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都市生活电子书 > 官家 >

第843部分

官家-第843部分

小说: 官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任。而我们现在呢领导犯的错误,由群众去承担。领导没有丝毫的责任,也就不可能有压力。极有可能一错再错,反正错了也不要紧嘛。国企改制,事关全局我认为,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必须要有完整的部署,有明确的措施,最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

洪老总厚重的双眉轻轻往中间一蹙,说道:“你继续说,说的详细一点。”

“好的。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就要进行相关立法的准备工作。把国企改制的方式方法,必须要遵循的基本规则,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谁违反了,就依法进行制裁。比如说韩永光这种人,我们现在要制裁他,只能以其他的罪名来判决,像杀人,强奸,妨害社会安全等等,没有哪一条罪名,是和国有资产流失有关的。我们可以延伸一下,假如韩永光不是一个流氓分子,他没有那些流氓罪名,他只是一个不法商人,勾结二重,锅炉厂这些企业的主要领导干部,里应外合,侵吞国有资产,那么,我们用什么名义,用什么罪名去制裁他?就全局而言,韩永光这种明显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流氓头子参与国企改制工作还是比较少的,多数都是一些不法商人。我们没有一个专门的法律或者说一个政策性的文件来针对他们这种行为进行制裁,这些人受不到应有的处罚,就会变得肆无忌惮。”

方黎插话道:“我们有纪律检查机关,监督国企的领导干部。”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官商勾结,是双方的问题。我们仅仅只盯住干部这一头,对商人这一块放任不管,肯定是不合适的。而且,我们还必须要将另外一种情形考虑在内。”

“什么情形?”

方黎马上盯着问了一句,反正是密室相谈,方黎倒也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僭越。因为他对洪老总的性格,相当的了解,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话。

“那就是官商并未勾结,仅仅只是不法商人在想法侵吞国有资产。

经过在辽中这么些日子的调研考察,我发现,辽中很多国有企业的负责干部,普遍思想比较僵化,很多人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对于目前的市场化,基本是两眼一抹黑。说白了,对于现在很多的市场运作手法,他们根本就不懂,像个固执的老农民,坚守着自己的老观念,一点都不知道变通。以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眼光见识,和社会上那些快速崛起的商人们打交道,我们的国企领导人,一上来就处于全面的劣势,很容易被不法商人牵着鼻子走,甚至连丝毫还手的力气都没有。搞不好整个企业都已经变成私人的了,他还没搞明白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所以,对于国企领导干部的行为,我们要进行明确规范,对于不法商人的行为,也一样必须要进行明确规范。

谁违反了法律,侵吞了国有资产,就严厉处罚谁,绝不含糊。惟其如此,我们的国企改制工作,才能真正的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因此,我强烈建议,就国企改制工作进行专门的立法探讨。争取尽快出台一部法律,至少是要出台一部行政性的法规,作为行为规范和约束。”

说到这里,刘伟鸿轻轻一挥手,加强了语气。

洪老总不置可否,望向方黎,问道:“方黎,你的意见呢?”

方黎双眉微蹙,沉吟着说道:“首长,我认为,刘局长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他所说的这几种情形,根据我们国资办这几个月在全国的调查了解来看,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是有必要进行规范和约束。不过,我也有两点疑问。”

洪老总的点头:“你说。”

刘伟鸿也挺直了身子,很认真地望着方黎。

“第一点,就是立法的前提,是否已经成熟。众所周知,立法是很严肃的事情,必须建立在全面调查和充分酝酿的基础之上。不然,制定出来的法律,就是没有基础,脱离实际的。或者根本执行不了,或者执行起来难度很大,基本上就变得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了。全国范围内的国企改制工作,也就是在这两三年之内开始进行的,我们国资办,今年年初才成立,迄今也就是半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时候,要制定一部规范性的法律文件,会不会太仓促了?”

方黎缓缓说道,脸色凝重:“第二点,国企改制,势在必行。这个前提是必须肯定的。不改,就没有出路,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必须快改,慢不得。因为市场不等人。如果我们动作慢了,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很多国企根本就挺不过去,可能没等我们的法律法规出台,就已经被市场淘汰了,到那个时候,我们的规范,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我有点担心,如果我们搞这样的一个法律法规出来,会不会束缚了国企改制的热情和手脚?打击大家的积极性,搞到后面,就改不下去了!”

“嗯,你这两点顾虑,也有一定的道理。”

洪老总缓缓点头,脸上露出了深思的神色,稍顷,眼望刘伟鸿,说道:“你怎么看?”

刘伟鸿说道:“第一点,我认为没有必要太担心。毕竟我们的国企改制已经进行了两三年时间,各种各样的漏洞,基本上也都展现出来了。针对这些漏洞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我看问题不大。当然,方主任说得对,立法是很严肃的事情,必须要经过细致的深入调查和全面酝酿。我是这么考虑的,如果正式立法有一定的困难,国务院可以先出台行政性法规,至少要出一个有约束力的文件。不规范,放任自由,继续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的国有资产流失,就没办法控制。这是造成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源头之一,必须要充分重视。至于第二点,这就涉及到一个轻重缓急的问题了。这个强制性的法规或者文件一出台,确实有可能对各地改制工作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我认为,相比而言,公平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因为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领域的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我们整个社会来说,唯有公平,才能让群众理解并且支持政府的行为。至于积极性,只要我们坚持进行鼓励和正面的引导,总是能够保持下来的。而且市场的客观情况,也会逼迫他们进行改制。所以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国企改制,必须首先从制度上,法律上进行规范。不能放任自由,随心所欲。”

第1083章体制改革难度太大

洪老总又再沉吟一会,说道:“立法规范国企改制,原则上,我赞同这个意见。给大家一个标准,同时也戴上一个紧箍咒,我看可行。”

方黎和刘伟鸿便一齐点头称是。

“方黎,这个工作,由你牵头去筹备。你拿一份可行性报告出来,咱们再商量,看看是直接立法好,还是先出法规性文件比较好。”

洪副总理就是这样的性格,雷厉风行,一旦做出决定,便即开始切入技术层面。

“是,首长。”

“另外,到时候我介绍两个人给你,都是我当年指导的博士生,在经济领域有一定的研究,估计可以帮得上忙。”

洪副总理又说道。

方黎就笑,说道:“相府门生,我可不敢使唤。”

洪副总理莞尔一笑,刘伟鸿也笑起来。和身边工作人员相处的时候,洪副总理其实是非常幽默健谈的,喜欢开玩笑,很多时候都是妙语连珠。方黎追随洪副总理日久,对他的性格早已了如指掌。

八十年代中后期,洪副总理在国家经委担任副主任的时候,曾经兼任北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院长,博士生导师,至今这个兼职依旧不曾卸任。事实上,直到三年前,洪副总理还坚持亲自带了几个博士研究生,博导并非挂名,而是名副其实。

这几位学生,有幸成为洪副总理的亲传弟子,自然皆有过人之处。如今洪副总理亲自引介给方黎,可见对自己的学生,也是很看重的。

其实按照方黎的心思,这个立法的建议,既然是刘伟鸿提出来的,那么就由他去筹备,岂不甚便,就不必假手他人了。但洪副总理吩咐由他方黎主持,自然有更加高远的考虑。估计还是因为刘伟鸿这柄“尖刀”十分锋锐,洪副总理要让他继续充当开路先锋,冲锋陷阵,而不是闲下来坐而论道。

“刘伟鸿,你刚才还谈到一个治本的要害,好像是用人吧。你说说看,在这个用人方面,要怎样改革。”

吩咐过方黎之后,洪副总理又望向了刘伟鸿,徐徐问道。

“是的,总理,国企改制的另一个关键,就是用人。或者说,用人这个词,表达的意思并不完整。应该是整个国企制度的改革,不过主要和级别以及用人模式有关。”

洪副总理双眉微微一扬,说道:“你的意思,是彻底的打掉大锅饭,模糊国企的级别,完全按照国际化企业的标准来进行经营和管理?”

刘伟鸿就笑了,洪副总理不愧是洪副总理,可能这个问题,也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吧,以至于刘伟鸿只提了个开头,洪副总理便将中心思想一下子点了出来。

“是这样的,总理。这就是我的想法,也是体制改革的一个方面。我认为,现阶段我们的改革开放,还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只改革了一些表层的东西,深层次的,尤其是政治体制方面的框架,我们都还没有去触碰。国企改制,如果不在经营管理理念和人员选拔方面下力气,仅仅只改掉一些表层的东西,我认为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刘伟鸿坐直了身子,沉声说道,神情变得非常严肃。

洪副总理和方黎脸上的笑容也随即收敛,很专注地望着刘伟鸿。

刘伟鸿很清楚,自己这个建议,已经直接触碰到了整个国家政治体制的根本。按照刘伟鸿的想法,政治体制不变更,只在经济领域进行改革,终究有一天,会遇到瓶颈。我们以超过平均成本数倍乃至数十倍的代价来换取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其实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模式。固有的政治体制和新型的经济体制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但这种矛盾,比如说由此而生的贫富分化,社会信仰进一步缺失等等,都被经济的高速发展所掩盖,暂时不会大面积的爆发出来。然而,一旦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甚至衰退,那么这些尖锐的社会矛盾,便会立即爆发,对社会,对政府,对体制所造成的巨大冲击,将是难以估量的。

只是刘伟鸿也知道,现阶段,提政治体制改革的话题,实在过于敏感,而且就算他进言了,也很难起到丝毫的作用,反倒会引起高层某些保守的大佬不安,进而误会这是整个老刘家的既定策略,那可就比较糟糕了。所以刘伟鸿思虑再三,还是决定从国企体制改革这个方面入手。毕竟这算得是经济领域的范畴,而且国企改制已经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他提出比较激进的建议,最多是不被采纳,不至于引起太大的。

“现在我们的国企,全都是有级别的,不但整个企业有行政级别,企业内部的处室科室,车间甚至班组,都有相对应的行政级别。厂长享受什么待遇,处长享受什么待遇,车间主任享受什么待遇,都和行政级别挂钩,清清楚楚。这样的体制,如果不加以改变的,企业根本就谈不上任何活力可言。说白了,我们只能碰运气。如果碰到一位懂经济又正直的好厂长,那么这个企业就能经营好。反之,就会被淘汰。问题在于,我们的运气不会总是那么好的。尤其企业的干部和党委政府的干部之间,可以相互对调,就更加麻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