我是胡大来,要从军只能当士兵。当士兵也行,本想立功晋升,不料处处受到打击。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立的功劳都是当官的,而且还要挨骂受气。实在没法再呆下去了,只能回到家中。现在一事无成,心酸哪。”
方岚说道:“洛阳分开后,我跟随颜杲卿、鲁炅奋战三年,出生入死。大小战斗上百次,杀敌无数。到头来朝廷不要我,如果不是崔元帅同情,很可能身首异处。这样的朝廷,能不能长久,真很难说。”
胡小来说道:“我们现在已经将洞庭帮组织起来了,再进一步扩充,兵荒马乱的,可保家乡安宁。”方岚说道:“我是昆仑派掌门人,本应回昆仑山。”
胡大来说道:“昆仑山那有江南的风光好,你在那里长期生活,不会习惯的。还是将父辈的事业接过来,我们一起干。”
方岚说道:“你这话有道理。说干就干,明天你就和我们一起上君山。你如果不愿意做我的帮手,由你来主持,我做你的帮手。”
胡大来说道:“你的能力强我十倍,还是按父辈的排序一起干好了。”他们从此之后,便在君山生根,重新壮大洞庭帮。
康楚元等待张嘉延合兵一处,不想张嘉延在荆州被消灭。他感到末日就要来临了。手下人知道了他们目前的处境,都在想办法找出路。康楚元无心防御,整天借酒消愁。他本无才智,对部下的眷恋竟然不察,任由这些人跑到邓州,投降韦伦。
韦伦想方设法保护襄阳的来降者,只要投到他的门下,必厚加接待。没有多长时间,康楚元的叛军已经流失了一大半,剩下之人,也十分怠慢,根本就没有了战斗力。
韦伦认为时机了,进军襄阳,攻击康楚元。襄阳叛军果然不堪一击,官军未到城下,叛军悉数逃走,各自保命,散落到民间。城门都无人防守,韦伦的大军,直接进了南楚霸王的王府,生擒了康楚元。
何远将卖军粮的二百万贯钱币,如数交给了韦伦,韦伦免了他的罪行,让他继续管理驿站。
崔光远和韦伦的奏折都到了朝廷,荆、襄二州平定。唐肃宗的内心稍安。诏令崔光远为襄州节度使,负责荆、襄的防务。提拔韦伦为卫尉卿,到京城上任。
韦伦押解康楚元到了京城,李揆上奏:“启奏皇上,韦伦已经将康楚元押送到朝廷。臣奏请将康楚元斩首示众。为表彰韦伦的功绩,任命他为御史大夫、兼山南东道襄邓等十州节度使,坐镇邓州,防御史思明南下。”
李辅国上奏:“启禀皇上,韦伦平叛有功,应该委以重任,待考察之后,给予更重要的职位。”此时唐肃宗已经非常宠信李辅国,立即说道:“准奏,让辅国负责考察,然后上奏给朕。”
李辅国说道:“微臣谨尊上谕,用心考核。皇上最近身体不适,尊请多休息。”唐肃宗说道:“朕这些天来,身体确有不适,甚是疲倦。今天至此为止,你们要好好处理朝政。”李揆还想上奏,但唐肃宗已经起身回宫,他只好作罢。
韦伦在京城住些时日,韦见素从李揆那里打听到信息,对他说道:“皇上让李辅国考察你,这位首席太监,秉权用事。现在得到皇上宠信,官员的升迁,皆出他的门下。你要想升迁,就得去结纳他。这样不闻不问,只怕他会给你小鞋穿。”
韦伦说道:“伦既为朝廷公用,就应正直无私,怎能私谒辅国?谋取高官厚禄。哥哥休要再说,我决不会去求李辅国的。”
韦见素说道:“你不要以为自己有能力,功劳大,不买他的账,不睬这位权势熏天的内宫头领。不巴结他,你就没有好果子吃。李辅国已经超过了天宝年间的高力士,朝廷中的事,不能太较真,不然的话你有得苦吃。”
韦伦不为所动,依然故我。不走李辅国的门路。他自认为自己有本事,又立了大功,在家中等待圣旨。
李辅国等了几天,韦伦也没有上门,他心里不是滋味,心想进了京城都不上我的门,那是全然不将我放在眼里了。这还了得,你既然有本事,就给你个艰巨的苦差事。
他在家中想了很多,心生一法。立即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吐蕃、党项连年不断的入侵,边将奔命不暇。韦伦能干,臣请奏任命他为秦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本州防御使。防御吐蕃的进攻。”唐肃宗虽然没有将边防放在心上,但吐蕃蚕食大唐领土,他也想阻止,立即准奏。
韦伦立即奔赴秦州,与吐蕃侵略军激战,他虽然全力以赴,但兵少将寡,打了几仗,不能与之相抗,败下阵来。
他向朝廷上书:“启奏皇上,臣到秦州,屡与虏战。兵寡无援,频致败衄,现请求增援,保卫疆土。”
接到韦伦的上奏,李辅国抓到把柄,向唐肃宗上奏:“韦伦到秦州之后,连打败仗,现在向朝廷上奏请求增兵。现在平叛是第一要务,那来的兵增援他。韦伦没有履行职责,臣上奏将他贬为巴州长史。”
第一百五十五章 收复荆襄李辅国弄权 故地重游高力士惹事5()
接过李辅国的奏折,唐肃宗感到十分疲倦,眼睛有睁不开的感觉。李辅国上前扶住他的身子说道:“皇上身体不适,奏折就不用看了。现在的重点是平叛,边疆的事马虎一下不要紧,攘外必须安内。”唐肃宗没有深思,批准了李辅国的上奏,下发了圣旨。
韦伦接到圣旨,百感交集,想到自己身先士卒,在前线拼命,得来的竟是贬官。甚是不服,立即又向朝廷递奏折,但是得到的回复是又降了一级。接到圣旨,他的眼泪都出来了。他十分倔强,而且不甘心,从此频频向朝廷递奏折。但他每上奏一次,便被贬一次官职,从巴州长史一直贬到务川县尉,由从三品降至从九品。韦伦的雄心壮志被彻底的扑灭了,但他无计可施,只有忍受。但是这样做对有才能的人打击太大了,而那些无才的人,便拼命巴结李辅国,好得到重用。如此一来,李亨的朝堂上,好多都是李辅国推荐的。
李隆基回到长安后,一直居住在兴庆宫。由于朝廷的收入减少,军费开支巨大,宫廷内的度支费用不断缩减,李隆基的开支也一再削减。为他歌舞的宫女都逐步撤走了,没有了杨贵妃,李隆基的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