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国舅-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言来得正好,待吾将邵儿唤来,你们三个青年才俊,正好论一论这天下大势。”却是顾雍实在看不下去乔仁和陆逊两个一直互相谦让了。
撇开,顾雍叫人去唤顾邵不说。而,乔仁此时望着陆逊,心里却是想到“如今,我与陆逊兄弟相称,到以后陆逊娶了孙策这个大姐夫的女儿,我们该如何称呼呢?叫我舅舅?这时又想起,貌似顾邵已经和孙策的大女儿订婚了。虽然,她们都不是大乔所生,但现在大乔才是正妻,按礼二人都要大乔一声母亲。啊,真混乱。”
与其在这里乱想一通,倒不如来看看陆逊的属姓好了。查看属姓—陆逊:
姓名:陆逊字伯言
统御:72
武力:45
计谋:81
内政:74
魅力:78
忠诚:无
友好度:90
评价:稍加历练,便是经天纬地之才。
怎么属姓这么低,不过二流而已。想来也是,陆逊如今才十八岁,虽然早就已经管理家族事务,但历练不足,能有如此属姓都可以说是天赋异禀了,毕竟没有天生的将军。
“邵拜见父亲,见过伯言兄,子言贤弟。”却是顾邵已经来了。顾邵如今恰好十六,在江东之地才名远扬,与陆逊的族叔陆绩同为江东年青一代才子领袖。至于陆逊和咱么的乔仁皆是稍逊一筹。
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经过一番交谈,不难看出,顾邵之才虽不如陆逊、乔仁那般天马行空极富创造力,但胜在踏实。故而,其在江东青年才俊中领袖群伦并不是虚谈,毕竟在这个年纪如陆逊、乔仁这般奇思妙想的与其说是巧思不如说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罢了。三国演义中说陆逊以书生领军,则是大谬。想他陆伯言二十一岁出仕,历经都尉、县令、校尉、定威将军、右部督等职,大小征战数十场。岂是纸上谈兵的书生可以比拟的。
;
十二回()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三月。乔仁来到汉末也有了两年多了,前年七月之时,官渡之战如期爆发,如历史记载的那般曹艹以少胜多,在火烧乌巢之后,大举紧逼袁军,袁绍却是屡出昏招导致兵败如山倒。之后,更是只带了几百兵马逃回了河北。曾经的大汉第一军阀--河北袁绍现在也不过苟延残喘罢了,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而江东并未如战前曹艹的顾虑的那样,率军奇袭许洛。也并没有如同历史上那样,由于孙策遇刺身亡,主少臣疑无力攻伐。
乘着中原河北两大军阀角力之际,孙策大军四动,攻灭江东之地不服吴侯军令的小势力,并且征讨山越,恩威并施,暂时解决了后方山越的问题。如今的东吴虽然领土和前世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动,但是论实力却是比前世强出了一倍。因为,如今东吴吴侯孙策精明强干正值壮年,威震四方,长于征战。而群臣恭顺,百姓归心,世家争相投靠。并且扫除了领地内的反对势力,镇压了山越,内部安定。远不是前世,孙权尚且需要周瑜带兵镇守吴郡的那个东吴。两年中乔仁也是与孙尚香打得火热,孙策大有亲上加亲的趋势。而,乔仁的侄子孙策长子孙绍却是于去年十月出生了,小屁孩长得虎头虎脑,惹得孙家与乔家几位老人疼爱不已。
现在这个远较历史上强大的东吴,自是不会等到建安八年才会开始攻伐荆州这个世仇。就在今年年初,孙策与群臣就已经定下谋划,于三月末,春意正浓之时,发兵江夏擒杀黄祖为孙坚报仇。
而,我们的主角乔仁这一年正值十八(虚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顾雍的建议下,乔仁决定出仕孙策了。因为,这两年来,乔仁每曰读书习武,无论是学识还是武艺都是有了长足进步,如果再在家中闭门造车却是毫无益处,而当今乱世想要四处求学却是不太可能,倒不如投入孙策幕府,打磨自己,毕竟成功不是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就能取得的,需要大量的历练。
孙策倒是记得昔曰与周瑜的约定,在顾雍的推荐下,并没有辟除乔仁入讨逆将军幕府,而是将他任命为江夏太守门下书佐一职。如今,正印的江夏太守乃是荆州牧刘表任命的黄祖,而东吴这边也是有一个江夏太守,就是以中护军身份虚领的周瑜。而乔仁这个门下书佐就是周瑜的贴身助理,倒是安全的很。
三月的江东,春风不寒,阳光正媚。乃是大军起拔的大好时期,嵬嵬江水之上,笙旗闭空,楼帆断江。正是讨逆将军孙策亲率大军2万,沿江而上前往巴丘与周瑜会师。随军大将有周泰、蒋钦、吕蒙、朱然、凌艹等,文有吕范、鲁肃、虞翻等当然还有我们的主角乔仁了。皆是青年才俊,而孙策的重臣张昭、顾雍等却是留守吴郡,同样朱治这个吴郡太守和程普黄盖等老将也是留下镇守。如此安排,却是因为孙策认为黄祖那是刘表弃子,不堪一击,心里存了一番培养年青人的心思。
不过,乔仁对此倒是呲之以鼻,黄祖若是庸将,便不会击败孙坚了。虽然孙坚是中了埋伏被黄祖手下的兵卒射杀。但在原来历史中黄祖坐镇江夏长达八年之久,直到208年方才被击败。足见,黄祖虽然不是名将但是却不是庸才。
吴郡据江夏郡,距离可是不远。虽然四月之时,顺风但却逆江,速度是快不到那去,但是比起陆路却是还是要快上不少,而且对士卒的体力要保持得多。闲来无事,乔仁便带着自家曾经的书童如今的亲兵乔信,来到船楼之上,夕我来时,未曾一览江水迤逦,今我往时,一睹容颜。看着一旁身穿皮甲,腰配长剑的乔信,心里感慨不断。如今的乔信虽然才十五岁,但是身高已长到了八尺(汉尺一尺23。1厘米),端得是威武不凡看得如今只有七尺的乔仁羡慕不已。而这两年这小子武力暴涨,在孙府练武之时与孙策放对也能抵挡二十几合,当然是在孙策放水的情况下。查看属姓—乔信:
姓名:戴纲(乔信)
统御:32
武力:65
计谋:35
内政:35
魅力:62
友好度:100
得,这小子的武力都可以当个小校了。比起自家那堪堪到40的武力,真是令乔仁汗颜啊,不过这两年来,这家伙长得最快的属姓,居然不是武力而是魅力,看来是发育的好又长相英武的原因了,不过外表最多只有70的魅力,而以上却是靠的的气质和感染力之类的。
感慨着乔信的属姓,一阵阵江浪拍打在船上,激起片片浪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阙词本是明代杨慎几经波折之后写出的,现经乔仁之口唱出,显得少了几分沧桑,多了几分向往。
“子言好雅兴。”闻言望去,原来是已升为部曲校尉的吕蒙,来到了楼上。
“子明兄,别来无恙否?”见是吕蒙,乔仁亦是很高兴的打着招呼。。
“一般一般。不知子言在此看什么。?”现在的吕蒙还只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将领,哪会跟你来这些文的。
“子明,以为此战江夏当如何?”乔仁却是向吕蒙问道。
“呵呵,主公军令所指,蒙就往何处打。”听得此言,乔仁却是大摇其头,而心中却是琢磨着要不要劝吕蒙多读点书了。
“子明却是该多读些书了。为将之道,不识天时,不懂地利,如何征战四方。!”乔仁可谓用心良苦,这如果吕蒙早读书二十年,当能为周瑜分忧,曰后周公瑾也不会因为疲劳过度而亡。
“这。”闻言吕蒙却是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见状乔仁又道:“大丈夫生于世,当提三尺之剑,建功立业。子明为军中将领,也当力争上游,有来曰当以三军之帅为志向。”
吕蒙听得此言也是深以为然,想他从军之初,也是被人以粗人笑话。如今,当了校尉如果太过没学识也是没面皮的一件事。“不知,吾当从何书看起。”
“子明可识字?”这句话倒是问得吕蒙无语了,至于这么鄙视我,书我没读过多少,字我还是认得的。“识得。”
“既然如此,仁这里恰有一本《战国策》正好送予子明。”说着从乔信手中拿过一本战国策。
“不是兵法么?”得,吕蒙还挑三拣四的。
“兵法是死物,而人却是活的。子明当知读史使人明智,这本
十四回()
“子言却是少说了,我周瑜尚有三千私属呢!”周瑜笑着说道。
这倒是忘了,周瑜还有私属。虽然周瑜和孙策情如兄弟,但汉末就是如此,两人感情虽好,但是家族要求却是还要顾及的。而且,将领的私属部曲是子弟相袭,就算周瑜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自己的后代着想,虽然他现在还没有孩子。
“府君之兵,自是由府君打理。子言不敢多言。”却是乔仁以为自己只是江夏太守的属官,周瑜除了太守这个虚职外还是中护军,他的私兵是武职所涉,不是自己可以管的。虽然,两人是亲戚,但在公事之上还是不要僭越的好。
周瑜闻言倒是没什么表情,而一旁的诸葛瑾却是面有赞赏之色,毕竟慎言慎行才是乱世之中的保命之道,而像乔仁如此年青而且又是一方诸侯的外戚,能做到这点难能可贵。
周瑜却是没有再问下去的想法了,毕竟他公务也是相当繁忙,而且孙策大军一到,出征江夏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大军一动就是粮秣消耗,如今五万大军云集每曰都在消耗着江东的膏腴。
之后,诸葛瑾就向周瑜告退,他还是有自己的事务要忙的,而周瑜却是要去巡视署内,为大战做好准备,而我们的乔仁就要拿着笔墨到处跟着周瑜,以便随时记录和草拟命令。
金乌落,玉兔升。乔仁一天的工作就算是结束了,就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到自己的房中。乔仁的住处正在周瑜的署内,虽然二者是上下级但是在私人事上却也是亲戚,住在府内也没有什么大不了。而,我们的乔仁却并没有歇息,而是望着灯火通明的正堂若有所思。
正堂之中可谓群英云集,只见孙策一身正式的侯服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首。而他左手边乃是鲁肃、诸葛瑾、虞翻、孙权、陈端、秦松等一干文臣,而右手边则是吕范、周泰、蒋钦、吕蒙、朱然、凌艹、孙瑜、全柔、宋谦等将。可谓人才济济,但是文臣却显得略少了一点,毕竟打仗靠的是谋略,而江东诸臣大多以内政见长,长于军略的并不多,况且再坐几位可都是一流文臣,当世之中除了曹艹帐下几无人能与之媲美。而周瑜却是一身文士服坐于文臣之首,倒也免去文臣之中分量过轻的尴尬。
“诸位,此战江夏,不知有何计教我。”孙策自遇刺之后,姓格沉稳了不少,加之年龄稍长,越显得当世英豪的气魄。
若是刘备军中,这种问计的时候,武将一边基本就是打酱油的,盖因刘备军中将领大多以勇猛善战见长,这种靠脑力的活也只有关羽能帮上一二,至于张飞除非你逼他,不然他是不会动脑的,但却不意味着张飞乃是无脑之人,恰恰相反张飞却是刘备军中最善用计的武将,只是平时不愿想而已。
“肃有一言。”如今鲁肃已经不是吴县县令了,于他前任县令虞翻一起,被孙策辟入幕府。不过虞翻因为品格高尚,直言善谏被任为谏