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第10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目审批,建设,都是很严肃的事情,尤其是锦城商业区这样的大项目,你市长大人不能心血来潮,说给人家否了就否了,未免过于儿戏。
詹学海是前任市委书记郝之旭一力提拔起来的,是郝之旭在市政府制约时任市长龙宝军的“主力”郝之旭调任省委专职副书记,龙宝军顺序接班,出任市委书记,原本大家都以为詹学海必定也会顺序接班,出任市长。
不料却是陆大勇从楚南省万里迢迢的过来,一屁股坐在了市长的宝座之上,詹学海还是常务副。
詹学海心里的郁闷,可想而知。
因此詹学海固然和龙宝军不对路,和陆大勇更加不是一条心。他是老资格的常务副市长,加上以前有市委书记郝之旭撑腰,在市政府和下面的区县,都有自己的一班人马,隐然自成体系,算得是郝之旭的“政治传人”在郝之旭留下的班底之中,极具号召力。
锦山区区长,未必就是他的心腹亲信,但这并不妨碍詹学海站出来为他说话。一来,詹学海要显示自己的存在,告诉大家,京华市政府乃是实行的“集体领导”不是某位同志的一言堂。二来,这也是詹学海一贯的手段,向下属干部示好,笼络人心。
在大伙的眼中,詹市长是个善解人意的好领导。
陆大勇瞥了詹学海一眼,说道:“学海同志,我的意思,并不是说锦山那个商业区不能建,但地方要换一换,不要和羽庭商业区挨得那么近,那样没好处。锦城商业区可以往西再挪一挪嘛,拉开一点距离。一般来说,商业区都有它的最有效覆盖范围。距离拉开一些,可以覆盖更多的居民。蛋糕就能做大。”
陆大勇的语气淡淡的,略带一丝不满之意。
詹学海这个搞法,不是一回两回了,陆大勇比较烦他。
詹学海微笑点头,不再言语。
他该“表现”的,已经表现了,目的达到。
陆大勇回复了詹学海,随即又目视前方,继续说道:“刘伟鸿同志,刚才和我谈到一个思路,就是整体的发展规划。这个思路,我是非常赞同的。伟鸿同志的意见,是要请一些专家学者过来,给咱们京华号号脉,因地制宜,制定不同的发展方案。这个很有必要啊。我们每个干部,都不是万能的,都有知识上的盲区,请专家学者过来,进行深入的调研考察,再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很科学。”
原本刘伟鸿跟陆大勇说的是请专家学者给宁阳区号号脉,到陆大勇嘴里,就变成给整个京华市号脉了。毕竟这是京华市政府的常务会议,不是宁阳区委常委会。邀请专家学者过来考察,也必须先从市里开始。如果先从宁阳区开始,市里面再搞,就有点颠倒了。陆大勇会被人笑话,“抄袭”下属干部的方法。市里面搞过之后,宁阳区再搞,那便十分正常,谁也不会说什么。
陆大勇此言一出,与会干部们便面面相觑。
在某个具体的学科领域,请专家学者过来进行调研考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所多有,不足为怪。但陆市长却说要请专家学者给整个城市号脉,做发展规划。那还要市委市政府干什么?要他们这些在座的领导干部做什么?
可真新鲜。
大家的眼神,情不自禁地往刘伟鸿的脸上瞥去。
陆市长说得明白,这个建议是刘伟鸿提出来的。
年轻人,果然喜欢标新立异。
也有一些与会干部,立即就从陆大勇这番话里,嗅到了“阴谋”的气息。詹学海就是其中之一。
“市长,这个方法很好,我完全赞成。呵呵,刘书记到底不愧是从国家部委下来的干部,思路就是和我们地方干部不一样,眼界更加开阔。”
陆大勇话音一落,詹学海又说话了,满脸笑容,频频点头,似乎陆大勇和刘伟鸿这个主意,简直就说到他心窝子里去了,詹副市长十分惬意。
这也是詹学海的特点之一,通常情况下,说话都是笑哈哈的,绝不轻易作态。类似詹学海这样的“笑面虎”官场之上是最常见的,只是道行各有深浅。
詹学海在大加赞赏的同时,狠狠地捧了刘伟鸿两句。却不免让人觉得,陆大勇这位市长,太没有水平,什么都要问一个年轻下属的意见,刘伟鸿说什么就是什么。
陆大勇毫不在意。
刘伟鸿是他的心腹亲信,人尽皆知。抬高刘伟鸿,并不损害他陆大勇的威望。
想当初,民国初期,直系军阀首领曹锟,打仗的本事稀松平常,却办了一件正确得不能再正确的事情,那就是无条件的信任吴佩孚。有了吴佩孚的鼎力支持,曹锟由直隶督军而直鲁豫巡阅使而四省经略使,直至贿选总统成功,也算是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境界。
当然,陆大勇不是曹锟,刘伟鸿也不是吴佩孚。但内中含义,倒是有相通之处。
詹学海接着说道:“今年是八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明年就要开始新的五年规划。我们多请一些专家学者过来,共商城市发展大计,很有必要,可以做出更加合理的九五规划。”
无疑,詹学海已经洞悉了陆大勇的用心,陆大勇是想要借助专家学者的调研考察,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一个新的城市发展规划,从而占据理论上的制高点。再依托这个发展规划,施展自己的拳脚,顺带完成一些人事调整,彻底树立市长的权威。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好主意。让大家明知道其中有猫腻,却也不便公然反对。毕竟这是陆大勇市长职权之内的事情,请专家学者来共商大计,也绝对不能说错了。
詹学海便不动声色地将“九五计划”搬了出来。
要请专家学者过来,可以,欢迎。但这个发展规划,要和“九五发展纲要”并在一起,没必要另起炉灶。是整个京华市的发展总纲,到时候必须经过市委常委会讨论,并报请京华市人大会议通过。是正儿八经的总纲性文件,不是你陆大勇一人的功劳。
不经意间,便将陆大勇的计划给否了。
也是冠冕堂皇,无人能够指摘他的不是。
刘伟鸿嘴角浮起一丝笑纹。
詹学海固然非常机警,智商也很高,政治斗争手腕丰富,但未免过于小家子气。试图时时刻刻表现自己的存在,有些主次不分。这也是他当初未能顺利接任市长的原因之一吧?如果詹学海真的表现出极强的全面掌控能力和大局观,是京华市长众望所归的不二人选,刘成胜只怕也未必会推荐陆大勇过来。
陆大勇微笑点头,说道:“学海同志说的很有道理。”
简简单单一句话,就将这个话题搁置不提。到时候请哪些专家学者过来,怎样进行调研考察,怎样制定发展规划,是不是和“九五计划”并在一起,自然由他陆大勇做主。
詹学海同志,一边凉快去吧!
接下来,又讨论了几个议题,倒是没起什么波澜,一致通过。
陆大勇的眼神一抡,落在列席会议的七星区区长李如军脸上,缓缓说道:“李如军同志,谈谈你们区里面有关造纸企业整改的情况吧。群众的情绪怎么样了?”
七星区位居京华市江北地区,是江北的两个区之一。和宁阳区一样,前两年还叫做七星县,刚改的市辖区不久。
京华市的造纸企业,主要集中在江北地区,其中七星区的造纸厂最多,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十二家。全部采用麦草制浆,工厂规模都不大,生产设备十分陈旧落后,基本上没有任何环保措施,直接向河汊排放污水。几年时间下来,给七星区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七星区境内的数条主要河流,基本都被严重污染了,而且已经渗透到了地表深处,大量的地下水源也遭到污染。有二三十万群众的生活饮水都是被污染的,人畜因此深受其害,有不少群众和家畜得病。
前不久,七星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群众“请愿事件”要求政府关闭造纸厂,还七星区一个干净的环境。有数千群众参加这次请愿活动,实际就是一次“群访事件”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此番市政府常务会议,陆大勇点名李如军参加,就是想要听听他们的处置措施。
“是,市长!”
李如军连忙答应了一声,摊开了面前的文件夹。
第1289章刘书记,有何高见?
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议题,是早就拟好的。都有书面资料,提前几天发给与会的干部。
李如军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写了一个详细的报告。七星区造纸业的起源,发展过程,目前的状况,都罗列了进去,抑扬顿挫地读着报告,足足三十分钟,才算是读完了。
李如军不是七星区的“老干部”前年七星区由县升格为市辖区的时候,从市委宣传部放过去,当时是常务副区长,一年前才正位区长。
所以李如军的汇报,很是“气定神闲”相当的“客观”基本将自己置身事外,用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在看待七星区造纸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根据李如军的汇报,七星区造纸业,起源于七十年代末期,大约是七八年左右,建起了第一家国营造纸厂。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七星县就是这一家造纸厂,规模也不大,只有几十个工人。七星区的造纸业“蓬勃发展”始于八十年代末期。当时,七星县造纸厂已经连年亏损,入不敷出,濒临破产倒闭的边缘,一直都是靠财政拨款和银行借贷在勉强支撑。
这倒是几年前,大部分中小型国营企业的普遍现象。
八八年的时候,七星县国营造纸厂,正式对外承包,被厂里原先的一个车间主任承包了下来。那位车间主任,倒是个人才,承包之后,对工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很快便起死回生,开始有了盈利。
因为七星区麦草资源丰富,造纸厂原料充足,眼见造纸厂有利可图,立即便成了香饽饽,一大堆人跟风而上,不久之后,大大小小的造纸厂就遍布了七星县的好几个主要乡镇。开足马力生产,几年下来,赚了不少的钱。为县里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和数以百万计的财政收入。
目前,七星区的造纸厂已经成为区里的支柱产业之一。
八九十年代,国人基本没有什么环境保护的概念,但环境污染不会因为群众没有概念就不出现。几年时间过去,七星区的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前不久,忍无可忍的群众终于聚集起来,“围攻”七星区区委区政府,吓得七星区区委书记和区长李如军落荒而逃,在市里躲了一整天。还是市里派了钱副市长亲自前往七星区给群众做工作,才暂时平息了这一事件。
但这种群体性的事件,造成的冲击力也是巨大的。发生一次,党委和政府的威望便直线下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渐渐淡化这种影响。而且群体性事件,有惯性。如果处置不好,会引发第二次,第三次。当然,规模也许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但考虑到七星区的群体性事件,有上千人参加,假如真的引发第二次第三次,哪怕规模只有十分之一,那也相当可观。
李如军汇报说,针对这次群体性事件,区里已经在采取措施,对症下药,给群众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群众的情绪,已经得到了缓解,不会再次引发闹事。
至于具体什么措施,李如军没有明言,在座诸君,俱皆是个中老手,谁不是心中有数?
一般来说,就是“擒贼先擒王”把煽动闹事的几个为首者找出来,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或诱之以利,或胁之以威,总归会将他们整治得服服帖帖。后两种手段尤其有效。你乖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