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嫡女策 >

第67部分

嫡女策-第67部分

小说: 嫡女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杭天曜恶狠狠地瞪着风荷,他杭家四少几辈子的脸都被她丢光了,从来只有他调戏别人的份,没想到还被个女子给调戏了,尤其落到一屋子人的眼睛里。

风荷讨好地笑着,还主动挽了他的胳膊:“爷饿了吧,咱们快去吃饭吧,有爷爱吃的鸭子肉粥呢。”

饭后,风荷领了丫鬟去太妃院里,准备伺候太妃出门。就在众人要上马车的时候,宫里来了人,只得放下此事,先去正厅相迎。

来的是皇后娘娘宫里的掌宫太监安公公,来传皇后娘娘口谕,宣庄郡王府四少夫人杭董氏立时进宫跸见。

众人大吃一惊,无缘无故的皇后如何宣风荷进宫呢,风荷无品无级,按理是不能进宫的,当然贵人召见是例外。但眼下,却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既然谕旨到了,进宫是必然的,好在皇后娘娘是杭家女儿,倒也不用太担心。

太妃揽着风荷,柔声笑道:“宫中礼仪你是知道的,有不懂的地方安公公也会提点你的,只要比平日略恭敬些也就好了。想来皇后娘娘不过是挂心老四的身子,宣你进宫去问问而已,你只管放心去吧,有什么实话实说。”

太妃说话之时,周嬷嬷已经递了一个厚厚的礼包给了安公公。安公公是皇后的心腹,自然清楚杭家的分量,对杭家原就恭敬小心,如此更是露出温和的微笑,连连点头。

王爷知道自己这个皇后妹妹对老四格外看重,宣人进宫询问病情是极有可能的,倒不太担心。风荷年纪虽小,但自打进了王府没什么大错,一应规矩仪礼都是学得不错的,尤其是胆大,不至于进个宫吓得话都说不完整。只是叫了三少爷过来,与他吩咐道:“你四弟妹要进宫,你一路护送她去,再安安稳稳接她回来,周家那边不去也使得。”

三少爷杭天瑾的余光扫过风荷,连忙应是,心中却在思量皇后对老四果然不同一般,不愧是当日带过一年的。原来先王妃去世之时,杭四只有三岁,皇后那时十三,跟着太妃带了杭四一年,第二年就进宫立为皇后。

太妃又嘱咐了风荷几句,点了沉烟与自己身边的端惠伺候她进宫,让端惠带足了赏人的红包。端惠是常跟着太妃进宫的,自是不怕,沉烟稳妥,也是个得力能用的。风荷身上穿得本就是去英国公府拜寿的正式服装,如此倒不用换了,可以直接穿着去。

这边,跟了安公公一行人进宫,车子去得远了,太妃才带众人去英国公府祝寿。

庄郡王府离皇宫甚近,不过一刻钟多的工夫,就到了南侧门。下了马车,有皇后特地派来的一乘小轿等着,四个清秀的太监抬着轿子一路进了后宫,倒省得风荷绕半个皇宫走一圈。



第六十七章  争风吃醋

天空明净蔚蓝,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殿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显得格外辉煌与庄严。地上铺着方正的青砖,每一块都打磨得光滑平整,压住了金色的俗气。一路行来,或有侍卫、宫人,俱是安静地低着头,也有给安公公问好的。

皇后是太妃的独女,也是老太爷最小的女儿,尤得太妃老太爷喜欢。先皇身子羸弱,英年早逝,只有太后所出一子即是当今皇上。圣上初登基时,只有十五岁,还未娶正妃。后来发生了太皇太后幼子叛乱一事,虽很快平息了,到底影响深远,此事一了结,皇上就迎娶了庄郡王的嫡女,立为皇后。

皇后进宫第三年,就生下一子,便是如今的太子,还有一女,今十二,人称光华公主,备受宠爱。皇上与皇后是少年夫妻,共患过难,感情愈笃,对杭家也是万分看重的。

皇后住在平章宫,平章宫坐北面南,面阔连廊9间,进深3间,其中东西两面分别是过道,真正住的是中间七间。最中间三间并不是皇后日常起居的地方,这里只是有重要事情时方用,皇后一般都是住在东边两件的暖阁里,西暖阁是佛堂。

安公公进去禀明,随后有两名穿粉色衣裙的宫女来领风荷往里边走:“娘娘宣四少夫人进去呢。”

“谢谢两位姐姐。”风荷微笑以待,低了头跟在她们身后,端惠与沉烟都留在了殿外,有旁的宫女带她们去了下人房中歇息。

屋子里鸦雀无声,但是风荷知道有不少人,她能听到些微的呼吸声,却不能抬头。

“启禀皇后娘娘,四少夫人来了。”

宫女的话音一落,风荷就住了脚,屈膝跪下行礼:“杭董氏拜见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地上白色的方砖。

“快扶四少夫人起来。老四媳妇,抬起头来给本宫瞧瞧。”声音圆润低回,好听地回荡在空旷的宫殿里。

风荷谢了恩,不敢让宫女扶着,自己起身站好,微抬了头,脸上挂着绝对端庄的笑容。

皇后端正地坐在环形大炕上,下面垫着金黄色的褥子,并没有穿着传说中的凤冠霞披。只是一件九成新的镂金丝钮牡丹花纹宫缎褙子,下着浅金色撒花裙子,与寻常富贵人家的夫人无异,只有头上一支衔着硕大一颗红宝石流苏的凤簪表明了其高贵的身份。皮肤白皙中透着淡淡的粉红,画着时下流行的宫妆,鼻子很挺,在温柔中透出一缕庄严,仿佛与生俱来一般,叫人不敢仰视。

算年纪,皇后今年不过三十四,本就生得好,再加一保养,端得明艳照人,光彩绝世,根本想不到她的长子都十八了。

她含笑打量着风荷,仪容不俗,姿态娴雅,像大家出身的小姐,尤其见到自己都没有显出慌乱之象来,比起那些初次进宫吓得战战兢兢的高门贵女强了不知多少倍。自己突然召她进宫,就是存着试试她的心思,好在没有叫她失望,果然是个不同的,难怪都说母妃对她甚是宠爱。

这一打量,对风荷而言,好似过了整整一日,心中在哀怨着皇后怎么看个没完,就算她面上的表情再和蔼,那也是一国之母啊,翻脸不认人,才不管她是不是侄儿媳妇。

皇后看得满意了,才点头笑道:“不负母妃这般看重你,坐吧。”

宫女闻言,忙搬了一个紫檀木鼓腿彭牙的方凳来,摆在靠右手的地方,风荷再一次谢恩坐下。

待她坐稳了,皇后方问道:“听说老四卧病之时,都是你细心服侍着,才能好得这么快,本宫要赏你。”

赏人就直接赏了,还用得着说出来吗?风荷腹诽着,面上诚惶诚恐:“身为人妾,服侍自家爷那是本分,不敢得娘娘赏赐。何况四爷好起来,都是因为有娘娘垂青,祖母与母妃的关照,哪里是臣媳的功劳。”

“虽说如此,你日日侍奉在床前,总是你的功劳,不必推脱。听说现在能下地走动了?”皇后轻轻摆了摆手,愈发和颜悦色起来。

“是啊,太医说,再休养半个月,就能痊愈了。”风荷开始关注自己衣袖上的繁复花纹,似要看出点什么来似的。

皇后看得好笑,知她心里防备着,就与她话起了家常,多半是杭家进来发生的事情。慢慢的,风荷发现皇后还是颇为亲切的,想来是看在太妃和杭四的关系上,这上头有人,就是不一样啊。不过她也不敢大意,每次回话虽然快,但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谁知皇后话锋一转,忽然严厉起来:“本宫听人提起,当日你被指婚给老四之后,你母亲哭闹着不肯答应呢。”

风荷暗暗吃了一惊,不知这样私密的事怎么传到了皇后耳朵里,还是皇后有意诈她。她匆匆起身,恭敬地回道:“娘娘母仪天下,臣媳不敢有任何欺瞒。慈母爱子之心,娘娘定是能理解的,臣媳母亲误听了外边的谣言信以为真,心中担忧女儿的将来。这便是嫁到任何一家,想来母亲都是不放心的吧,是以有些焦虑,但绝没有要抗旨的意思。如今,臣媳母亲得知臣媳在王府过得很好,四少爷待臣媳颇为尊重之后,就放心了许多。前日臣媳回娘家之时,臣媳母亲还一直嘱咐臣媳出嫁的女子就是婆家人了,上要孝敬长辈,下要友爱晚辈,恪守妇德,谨言慎行,臣媳一日不敢忘。”

皇后凌厉的眼神缓缓收了起来,反是笑道:“本宫不过随意一问,倒把你吓着了。你说的有理,母亲爱女,无论女儿嫁到何处都是放不下心的。哪日老四好了,可要叫他去给你母亲磕头呢,遇到这么通情达理的岳母是他的福气啊。”

“娘娘过奖了。”

直到半个时辰之后,皇后脸上似乎现出了乏色。语气无比亲切:“今儿还有事,便不多留你了。小安子,送四少夫人出宫。”

风荷愣了一愣,谢恩出宫,心中却在计较着,皇后这是什么意思,好端端地叫了她进宫,也没说什么事,就放了出来。难道皇后太闲了找个人说话?那自可以宣太妃王妃啊,叫了她来算什么事。

安公公沿原路送风荷出宫,来的时候两手空空,出去的时候却带了许多包裹。

坤宁宫后殿,一袭明黄色的袍角露了出来,黑色云龙纹的靴子。

皇后舒展了一下身子,才笑着上前扶了皇上坐下:“皇上可是看够了?巴巴地要我宣了人进来,自己倒是躲到后头去了。”

皇上挽着皇后一起坐,眉眼间带着满意的神色,笑道:“自是看够了。老四倒是好福气,娶了个这么个美貌贤惠的妻子,日后你也能放了心,不用再为他的婚事悬着了。”

皇后却没有显出随意,她深谙后妃之道,皇上随意那是可以的,自己却不能,谁知道哪日惹恼了这个手握生杀大权的人呢。不过面色舒缓:“当日母妃来请旨之时,我还有些讶异呢,谁家的小姐能叫母妃看上特地来请旨,后来听是董将军的女儿,我还有些不肯相信呢。好在皇上当即做了决断,要不然可不是白白错过了这么好的女孩儿。”

“你呀,就油嘴滑舌吧,这是你母妃的主意,关朕什么事,朕只是满足了她的心愿而已。说起来,太妃娘娘倒是个会识人的,居然看出来这个丫头不简单。”皇上望着窗下摇曳的纱帘,有点认真。

“怎么不简单了?确实,端庄娴雅、不卑不亢,但臣妾都是今儿才发现的,皇上难道此前就见过了?”皇后一直没明白这点,皇上为何无缘无故召见老四媳妇。

皇上捏了捏皇后的柔荑,叹了一声:“你不知道,最近又有人提出了要尚未立世子的王府尽快立下世子,你想想,这不是针对庄郡王府吗?除了他们,京城还有哪个没有立下人来,颐亲王府虽没有,但他们王妃只有一个嫡出之子,一向口碑又好,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朕今日想到此事,又听人说自拟那侄儿媳妇进门之后,老四收敛了许多,就想看看她是不是够格主理一个王府。”

皇后听得感动不已,伏在皇上肩头,低声泣道:“原来皇上一心为臣妾娘家考虑,臣妾倒是半点都不知情。皇上日理万机的,还要为臣妾娘家那点小事操劳,叫臣妾心下怎么过意的去?”

皇上拍了拍皇后的背,低声说道:“明岚,庄郡王在朕最危险之时站了出来,又将你送进宫,朕一直记着。即便不为这些,为着皇儿顺利继位,朕也不能轻易放下你们府里的那些事。立谁为世子虽是王府内务,但关系着江山社稷,朕不能不盯着。对于王爷,朕自是信得过的,正因为信得过,所以不能由他把担子交出来,这还要你们庄郡王府继续担着呢。或许,王爷迫于外头的压力,考虑你五侄儿,可是魏平侯府的事情,你应该清楚,朕是不能容你那五侄儿执掌王府的。朕就担心你父亲对老四太过失望,以至于宁愿卸下重担,都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