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中华-第7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661章 强兵和富国()
第二更
抚西城外,依克唐阿指挥的八旗军对已经被轰塌的南城门发起了猛烈的攻击,阵前,数十个临阵脱逃军官、士兵的首级滚了一地,而远处城楼下更是浮尸遍野,南门的城墙也是崩塌了多处,只是,城楼上那边已经面目全非的红sè旗帜依然迎风飘扬。
眼看进入抚西城的通道尽在咫尺,自己却无法前进一步,这种感觉让依克唐阿极度绝望,在第五批溃败下来的八旗军纷乱的逃下来之时,一旁的幕僚和心腹都已经向他哭谏,军队的士气已经极度低落,在这么下去,收拢兵马都会变得很困难了。
这让这位素有东北虎将军之称的八旗大员也是万般无奈,反复一ri的交战,他依旧无法获得正面敌军的确切情报,而整个抚西城内不过两个营左右的新军,这正面之敌,最多不应超过500人,自己这近6000大军的全面围攻却收获这么个无奈的结果太不甘心了!
就在他考虑是否发起第六次进攻时,北门传来的消息让他大失所望,负责佯攻北门一个应八旗军竟然遭到对方的逆袭,对方开探查清楚后,主动开门出击,竟然干脆利落的把这500多人的一营人马给吃掉大半!
如此消息一来,原本就低落的士气再遭打击,他只得赶快派健锐营翼长永昕领兵去收拢北门溃兵,而下午时分忽然下起来的雨,让攻击变得更加困难,依克唐阿也只得传令在山岗上暂时驻扎,同时四处派出斥候,试图寻找新的战机。
只是,傍晚时分,战机未曾找到,去下游探查的斥候却看到了一支新军船队在两艘小火轮的拖带下沿河而上,而对方也很快发现了抚西城的状况。迅速派出小船靠上了抚西城东门,这显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当晚,依克唐阿在对抚西城进行了一番炮击后,选择了在隆隆炮声掩护下迅速向贺浦河上游的浦西城撤离。而驻守抚西的成刚在一天多的交战中,也损失了近百兵力,同时还有大批轻重伤员需要紧急安置,城内百姓和面临的水患也需要处置,想要追击根本是有心无力。
不过,派出的斥候却还是带来了重要的消息,依克唐阿大军在撤离后。已经兵分两路,跟军方向判断,应该是一路回盛京、一路去了上游的浦西城。
而这消息通过船队送到下游辽阳府时,章奎正在全力组织船队沿着辽河、浑河向上游进行救灾,听到消息后,依克唐阿的主动进攻也是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而成刚成功的防御了抚西城,这让他十分满意。立刻签署嘉奖令,同时下令暂时停运往抚顺的短途煤炭蒸汽火车,改为迅速向抚西附近运送新兵。
只是。长滩屯正面的水灾情况十分的危险,完全没有正面进兵的可能xing,组织向上游赈灾和抢险的队伍已经出发好几天了,不断有灾民被送下来,在这天灾**面前,人类的力量显得如此的渺小,即便是他自己,也是心存敬畏。
很快,他做出了最终的决定,迅速向抚西增派军队。强化抚西的军备,确保抚西煤矿的正常运作,同时向浑河上游的惠远堡、东洲堡、萨尔浒城进行刺探,强化辽阳外围的军事防御,确保辽阳府内的鞍山铁厂的正常运作。
等辽河水患的电报送到远在běi jing秦铠的手里时,已经是阳三月六ri。秦铠看了这份电报后也是有些郁闷,原本寄希望于尽快完成东北的战事,北面刘永福的五镇应该早已发动,不过由于相隔辽阔的东北平原,虽然东北的有线电报线已经铺设完成,但却还控制在满人手里,只有当地情报司人员传来一些消息,证实了刘永福部已经取得了阶段xing胜利。
不过,虽然章奎在盛京的攻势受阻,但这却不会影响自己对东北的大战略,突破承德府后,薛超的第三集团军已经迅速完成了休整,前锋十二营、十六营已经越过七老山脉中段,突破了八旗军在当地布设的防线,顺利的进入了宁城的平原地区。
宁城之守敌在遭到第三军十二营的轻步兵夜袭后,根本毫无战意,竟然连夜逃窜到大公府,十二、十六营见机紧追不舍,在大公府南十里地的坤都伦河畔围歼了这支溃兵,意外的是,溃兵中的一名八旗军官供诉了一个消息。
东北判断的重要任务豫亲王本格、郑亲王庆至等亲贵都云集在赤峰城,之所以在当地,那是因为署镶黄旗蒙古统领的睿亲王德长据说在年后就去蒙古各盟调兵了,这位睿亲王署理蒙古事务二十余年,在蒙古人眼里可是说话极有分量的人物,而且去之前更是放出狂言,要领50万蒙古骑兵回来恢复大清江山。
电报送来之时,引发了周瑞东和参谋部的军官的一片热议,对于蒙古各盟的军事实力,可以说两广的军官有很大的发言权,现在参谋部就有七八位是参加过外东北战役的,当时候征调了额尔古纳盟的蒙古骑兵,还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不过,参谋部在参考了户部的资料后,对于这位睿亲王的狂言也是判断各异,有人认为,根据户部的资料,现在蒙古登记在册的尚有121个盟,其中各盟人数多寡不一,人多的有十万之众,而人少的,仅有几百人,而且蒙古人是迁徙游牧为主,这位睿亲王要把消息传到各盟,估计没个一年半载那是办不到的。
而有人也断言,虽然这五十万蒙古铁骑肯定是吹大牛了,但是要征调个五六万蒙古牧民那倒未必不可能,而在赤峰府周围虽然是山岭地形,但是向北、向东都是开阔的平原,而且周围丘陵多是低矮丘陵,便于骑兵出没。
反倒是第三军跨越七老山脉后,后勤补给不足的问题将会愈加突出,稳妥的做法是在大公府、大宁城一线构筑营地,储备补给,而盲目的推进,若是真的遭到大股骑兵的攻击,确实有落败的可能,所以提议必须向薛超提出jing示。
秦铠看到周瑞东带来的参谋部报告后,也没有做任何批示,只是随口说道:“瑞东,蒙古人现在可不是五百年前的冷兵器时代,那个横跨亚欧的蒙古铁骑时代早已结束,更何况,现在的蒙古除了盛产愚昧的贵族和被奴役的牧民外,根本不可能生产出现代的军队,只有掌握先进思想的我们,才能创造出新时代的中**队”
“教官,您的意思是我们继续增兵东北,争取尽快光复!”周瑞东立刻明白了秦铠的意思,这大东北就是新军cāo演的天地,也是新军不可错失的训练机会,经历过真枪实弹的新军,绝对不是温室中养出来的其他军队能比拟的。
秦铠点点头,拿出一本小册子递给周瑞东,“瑞东,我们新军的军纪、训练可以说完全超越了旧式军队,不过一直来,我都在考虑一个问题,我们的士兵都有保家卫国的理念,都有爱国爱民的传统,但是,他们还需要一个理想,一个值得我们和他们一生奋斗的理想”
刚说到这里,外面忽然有人笑道,“烈风,我可从未听你提过这个大理想啊,看来今天是赶对时候啦!”
又有人附和道:“秦烈风治军果然有名将之风,这些方法和想法都是闻所未闻,看来今天又有机会开开眼界了!”
秦铠听到这两人说话,自然早听出来的是谁了,若是自己特许,谁又能随便出入这军政部呢,把小册子往周瑞东手里一塞,忙迎了出去,外面一前一后来的两人,正是闽浙总督张佩纶和新人外交大臣曾纪泽。
“曾侯、幼樵兄,今天怎么跑我这清水衙门里来了,我这里除了粗茶淡饭,可没什么好招待的啊!”秦铠哈哈大笑这打着招呼,忙把两人让进屋内。
张佩纶自是常客,进来还未坐下,就直接说明了来意,“烈风,曾侯的中国先睡后醒论已经成稿,他原想在香港报纸上刊发,好让列强看看我新zhèng fu的态度,我却觉得,应该由福建新报来刊发,这可是让国人jing醒的号角啊!”
中国先睡后醒论,这是代表中国外交家向西方士人申明中国之和平、du li、自主友好外交政策的不屈呐喊。,是近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申明,秦铠自然不会不知道,而在这声呐喊中,曾纪泽提出了三点即便是后是眼光看来也是十分正确的要求:
一是善处寄居外国之华民,二是申明中国统属藩国之权,三是重修合约以合堂堂中国之国体。
事实上,对于刚刚成立的新zhèng fu而言,这三点无一不是秦铠心中想要去做的事情,而曾纪泽则在自己的文章中替他说了出来而已,不平等条约让国土沦陷、关税旁落,而国势的衰微,更是让泱泱中华的国民毫无地位可言。
而且,曾纪泽提出的另外一个观点,同样是独具慧眼的,在一片洋务之声中,他清醒的看到周围国势的变化,他十分清醒的提出先“强兵”后“富国”的观点,没有强大的国防,所谓国富只是一头白白胖胖的肥羊而已!
第662章 洋药贸易风潮()
三月七ri晨,内阁总理官署的官员们刚刚到衙门,就立刻被下面胥吏送上来的报纸所吸引,当天在běi jing印刷的中国时报上,头版头条刊发的就是曾纪泽署名的中国先睡后醒论,而这篇充满呐喊声的宣言中,一个du li、自主的新中国体制已经呼之yu出。
一切列强强加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都要重新修订,泱泱中华的国土神圣不可侵犯,华人的地位同样需要得到世界的认可,而这一切的前提,那就是建设一个强兵富国的新zhèng fu,这样强力的呐喊被认为是新zhèng fu外交喉舌的曾纪泽,以公开的形式发表在报纸上,无疑,这将引发一场让整个国家觉醒的思想革命。
同ri,福州的福建新报、广州的广州新报、上海的申报都刊发了这篇要重振华夏文明、恢复华夏体制的文章,几乎就在一ri之间,du li、自主新中国的理念如cháo水般的涤荡着报纸舆论覆盖的华夏土地,各地刚刚开办的新学中,无数热血青年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在积弱和沉沦的社会体制下,这篇文章似乎为所有人指明了一个奋斗的方向。
第二天,刚刚反应过来的天津时报、湖南新报都立刻响应起来,而中国时报等南洋体系的报刊体系也是追加刊发了一系列评论和分析xing的文章,矛头更是直指列强在过去四十年间强加给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第一次,民族复兴的字眼从未像现在这般频繁出现在报纸之上,强兵富国从未像现在这般引起如此多人的注意,就连天桥说书先生的段子里,也开始掺杂起当年虎门销烟的旧事,以便佐证这国人也曾经觉醒过。
而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舆论风cháo中,却随着福建新报和广州新报上刊登的几篇笔锋尖锐的文章,内容是探究名为洋药、实为毒品的鸦片,是如何从本草纲目中具有治疗痢疾的一味成药逐步演变为掠夺中国财富的工具。
就此。被秦铠早已诟病多年的所谓洋药鸦片更是被推上风口浪尖,这时代,对于这鸦片是毒品的认识,其实早就在这时代有识的知识分子、官僚阶层中形成了共识。而真正让这些害人的东西依旧在中华大地上泛滥的根本原因,实际上还是鸦片贸易中的暴利和利益链。
从虎门销烟开始,看到鸦片对中国经济掠夺本质的林则徐这一代当时的脊梁人物曾经奋力抗争过,只是,在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